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下营寨后,赵王叫来乔樱到他军营大帐,商议下一步的计划。
“是要通知呼延赞了。”乔樱说。
“我写一封书信,给呼延赞吗?”赵王问。
“万万不能。”乔樱说,“万一书信被别有用心的拿走了,便会成为别人攻击你的证据了。这种时候,行事要万分的小心。要不让云萧亲自去一趟,把王爷的想法告诉呼延赞。”
“王爷若是不跟着去,呼延赞会相信我吗?”云萧问。
“你可以拿着一个能够证明王爷身份的物件去见呼延赞。”乔樱说。
赵王忙把随身带着的玉佩解下来,交给云萧。当天夜里,云萧便去见呼延赞了。云萧走后,赵王在忐忑中等待云萧回来。子夜时分,云萧回来了,他给赵王带来了很好的消息。按照呼延赞的安排,明日,呼延赞会上前叫阵,赵王只管派兵迎战。到时候,呼延赞会诈败,然后撤兵,把云归让给赵王。
赵王把乔樱找来,他让云萧把呼延赞的话又讲述给乔樱听。随后,赵王问:“你觉得呼延赞的话可信吗?”
“咱们现在已经骑上老虎了,不管呼延赞的话可信与否,咱们都必须前行了。”乔樱说,“不过,为了预防呼延赞使诈,咱们还是要做一些部署。我是这么认为的,咱们要兵分三路,王爷你领着中路大军和呼延赞对峙,依照计划行事,我领着左路大军,在三里后的一个小山坡上埋伏。若是呼延赞挥军掩杀,王爷只管带兵撤退。等撤退到小山谷,我领着伏兵杀出来,打呼延赞一个措手不及。”
“这才两路兵马,第三路呢?”赵王问。
“第三路兵马让云萧带领。当云萧看到呼延赞的兵出城追杀赵王时,云萧先按兵不动。等呼延赞的兵全部出城了,云萧带着右路兵马杀奔云归,夺去云归城。呼延赞的家眷都在云归城呢。只要是云萧控制了云归,呼延赞就必须听从咱们的话了。”
听了乔樱的这番部署,赵王大喜。
“好计谋。就算是呼延赞要返回,就姑娘的这番计策,也能打的呼延赞一个落花流水了。若是咱们这次能够取胜,本王就上奏折,让父皇释放了乔王府的人。”赵王说。
乔樱忙给呼延赞磕头,说:“王爷的大恩大德,我在这些先行谢过了。”
“先不要谢我。我只说只有当我们打了胜仗,我才有资格为你父亲求情。若是我不能取胜,一切都是空谈。”赵王说,“好吧。为了明日的战斗,你们两个都好好的休息吧。生死成败,在此一举了。”
赵王伸出手掌,云萧把手掌放在赵王的手掌上,乔樱也把手掌放在上面。
三人同时大喊:“必胜,必胜。”
回到自己的营帐后,乔樱让赵盼进来。行军中,赵盼是化身成一个负责保护乔樱安危的小兵。乔樱晚上睡觉,赵盼就在外面守候。对于赵盼的付出,乔樱是能够看在眼里。只是,她无法把赵盼对她的这份关爱化成爱情。
有些人,明明是一直陪伴在左右,却无法成为爱人,或许,这就是所谓的爱情吧。
“明日,你跟在赵王身后。”乔樱说。
“为什么?你是要我保护赵王吗?”赵盼问,“我不同意,我来这里的目是保护你。你去哪里我就去哪里。”
“明日,我很安全,不用你保护。”乔樱说,“我已经告诉赵王我的计划了,明日我们会兵分三路,赵王率领的中军最为重要。明日,你就跟在赵王身后,若是呼延赞帅兵杀来,你就寻找机会,刺杀呼延赞。这也是我要你跟我来的目的。”
“你呢?你在哪里?”赵盼问。
“我会率领一队兵马,埋伏在三里后的山谷。”乔樱说,“记住我的话,到时候,呼延赞帅兵掩杀的时候,你什么都不用管,就看准呼延赞,即便是不能杀了呼延赞,能伤了他,也是好的。”
交代完赵盼后,已经是三更了。乔樱和衣睡了一会,她就听到外面的战鼓响了。随即,云萧跑来告诉乔樱,呼延赞领着北朝的兵在前方叫阵呢。
乔樱去见赵王,按照晚上的计划,乔樱领着一万多人,去了山谷埋伏,云萧也领了一万多人,去云归城西的小山埋伏。赵王带着剩余的七万多人,前去迎战。
两军叫擂,摆开了架势。呼延赞是一字长舌阵,赵王按照乔樱的安排,摆出了二龙戏珠阵。呼延赞先让一个将领前去叫阵,赵王左右观望,在他右边,一个姓风的先锋,请命出战。赵王点头同意,风先锋拿着丈八长矛,拍马杀入敌营。两方的将领在两军阵前,杀了十个回合,北朝的将领忽然打马来到赵王跟前,赵王以为北朝的将领是要行刺他,心里惊恐不已。北朝将领却是在赵王耳旁说一句话:“可以进攻了。”
还没等赵王明白怎么回事,北朝的将领风一样的跑了。风先锋在后面紧追不舍,北朝将领大喊:“好小子,有两下子,老子认输了。”
随即,北朝将领跑回了自己的阵营里。此刻,赵王明白北朝将领话语中的意思了。他大手一挥,喊道:“将士们,给我杀过去啊。”
赵王骑着汗血马,一马当先,他身后的将士们也都争先恐后的冲过去。北朝的兵看到梁军来了,一窝蜂的后撤了。赵王不费一兵一卒,打败了呼延赞,并占领了云归。
随即,赵王写了捷报,八百里快递送往京师,梁帝看到捷报,龙颜大悦。他给赵王下旨,让赵王乘胜追击,把呼延赞彻底赶回北朝。呼延赞倒是很配合,他一路撤退了二百多里,给足了赵王的面子。
半个月后,赵王班师回朝。梁帝率领文武百官,在凯旋门口亲自迎接赵王。当真百官的面,梁帝封赵王为“五珠亲王”,并享受和太子一样的礼节。一时间,朝野之士,都对赵王刮目相看了。赵王府门口也渐渐的热闹起来了。
赵王没有忘记答应乔樱的事情,他上书梁帝,要梁帝放了赦免了乔亦叟。梁帝虽然很不情愿,但因为赵王此次的功劳太大了,梁帝正在乎赵王呢,对于赵王的要求,梁帝觉得可以理解。
万寿宫,梁帝伏案阅读,冯弘在一旁小心的伺候。趁着梁帝眯眼小憩时,冯弘在一旁小声的问:“万岁,你真的就答应放了乔亦叟?”
梁帝瞟了冯弘一眼,问:“怎么?你又别的想法?”
“奴才没有。奴才只是听说,乔亦叟之前可是和赵王走的很近。现在,赵王给乔亦叟求情,会让别人觉得,赵王是有私心。”
“别人?你告诉朕,那个别人是谁啊?”梁帝问。
冯弘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忙跪下,自掌嘴巴。“奴才该死,奴才该死。”
“你如何该死了?”梁帝冷冷的问。
“奴才不该过问朝政。”冯弘不停的叩头,说。
“既然知道,为什么要要这么做?是不是有人逼迫你,还是有人给了你好处?”梁帝看着冯弘,面无表情的说,“你在朕身边呆了二十多年了,这些看来你什么都么有学到啊。”
顿了顿,梁帝说“说吧,是谁让你说这些话?是汉王还是太子?”
“主子,是奴才自己想好了,奴才知道,说出来一定会惹主子不高兴,可奴才要是不说,便是对不起主子了。”冯弘说。
梁帝看着冯弘,久久没有说话。冯弘就在地上趴着,他身上的汗都把衣服浸透了。梁帝踱步到大殿门口,然后,梁帝又踱步过来,站在冯弘的跟前。冯弘能够看到梁帝黄色的鞋子,当然,他还能感受到梁帝身上撒发出的威严的杀气。
“说下去。”梁帝说,“朕倒要听听,你冯弘是如何为朕着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