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妻主她仿佛脑子有疾(女尊) > 第28章 追封(过渡章)

第28章 追封(过渡章)

,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五殿下沐浴过后换了身衣服,推门进了寝殿,还没有走进屏风内便被人直奔而来,紧紧抱住。

五殿下回抱住他,轻轻拍了拍他,温声道:“怎么还不睡?”

子时已过,这个人却还在等着她。

虽然担心他忧思忧虑,却又难免开心。

前半生坎坷不平,后面诸多手段,所求为何?

求的便是得此人相伴余生,护他一世平安喜乐。

楼清抱着她,闷闷开口:“殿下不回来,我睡不着。”

五殿下抚了抚他,抬手将他抱了起来,放在了床上。

五殿下眉头微蹙,不赞同道:“怎么不穿鞋?地上寒凉,以后不能再光着脚跑过来。”

楼清撅了撅嘴,小声回着:“刚刚着急嘛。”

见五殿下仍是一脸不赞同,楼清点头应道:“诺,我知道了。”

五殿下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脑袋,换来楼清一个敢怒不敢言的眼神。

熄了蜡烛,两个人躺在床上,楼清找了个舒服的位置,贴在五殿下身上。

今日起得早,又担惊受怕了一天,熬了一天精神,明明十分疲累,结果现在却睡不着了。

楼清听着五殿下平稳的呼吸,以为她睡着了。想想也对,皇宫今天发生了那多么事,桩桩件件都与殿下有关,殿下怕是受了不少压力与劳累。

楼清蹭了蹭殿下,心里默数着。

一个殿下,两个殿下,三个殿下……(五殿下:我是羊?)

……

楼清刚数到第二十七个殿下,上方传来了五殿下的声音,“再有几日是我父后姐姐们的忌日,当年我没有为她们守孝,如今我打算守孝三年。”

五殿下顿了顿:“等我孝期满后,便择一良辰吉日,将你我大婚之日并登基大典一块举行,我们同受百官叩拜。”

“好不好?”

顾氏皇朝新帝继位和登基大典是不同的,若先帝崩逝,新帝便可视为自动继位,守孝一个月后才可举行登基大典。

不过自开国皇帝以来,除了废帝只守孝三天(这也是被许多人怀疑废帝谋害先帝的原因之一),其他六位皇帝都是守孝三年。但前七任皇帝都是提前禅让给太女,只有废帝是先帝崩而继位。

废帝德行本就为人诟病,她的行为显然不能视作传统。

至于守孝一事,其实顾氏祖上并没有作要求,甚至开国皇帝曾言:人都死了,活人再如何也是给外人看的,作什么戏呢?

由此可见顾氏祖上便是不看重这些的。

五殿下纯孝仁善,显然不可能含糊着就过去了,守孝三年的确是殿下的真情实意,朝臣也不可能在这件事上同五殿下意见相左。

但帝后大婚放在登基大典这一天,怕是众朝臣不会轻易同意。

登基大典是帝王专属之事,意为帝王从此执掌日月,俯瞰四方,为天下表率,黎民社稷之主。后宫怎可涉足?便是凤后之尊也不能同帝王相提并论,否则来日后宫干政,贪权窃柄,岂不是给了理由?

况且帝后大婚同与登基大典并行,如同昭告天下,凤后与帝王同尊。来日若帝王心中有悔,或者凤后骤然薨殂,届时帝王再立,岂非惹人诟病?

但楼清心里清楚,殿下现在既然这么说了,那这件事便一定会成,没有人能拦住她,甚至包括他自己都不能说不同意。

楼清“嗯”了一声,轻声道:“其实我都可以的。”

他知道殿下爱重他就足够了,不是非要处处彰显,让所有人都知道。

但殿下似乎犹嫌不足,甚至连登基大典都要他同行。

果然,接下来便听五殿下说道:“已经十分委屈你了,让你一个人苦等了我五年,如今又要等我三年。”

“但我向你立誓,定要用最为盛大的婚典迎娶你。”

楼清抱着殿下,笑着说道:“好,那我等着殿下。”

我永远愿意等着殿下。

***

这一个月来,五殿下几乎夜夜晚归,差不多都是到了亥时末才能回府,每天回来的脸色也不是很好看。

将曦王顾念安更正为第八任帝王,太后为文初宁,这并没有大臣有异议。五殿下继位为帝,自然要尊称亲生父母为帝后,如此做也是维护了皇族血脉正统。

可关于两位皇女追封之事,朝臣们却纷纷上书。

五殿下有意追封大皇女顾初霜为慧贤皇太女,二皇女顾惜弱为武安王。

结果数位大臣谏言,大皇女只是废帝长女,二皇女更是庶女,皆无功于社稷,怎么能追封为慧贤皇太女、武安王?连谥号都是如此尊贵!

更有大臣口直言不讳,说陛下既要抹去废帝生平,又怎么能如此重视两位皇女!况且大皇女只是庶女而已,追封皇太女,如此岂不是要记于太后名下!

【凡太女者必为嫡系】

【凡帝王者必为凤君亲生】

这是开国太祖皇帝下过的圣谕,后面的几代帝王也都是这么做的。

若追封大皇女为皇太女,就意味着大皇女为太后之女,陛下亲姊。不说文臣,就是武将也不可能轻易同意废帝的庶长女成为先帝的嫡长女!

废帝当年害死先帝太后等人,是为先帝仇敌,陛下仇敌!即使大皇女再贤明正直,也不能更改她是废帝庶长女的事实。若认仇敌之女为嫡长女,先帝地下有知怕是要气得活过来!

五殿下追封大皇女为皇太女,便是有着将其认作太后之女的意思,结果被此人如此一驳,气得甩袖而去。

君臣吵了几日也不见结果,就有臣子想做和事佬,进言说两位皇女当年都是封王,陛下若觉得谥号不好便择谥重封,一样能提现陛下对两位皇女的重视之情。

两位皇女当年同时受封,大皇女当年被封为周王,二皇女被封为清河王,封号的确不怎么好。

据说因为这封号的事,二皇女还闹出过乱子,甚至说过废帝封的名号不好。

五殿下比她们更知道这其中内情,二姐当年不是因为自己清河王的封位闹,而是为着大姐的周王。

大姐为人善良正直,宽容待下,素有贤德之名,当时又是父后的“亲生女”,是嫡长女。结果及笄之年(十五岁)却没有被册太女,一直拖到了十八岁成年,才和二姐一起被册立为王。

但选的封号差强人意,秦燕楚晋,贤璟瑾翎等多得是好的封号。况且大姐为嫡长女本该册立为太女,封王而已,贵重一些又能怎么样呢?

但是废帝不愿意。

二姐和大姐一起受封,本还挺高兴的。结果一听大姐的王位,大姐还没说什么,她就差点当场暴起。如果不是大姐死死按住,估计二姐当时敢直闯皇宫责骂废帝!

事后二姐也没有消停,打塌了大半个二皇女府,当时册封的几位臣子也被套了麻袋。

后果自然是被废帝怒斥一番,且禁足。

也因为这样,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二皇女是为着自己的清河王,而不是大皇女。

五殿下现在都记得大姐当时失望却顺从地低头领旨谢恩,二姐怒不可遏却又无可奈何。

她们只是三个皇女而已,如何能跟帝王抗衡?

如今她是帝王了,自然要为两位皇姐正名!

大姐贤德本就可堪太女之位,二姐有勇有谋,更是曾豪言壮志要凭军功(扶持大姐),要武安这个霸气的称号!

便是群臣反对,五殿下也不会松口,更不可能让步!

所以不出意外的,君臣再次谈崩。

臣子们不理解为什么陛下如此坚持,两位皇女当年便是才能无双,圣人转世,也早已逝世多年。说句大不敬的话,陛下为她们做再多事也只能给活人看,死人又不能知道。

如今如此坚持又是何必?

可五殿下便是坚持着,大有着死磕到底的架势。

最后仍是不出意外的,朝臣退让了。

同意追封大皇女为太女,可归太后名下,但大皇女只能追封为隐太女,不能用慧贤二字。

大皇女生平并没有做出什么功绩,且并非陛下亲姊,隐太女之封已经是朝臣的最后的让步。

五殿下回去考虑了一天,在满朝文武都准备好同陛下死磕的惊心动魄中,同意了。

追封大皇女为隐太女,为先帝太后嫡长女。

大皇女的事情解决,关于二皇女的追封君臣扯皮了几次,也就同意了。

主要是因为二皇女追封为武安王,先帝名讳念安,本是要避讳先帝名字的,但五殿下一句,朕名安歌还是当初太后亲自取的,母皇一生钟爱父后,父后的意思便是母皇的意思。

既是母皇的意思,便是不用避讳。

朝臣们很想跟陛下理论这不是一回事,您为先帝太后独女,二皇女怎么能同您相较?但后来想想陛下自己都不避讳亲娘的名讳,她们也不能过于越俎代庖。

便就这样同意了。

关于先帝太后及两位皇女的事便算是解决了。

*

顾氏第八任帝王真宗顾念安,于十五岁继位,十八岁迎文氏二公子文初宁为后,次年得隐太女顾初霜,后于二十二岁得太女顾安歌。

其在位三十年,励精图治,呕心沥血。惜先天不足,于二十二岁后缠绵病榻,几经重病。幸太女安歌承天命所归,德才兼备,文武双全,监国以安四方,于十八岁时抗击匈奴,保卫国土,扬我国威。

真宗四十五岁,因病重而山陵崩殂,临终传位于太女安歌,为顾氏第九任帝王。凤后文初宁伤心欲绝,不久殉情同去,帝后合葬帝陵。

这便是史书所写顾氏第八任帝王真宗顾念安的一生。

大皇女被记于太后名下,而二皇女则被改为贤王(编纂出的真宗堂姐)的嫡长女,其生父是贤王正君(实际确是二皇女生父,只是由废帝的李昭仪改为贤王的夫君)。

这一个月史官不眠不休,几经更改、上报、核对、录入。接连累倒数位史官,连御史台翰林院等文臣都被拉来当人手,终于在陛下中元祭礼之前,确定完毕帝后皇女等人生平事迹。

*

七月十五,中元节。

陛下一身素服,未饰一件金银钗环,携凤后楼清祭拜敬香先帝太后等人。

太后、隐太女等人忌日并非中元这日,只是恰逢此日,陛下下旨祭祀,以告先辈。

楼清第一次同殿下……现在应该称陛下了,第一次同陛下同行现身人前,竟然是同陛下一起祭奠父母姐姐们。虽然心中多有紧张不安,但陛下始终牵着他的手,给他依靠,直到敬香跪拜才放开他。

是给父母长辈们看,也是给臣子们看。

封后的诏书在废帝死的第二日就下诏了,陛下甚至没有过尚书省合议,一意孤行,显示出此事的绝对。

事后有御史进言陛下轻视礼法制度,但到底陛下已然下旨,总不能朝令夕改,使君威有损,御史们也只能进谏几句,让帝王不要过于随心所欲。

而这位楼兰的小王子,朝臣也听说过一些,出身异域,容貌过妖,不知性情如何,更不知能否承担得起凤后之职。

今日陛下携凤后而来,一路执手,让朝臣们知道了这位的分量。关于这位凤后的出身容貌甚至“莫须有”的前尘往事怕是不能再提,不管这位楼兰来的小王子能不能做好凤后之职,她们都得三缄其口,否则触怒帝王,轻则前途尽毁,重则有性命之忧。

*

陛下同凤后共行祭拜大礼,跪拜当年亡者。

先帝、太后、隐太女、武安王、吴太傅、文相……

陛下行跪拜大礼理应只有先帝太后才受得起,可陛下重情义,即使臣为君死是为忠义之举,仍然感念臣子当年以命相救。

这位帝王会是一个明君,

——只凭着她今日之举。

分页内容获取失败,退出转/码阅读.

分页内容获取失败,退出转/码阅读.

分页内容获取失败,退出转/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