孙权(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迷惑了):?这是何意
与此同时,他那在宽袖之下藏着的手偷偷比划着,比划来比划去也没能弄懂这是何意,索性带着疑问接着看了下去。
【东吴兵力被晋国军队打得那叫一个落花流水,可以说是惨不忍睹,孙皓左思右想终于意识到了两国的悬殊差距以及此时东吴早已处于强弩之末的事实了,故而他给他老舅和朝廷留下了书信[1]。】
弹幕一片热闹哄笑:
(咩?孙皓终于肯陈情讲讲自己的政绩、反思反思自己了吗?)
(感觉事情不简单,蹲住往下看看再说。)
【君主要在战败投降之际书写书信一事,实在不是什么体面事情,故而按照通常道理来说,其书写的书信当中应当包含对于自己在位期间为政的反思和表达对于百姓的忏悔等相关的事项,说白了就是到末了了得有个交代,稍微表达表达自己忏悔的心情,虽然他们也不一定是真的忏悔,虽然再来一次他们也不一定就能改过自新,但是总而言之场面话得做足。】
【毕竟还是想留在史书上的名声能稍微好那么一丢丢丢丢,虽然不见得就真的能。】
【别说平时虽然孙皓确实不怎么做人,消息和反射弧严重滞后,但他留下的书信里的内容好似充满了诚意做足、诚心忏悔但着实无力回天的那个味道。】
孙权:继续讲啊,继续讲啊,倒是叫孤听听这个无能的孽孙究竟都留下了什么好东西。
孙权(吞吐气息):平复心情,孤不生气,嗯,孤肯定不会生气的,没有什么比目前的局面会更差的。
【他给他老舅何植和群臣的书信里忏悔的部分无一例外地都表达了“他爷爷非常牛打下了丰厚的基业,本来是有机会能传至万世,但是因为他的原因而未能传至万世,他忏悔不已,因为他的缘故使百姓长久居于困苦之中,他忏悔不已”的中心思想[1]。】
【但这还没完。】
孙权:哦,彭祖他老人家还记得他爷爷的丰功伟绩啊,孤还以为他早已膨胀的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呢。
孙权(懊悔):不对,孤没有这种孙子,孤怎么会有这种孙子,孤不需要,孤不是他爷爷。
孙权:场面话说完了,孤要听下面的重点,速度。
【孙皓经过诸多事情的冲击,他终于反应过来晋国大军之所以进程能这么快,除了人家军队自己的原因之外,还有一大部分原因在自己身上。】
【根据史料记载,他的留信里写着对于战事失败的深切反思。“无论是城池无人防守抑或是军队兵力损失大半,其实根本不是因为后备粮食存量不足,也不是因为城池并不坚固难以抵抗敌方的冲击,而是因为军队的士兵不肯作战罢了”。[1]】
【而深究军队士兵不肯作战的具体原因,无非就是看着反正东吴的执政者统治如此昏庸,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反正东吴亡国早晚的事,为何还奋力抵抗呢?实乃一件费力不讨好、而又对结果不会产生任何一丝影响的事呀[1]。】
【不得不说,孙皓的逻辑和心理揣测确实很到位,可惜现在早已不是当初的形势。他对如今的事情早已盘算得十分清楚了,故而,他在书信里又留下了一些“勉励之语”[1]。】
孙权(尴尬):……孤以为,行事之前,无论何事,都应当先看看自己配不配若何罢。
孙权:都要亡国了,还勉励,去哪里勉励呢?你倒是想的很开,到哪都能吃,都能睡。
弹幕众人也如同孙权一般已不知道是第几次感觉到无语和无力感了,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面对如此形象示人的历史人物难免会滋生出一些愤慨之情,也都溢于言表:
(啊,这就是说的PUA吗,大哥,你PUA别人之前先push一下自己吧,害,我不理解。)
(果然能当上帝王的都不简单,像我这样脸皮薄的就不适合,你看,不用等史官撰写史书叫后人骂我,光老百姓一口一个唾沫星子就能淹死我了。)
孙权:……感觉有人在骂孤,但孤不知是谁。
【他说,如今我东吴国归附于晋国之后,三国统一,大晋将迎来统治的新时期啦,歌舞升平,平治四海,官场氛围颇佳。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又基本没有战乱的纷扰,晋国必定将一大部分精力投入在选拔贤才这件事情上,那么这就到各位能人展现的时刻了[1]!】
(嗯?他这不是不傻、挺会鼓舞人心的吗?乍一想感觉好为各位东吴的官员考虑呢。)
(笑死,他这是为人家考虑吗,一国君主诶,都搞得亡国了,亡国俘虏什么待遇都会晓得吧,鬼知道晋武帝是什么风格出牌的人,大家都要吓死了哦,谁会考虑是否官运亨通的问题啊,先保住命再说啊,我看他和乐不思蜀的刘阿斗没啥区别,甚至更甚。
一堆烂摊子说扔就扔,还假惺惺地勉励其他人,不就是为他自己的失败找一些合理的借口企图形成逻辑闭环吗,真无语。)
刘阿斗:……又来又来,能不能不要当众鞭尸啊,哭。
(果然啊,PUA久了连自己都信了。现在忏悔有何用,路边狗咬你一口完了之后说句对不起有什么用。。。不停地让大家归附晋国之后努力,好好做官,说的跟他该努力的时候就努力了一样。若不是他,说不定东吴还能再跟晋国刚几年、苟上它一段时间呢。)
【为此,他引经据典,举例列举了许多历史上有名的谋士在本国亡国后投身于他国门下而声名显赫的例子,比如说管仲与齐国公,张良、陈平离楚投汉等等[1]。】
【而为了增加他冠冕堂皇的说辞中的可信性,他甚至告诫大伙道,“乱世之中,舍弃掉不靠谱的而投身于靠谱的,这种行为是值得称赞的,并不是说不忠诚于自己本来的国家,效忠于自己的国家有很多种方式,不必仅仅囿于眼前的一方天地”[1]。】
【他又说了,“你别看我们东吴归附了晋国看起来像是一件不得了的大事,但是嘛对于老百姓、对于各位官员来说,日子不还是要继续关起门来过,所以哦要收起来你们那些仿佛如丧考妣的脸色,没有人会因为东吴一时间没有了而失掉自己本来的志向,要向前看,你们得不断地勉励自己努力,冲鸭”[1]。】
孙权:……彭祖汝的好口才、汝毕生所学就是全用到这个时候来了是吧,孤竟不想汝居然是这种人,如此一番辱人的话语竟也能堂而皇之地告诫他人,着实难堪当大任也,令孤无颜面对列祖列宗。
弹幕继续骂骂咧咧:
(孙皓,留信就留信,陈述自己过错就陈述自己过错,你成天扯那么老远干什么?没什么事就升华思想,害得这群老臣一把年纪仕途还要重新再来的人是你,断了孙权辛苦打下来基业的人也是你,勉励他人总感觉他好像不是很配有这个资格。
况且,时运缘故,虽然如果当初群臣没有选他、而是换一个勤勉的宗室子登上帝位,也不一定会挽回东吴的颓势,但至少应该不会像孙皓这样兵不血刃,太丢人了,气势上早就输了OMG。)
(是谁,是谁,一把年纪了还要PUA干活的,哦,是孙皓。)
(好毒的孙皓,自己不干活,准备去晋国享受了,还不停地给朝臣灌输毒害思想。。。)
【接着,于天纪四年三月壬寅日,孙皓模仿后主刘禅也就是我们的刘阿斗同学投降的做法[2],令晋国将领充分认识到了他投降的诚意,故而孙皓成功投降,东吴自此湮没在历史的洪流里,他也彻底开始了在晋国吃吃喝喝、混吃等死的日子。】
孙权:…….
刘阿斗:不是说了勿提勿提?反复提起有何用意?聒噪。
仿佛想起自己好似错过了重点的刘阿斗反过劲来复又开口斥道:连如何归降还要效仿,竟不知诚意是从何处而来,庸俗,无耻。
一旁的诸葛孔明倒无奈心想:后主,说您胖您这倒还喘上了算怎样一回事才是?
【至此,事关暴虐的孙皓的帝王时期算是告一段落了,只不过,在彻底结束孙皓这一part之前还有两个有点意思的故事需要交代一下。】
孙权:哦?还有什么是孤需要知道的气人的事情吗?
孙权:竟然还有,我倒是又一次低估了彭祖这家伙。
【我觉得这两个故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大家对于孙皓这个人的理解和认识。】
【第一个,采择臣女[3]。顾名思义,采选俸禄二千石大臣女儿入宫,他看中的留下当妃子,看不中的家里才能安排出嫁。若是未经孙皓挑选即抱恙与他人之子结为连理,一律无效。虽后宫人数众多,孙皓可能大概也许应该会吃不消,但是这个采择却从未停止过。】
【大有一副你们大臣的女儿便生来是服侍帝王的命、你就偷着乐吧你的意思在。】
【在这,我小声叨叨一句,孙皓很坏了吧,确实,但是这跟北齐的伙计们比确实还差一大截。】
接着沈杳眼睛一亮,降低音量,悄咪咪地对着话筒说了句:
【听过皇室一窝都不正常的吗?确实挺难找的对吧?】
她接着大拇指使劲一竖:【北齐的兄弟们多的是,那可真就是一群死变态。】
话音一转,她复又继续讲起了之前的话题:
【而关于孙皓的第二个需要了解的小故事,则是在孙皓统治后期的典故“戏晋武”。简而言之,就是孙皓用言语戏弄晋武帝[4]一事。】
作者有话要说:嘿嘿又修了一下
-
放一下预收文案 求收藏喔 点进主页专栏即可查看详情:
《我在古代剧透美食的那些年》
北宋元年,苏东坡被贬黄州,自称“东坡居士”,过起了闲情逸致的类似退休生活。
某日正在钻研后世著称的“东坡肉”做法,忽然有个木制摇轮停在桌边,望着他桌案上的食谱,陡然出声:“东坡先生,你吃过垫了梅干菜的东坡肉吗?”
苏东坡:?
木制摇轮再次出声:“东坡肉,就是你食谱上写的这个,底下垫上梅干菜,很是新奇。”
苏东坡摇摇头,兴趣渐生:老夫下次弄弄试试。
木制摇轮:“那你吃过粉蒸肉吗?”
苏东坡奋笔疾书,再加一道食谱,明日得记得做。
-
清朝,乾隆四年进士袁枚对美食颇有研究,虽不擅厨艺但好品美食,遇到美食必以随笔形式记下,并邀自家厨子前去学习取经。
某日袁枚蜗居书房,正潜心回忆今日席间所吃的那道食物的好味,左思右想如何形容这新奇的味道,大呼一句今日值了时,书房里突然唤出一声:“仓山居士,可吃过炸薯条否?味道当真好极了。”
袁枚猛然回头:炸…炸甚么?
接着使劲挠头,为什么还有我没吃过的美食?!不,我不允许!
-
贴一下参考资料:
[1] 《江表传》:皓将败与舅何植书曰:“昔大皇帝以神武之略,奋三千之卒,割据江南,席卷交、广,开拓洪基,欲祚之万世。至孤末德,嗣守成绪,不能怀集黎元,多为咎阙,以违天度。闇昧之变,反谓之祥,致使南蛮逆乱,征讨未克。闻晋大众,远来临江,庶竭劳瘁,众皆摧退,而张悌不反,丧军过半。孤甚愧怅,于今无聊。得陶浚表云武昌以西,并复不守。不守者,非粮不足,非城不固,兵将背战耳。兵之背战,岂怨兵邪?孤之罪也。天文县变于上,士民愤叹于下,观此事势,危如累卵,吴祚终讫,何其局哉!天匪亡吴,孤所招也。瞑目黄壤,当复何颜见四帝乎!【孙坚、孙权、孙休,孙亮废为候官侯,或以皓父和追尊为文皇帝,故称四帝乎。】公其勖勉奇谟,飞笔以闻。”
皓又遗群臣书曰:“孤以不德,忝继先轨。处位历年,政教凶勃,遂令百姓久困涂炭,至使一朝归命有道,社稷倾覆,宗庙无主,惭愧山积,没有余罪。自惟空薄,过偷尊号,才琐质秽,任重王公,故周易有折鼎之诫,诗人有彼其之讥。自居宫室。仍抱笃疾,计有不足,思虑失中,多所荒替。边侧小人,因生酷虐,虐毒横流,忠顺被害。闇昧不觉,寻其壅蔽,孤负诸君,事已难图,覆水不可收也。今大晋平治四海,劳心务于擢贤,诚是英俊展节之秋也。管仲极雠,桓公用之,良、平去楚,入为汉臣,舍乱就理,非不忠也。莫以移朝改朔,用损厥志。嘉勖休尚,爱敬动静。夫复何言,投笔而已!”
[2] 《晋阳秋》:濬收其图籍,领州四,郡四十三,县三百一十三,户五十二万三千,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米谷二百八十万斛,舟船五千余艘,后宫五千余人。
《晋纪》:王濬治船于蜀,吾彦取其流以呈孙皓,曰:“晋必有攻吴之计,宜增建平兵。建平不下,终不敢渡江。”皓弗从。陆抗之克步阐,皓意张大,乃使尚广筮并天下,遇同人之颐,对曰:“吉。庚子岁,青盖当入洛阳。”故皓不修其政,而恒有窥上国之志。是岁也实在庚子。
[3] 《三国志》注引《江表传》记载:(孙)皓又使黄门备行州郡,科取将吏家女。其二千石大臣子女,皆当岁岁言名,年十五六一简阅,简阅不中,乃得出嫁。后宫千数,而采择无已。
《会稽后贤记》曰:贞女谢仙女者,谢承孙也。吴归命侯采仙女充后宫,仙女乃炙面服醇醯以取黄瘦,竟得免。
[4] 《资治通鉴》:引见归命侯及吴降人。登殿稽颡。帝谓曰:“朕设此座以待卿久矣。”曰:“臣子南方,亦设此座以待陛下。”
《世说新语》:晋武帝问孙皓:“闻南人好作尔汝歌,颇能为不?”皓正饮酒,因举觞劝帝而言曰:“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寿万春!”帝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