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孤南依旧孤傲不减,他的手搭在剑柄上,温柔地摩挲着剑柄上凹凸不平的纹路,神色有片刻的缱倦温柔。
意千重的目光被那并不惹眼的剑吸引过去,即使是把没有装饰——甚至于连剑穗都不曾配的朴实无华的剑,但从那不曾有丝毫磨损的剑鞘看来,那剑的主人确实是对之爱惜至极。
少顷,燕孤南动了动指,示意意千重举剑,意千重听之,剑柄牢握掌中,却听燕孤南淡淡的声音中带着几分不认同,“只需心想所欲,聚力一试,无须过于重视其成。”
意千重闻而听之,以心神合一,凝神于剑,心念所想,聚力,忽击之——以点及线至面,受力的木桩纹丝不动,然剑已倏然回鞘。
意千重忽有所悟,收剑,提身雀步,转瞬已立数十米外,神色自然,并无急意。
顿时人与物皆静默不语,寂然无声。
燕孤南观毕,垂眸亦不言,只拾起一片误落杯中的竹叶,拉直,放到唇边,忽地吹出一声余韵悠长清灵空凉的音调——不过顷刻间,那木桩似乎被那音所惊,竟从中而裂,变作两半,轰然倒地,荡起飞尘无数。
意千重长长吐出一口浊气,自觉神采飞扬,快步走近燕孤南后规规矩矩地向前辈作揖,虽未曾言语,其目光盈有感激之意。
燕孤南轻轻扶之,只浅浅道声“不敢当”,便又是一“祥云飞仙”,凌空而去,不过顷刻已不见其踪,独留意千重再次举剑,心神具宁,犹获新生。
·武林·断崖悬桥,险象环生
“彼岸崖上奈何桥,渡桥还需恶鬼摇。”童谣并非空穴来风,这断崖处又名“彼岸崖”,这般与阴曹挂钩之名,全仰仗那高危酷寒的悬索桥。
此桥难过,唯有“渡”之——先前除却只能匍匐前进之法,再无他法,但后来听闻是为逃避战乱迁徙至中原的异族人士曾为之盖上长而宽的木板后勉强可使人直立行走通过,但后来情况反倒越发严重,常有桥摇之事,似摇摇欲坠之势愈发频繁,久而久之,这唯一一条连通中原与外族原地的要道便再难通人,遂再无什么人愿从此过,大多选择水路了。
断崖处的北面与郊野邻,这一道悬索桥成了入中原的陆路必经之桥。
悬索桥因其材为青铜,又常历风雨霜露,鲜能见日,固常寒气沉重,令人如在酷寒之冬。
魔教一行人若要进攻武林,则必过此桥,此桥犹如蜀道,易守难攻,除非出其不意,否则胜算几乎为零。
解语狐这边的行动随着天色愈暗席铺开来,似乎欲将中原的武林覆盖,隐隐有吞象之意。
武林距断崖处过远,欲唤人守之,恐怕插翅不及。
如此局面,攻者急切迅速略显仓促,防者却是远水难救近火,两者皆有其劣势,又不失其优势,结局到底孰胜孰败?
且听下章再续。
作者有话要说:资料来源网络:
1:倏然[ shū rán ]
形容很快,忽然
2:原文:“后来听闻是为逃避战乱迁徙至中原的异族人士曾为之盖上长而宽的木板后勉强可使人直立行走通过,但后来情况反倒越发严重,常有桥摇之事,似摇摇欲坠之势愈发频繁”
物理原理可追溯至“共振”: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其中一个发生振动时,另一个被引起振动,这种现象叫做共振。
3:“山北”悬索桥常寒说
我国处于北半球,而古代的中原地带大都在北回归线以北,终年都不会有太阳直射,阳光只会从南面照射过来,所以对于山来说山的南面是可以被太阳照到的,也就是有阳光为阳;而北面则为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