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李复三人一早便上路了。在这个交通基本靠走的时代,稍远点儿的地方,不早些出门,就是天黑了也到不了。
好在肖家村并不是太远,出了秀竹县向东南三十里便到。有了这些天跋山涉水的经验,李复已经不觉得三十里有多远了。而且昨天薛鸣回来的时候,重新给李复和薛承平置办了新的衣服和鞋,虽只是粗布夹袄,但比之前他们在猎户那儿“借”来的又要暖和许多。
李复有些过意不去,这一路得薛鸣照应,入关后又都是薛鸣花钱,除了感谢以外,当即便表示他都记着呢,等自己赚钱了一定还。
薛鸣看他一眼道:“复小哥你是平儿的阿兄,我虽然不能真把你当儿子看,但你这个小兄弟我薛鸣既然认下了,就别谈钱不钱的。你一心要救平儿的时候,你跟他谈钱了么?”
李复立时哑火了,细想一下还真是这个道理,是他李复矫强了。
三人到达肖家村的时候已是晌午。初冬的日子村口一片冷清。
“阿父,我饿了。”薛承平拉拉薛鸣衣袖。
“行吧,那咱们找个地方歇歇再进村。”
三人在村口的树下找了块干净地方就地而坐。李复就很好奇,好像古代村庄都会有一株年代久远,又高又壮的树立于村口似的,供人乘凉歇脚。头顶这一株也很大,就是天气渐冷,叶子已经掉了老些。
“来,阿兄,吃。”小孩儿分给李复一个馒头,这是他们出城时候就买好的。
“哎,你们是什么人?”
李复闻言看过去,见是个提着菜篮,拎着锄头的妇人。
“我们是来找里正的。敢问里正家住村中何处?”李复答到。
妇人来来回回将三人看了个遍,见他们还带个孩子,应该不是歹人,才道:“你们从那个田坎往下走,见着个池塘,东角上就是里正家了。”
“你们是来寻亲的?”妇人好奇问到。
“啊,不是……多谢婶子。”李复不太习惯对着陌生人解释那么多,只得含笑道谢。
妇人又将几人打量了一遍,仿佛他们是什么稀罕物什一样,然后才不紧不慢地走了。
“走吧,我们先到里正家去问问。”薛鸣把吃的东西都收好,然后站起身。
肖家村建在一处山坳里,整体呈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势,梯田错落有致的遍布其上,只是现已入冬,地里一片萧索景象。
三人按妇人的话找到里正家,小院儿里有个年轻女人正在逗弄怀里的小孩儿,突见篱墙外走过来三个陌生男子,哪怕其中两个都还是半大少年,但依然惊得“哎哟”一声,抱起孩子来就往屋里跑。
李复三人也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出整得不知所措,还是薛鸣靠谱,马上就反应过来,忙拉住李复和薛承平没再往前,而是就在墙外高声道:“请问是里正家吗?”
稍后就见一个青壮男子走了出来道:“你们是什么人?找里正干莫子?”
“我们从秀竹县来,几月前迁入贵村,只是后因变故离家,今特来查证户籍之事的。”
“让他们进来吧。”屋内又一人道。
既然屋里人都发话了,男人也不再阻拦。但如同在村口遇上的妇人那般,又将李复几人来来回回打量了个遍。李复都很想询问他们几个是长得过于凶恶还是脑门儿写了“坏人”二字了,怎么这村里其他人看他们都疑神疑鬼的。
进得屋内,一个老丈端坐堂中,虽也是粗布麻衣的,但还真有些一村之长的架势。此时青壮男人也进屋在一角坐下。
李复又再次同他们说明了来意,基本上和他告诉朱司户的故事情节如出一辙。说罢还掏出他们在县城买的两封芝麻糖饼,礼多人不怪嘛。
“哎哟,这怎么好意思呢……”嘴上拒绝,身体倒很诚实。里正把芝麻糖饼往桌子里侧挪了挪。
“柱子娘,给倒几碗热水出来。”里正朝侧间喊到。
“诶。”
“你们等我一会儿,我去找找簿子。”里正起身进屋。
稍顷,一个年轻女人端进来几碗水,正是刚刚院中那位。
“多谢。”李复端了一碗给薛承平捧着,天冷,喝点热的挺好。
正巧里正也回来了。
“你是叫……”里正回到原位坐下,眯起眼睛舔着手,在簿子上反复翻看。
“李复。”
“哦……那他二位是……”里正又看看陪同的薛鸣父子俩。
“是我远房亲戚,陪我一起回来的。”
“哦哦……”里正点点头。
“李复……你姓李,咋会迁到咱们肖家村来?”
“我阿娘姓肖……”
“原来如此……哎?不对呀,你娘好端端的,迁出夫家作甚?”
李复一怔,这话怎么听着那么有八卦的意味?李复干脆沉默以对,即便肖氏不是自己亲娘,但他也不想她故后还变成村里的饭后谈资。
“里正您认识我阿娘?”
“咳咳咳咳……”正在喝水的里正手里一抖,差点没把水泼到簿子上。
“竖子!你这说的什么话。咳……我是三月前才从外乡迁来的,怎可能认识你阿娘……”
敢情你也是搬来才不久,那你问起我阿娘闲事做啥?李复腹诽。
哎?不对啊,你老反应这么大是几个意思?李复不明所以。
“咳……”里正虚咳一声,敲敲簿子:“行啦,找着啦……”
“李复,年十五,秀竹县生人,十六年迁至本村……”里正把李复的户籍信息念过一遍。
李复没想到大威的户籍资料上竟能记载得如此详细,除了姓名、年龄、地址、样貌这些基础信息,居然还有名下房屋、农田、赋税多少等内容。因此,李复也才知道,原身名下竟还有房产一座,农田二十亩。在李复的认知里,有地那简直就是妥妥的地主阶级啊。
还不等李复激动一下,里正突然道:“你是市籍?”
“啊?什么?”李复一下没整明白。
他看向薛鸣,薛鸣给他解释到:“市籍便是经商业者,在本朝平民中属于等级最末。”
啊……李复恍然大悟,他怎么把“士农工商”这事儿给忘了呢?不过倒也不意外,原身父亲从事米粮生意,确是经商,便是市籍,那自己同属于市籍就可以理解了。
当然,比起自己究竟属于什么等级,李复更关心的是他的房子和田地还在不在。于是问到:“请问我家这房子……”
“你们回来晚咯……”里正撇撇嘴。
“啊?”什么意思?李复心头一紧。
“当日村中发生兵祸,死的死,逃的逃,还有被蛮子抓走的……肖家村空出大半,后来为安置遣返流民,知县大人着人征集手实,空出的无主的房舍和田地都重新了分配给新来的村户了……”
里正端起水来喝一口,继续道:“你们这回来得也忒晚了,喏,你看看,你们家都是标注的‘死’……”里正把簿子掉个个指给李复看,他和肖氏的记档上确实画了个叉。那意思便是李复一家在户籍档案上已经“被死亡”了,他们家的房子,地也就都是无主的,于是官府便回收再分配了……
“这……”李复欲哭无泪,刚刚自己真是瞎激动一场。
“敢问里正可有办法帮我们斡旋一二……”李复不甘心。
里正敲着桌子想了想:“你们可有房契地契的凭证嘛?”
呃……他们是被蛮子掳走逃回来的,身上哪有那玩意儿,只得无奈答道:“没有……”
“那我也没办法咯……”里正磕了下桌上喝空的碗:“柱子娘,来添些水……”
“诶,来了。”年轻女人直接拎了只壶进来,往几人碗里倒水。
“哎哎哎,多倒点儿,给客人倒满……”里正示意儿媳妇。
“啊……好……”女人手忙脚乱,又往每个碗里都加了点儿。
李复有些疑惑,里正这突如其来的热情是怎么回事?见碗要溢出来,还忙举起来喝了一口。
坐在他身侧的薛鸣倒是会意,里正这分明是在送客。
“里正实不相瞒,到村里来之前,我们就先去过县里衙门查阅户籍,听说叙州府因常年兵祸,太守大人便制定了一套安置返乡流民的策略,不若里正便和我们说说这肖家村是怎么个法子,我们也好照章办事。”薛鸣说着,直接从怀里摸出个小布包,看起来就沉甸甸的,李复看得有些眼熟,看来还是铜板好使。
不过李复猜错了,这一次里面可不是铜板,而是三两现银。里正接过去的时候也发现了,直接惊得他手上一抖,再看薛鸣坐在那儿不怒自威的模样,看来是碰到硬茬了。
“咳……当然当然,我这不正想给你们说呢嘛,大家喝水,喝水……”里正有些局促,只得喝水掩饰。
“之前的房舍土地已经这么长时间了,新的籍书地契都造好了,咱们也不能明抢不是?但是,不过根据我朝律令和知县大人的安民举措,凡确认返乡又无产者,但满十六岁的中男和丁男便可授田六十亩,其中口分田五十亩,永业田十亩。可你是市籍,市籍得减半,也就是口分田二十五亩,永业田五亩。你已年满十五,跨年就十六了,倒也符合规定。”
嗯?原来还有这样的措施?看来大威官府还是蛮人性化的嘛。虽然李复不懂口分田和永业田有什么区别,不过,终归是田嘛。只是……因为他是市籍就少掉一半田产,李复还颇有些痛心疾首的感觉。
“所以,你们可以去村尾那片山地看看,选好了地方我让柱子他阿父带人过去丈量,再登记造册就可以了。”
注①:市籍,即商籍,在汉代属贱籍。本文中设定,市籍虽属平民等级最末,但市籍制已由盛转衰,不再属于贱籍。
注②:手实,唐、宋编户呈报户口资产的文书,官府编造户籍的根据。
作者有话要说:求评论求收藏~帮某茶补补头发~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