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重生东北1910 > 第7章 浪子回家

第7章 浪子回家

,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在山上的时候,卓立仁和师傅都是按照中国的农历计算日子,就知道现在是宣统二年,这是满清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的年号,1908年11月,光绪和慈禧先后死去,溥仪继位,1909年为宣统元年,结果到了1912年满清就被推翻了。今天是腊月初七,再有个二十来天就是年三十了。要是按照外国人的公元纪年计算,今天是哪一天就不知道了。到了第一个县城他才弄清楚,今天是1910年1月17号,今年的春节大年三十是2月10号。

想到这里他这心里就是一阵阵着急,因为按照他上一辈子的记忆,上海股灾前期的疯狂炒作已经开始了,如果不能尽快进场,趁着现在的股票价格还不是太高太离谱赶紧吃进,到了后面能够赚到的钱数就会大为缩水,对他后面的那些计划非常不利。今年这个上海股灾的事是他在梦里那一辈子知道的,那个时候他已经是共和国的一名高级官员了,按照惯例,他们这个级别的干部到地方任职前都会让他们进入党校学习一段时间,给他们这些人恶补各种知识和文化。

卓立仁对这个上海股灾的了解就是在党校学习时,一个讲经济方面内容的老师,把这个上海股灾作为一个比较经典的案例,来介绍在腐败没落的满清政府还有北洋一直到国民党执政时,那些万恶的资本家是如何通过股票这种东西对广大穷苦人民进行搜刮盘剥的,只不过没人知道卓立仁这个财迷的想法已经跑偏了,他琢磨的是如果自己要是赶上了这个事情,怎么能通过这场股灾让自己发大财,所以他对这个上海股灾的事可是极度重视的。

好不容易靠到了下午快开车了,天也快黑了,他检票进了站,找到了一等座车厢,上车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一等座与普通车厢二等座的不同就是座位比较宽大舒适,一排四个座位,座位上还铺着软垫,坐起来挺软乎,不那么胳屁股,再加上人也比较少,大多是一些比较有身份有钱的人,抽烟不太凶,说话也没那么吵。

每节车厢的列车员都是两个人,一个俄国人一个中国人,穿的制服也不一样,俄国列车员像个监工一样就那么跟着看,所有的活都是那个中国列车员在干,查票扫地擦地来回巡视,还得帮助那些有钱的乘客搬行李,累得一脑门子汗,几乎没闲着时候。车厢门口还有一个背着□□的俄国兵,穿着灰色的军大衣,满脸的大胡子,连嘴都快看不见了。这几年铁路上并不安全,打劫火车的事情屡有发生,他还有一个功能就是不让那些二等座车厢里面的旅客随随便便的过到一等座车厢这边来。

这个时候的火车开起来很慢,时速大概也就是三十到四十公里的样子,再加上不管大站小站是站站停,卓立仁问过那个中国列车员,说是得开十五个小时,到第二天早上九点才能到哈尔滨。他知道急也没用,好在他准备得很充分,馒头咸菜酱肉都有,还有一个葫芦里面装的是上车前刚刚灌的热水,都是那个小茶坊老板的闺女帮忙准备的。那丫头十六七岁,圆脸大辫子,说话做事麻利的很,是个泼辣性子,见他眉清目秀的还挺腼腆就喜欢逗他,还开玩笑说不让他走了,让他留下做个小女婿,说得他脸都红了,她自己倒乐得叽叽格格的。听说他要坐一宿火车,赶忙就张罗着给他准备吃的喝的,还说啥也不要钱。少年脸皮薄,心思却重,也不去争辩撕扯,趁着父女俩没注意,在茶碗底下压了一块大洋,再三感谢之后才离开。他知道东北人就是这种性格,豪爽大方,爱恨分明,对了心思能掏心掏肺,看不上眼的拉屎都能离你八丈远。

一夜无话,第二天上午九点火车准点到了哈尔滨,卓立仁随着人流出了火车站,到了外面原本密集拥挤的人群纷纷散去。这个时候的哈尔滨火车站其实应该叫做香坊火车站,因为这个火车站就在香坊,到了1915年中东铁路局才在新市街,就是后来的哈尔滨火车站那个位置修建了新的中心火车站,这个原来的火车站就改名叫香坊火车站了。

哈尔滨有一句老话,叫先有了中东路,后有的哈尔滨。就是因为哈尔滨这座城市其实完全是依附于中东铁路的修建才有的。当年俄国人在修建中东铁路时经过测量发现,如果把这条铁路通过中国境内,从满洲里一直修到绥芬河,比完全修建在俄国境内,从赤塔经过哈巴罗夫斯克再到海参崴要近一千公里左右。从经济方面来考虑,无论是人力成本、施工难度、施工期长短等等一切条件都比在俄国境内好得太多,更重要的是把这条铁路通过中国境内,再想办法通过整个东北一直修到远东最好的不冻港旅顺,完全符合沙皇俄国,在远东设法占领一个优良的不冻港和一大片领土的长期目标和利益。

沙皇俄国就强行逼迫满清政府同意在东北修建了这条被俄国人称为中东铁路,满清称为东清铁路的丁字形铁路。这个丁字形的一横就是西起满洲里东到绥芬河的铁路线,为了给铁路修建寻找一个中间的支撑点,经过测量后俄国人决定在这条铁路的中间的位置,就是今天的哈尔滨这个地方建设一座城市,作为中东铁路的中心,那时候的哈尔滨还只是几个小渔村,选择哈尔滨这个地方最重要的原因是靠松花江,修建中东铁路所需要的大量的材料都可以从俄国远东城市哈巴罗夫斯克,通过抚远佳木斯一直船运到哈尔滨,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运费。

修好了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的铁路后,再从哈尔滨修建一条通过长春一直到旅顺的铁路,就是丁字形的那个一竖。俄国人的如意算盘是通过这条中东铁路把整个中国东北都纳入俄国的势力范围里边,先通过‘三国还辽’把日本人从中国东北赶出去,再威逼满清把辽东半岛强行租借给俄国,就这样一步一步的逐步把整个中国东北都给蝉食吞并。

这个时候的哈尔滨还没有后来那么大的面积,主要是四个部分:香坊,新市街(南岗),埠头(道里),再加上中国人聚居的傅家甸(道外),作为最早开发的香坊区主要是火车站仓库还有各种作坊工厂,俄国人的中东铁路护路军营也设在这里。埠头因为靠近松花江畔,风景比较秀丽,主要是俄国人和那些有钱人的住宅区,位于这两个区中间的新市街算是后来居上,成为主要的商业区,傅家甸则是绝大部分中国人的居住地,满清在1905年成立的滨江道衙门也在这里。

卓立仁叫了一辆黄包车,告诉车夫自己要去的地方——新市街斯拉瓦大街六号。拉黄包车的小伙子还真知道这地方,殷勤周到的先用棉布罩袍把卓立仁的腰部以下遮挡严实,免得被寒风吹着,拉起车跑得飞快。

卓立仁看着马路两边的房子,大部分都是俄式洋房,多数都是一层的房子,偶尔有一两栋二层的,有砖房也有木头房子,没一个重样的,就算是房子的外观差不多,那些房檐下面的木头反檐,还有木头窗户木头围栏木头门的花纹图案也绝对不一样,这是俄国人的习惯,卓立仁觉得雕栏木刻五颜六色的特别好看。

大概一个小时到了地方,黄包车停在一个独门独户的大院门口,卓立仁给了车钱打发走黄包车,回头看见红砖墙包围的院子里面是一座二层红砖小楼,结实厚重的铁皮大门被漆成黑色,门口右侧红砖砌成的门柱上有一个一尺见方的铁制门牌,上面用中文和俄文标注着斯拉瓦大街六号。

卓立仁的心情有点激动,上去用力'咣咣'敲门,大冬天都是关门闭户的,声音小了怕里面的人听不见。很快里面就有人问外面是谁,他也不吭声,大门上的一个可容一人进出的小门被打开,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探头看着门外的身穿道袍的卓立仁,有些疑惑不解的问:“请问小师傅您找谁?”卓立仁也不回答,上去推开他就往里面走,这个人有点急了:“哎哎你站住,你是谁呀?怎么也不问问就往里闯?你这个小师傅太不像话…哎,我说你听见没有?我们太太信佛老爷信洋教都不信道,你不能进去,哎…”

卓立仁认出来这个人就是他们家的管家老顾,他现在一点都不想搭理他,三脚两步来到小楼门口,推开门就进了屋,迎面看见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从大厅里面的洋式沙发上站起来,有些惊讶的看着自己,她穿着银灰色棉旗袍,身高大概是一米六左右,略微有些消瘦的脸上神情平静温和,慈眉善目端庄娴静,看上去就给人一种温润亲近的感觉。只不过这位夫人现在看见卓立仁就这么闯进来,脸上不免有些疑惑不解。

卓立仁看着母亲激动的一下子说不出话来,两世为人的他终于又看见了自己的母亲,母亲的脸再也不是梦里那样的模糊不清了,他也说不清楚自己心里现在是个什么心情,就是感觉一阵阵的心潮翻涌,热乎乎的还有点酸楚,就想着直接扑进母亲的怀里大哭一场。

卓立仁的母亲看着眼前这个穿着道袍,和自己高矮差不多的壮实少年,觉得这少年的眉眼轮廓看着眼熟却又不敢贸然相认,她心里隐约觉得这应该就是自己的儿子,可是毕竟已经六年没见了,儿子走的时候个子才那么点,再说家里去接儿子的人还没去呢,难道真是儿子回来了?

卓立仁却是已经忍不住了叫了一声“额娘”,就扑过去抱住了母亲。他母亲先是吓了一跳,马上就明白过来,真是儿子回来了,母亲是旗人,只有那个已经离家六年的宝贝儿子以前一直叫自己额娘,这肯定是没错了。朝思暮想了六年的宝贝儿子终于回来了!那个想起来就能哭一场,不敢想又不能不想的儿子回来了!想儿子都快想疯了的母亲死死地抱住儿子就不撒手了,又哭又笑,哭一阵笑一阵,高兴的神魂颠倒语无伦次。

好半天才想起来吩咐管家,赶紧去教堂把老爷喊回来,原来今天是星期天,是东正教的礼拜日,卓立仁的父亲是东正教徒,每个礼拜日的上午要去教堂做礼拜。等到管家走了,母亲拉着儿子坐下来,一边擦眼泪一边仔仔细细上上下下打量儿子,走的时候才八岁,个子才到自己腰的儿子,现在已经长成了一个与自己的身高差不多的英俊少年,看着身体就挺结实,再看看这眉眼轮廓,还能看出来有些小时候的模样,那么的英俊潇洒体面大方,怎么看怎么好看!怎么看怎么喜欢!

转念又想起来这可怜的孩子从小身子骨就弱,喝药汤子跟喝水似的,好几次差一点就没命了。后来那个古月道长来了要把孩子接走,要不是孩子他爹深信不疑,依着她说啥都舍不得把那么个病怏怏的孩子让那个老道带走,在家里好歹有自己这个母亲照看着,怎么都不能让孩子受丁点委屈,这一走就是六年了,我这苦命的儿啊!

卓立仁看着母亲这样一会欢喜一会伤心,害怕母亲过于激动伤了身子,变着花样哄母亲开心,好不容易把老娘哄的不哭了,管家把老爹喊回来了,结果老娘又开始抹眼泪,一边心疼孩子,一边埋怨孩子他爹当初那么狠心,把那么小的孩子,送到那么远、那么荒凉的破道观去吃苦受罪。

卓立仁的父亲叫卓经武,四十岁左右的样子,中等身材,个子在一米七左右,团圆脸上还戴着一幅金丝边眼镜,显得富态和气。卓立仁从父亲抓住自己的手上的颤抖上,能够感觉到自己的父亲和母亲一样的开心和激动。不过男人在感情表达方面不像女人那样强烈和外露,男人一般都比较含蓄矜持。

在卓立仁和父亲的轮番安慰劝说下,母亲慢慢的平静下来,这才想起来问问儿子吃没吃饭?昨天晚上在火车上咣当了一宿应该是没睡觉,现在困不困?是先吃饭还是先睡觉?絮絮叨叨没完没了,卓立仁一点都没觉得腻烦,而是眼睛发红心里发酸,这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全心全意毫无保留。

他想起来上一辈子,他刚刚到家时,父母也是这样嘘寒问暖无微不至,可是他却感到不耐烦和无所谓,父母的话多一句他都不想听,就想着多跟父母要些钱,第二天去找那些狐朋狗友吃喝嫖赌尽情享受。想想那还真有点作死的意思,他甚至在想,后来的那些糟心事会不会就是所谓的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因为自己的胡作非为,所以才遭了天谴!

卓立仁告诉父母自己现在有点累,不过他的身体很结实,这点疲劳不算什么,如果父母不介意的话他想先洗个澡再吃饭,然后补个觉,等到晚上再陪父母好好聊聊他这些年的那些事。父母巴不得让他马上就吃饭睡觉休息,听他说话条理清晰礼貌周到,觉得孩子长大了,懂事了,明明自己那么累了,还要考虑到父母刚刚见到自己,不舍得哪怕是片刻的分开,先征求父母的意思,不由得老怀大慰开心不已,忙不迭的安排下人烧水做饭给儿子准备换洗衣服。那身道袍肯定是不能再穿了,给儿子的新衣服也早就准备好了,每个月家里派人去送米面粮油的时候,都会特别注意小少爷的身高体重脸色神态,知道小少爷马上就要回来了,怎么可能连新衣服都没准备?

卓立仁左手拉着母亲的手,右手握住父亲的手,基本上都是回答母亲的问题,这个时候父亲就有点插不上嘴了,卓立仁知道在这个家里,看起来大事小情都是父亲做主,其实真正说了算的还是母亲,只不过母亲性情温良谦和,总是会顾及父亲的面子和感觉。

卓立仁的父亲卓经武,字百祥,是北京人,年青时离开家一个人来东北闯荡,在哈尔滨遇见了母亲关月英,两个人一见倾心,母亲平生第一次违背了自己父亲的意志,坚决要与父亲在一起。母亲家里是旗人,满族正蓝旗,老姓瓜尔佳氏,母亲的祖父曾经做过满清直隶天津同知,去世的比较早。

母亲的父亲关静山是光绪年间的满举人,自从母亲的祖父故去,家道衰落,没了父辈的庇佑,自己又不善于钻营,虽然承袭了父亲原正蓝旗牛录章京的旗衔,可是一不会逢迎打点,二没有银钱贿赂巴结,就被发配到了黑龙江任学政或者叫学台,就是后世的教育厅厅长,驻陛巴彦州(今巴彦县)。到了满清末年,旗人虽然也还有被称为铁杆庄稼的俸禄银子,其实根本就不够用,吃不饱也饿不死而已。

那个时候的黑龙江绝对是地广人稀,从松花江畔往北一直到黑河,再从满洲里到绥芬河,十几万平方公里土地上面仅有四十几万人口,加上关老爷子,连满带汉一共只有十几个举人老爷,还有四十多个秀才,您说这得稀罕成什么样?这些人里边自然以关老爷子的职位身份为尊,主管一省文教的学政,本身又是满人,还是正蓝旗的牛录章京,老爷子一辈子教书育人硕果累累,在整个江省(黑龙江当时简称江)名望极高。1905年12月满清政府的滨江厅道台府在哈尔滨傅家甸举行开衙仪式,老爷子就是贵宾,开席时与两位正副主官比肩而坐,以示尊师重道文风鼎盛,乃至于后来的哈尔滨文庙都是这老爷子剪的彩。

让这个满腹经纶的老爷子万万没想到的是,平日里乖巧伶俐的宝贝闺女竟然自己找了个毛脚女婿,还是个翘家的汉族小伙,把老头气的够呛。不过满族人家的姑娘自己找女婿也不算什么大逆不道,再加上老爷子心疼闺女,最后没办法也就得认了,不仅如此,这个宝贝闺女还在老爷子那里死缠烂打没完没了,非得逼着老爷子舍出面子,动用学生的关系,帮着这个毛脚女婿拉关系找门路,借资金做生意,没几年还真让他鼓捣出来偌大家业,成为在哈尔滨的中国人里边的翘楚人物。

靠着老丈人的支持才有了今天的局面,父亲自然对母亲敬爱有加,母亲也从来不会恃宠而骄,夫妻两个感情极好,互敬互爱,在当时哈尔滨的中国人圈子里是有名的模范夫妻,连认识他们的那些俄国人都很欣赏喜欢这对中国夫妻,认为他们非常有贵族气质。

要说有什么缺憾,就得说是卓立仁这个独生儿子了,其实夫妻俩也是有苦说不出,这个儿子从小身体就不好,做父母的难免会有些娇惯溺爱,刚刚八岁就被古月道长带走,说孩子是先天不足,胎里带的火毒,必须跟他上山修行,帮他排毒强身,才能免于夭折。为了保住孩子的小命,夫妻俩再心疼孩子也不得不让道长把孩子带走。这一去就是六年,孩子他娘想孩子想得是肝肠寸断茶饭不思,平日里吃斋念佛的母亲,本就是心慈面软乐善好施,太阳底下走路都不带踩人影的人,为了儿子的健康竟然许下了罗天大愿:终身茹素吃斋,不动荤腥。

分页内容获取失败,退出转/码阅读.

分页内容获取失败,退出转/码阅读.

分页内容获取失败,退出转/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