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复与薛鸣父子再次在集市碰头的时候,双方手上都已是大包小包。李复更是将薛鸣早前给他的五百文“零花钱”用得所剩无几了。
三人找了个食肆打算随便应付一顿就回村里。
饭桌上李复说起今天他在书肆接的经生的活计,薛鸣表示这还真挺适合他干的。反正冬日里也不用下地农耕,让他去后山打猎吧,也不知道是他打猎物还是猎物打他。
而且若是他忙不过来还可以带着薛承平一起抄。正巧这小半年小孩儿的学业都荒废了,练练字收收心也挺好。
李复撇嘴,觉得大侠你表示认可就认可,不带还埋汰人的。不过薛鸣这个大侠还真是很在意儿子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且他本身懂得就多,教起小孩儿来简直手到擒来。
吃完饭,天色渐晚,再不回去县上就快宵禁了。可薛鸣却不急,而是带着他们找到了车马行,租了辆驴车。
李复还在想他们虽然东西多,提回去得费些功夫,但也不至于租一辆车,这样会不会又太奢侈,毕竟租车的费用可不便宜。可薛鸣告诉他,他已经同别人定了些泥砖和石瓦,用来修缮房子,即便是个临时居所,但冬日来临,若不好好加固修整,那改天突遇极寒或暴雪的话,铁定是要遭殃的。
果然,大侠随时随地都能表现得那么可靠。
不过,李复也在考虑,不若干脆就把小合院那块地要过来作为自己的园宅地好了。房舍虽然破了点,但那一片地势平整,周围还空置了很大一块。将来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翻新或者新建其实都可以。
三人架着驴车赶回肖家村的时候,给村民都惊着了。好在现在天气冷,也没几个村民在外头溜达,只是遇到的唯二两个,那眼神,能一路跟着他们的驴车飞进屋里。
李复敢肯定,第二天铁定全村人都能知道他们置办了一车东西回来。他倒也不是在意这些闲言碎语的人,毕竟谁家过的都是自己的日子。
回到家把所有东西往堂屋地上一放,三人开始清点今天的收获。
做饭用的锅碗瓢盆油盐酱醋先归置到厨房,再把添置的白面米粮堆到墙角。
然后是床上用的褥子和枕头铺盖,一般来说若买好棉花找人现做的会更结实保暖,但他们赶着用,便买的一般的成品。而且今晚只有先将就着盖,打算明天再架到院子里去晒晒。
当然还有些杂物,油灯、炭盆什么的,至于缺的竹筐、篓子、水缸之类的,就没在县里买了,看村里或邻村有没有做这些的手艺人,请人做了便是。
三人临时也就想到这么多,等过起日子来发现什么缺了,届时再补。
整理到最后一包才是李复为了抄书买来的文房用品。
李复小心翼翼地取出笔墨和纸张。纸笔倒是不贵,反正买最便宜的能写就行。墨是论斤称的,他捡了两块便宜的,就去了小一百文了,可把他肉痛的,都在盘算是不是能刮锅底灰来代替了。至于砚台,李复万万没敢买,想着回家找个瓦片石块的凑合用就行,边城这种地方,没什么好东西的情况下都动辄一二两,妥妥的奢侈品,难怪说古时候供养读书人困难,可都是真金白银往里砸。
不过李复也大致估算了下,他若仔细些,不浪费,抄一本书的成本能控制在四五十文,不算他自己的人工费,那净赚一百文还是很可观了。不过他现在倒是想得挺好,真实情况只有做了才知道。
之后的几天,李复正式开启了自己的经生职业生涯。
与他设想的不同的是,他一上来就作废了好几张纸。因为他已经多年没练字的关系,起初握笔的手因为手腕无力一直抖个不停,不是字写得太丑,就是甩了满篇的墨迹。
实在没法,他只得在废掉的纸上先练练手。就是薛承平写的都比他的好。
除了抄书的营生外,李复还得负责做饭。
薛鸣隔日便去拉了满车的泥砖石瓦回来,还在村里请了几个邻居过来帮忙修房子,那自然工钱和伙食都是不能缺的。
做大锅饭的经验,李复有啊,可谓游刃有余。
有了纸笔,李复便也打算在抄书之余,给自己正经地做做职业规划。
他最先想到的还是农耕,毕竟他手上有三十亩地,不好好利用起来岂不浪费。
而且,根据他这几天对肖家村的观察,目前的生产模式大体还是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纳课税,服徭役,交户调的小农经济。
但若想依靠农耕赚大钱,那还得是土地买卖或兼并。李复挠头,他一没钱买卖,二没权兼并,那些属于封建贵族的特权统统与他不挨边。
而且,目前农业种植的产量受到科技发展的限制,普遍生产力水平低下。就肖家村的现状,连头耕牛都没有,全指着里正明年开春的时候能从县里借到一头,还得挨家挨户地轮着用。
李复自问对农业知识的掌握十分匮乏,要他自己拾掇三十亩地,已实属难为。他可是能把仙人掌都养死的人。所以要他完全依靠耕种发家,就是难上加难。
最好的方法就是考虑将田地都租给别人耕种,产出的米粮能留一部分自己吃,再有点收益用来把课税抹平。毕竟薛鸣告诉过他,目前的课税已是相当轻了。
思及此处,李复在“种田”俩字的后面画了个“勾”,并写好备注,还是以出租为主。
第二项是科举。这还是那天在四方书局的刘掌柜提醒他的。
李复本以为大威的科举是他所熟知的“八股取士”,他一个碰都没碰过四书五经的人,肯定没戏。
可回来一问薛鸣才知并非如此。大威沿用的是前朝旧制,入仕分为两种途径:一是世家豪族举荐,二便是贡举,也就是百姓口中的科考,那是寒门庶士能入仕的唯一办法。
贡举一年一次。常选科目有二十多种,如: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等。其中并非都是考察撰写文章,也有像明法、明字、明算这样的,就是考选的法律、书法、数学的技术类学科。
若是这样,李复倒还有试一试的可能。
不过李复属于市籍。在大威,市籍者,转业三年,可考。也就是李复需完全不再从事经商事务,三年后才能参加贡举。
李复琢磨了一下,若自己不事生产,静待三年,那恐怕等不到参加贡举的时候,他已经饿死了。
所以,参加科考也实非他现在的首选,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的备选方案。他在其后画了个“问号”,写上“留待观察”。
第三个,也是目前可行性最强的一个,便是经商一道了,倒也符合他市籍的身份。
李复现世时毕业于营销专业,虽然毕业没几年,还混迹于社会基层,也没有自己创业过,但好在他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比起在农耕、贡举这样的未知领域抓瞎一气,寻摸个正经行当谨慎经营倒是个更为稳妥的策略。哪怕在大威对市籍者已然诸多限制。但至少能让自己先吃上饱饭。
可是要经商……李复摸摸下巴,这首要得先解决两个问题:项目和资金。
他回到大威不足一月,对大威的一切认知均来自于对秀竹县和肖家村的观察接触,以及薛鸣的讲述。甚至他连大威货币的购买力到底如何都还没搞清楚,又何谈找到一个迎合市场需求,满足百姓期望的优质项目呢?
所以,在他着手创业前,还得寻找更多的渠道去了解这个世界,了解大威的经世规则,了解市场的环境和民众的需求。最起码,得把他面前的秀竹县先摸清楚喽。
李复盘算着这事可以通过市场调研来实现,不过他暂且不急,待他解决了日常温饱问题,再慢慢做也不迟。
如果说项目还能自己凭借洞悉市场挖掘一个,那要在短期内筹集一笔不小的启动资金才是更大的挑战。
李复现在一穷二白,生活基本靠薛鸣“接济”,虽然薛鸣不计较,但李复一个有手有脚的大男人,自尊心也不会允许他在这种事上糊涂度日。薛鸣解决的是他的燃眉之急而并非一辈子的生计,万事终究还是要靠自己。
所以,去哪里搞一笔钱作为项目启动资金才是关键问题。虽然他现在还没具体测算到底需要多少,但就他抄书那点钱,不吃不喝全攒下来,估计得要十好几年才能凑得齐。
若是在现世就好了,找天使投资也好,找银行贷款也罢,总归还有点门路。可是这大威,上哪儿去找这么个投资人呐……李复表示非常头秃。
哎?等等……若是原身父亲的那个李家,有没有一点可能?毕竟他不是去找他们算账的,而是想法子帮他们赚钱的。商人重利,只要他提出的项目足够有吸引力,李家算不算是一个不错的合作对象?
李复在自己的“职业规划”第三项“经商”上添了一个大大的“李”字备注,还顺带画了个圈。
当然,农耕、科举和经商是李复的重点考虑对象,至于投军之类的,李复可是想都不敢想。
作为在和平年代成长起来的现代人,其实是很难接受冷兵器时代战场冲杀的这种事在自己身上发生的,尤其是在经历了成为奴隶那一遭之后。这无法用单纯的胆大或者勇敢来解释,而是因为明白生命的珍贵与值得敬畏,当在亲身面对它随时可能消逝时发自内心的战栗。
若能让李复自己选,他肯定不想穿越到大威,穿越到叙州府这样的,随时随地有战事动乱的边境地带。
可人生充满意外,若不能接受,便总得想点法子来改变。
注①:贡举,参考唐朝贡举制。
作者有话要说:最近好像都在家长里短的,不过大家放心好了,李复同学的安生日子过不了两天了,哇咔咔咔咔咔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