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是老本行,想让你刻字。”
“哦,刻字啊,这个小人从学徒开始,也做了二三十年了,贵人要刻雕版吗?”
“这次有点不同,要你们在泥上刻字。”
师徒二人面面相觑。
但相较他们之前在木板上刻字,泥上刻字似乎简单一些。
“我需要一些人手,就你们两个,恐怕不够。有可靠的人吗?”
“城西的桃六郎,也是雕版的好手,可以请他过来帮忙。” 🅼.𝓥𝓞𝘿🆃𝕎.🄻𝓐
雕版这一行的工匠,其实不多,毕竟需求不大。
如果没有生意找他,那就可能喝西北风,所以没多少人愿意学,但又不能完全没有。
因为当没人学的时候,这一行的手艺人又变得金贵了,总之刚刚好,保持在一定的数量上。
像金陵这种极度繁华的地方,雕版师傅的数量,也不会超过十个人。
当然,指的是民间的,一些官僚机构也有自己的雕版工匠,比如礼部、翰林院、国子监都有。
“你回去通知桃六郎,带他来见朱管家,一切听从他安排。”
“是,贵人。”
交代完这一切,杜蘅转身去了礼部。
把书馆的负责人苏赞叫来。
“苏郎中,之前抄写的进士范文,都做完了吧?”
“是,前两日刚刚完工。”
杜蘅点了点头,说道:“好,有事交代你做。”
“请侍郎吩咐。”
“礼部出过一套《韵略》吧?”
“是。”
“有备用的吗?”
“有的。”
“给我拿一套来。”
所谓《韵略》,其实可以算是字典,只不过它是按韵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
第498章 你要卖往全国?(2/2)
“附近州县都去找找,看看还有没有好的手艺人,就地找个窑厂,让他们拿烧窑的黏土刻字。”
“小人这就派人去办。”
杜蘅没找礼部的雕版工匠,因为一旦雕刻完成,那便说不清楚属于哪个部门,容易发生扯皮。
最好活字印刷变成他私人的。
次日,杜蘅上街,便听到了街上有个少年叫喊着:“卖报卖报,官报社出版的头期官报,礼部文郎中,其实没有跟老母猪配种,都是谣言。”
“卖报咯,卖报咯,广陵第一才子杜侍郎又填新词了,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卖报的小郎君啊,有内味了!
杜蘅感觉何解忧还是挺会办事的,这么快就把报纸承包给了别人。
转身先去官报社,问了一下之后,才知搞的这么热闹,也才卖出一百份而已。
这一期的报纸四张四尺纸,一张一百文,也就四百文,一百份也就四十贯,冯青栀卖松花蛋一天也不止这么点钱。 𝙢.𝕍𝓞𝘿🆃𝙬.🅻𝓐
报社一众官吏,急的不行,但杜蘅依旧一脸平静。
转身又去了礼部。
又让那些书手,把《韵略》中不常用的一些字,也都抄写一遍。
不常用归不常用,但要用的时候,也得立即就有,印刷的时候临时刻可来不及。
而在这时,王承恩来到了礼部传了萧瑟的口谕。
杜蘅便跟王承恩去了鸿儒殿去见萧瑟。
“臣参见陛下。”
萧瑟手里拿着一份官报,招呼杜蘅上前,问道:“官报卖了多少份了?”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