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凤年轻声说道“北莽南下中原之路,离阳以前,自古以来大抵有两条路可以选,一是入北凉占西蜀,以西向东,居高临下。二是由蓟州门户南下,直插中原腹地,故而有三次进入大奉王朝京畿之灾。如今道路有三,除了攻打北凉蓟州,还多出一个两辽,原因很简单,离阳京城太靠北面,皇帝赵礼当年以君主当守边关国门为理由,驳回了京城南迁广陵江一带的提议。所以按照常理,北莽大军叩关辽东,只要获胜,便可直扑太安城,几乎算是一劳永逸之举。”
老和尚笑眯眯道“王爷,可以说但是‘两字’了。”
这次不但是老谍子必须被袁左宗强行按住才没有拔刀砍人,就连始终冷眼旁观的徐偃兵都开始眉头紧皱,隐约有些几分怒气。
徐凤年不动声色道“但是,但是有北凉三十万边军,最重要是十数万精锐骑军的存在,当然也因为有倾半国之力打造出来的两辽边防工事,两者并存,才让北莽不敢轻举妄动,一旦攻打太安城一月不下,北凉骑军就可以蓟州为核心的北方边境线作为粮草支撑,以最快速度长途奔袭至辽东,如此一来,北莽大军就只能做困兽之斗,等到离阳南方各路勤王大军赶至,北莽绝无一分胜算。至于说北莽大军从中间的蓟州作为突破口,估计只会纸上谈兵的乡间秀才,都知道那是傻子才做得出的举措。那么,是不是说我们北凉边军对离阳,对中原就是责无旁贷,就是功不可没了?”
老和尚反问道“以此推论,难道不是?”
徐凤年笑道“不是,也是。关键就在于不管是朝廷还是北凉,都认为北凉铁骑只是徐家的私军,只认徐字王旗,不认圣旨,不认赵家天子。那么接下来有一个问题就摆在了徐赵两家的桌上,没有哪一方绕得开,徐骁当年就想过这个问题,自己的长子,如果是个既不随他爹也不随他娘的绣花枕头,那么能不能去太安城,当个不管风吹雨打的享乐驸马?或是去中原内地随便换一块藩地,做个太平王爷?我想离阳先帝赵惇更想过这个问题很多次,那就是怎么保证北莽先和北凉死磕的前提下,且保证北凉军权安稳过渡的前提下,能否为桀骜不驯的北凉换一个姓氏,换一个东家?中原朝野上下很多人都说春秋战事,换成只是出道比徐骁晚些的顾剑棠,一样能够灭掉六国,不过因为离阳之外的春秋八国,早早给徐骁灭掉了六个,他顾剑棠就只能无可奈何地跟在徐家大军屁股后头捡漏,那是没法子的事情,谁让他比徐骁年轻十几岁,投军入伍也就晚了十几年?否则大将军顾剑棠绝对不仅仅止步于两国之功,大师此时也许又要忍不住问‘难道不是’了吧?”
老和尚忍俊不禁,哈哈大笑。
便是那个从头到尾听得云里雾里的小和尚,也觉得有趣。
袁左宗会心一笑。徐偃兵也松开了紧皱的眉头。
徐凤年叹了口气,嘴角有些笑意,有些罕见的骄傲,自顾自摇头道“答案是,也不是。因为换成顾剑棠,他就打不赢西垒壁战役,更打不下当时战败后并非没有一战之力的西楚。” 𝙢.𝕍𝓞𝘿🅃𝙬.🄻𝘼
老和尚不置可否,显然将信将疑。老人虽是西楚遗民,可毕竟很早就辞官做了远在江湖的散人,起初又是喜好清谈不善兵事的文官,对于那场无比壮烈的两国之战,苦痛极深,可是见解未必深刻。
徐凤年忍着笑,说道“打不赢西垒壁战役,当年是顾剑棠自己说的,而且是四下无人之时,亲口跟徐骁说的。”
有些尴尬神色的老和尚下意识抬起手臂,似乎是想要去摸一摸那颗光头,但只摸到了那顶破旧皮帽。
徐凤年突然问道“大师先前为何说永徽初的西北重地,只有徐骁能守?”
老和尚没有藏藏掖掖,说道“是先前江南道姑幕许氏,龙骧将军许拱与贫僧说的一番心里话。贫僧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借来一用而已。”
徐凤年苦笑道“实不相瞒,这次拦阻北凉铁骑前往广陵,兵部侍郎许拱正是领军大将。”
老和尚哑然。
徐凤年转移回先前话题,“我第一次游历江湖的时候,赵勾有过多次刺杀,至于之前北凉王府那边最早发生的几次暗杀,没有赵勾的布置,我相信大师也不会相信。”
老和尚点了点头,对此事倒是深信不疑。
徐凤年笑道“我也是之后以世子身份入京,才知道当时的皇后如今的皇太后,私下拦阻过赵勾。”
“这又是为何?”
“就她个人而言,大概那会儿,她觉得徐赵两家的香火情还剩下一些,又或者是对当年的京城白衣案,难免有点心怀愧疚吧。但是真正的症结所在,是她考虑的更为长远,也更有利于国家社稷,那就是北凉有个纨绔子弟的世子殿下,有个有机会做朝廷傀儡的徐家嫡长子,远比徐骁一怒之下就干脆造反了来得好,其实那个时候,她和她那个坐龙椅的男人,有很大分歧,先帝赵惇一直是希望北凉姓陈,希望他极为欣赏的白衣兵圣陈芝豹,为他赵家镇守国门。但是皇后赵雉除了对陈芝豹偏偏十分忌惮之外,还有私心,那就是在坏了离阳赵室立长不立幼的情况下,让嫡长子赵武封王就藩于北凉,去北字留凉字,成为一字并肩王的凉王,到时候两个亲生儿子,一个坐龙椅穿龙袍君临天下,一个让其扬鞭大漠,也算是一种对赵武做不成皇帝的补偿,皆大欢喜。”
“大师,我问你,你觉得我如果暴毙了,徐骁也去世了,或者是差不多的情形,我不乐意在关外折腾,只想着去京城去中原过太平日子,而且徐骁也答应下来,那么假设北凉武将没有大乱内讧,那么换成是顾剑棠以大柱国大将军的身份到北凉领军,会是如何的光景?”
“贫僧虽然不知兵事,但觉得会是一件好事,顾剑棠率领北凉边军死战到底,朝廷也能承诺让顾剑棠死后追封为王,不过大概不会世袭罔替,否则就是第二个徐家了,毕竟贫僧还知道军心一事,是靠不断打仗打出来的,也是靠死人死出来的。”
“对,这的确是最好的结局。然后我退回一步,来说我和徐骁同时不在人世,北凉武将会不会服从顾剑棠的管束?”
“这个……贫僧不敢妄下断言。”
夜色深深,陷入寂静。
袁左宗淡然道“大师能否信得过我袁左宗会说几句持平之言?”
老和尚有些讶异,笑道“原来这位就是公主坟一役的袁白熊袁将军!你且说,贫僧信得过。”
袁左宗缓缓道“在义父和王爷都放话严令不许生事的前提之下,只说北凉那拨‘老人’的话,我袁左宗会离开北凉,有可能远赴西域,此生再不入北凉中原半步。其余两个义子,褚禄山会在流州一带自立为王,甚至有可能在义父死后直接投奔北莽,而齐当国会脱去铁甲,给王爷当个家丁扈从。北凉边军骑步大军的那些主帅统领中,燕文鸾也许会直接跑去清凉山拼命,就算不去,多半也会活活气死,没气死也会闭门不出,陈云垂,周康,何仲忽等人,全部离开边军。青壮武将中,刘寄奴,胡魁,石符,宁峨眉,王灵宝,李陌藩,等等,几乎都会负气离开边军。到最后留在边军的,老人不用想了,只有曹小蛟之流,还算能用。这些人一走,顾剑棠哪怕把所有春秋旧部一股脑带往北凉,哪怕三十万边军的框架还在,我想战力不到原先一半,也许大师会觉得一半战力也是十五万兵马,加上蔡楠大军,加上某人的西蜀,再加上漕粮支持,以及源源不断的中原援兵,例如青州军,甚至可以调动京畿大军赶赴西北,说到底还是有机会拖住北莽大军,慢慢耗尽北莽国力,是不是?”
老和尚今夜是第三次说此语了,“难道不是?”
袁左宗深深呼吸一口气,冷笑道“是?当然不是!要知道这次凉莽大战,我北凉也是侥幸才赢了北莽,怎么,大师一听说北凉只死十万北莽死三十,就觉得胜得轻而易举了?不妨告诉你实话,当时三线作战的北凉,只要一条战线崩溃,那就是全线皆败的境地,到时候死得可就不是北凉十万,而是整个三十万边军再加上三十万都不止了!”
徐凤年抬头望着夜色,用自己才能听见的细微嗓音喃喃道“只死十万。”
袁左宗有些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尽量恢复平静语气,“但是这些都不是真正的死结,真正的隐患是……”
徐凤年直呼其名打断袁左宗的言语,“袁左宗!”
袁左宗闭嘴不言,甚至直接摆出闭目凝神的姿态。
————
一场偶然相逢,有些意犹未尽,同时算不上尽欢而散。
五骑缓行,袁左宗突然笑道“心里舒服点了?”
徐凤年闭眼用力呼吸了一口,好似有那春寒独有的沁人心脾,微笑道“一口气把满肚子牢骚都倒出来,整个人舒服多了。在北凉就没法子这么说,毕竟跟着我都是受气的人,尤其是二姐和徐北枳这几个,没把我当出气筒就算很厚道了。”
袁左宗笑了笑,但是很快有些隐忧,“因为两淮边军的溃败,又有靖难的旗号,咱们这一路南下都还算安生,可接下来蓟北精骑、西蜀步卒和青州兵马汇合在即,加上离着广陵战场越来越近,吴重轩的北疆大军虎视眈眈,恐怕很快就会有人要跳出来恶心人,以便取媚朝廷,不妨碍大事,但终究是麻烦。”
徐凤年摇头道“既然决定南下,就不再奢望以后在中原会有什么好名声。”
徐偃兵调侃道“王爷这两年好不容易帮着北凉攒出一点口碑,多半又要被打回原形了。”
徐凤年撇嘴道“这种事就不是个事。”
徐偃兵啧啧道“这话,不愧是北凉王说的。”
袁左宗附和道“不愧是武评大宗师说的。”
老谍子和张隆景异口同声道“是啊!”
徐凤年板起脸道“放肆,都给本王拖出去斩了!”
一阵爽朗笑声,在夜幕中传得格外悠远。
作为佛教祖庭之一,寒山寺一直以“寺小佛大”而著称于世,不同于当年两禅寺的占地广阔和僧人众多,寒山寺在历史上僧人最多也不过百余人,作为开宗三祖之一的宽心和尚,在大奉王朝受到历代君王公卿的推崇,大奉末代皇帝更是对其尊称为肉身菩萨,如今佛门念珠的由来也是宽心和尚最早提出的黄豆计数。这座古寺在硝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
第两百八十六章 风雪铁骑下江南(九)(2/2)
蔡柏一瘸一拐上前几步,躬身抱拳低声道“末将蔡柏,见过公公。”
随堂太监点了点头,用尖细嗓音说道“蔡将军,节度使大人就一直没醒过来?若是如此,接旨一事可就难办喽。”
蔡柏竭力掩饰自己的伤感,轻声道“回禀公公,义父在昨日醒来一次,但是很快就又昏迷过去,几名随军大夫,和我们派人连夜从河州柳枝郡请来的马神医,都说义父这次伤到了五脏六腑,就算哪天能够醒来,也未必还能重新冲锋陷阵了。”
太监不动声色问道“柳枝郡的马神医?可是祖上出过六七位大内御医的马家?”
蔡柏点头道“正是。”
中年太监嗯了一声,其实那名神医在离开蔡楠营帐后,很快就有赵勾秘密找上,已经初步确认了蔡楠的伤情,确实极重,伤及内腑,寻常人伤筋动骨还要躺个一百天,何况如此? 𝓜.🅅𝓞𝔻𝕋𝙒.🄻🅰
他终于流露出点悲戚神色,感慨万分道“不曾想节度使如此重伤啊,罢了,就当是节度使大人躺着听旨好了,咱家相信陛下也不会怪罪,即便若些责罚,也是咱家的事儿,不管如何,哪怕拼着性命也不让忠心报国的节度使大人,受半点委屈。”
蔡柏闻言后,在沙场上流血不流泪的硬汉,不等太监宣旨,竟然就已经扑通一声就跪了下去,只是泣不成声,如同受了莫大委屈,唯独不说话。
这个时候,中年太监才有些真正的动容,若是这个年轻人作出丁点儿感激涕零的举动,那他可就要起疑心了。蔡柏的禀性如何,赵勾秘密档案上可记载得一清二楚,绝对不是那种能够拍马屁的人物。
试探之后,太监这才润了润嗓子,开始宣读那封圣旨。
字自然是好字,不像是任何一位翰林院黄门郎的手笔,倒是跟自家掌印太监的字迹有几分相似。
圣旨内容很是惊世骇俗,就连随堂太监本人都有些愕然,只不过被他隐藏得很好而已,大意是说北凉一万骑军离开辖境赶赴广陵道,是领旨行事,朝廷原本是要北凉骑军在春末时分隐蔽出境,与南征主将卢升象以及兵部尚书吴重轩联手给予广陵叛军重创,力求一战而永绝后患。故而在听说北凉无缘无故提早出兵,朝廷已经根本来不及告知两淮,这才有了这桩祸事风波。
蔡柏猛然抬头,满脸泪水的边军骁将,有震惊,有茫然,有不甘,更有身为离阳臣子不该流露于形色的愤懑。
中年太监内心很满意这个年轻人的表现,因为这才是正常人的情绪。
得到赵勾暗中授意的太监没有急着透底,而是皱眉阴沉道“怎么,将军心有不满?”
蔡柏脸色痛苦,最终双拳砸了一下坚硬地面,“末将对朝廷绝无半点不满!末将只恨那北凉王,为何要提早出兵?退一万步说,既然你徐凤年得了圣旨,为何不与义父不与我两淮边军不说开来?难道就为了他能够在朝野上下扬名立万,就要拿我两淮将士做垫脚石?!他徐凤年分明是对我义父心怀仇恨多年,末将蔡柏不服!他日末将若是能够独自掌兵,定要为义父,为我战死兄弟……”
脱口而出说到这里,蔡柏猛然间闭上嘴巴,低头更低。
一个是躺着的半死之人,一个是下跪盯着地面的人,帐内已经无人看着自己,所以中年太监略微勾了勾嘴角,缓缓说道“小将军,咱家可是见你们蔡家满门忠烈,才愿意跟你讲些不传六耳的话啊,有些事情,别放在嘴上,放在心里就好,毕竟不是人人都像咱家这般嘴巴严实的。”
蔡柏抬起头,用手臂胡乱擦拭了一下脸颊,使劲点头。
是个开窍的聪明人。
中年太监笑了起来,但是当他想到那个赵勾要自己照做的勾当,神情有些凝重,只是既然秉笔太监先前已经有过铺垫,相比刚才宣读这封圣旨的出人意料,那道不可付诸笔端的密旨就有点合情合理了。
快步上前,一手捧旨,一手搀扶起这个年轻武将,神色和蔼道“咱家也斗胆破个例,不说那接旨二字了,小将军拿过去便是。”
等到蔡柏郑重其事地双手接过圣旨,太监这才压低嗓音道“小将军,除了你手上这道圣旨,其实还有一道陛下的亲口密旨,字虽不多,但你可要用心听清楚了!”
蔡柏惊讶之后,立即再度跪下。
中年太监沉声道“敕封两淮节度使蔡楠为忠义伯!”
蔡柏这一次抬头,截然不同的神色,是惊喜和感恩。
太监小心斟酌措辞,缓缓道“有些事,小将军心里明白就好,咱家可不是飞来飞去的陆地神仙,只不过是个脚力平平的阉人,为何能够在今日就为你义父带来这道密旨?还不是陛下在得知那北凉蛮子提前出兵的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你义父和两淮精锐一定会奋勇拦阻?就想到了会有如今这一天?否则你们蔡家能有这封皇恩浩荡的密旨?显而易见,在陛下心中,对你们两淮那是极为倚重的,是愿意视为国之柱石的。”
蔡柏面向东方,面朝那座太安城的方向,砰砰砰使劲磕头。
接下来没有任何宦官与京官常见的那几句客套寒暄,随堂太监这就要离开营帐回京复命了,蔡柏就要让人为这位公公匆忙送些比银子更值钱的上好物件,但是中年太监笑着拒绝了,走得干脆利落。
天底下不贪财的太监有,但很少,而且他也不是,只不过能够做到随堂太监,尤其是先后两位掌印太监是韩生宣宋堂禄这样的人物,他就该明白有些时候,对付有些人,不收钱不但睡觉安稳,而且其实比收钱更值钱。
蔡柏小心翼翼放下那道圣旨后,一瘸一拐硬是坚持要把中年太监送到营寨大门口,目送这名大太监坐入车厢远去,直到彻底消失在视野,这才返回那座死气沉沉的营帐,坐回床边的小板凳上,一言不发,眼神晦暗。
一个本不该出现的嗓音沙哑传入耳朵,“柏儿,那个阉人走了?”
蔡柏没有任何震惊,点头道“义父,走远了。”
蔡楠身体纹丝不动,只有嘴唇微动,本想冷笑几声,可惜实在艰难,终究这病根子是落下了,千真万确,只不过那个年轻藩王的出手,极有分寸,很有讲究。
一如先前那北凉一万铁骑的所作所为。
是开阵。
而非破阵。
两淮边军死人了没?当然死了的,而且大半都是蔡楠嫡系,但这里头很有意思,看着伤亡惨重,但事实上有死人,却不多,受伤之人倒是不计其数。
这种事情,不是身经百战的老卒,就不会明白其中的玄机。
但要说蔡楠一开始就跟北凉铁骑心有灵犀,又冤枉了他这位节度使,一开始蔡楠确实心怀必死之心去拦路,若非如此,也不会把麾下精锐放在第一线。
身体远未痊愈,但是精气神恢复很快的蔡楠流畅说道“柏儿,难为你这么个糙人演戏了。”
蔡柏苦笑道“义父,关系着咱们蔡家生死荣辱,蔡柏怎能不上心?不过说实话,比起上阵杀敌,是要难很多。”
蔡楠问道“听了两封圣旨后,有何感想?”
蔡柏百感交集道“如果不是事先得知那北凉根本不可能获准南下,又有那北凉骑军的古怪行事在后,蔡柏今天就真要信了那阉人的鬼话!”
躺在床上的蔡楠直勾勾看着营帐顶部,“都说兔死狐悲,我虽然不知道咱们大将军作何想,但我的确有这样的心思,这么多年看着离阳对付北凉的手段,台面上的,以及那些台面下的,层出不穷,难免心里头打鼓,你以为义父为何能够一直在边关手握兵权,是我蔡楠领兵打仗的本事很大吗?我看啊,本事不小,但真没有有多大,比起卢升象许拱这几个,还要稍逊一筹。之所以一路高升,做到一道节度使,其实就是两个人的缘故,一个是大将军,一个还是大将军。”
最后那句听着像是废话,但蔡柏清楚不但不是废话,而且其中寓意之丰富,不但可以令人瞠目结舌,还能让人毛骨悚然。
第一个大将军,是说义父的恩主,离阳王朝第二位大柱国,顾剑棠。第二个大将军,是被骂为春秋人屠的老凉王徐骁。
蔡楠低声道“但是哪怕心有戚戚然,可我蔡楠对老皇帝赵礼,先帝赵惇,对这两人只有敬畏,没有其它半点大逆不道的念头,为啥?很简单,他们厉害嘛,不管内里缘由,毕竟还能够压着两位大将军,压着满朝文武,赵礼能够让徐骁心甘情愿帮着他老人家打天下,并且到死都帮着离阳打北莽守天下,能够在他死后,都让咱们顾大将军穿着官袍而不是铁甲,在那逼仄不堪的兵部衙门,足足坐了二十年的板凳。赵惇也不差,要那个权倾天下的张首辅死,碧眼儿就乖乖死了,赵惇死后,同样给当今天子留下了好大一付家当。只可惜啊,赵惇虽有私怨,大体上从来无害国事,到了赵篆手上,就拿捏不住尺度了,但是这种事情,你也不能说年轻天子就真的错了,世事如此,只能解释为造化弄人吧。话虽如此,我也相信换成是赵礼当皇帝,北凉恐怕连出兵广陵的念头都没有,而赵惇,则会更早就把圣旨送到咱们手里,断然不会这般扭扭捏捏。”
蔡柏犹豫道“虽然我对年轻天子没甚好感,但是换成是我,恐怕只会做得更差。”
蔡楠嗯了一声,“赵篆是不差,只要给他时间,说不得做得会比他父亲爷爷都要好。但终究还是嫩了点,加上当今庙堂,碧眼儿一死,坦坦翁看似依旧,我估计差不多是心灰意冷了,虽说还有个先帝留给咱们离阳的齐阳龙,但是相比这位半路出山的上阴学宫大祭酒,尤其还是元本溪的恩师,赵篆自然更信任那个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陈望,可惜信任归信任的同时,在关键时刻,心底又不会太过看重陈望的意见,因为陈望年轻,皇帝也年轻。西北没有了徐骁,北莽就立马打过来,而庙堂没有了元本溪和张巨鹿,问题也跟着出现了。我猜测如果赵篆在漕运一事上能够大度一些,那么徐凤年这趟莫名其妙的出兵,起码会做点表面功夫,比如派人跟太安城请一道圣旨。只不过年轻天子心底,还是希望用咱们两淮边军来掂量掂量北凉铁骑的分量,看其中到底有多大水分。现在好了,烂摊子一个,朝堂上又没了碧眼儿这种缝补匠……最近两天只要想到这一点,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