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元十二年夏,燕云十三州连下暴雨十余日,引发特大洪水,无数百姓的房屋被淹没,村庄被毁,农田被冲毁,人畜死亡无数。燕云十三州联合上令,请求中央拨粮食和物资。
沈懿轩此时已经十一岁了,在无数补品的滋养,再加上他自身心态平和,从不积郁于心中,他的身体较之常人虚弱了些,但终于不会再轻易生病了。
当受灾请求拨调赈灾粮的文书传到中央时,因受灾而迁移的灾民已经到了城墙外面。
当今圣上仁政爱民,下旨要求打开粮仓,同皇子、臣子一起到城外施粥。
沈懿轩却有些疑惑,小说中也确实有这一段,可这一段描写是在三年后,皇上下令让容王沈宴清去治理洪水,而容王殿下治理有功,皇上大悦,不仅分封了封地,更是给了兵权,让他去兵营磨练磨练。这件事更是让世人都知道了当今圣上不仅有个体弱多病的太子殿下,更有个有盖世之才的荣王殿下,天下人一时间众说纷纭。
沈懿轩有些想不通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但当他到达布粥处时,领粥的队伍已经排起了看不到尽头的队伍。
队伍里有看起来膀大腰圆、面色红润的人却穿着破烂的衣服;有骨瘦如柴、眼窝凹陷的人衣不蔽体;也有因长期挨饿,面部浮肿,身体却消瘦的妇女。
当他真真切切地看到这些因洪灾而流离失所,被迫背井离乡的百姓时,他由衷地感受到了肩上一种莫名的压力,无形,却沉甸甸的。
他默默接过为灾民打粥的汤勺,为他们打着粥,一开始,他温和地直视着每位灾民的眼睛,希望通过这种行为给他们提供一些支持,但他看到一双双麻木的,对未来仿佛没有了希望的眼睛时,他忍不住垂下了头,只默默打着粥。
“谢谢哥哥。”小孩子清甜的声音打破了这安静的氛围。
沈懿轩抬起了头,面前的小孩,虽然穿着脏污的衣服,面颊有些消瘦,却并不凹陷,眼睛亮晶晶的,有种不知世间疾苦的剔透。
而在他的身后,是一位双臂粗壮,眼神凌厉的高大男子,看到沈懿轩看着小孩,他一脸警惕,生怕他伤害小孩的模样。
看到男子这副警惕的模样,沈懿轩垂下头继续打着粥,看到这样子,男子也慢慢放松了警惕。
夜幕降临,今日的布粥也落下了尾声。沈懿轩回城门的路上时,正看到士兵们压着一个高大身影往城内走,后面有一个小小的身影踉踉跄跄地追着。
沈懿轩上前拦住,发现正是今天那个乖乖地喊“谢谢哥哥”的小孩和他身后那位眼神凌厉的男子。
看到沈懿轩轻松拦住了押送自己的士兵,男子眼神流落出屈辱的神色,眼神却望着他,又看看小孩,透着希冀的光芒。
沈懿轩瞥了他一眼,好像并没有看到他的眼神,询问士兵,得到男子是因为偷窃粮食被抓后,便挥手,示意他们照常处理。
看到沈懿轩露出这副神色,男子却突然激动起来,他着急地看了看小孩,突然,“砰”的一声跪了下来,男子大声地说:“公子您大人不记小人过,请公子放小人一马。”
沈懿轩走到男子面前,伸手扶起男子,边扶边说:“我可以救你,但你要将这一路的经历讲与我听。”
男子一顿,但想到孤苦无依的弟弟,还是站起了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