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生一睁眼,发现自己盘腿坐在湿暗的洞穴里。
洞壁上的“积雪”尽数化成了水,落到地上积了一指身的水。
此刻陈生身形之狼狈,连淌在水里的半截身子都在瑟瑟发抖,护身大氅也失去了主人心力的维护,被积雪浸湿了,整个人下半身犹如一只落汤鸡!
缓了好一会,陈生才从时空错乱的时空感里镇静下来。
就在刚才,他睁眼的一瞬间,重生一次次的经世记忆分数如烧开的沸水气泡,在心神中炸裂升腾。
他此刻的肉身自然经受不住如此“繁复”的记忆层次,毕竟他的前世,或者说好几代前世,可都是修炼到当下肉身未曾到达过的境界的。
那些大能,可不只是肉身层次高,意念和心识也远非现在的□□所能承受的。
而现在的肉身为了容纳经世的“前身记忆”,已经本能的忘却了一些这个层次无法接受的记忆。
寻常道人若是有此重生奇遇,于现世肉身上苏醒过来,必然先是大喜,毕竟前世境界若高,所集赞下来的可是独此一份的大能经验,而且这经验还是完完全全能贴合自身的!
这是何等的珍贵?何等的运道呢?
不过陈生对此已经很熟悉了,毕竟上一辈子,他重生了可不止一次!
甚至他恢复前身记忆后,第一反应是面色灰白,气势比刚才十不存一,转瞬之间竟然连生机都暗淡了下来。
显然,他已经记起来重生数次的结局,而每一次,都无外乎是身死道消,世宇倾灭。
唯留他一缕孤魂,寄托到下一世的身上,开展又一次无可奈何的身世轮转。
历经一世世,他一次也不曾能乾坤扭转,结束这样奇妙又绝望的经历。
恍然间,陈生的气息已如前身入死灭时一样微弱飘忽了。
他的道心,在一次次面对死亡与绝望后,很显然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
对于一个修道人来说,道心关乎已身存亡,道心将灭,肉身生机也顿时奄奄一息下来。
而这所有的心神活动,不过经历了一瞬间,从外间来看,陈生好像是一睁眼,气息就突然萎钝,一息之间竟到了生死边缘!
就在这时,陈生突然感觉到有外物微微碰了一下自己的腿。
陈生不经意一瞥,发现一块形状嶙峋的小石头,这石头不沉而浮,在水中上下颠簸,晃到了自己腿旁,这才让心神大乱的陈生注意到。
陈生想起了这块儿石头的来历,因为刻意回忆起前尘往事,前后思索间,他的道心又渐渐平缓,生机已然有平复之态了。
……
说来这石头还与他现在身下所处之地有关。
陈生在这世正处于已经突破了“临丹期”的阶段,属于是三十岁内自行突破临丹期少见的英才了。
一时之间明都内陈生的名气算是打出来了。毕竟“练气期”算是登门入室,而真正能在修道上有所得,非得“临丹期”不可。
练气期还算是好过的,此界灵气充沛,寻常人只要有□□经,都可练习吐纳,强身健体,只是真说那修炼上的效果,也很微弱,取个因人而异罢了。
在这样广大的群众基础之下,这俗称登门入室修道路的练气期,不能说遍地都是,也都是能让寻常百姓瞧见的。
而后面的“接天期”,才算是一个坎。连童谣里都说了:练气接天,练气接天,练气好取,接天难寻。
也就真的是进了接天期,才算能在修道路上看到了一点苗头。
但这个苗头吧,多少人如那童生老朽般皓首穷经一辈子,也不见得能瞧着接天期那点儿门头。
所以说,是真讲究一点修道机缘在的。
“接天”后便是了“临丹”了。就陈生当世之时所处的阶段了。可想而见,经历了几道槛才算到达“临丹期”的,还是在三十岁之前突破的。
大小算是个天才了。
可陈生表面风光,心里却也知道这只是一时风光。
他十二岁入门,在每个村里都有的道德殿老爷的手下换得了□□经,如今已过去十几载了。他虽然二十六载成就临丹,但这份成绩,到真不是举世罕见的。
这世道,几十载便能有个出生自带天地异象的家伙,这篇地陆之大,宝地仙境,灵泉野鹤数不胜数,栽培出多少绝世之才?!
这样一般灵气充沛之境,竟然就要濒临末世了,陈生第一世时也是不信的。
莫说信不信,当时他的心也想不了那么大,刚刚突破临丹期的陈生,当时最关切的,就是巩固自己的境界,准备临丹期里最头等大事——成丹道果了。
临丹期以后所有道人都会自然而然酝酿出自己的道丹,这枚道丹不在体内体外,而是在自身神气之中,五行汇聚之处。
这枚成丹的品质,几乎可以说奠定了你的修道路有多长远。
毕竟凡人百载,即使是入了修道门路也无法脱离年龄桎梏,顶多练气多了五十载,接天又多了百载岁寿。
三百年岁寿,在凡人眼里是神仙,然而真正的大能一次闭关就沧海桑田,波平波起。
临丹期,不过是大道有望而已。真正的大能举手间天地变换与天同寿,不足道哉。
所以这第一枚道丹,对第一世中一没家世、二没身份的陈生来说意味极重。
陈生的家世,说好听点叫生于田野之间,说难听点就乡村中一小毛孩,因为从小体弱多病,家中就带他去村里的道德堂,拜道德老爷,求个强身健体的效果。
本来只求个心理作用的一家人却惊讶的发现,原本瘦小呆傻的陈生,练着练着竟然还真入了门道,三年里也没人教他却居然突破了“练气期”。
这才被道德老爷们选中,送到位于东聚国深山之中的修道大派——明都里当外派子弟。
陈生老老实实当明都的外派弟子中干了一年才发现,说是外派子弟,但干的都是杂役的活,师门指导少的可怜。
这也不是明都对他们不重视,而是人实在太多了,不说明都的地盘横跨四洲,在修道界是数一数二的世外大派,多少有背景的修炼望门子弟可能打娘胎里就在吞吐天地灵气,垂髫年纪就入明都成为内门弟子。
而就是野生野长的天才,也是一抓一大片——这片仙灵之境最不缺的就是天才出世的传说故事了。而陈生这看起来既没背景,悟性也不是格外出众,连性情——这荒村野地里出生的穷小子——说一句志性良纯都算夸他的了……说白了在一众脑袋灵光的少年之中,属于比较呆的。
在第一世,他辛苦修炼了一辈子,境界也只比“临丹期”高了一层,止步于“元婴”,然后就是末日来临,一切波澜和挣扎都在末日的滚滚来袭中荡为灰烬。
所以当第二世睁开眼的那一刻,陈生是狂喜的,他认为自己遇到了大机缘,重生这种逆天而为的事不是机缘是什么?
重生一世,他励志要抹平前世所有遗憾和不甘,可最后他才发现等待他的是无尽绝望和徒劳挣扎……
末日降临简直是这片世宇不可避免的浩劫,而陈生无力回天。
然后是第三世。
第四世。
……
他每一世都在世宇熄灭后被迫陷入再一次的轮回之中,而且每次重生时间都会有所提前,回顾记忆和身体状况,此刻他应当是刚刚突破“临丹期”,正在明都中闭关,以图尽快稳固境界。
他所在的这处洞府,在皓水崇山之中,这里的群山上分布着一个个专门供明都的中低阶修道人闭关的洞府。陈生不是不想找更高阶的修炼场。但更高级的修炼场所远在明都北边的溟谷群峰,那里较为苦寒,大多天气恶劣且地势奇特多变,非寻常修士所能承受。
也不是没有条件优渥的修炼场,但这种供给突破期闭关的修炼场,都需要明都弟子的灵魄来换,灵魄等同于俗世的钱,陈生囊中羞涩消费不起太贵的修炼场。不过他也不是全无准备就来闭关。
为了帮助这次闭关,他将自己剩余灵魄几乎全用来兑换门中的宝器和丹药。这枚石头便是能蓄养精神,使神魂清净安宁的宝器,功效强大但却是一次性的,此刻这枚石头灰扑扑的,不复刚兑换出来时的流光溢彩,显然已经被耗尽了其中的功效。
……
想起这些,陈生才终于对这现世有了一些真实感,心神也从那神晕目眩的重生奇遇中渐渐安定下来。
他心有所念,即使濒临过道心消亡,但终究没有让气息真正自绝下去。
陈生微微苦笑,难以分辨自己这反复重生的境遇是否是幸事,继而他心神一凝,警惕自己瞬间的心神波动。
向道之心,最怕动摇。
他突然微微有所悟,如此独一无二的反复重生,他见过了太多这重世宇的模样,从没有人有过想他这样的经历,累世的经验和阅历在气海中汇合,心神宁静下来的陈生将刚才不受控制的灵气抚平。趁着身体臻至圆满状态,他“临丹期”之后的第一颗道果也渐渐浮出了水面。
从来意气临天道,命途终究难由己!——这是“神人”道果自然结出的意境。
临丹期的第一枚道果,很多修道人看的比成就临丹期还重要,因为这第一枚道果往往预示着修道人的潜力,是兜兜转转徒耗这三百载岁寿,还是有触摸进一步大道的可能,端看这道果的品阶。
在“临丹期”这种修道基础阶段,突破时机不一定越早越好,修道最怕根基不稳,他前世虽然凭借天分勉强突破临丹,但作为新手且缺少前辈的指点,他到底是根基不够牢固,以至于到后来突破元婴都很勉强。
而临丹期这枚道果就代表了之前修道成果的结晶,如果根基不稳,或者先天有缺,道果的品阶就很难高得上去。所以高品阶的道果只会出现在一些天生道才,或者有积累的修道世家之中。
陈生第一世成就的道果就很一般。
重生几世,陈生也曾把道果修炼到非常高的境界,但“神人”这种道果,几乎只是在传说中出现过,所以被修道人归为传说品阶。再给陈生一次机会,他也不确定自己还有没有可能结出“神人”道果了。传说品阶的道果甚至是一种机缘,不仅能凭天赋获得。
如果不是反复重生带来的心境拷磨,陈生绝无可能凭借顿悟时的天人感应结成这种道果。
他空手一抬,手中渐渐凝出自己结成道果的虚影——道果本体非虚非实,只在意境之中存在,不能真正触碰到。
陈生低头端详着,这枚道果带给他的不仅是窥见大道的希望,凭借成就“神人”这种传说品阶的道果时带来的天人感应,他好像触摸到了这重世宇原本的形态,原来不只是自己的神魂在无数重生下濒临熄灭,陈生隐隐约约感知到,这重世宇也无法承受反复重生带来的挤压和毁灭,几近崩溃的边缘了,到那时即使陈生想重生,这重世宇可不复存在了。
也就是说,这可能是陈生最后一次重生的机会了……
而之前的数次重生,他都没见到解救这重世宇或者征得大道的可能……
怀着重新获得生命的些微庆幸、对未来的悲观、反复经历毁灭的绝望等众多感受掺杂在一次,陈生睁开眼,重新凝望着这片已经进入倒计时的世宇……
这样也好……
陈生微微发怔,而后哂笑。
他正准备站起来,又看到那块让自己意识回归现实的石头,捡起来自言自语道,“你也算与我有缘”。便揣入怀中,起身出关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