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学神十三岁 > 第 209 章 ICM的邀请函,45分钟报告

第 209 章 ICM的邀请函,45分钟报告

这是极少有的,奥数这几年十分火爆,奥数培训班遍地开花,但社会上其实并不重视数学这门学科,觉得距离现实生活“太遥远”,数学很“无用”。反而是去年拿到了欧洲音乐比赛金奖的窦海骊风头极劲,音乐王子也是为国争光,还是个大帅哥呢!

跟数学比起来,音乐是群众都能理解的艺术。

中国群众生活富裕了,也开始追求精神享受了。音乐是精神享受,但数学不是。不但不是享受,还是折磨呢,被数学题折磨得死去活来的人不是少数。

也因此,能在数学的山峰上不断攀登的康妙玟是多么珍贵呀!

脑体倒挂时代已经飞快的过去了,现在在国家层面上已经从上到下的开始重视教育重视科学,科学学科之所以难倒绝大部分人,就是因为掌握科学是需要门槛的,或者是天赋,或者是专注和持之以恒,或者是想要解决问题的热情。

中国媒体对于康妙玟的出身、教育经历、获奖经历都已经挖无可挖,这次便把目光放在国外媒体的报道上。这次她部分解决了孪生素数猜想,就算谈不上“划时代的进展”,但也绝对是数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还是因为她太年轻,如果她今年60岁,那就不算什么。而她只有20岁——就连大洋彼岸的美国媒体也兴奋报道此事,明年的国际数学家大会将在德国柏林举行,康妙玟应该会受邀做45分钟报告,她将是历届icm最年轻的报告者。

对于如此年轻的数学家,数学界一向是又爱又恨,爱他们是因为他们的脑子简直不知道怎么长的,恨他们是因为跟他们处在同一时代简直是最深的痛苦,会被他们的光芒所掩盖。

就在她博士论文答辩通过之后不久,柏林的icm组委会便向她发来邀请函,邀请她在明年8月的icm上做45分钟报告。

本届受邀做报告的各国数学家名单尚未公布,1994年有5名华人华裔数学家做了45分钟报告,张恭庆、马志明、李骏、励建书、杨丽笙,明年应该不会有这5人,而是邀请其他人。中国数学在国际上处于弱势,能受邀做报告的人数一直只有个位数,华罗庚、陈景润曾经多次受邀,但因为历史原因,两人都未成行。直到80年代开始改革开放后,中国数学家才走出国门,来到icm的会场上。

45分钟报告的场次大概在150-200场之间,这一批受邀嘉宾都是近年来有突出成果的数学家,大多年轻,但年龄也大多在35到60岁之间,极少有20岁刚出头的嘉宾。

*

康妙玟拿着邀请函,在想要如何回复。

邀请函上请她在1997年的8月底之前确认她是否会出席明年的icm,并要求她要确定报告题目和内容。icm的邀请报告分为20个数学分支,每一个分支的报告场次都有限,她占了一个名额,其他人就会少一个名额。

她目前的研究仍然是组合数学领域,属于数论和代数,数论是一个大项,报告场次较多。她要确定是讲孪生素数还是别的内容。

“在发愁什么?”玛丽

莲问。她进入巴黎高师也是念数学硕士,为期两年;去年顺利进入博士阶段的学习,仍然在高师,部分课程要去巴黎第九大学上课。()?()

“这个。”她随手将邀请函递给玛丽莲。()?()

玛丽莲接过邀请函,很快看完。()?()

“哇喔!”她惊讶的瞪大眼睛,“恭喜你!”

?米迦乐的作品《学神十三岁》??,域名[(.)]?12?♂?♂??

()?()

康妙玟笑了一下,“不胜荣幸。”

“是你应得的,他们要是不邀请你,才是奇怪的事情呢!”玛丽莲将邀请函还给她。“你今天去听阿诺德教授的课,感觉怎么样?”

“相见恨晚!”她懊恼的说:“我应该在刚到巴黎的时候就去听他的课。”

但她只有一个人,没法劈成好几份,十分遗憾。她今年春季学期才有时间去听阿诺德教授的课程,阿诺德教授是俄国人,确切的说是乌克兰出生的前苏联数学家,如今没了苏联,只有俄罗斯。

数学界都说弗拉基米尔·阿诺德很亏,当年他有机会获得菲尔兹奖,却因为苏联有关部门要打压一些叛逆的数学家,因此他没能获得更多的票数,错失菲尔兹奖。不过他本人似乎也不是很在意获奖,反正获奖与否都不影响他的江湖地位。

苏联解体后,阿诺德终于可以出国了,于是前几年开始,莫斯科——巴黎两边跑,两地各住半年,在巴黎是常驻第九大学授课,因此要上他的课基本只有春季学期了。康妙玟这个学期才有时间听他的辛几何和辛拓扑的课程。

“听说第九大学给了阿诺德教授一栋别墅,还有车呢。”玛丽莲兴致勃勃的开始八卦,“不过他不爱开车,喜欢骑自行车,他身体棒极了,据说可以跟大学生一起打上一个小时的篮球也不会太累。”

“他的健身习惯真好。”

“你下课没有去问他问题

吗?”

康妙玟犹豫了一下,“有几次,但问题不多。他上课很有意思,讲课讲的很好,我差不多都能听懂。”基本都能听懂当然也没有什么好问的了。

玛丽莲很羡慕,“我去年春季学期选修了他的课,天哪!我觉得我都快不会数学了!”

“他要在7月开办一个物理的研讨班,你要参加吗?”康妙玟问。

“物理?哦对,是的,他每年7月都会开一个物理研讨班,但亲爱的康,我的物理不行,一点都不好。康,你要去普林斯顿学物理,你一定也会学的很好的——阿诺德教授会很喜欢你!”她像发现了什么新大陆,“阿诺德教授经常说,作为一名数学家也应该同时对物理有所研究。这个道理我懂,但很难,光是学数学就让我精疲力尽,我没办法再兼顾物理了。”

“他自己学起来毫不吃力,所以总觉得现代大学生都应该数学物理一把抓,他不明白很多人做不到。”实际这跟数学以及物理的分支越来越多也很有关系,以前你学数学和物理可能只需要学50门课,但现在两个专业你可能要学150门课才行。通才越来越少,即使天才,学习起来也非常吃力。

康妙玟跟阿诺德教授有过几次短暂的交谈,阿诺德也听说过她,对她格外关注。阿诺德现在是

icm的副主席,江湖地位就显示在此。

阿诺德的脑子转得特别快,而且对数学和物理都有很深的造诣,他写了许多课本,《常微分方程》、《经典力学的数学方法》、《突变理论》、《动力学、统计学及伽罗瓦域上的投影几何》、《动力系统》(1-8卷)等等。瞧,光是看这些书名就能知道他的授课范围有多宽广!

这也跟苏联的特殊环境有关,苏联相当一部分数学家都是数学物理一把抓,特别是动力学方面,苏联可是曾经能逼着美国不得不大力发展空间探索科技的超级大国,动力学方面的科技进步离不开数学和物理学,能双向发展的数学家才有“奔头”

康妙玟很赞同阿诺德关于“数学物理不分家”

的说法,早年的数学大佬基本也都是物理方面的大佬,要说因为两个科学领域的分支越来越多导致通才越来越少,但优势也在于此,很多工作都已经有前人的成果或进展,站在巨人肩上,你的成就也很有可能会更高。

阿诺德不知道有没有照相式记忆,但博览群书是肯定的,他能在交谈中随口说出某个知识点在哪本书中;对数学史也很有兴趣,能脱口而出某个定理/概念是哪一年由谁提出的。以他快届60岁的年龄来说,思维仍然相当敏捷。

康妙玟能去听阿诺德教授的课觉得十分幸运,第九大学的数学系和物理系的学生也十分幸运,这不仅是能够亲眼目睹数学大佬,还能够听到他讲课——就是有很多学生反应“听不懂”

,康妙玟先是万分诧异,继而想明白了:听不懂是因为阿诺德上课不会照顾中层以下的学生,他讲课速度其实并不快,只是难度很大,还会出非常多的练习题,做得学生脸色苍白,还不知道自己做对了没有。

她做作业也有点战战兢兢,很怕做错了会影响到自己在阿诺德教授心里的印象。

阿诺德上次还主动要了她的博士论文,看了两天,等她下次在数学方面他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教她的了,倒是物理,她应该来他的研讨班听听。

康妙玟马上答应了。

*

所罗门教授也接到了icm的邀请函,他最近的几个研究项目都有了一点新进展,因此相当高兴。康妙玟在mit的两个月并没有做出什么了不得的进展,但都给了他另一种思路,大概来说就是排除法,她将一些不可能的方向去除掉,留下的可选择的方向少得多,研究工作因此有了新的头绪。

作者有话要说

*阿诺德(1937-2010),乌克兰出生,苏联/俄罗斯数学物理学家,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他在多个数学和物理领域都有重要贡献,在动力系统和辛几何方面的工作是开创性的,并从辛几何发展出了辛拓扑这个全新的数学物理领域。

他认为现代的高等教育体系将数学和物理分开是极大的失败,最基础的两个学科原本该是一家。“20世纪把数学和物理分成两个学科,这是灾难性的……一代数学家在不知道科学那一半的情况下成长起来,然后把丑陋的经院赝数学教给学生

们。那些低能、无力理解物理的数学家让我们老想起奇怪数字的公理化理论。数十年来是这样的丑陋构建的数学充斥了我们的课堂,在法国,

在俄罗斯,皆如此。…大多数大学生,

甚至大多数法国的数学教授都画不出用参数方程定义的曲线(比如x=t^3-3t,

y=t^4-2t^2)。……他们既不熟悉黎曼面也不熟悉表面的拓扑分类,

……这还是给世界贡献了拉格朗日、拉普拉斯、柯西、庞加莱的法国吗?”

他本人的经历也很有意思,他出身于一个往上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