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药浓度
作者有话要说:血药浓度(PlasmaConcentration)系指药物吸收后在血浆内的总浓度,包括与血浆蛋白结合的或在血浆游离的药物,有时也可泛指药物在全血中的浓度。药物作用的强度与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成正比,药物在体内的浓度随着时间而变化。监测方法主要是高效液相色谱法。
一、定义
血药浓度(PlasmaConcentration)系指药物吸收后在血浆内的总浓度,包括与血浆蛋白结合的或在血浆游离的药物,有时也可泛指药物在全血中的浓度。药物作用的强度与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成正比,药物在体内的浓度随着时间而变化.
二、临床意义
临床实践中常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同样剂量的药物用于患同种疾病的不同病人,其疗效往往相差很大,有的表现为药到病除,恰到好处;有的疗效一般,病况稍见好转;而有的却疗效不好。其毒副作用表现也不一样,有的几乎无副作用或轻微;有的却严重中毒。这是因为存在着个体差异(年龄、性别、机体状况、遗传、种族等)。例如,用苯妥英钠治疗惊厥和心律失常,其最适治疗剂量在不同的人身上变化很大。用常用量治疗时,其血药浓度变动较大,有的人低到只有2毫克/升,根本无疗效;有的人却高达50毫克/升,病人严重中毒。
为了做到合理用药,科学家们做了大量实验,发现这样一个有意义的现象:不同的人,其有效的药物剂量变动很大,但是其安全有效的血药浓度变动却较小。一般不过1倍左右。当血药浓度大于安全有效范围,其毒副作用和表现及其程度在不同病人身上变动也较小。再举苯妥英钠的例子,该药的安全有效血浓度范围在几乎所有病人均为10~20毫克/升。同样当苯妥英钠的血浓度超过安全范围,几乎所有病人都出现中毒反应。当血药浓度为20~30毫克/升时,病人则出现精神异常现象。
对那些有效浓度与中毒血浓度比较接近的药物(如洋地黄类),以及对那些长期用药或合并用药的病人,为防止药物在体内浓度过高而产生毒副作用,应该经常测定血药浓度。
如今,一些有条件的医院对病人除掌握药物的剂量和给药的次数以外,还常常测定血药浓度,以便指导临床选择适合不同个体的最佳治疗方案和最合适的治疗剂量。
三、监测方法
目前血药浓度监测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有光谱法、色谱法、免疫法3大类。
1.光谱法
该类方法有比色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荧光法等。这类方法灵敏度比较低,只能监测□□中药物质量浓度在1.0μg·L-1以上的药物,并且代谢物或结构相近化合物对监测的干扰较大。在所查文献中,采用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监测血中氨茶碱浓度的最小检测限为0.5μg·mL-1,苯妥英钠的最低检测限为5μg·mL-1。尽管采用差示分光光度法、导数分光光度法等来提高方法的专一性,减少了杂质的干扰,但并不能提高该类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另外,应用这类方法所需样品量大,尤其象差示分光光度法所需样品量更大。以上缺点限制了该类方法在血药浓度监测中的应用。尤其近年来色谱技术的发展,使得光谱法因其灵敏度、特异性等局限而使得其应用逐渐减少。但对于药物浓度较高的□□样品或样品量较大的样品,该类方法仍是经济、简便、快捷的监测方法。
2.色谱法
色谱法目前是发展最快、适用性最强的一种方法。这类方法较光谱法最大的优势就是它不仅具有优越的定量作用,更具有一次分离多种样品的作用,加之这种方法灵敏度高,能够测到的药物质量浓度可达0.001~1μg·mL-1,尤其是近年来质谱的发展使得监测范围更加扩展,达到1.0×10-9~1.0×-6μg·mL-1甚至更低。
(1)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
HPLC法是目前临床上用于监测血药浓度最常用的方法,在所查文献中,采用HPLC法监测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在所有方法中达到80%以上。这种方法检测灵敏度、精密度高,专一性强。并且HPLC法应用范围广,可用于药物研究的很多领域,目前已越来越普及,但这种方法对样品的前处理要求非常高,主要是因为色谱柱做为分离、分析样品的重要载体,对进行分析的样品纯净度要求非常高,大分子蛋白质及其他大分子物质必须处理完全,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分析柱的柱效的影响,延长色谱柱的使用时间。
HPLC操作费时,费用相对较高。目前针对色谱及光谱分析中样品处理繁琐的难题,已有色谱工作人员成功开发出了在线净化富集生物□□的填料柱,在进行样品监测时无需预处理,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经洗脱而不被保留,而小分子物质可自由出入于固定相的疏水部分而得到分析。这一方法省时省力,近年来国内外在HPLC系统中已广泛采用SPE柱从而使得□□分析方法大为简化,但这种处理增加了样品监测的成本。液-质联用技术的发展为样品分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质谱的联用为色谱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为灵敏、准确的技术支持,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高效液相色谱的应用范围,如监测血清中替米沙坦的浓度时,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测时,最低检测限为20μg·L-1,但当应用液-质联用进行监测时,可将灵敏度提高到0.5μg·L-1。
(2)气相色谱(GC)法
GC法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取样少、分析速度快、应用范围广,而且可制备高纯物质等。气相色谱法的缺点是要求被测组分或其衍生物必须具有一定的挥发性和热稳定性,因此遇热不稳定或极性大的样品无法实现GC的监测。目前随着固定相的发展以及衍生化技术的应用,使很多样品的监测不再受限制。但气相色谱仪在体内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相对较少。
(3)薄层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是将样品在层析板上进行分离,然后对分离样品进行定量的一种色谱方法。这种方法的灵敏度及重复性比HPLC和GC法要差,而且操作步骤较多,在实际应用中受到限制。但这种方法操作简单,能满足一般药物的浓度监测要求。另外,2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由于其高效分离技术和高灵敏度,在药物分析和体内药物分析中逐渐引起重视,但总的来说应用于监测血药浓度方面的报道较少。
3.免疫法
目前采用免疫法监测药物浓度主要是利用蛋白竞争的原理进行监测的。从目前的所查文献看,放射免疫法,酶免疫法、荧光免疫法是较常用于血药浓度监测的方法,国外监测血药浓度多以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法)、均相酶免疫法(EMIT)为主,这类方法样品处理简单,获取结果时间较短,已成为临床用于评判疗效的一个重要依据。该类仪器多由国外研发,价格较贵,且仅局限于其研发后所能监测的药物。但该类仪器仍因其获取结果快速、样品处理简单、灵敏度高而受到临床的重视。
——以上内容引用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