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古代手艺人进城记事 > 第12章 黎报

第12章 黎报

,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笃笃笃、笃笃笃……

“早睡早起,保重身体!”打更人穿梭在大街小巷,穿着一件淡灰绿蓑衣,胸前挂着一个竹梆,左手拿一根短棒,右手拿着一盏灯笼,一脸憔悴。

梅雨天到了,这些天接连下雨,就算是晚上也闷热的很,敲了一晚上的更,走了一晚上的路,自然是不胜体力。

朱家书肆。

空气潮湿的很,院子里也没法继续晒纸了。这个月来生意不好,之前攒下的麻纸不光没卖出去多少,倒是也有不少发霉、长斑,朱家书肆的日子是越来越难过下去了。

大家也都没了啥干劲,大中午的,趁着这雨丝绵绵,坐在后堂屋的板凳上各自发愁。

得想个法子把纸卖出去,可是又谈何容易,自从对面养书斋开了张,不光书卖不出去,纸也卖不动了。

看着那一张张泛着黄、周边有些星星点点灰青色霉斑的纸张,顾青东的心里一阵着急,看朱麻子那样子,自己是必走无疑了,就算给他些银钱贿赂,也是治标不治本,得想个法子救下店里的生意。

旁边工匠倒是聊了起来。

“唉,现在家里这娃也到了该读书的年纪,我这忙碌这些年也没攒下大银钱,到时候送他到童蒙馆读书倒是笔大的花销,我家里母老虎倒是有心在家里教他几个大字,可实在是当时读书笨,只认得字,倒是说不出啥道理,倒是也能省一笔。”

“唉,大春,谁说不是呢?去童蒙馆读书也实在不便宜。我和家里人都商量着要还是送回村里,在村里读村学倒是少花销,村里也有老人照应,一年现在便是也花不了多少。”

“就怕家里那小子不肯呀,”穿着粗布麻衣王大春年连连叹道,“他是死活不愿回村,我们也是愁的很。为了让他读书,我家娘子现下也是起早贪黑的刺绣,唉!”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一旁的顾青东正兀自思索呢,听到旁边人的话声,倒是一下子想起了自家夫郎为了教孩子读书的画报,他之前读书,倒也没看到过如自家夫郎教字那般循循善诱的,何不把夫郎所做的那画报拿来给那做印刷匠王大哥来看看。

如果王大哥也觉得有用,何不利用一番,反正现下这个时候店里生意不佳,大家没得活做。

带着这个想法,顾青东便回了家。

回家一路,思绪不断发散,想法倒是越发分明了,何不就趁机弄个专门给咱这些老百姓看的书刊呢?不过自家夫郎现下也不过画了三四十副,短期内,也没办法全部画完,那可否搞个单独发行呢?

比如一次只印一张,按期发行。按照夫郎的节奏来,几天出一张纸,放在店门口叫卖,反正也不是印给那些只读圣贤书的士人看的,都是平民百姓,倒是也说不好愿意花这个钱。

就是既然要给平民百姓看,也不能只讲字,还得添点其他的有意思的东西才行,不然就找个茶馆先生讲点故事,这样爱看故事的人也愿意买份回家看。

想着想着,便到了家,推开了家门,看着在那正敦促着孩儿写字的夫郎。

终于露出这些天来压抑下,可算是看到了曙光的笑。有了的想法便是好的,总得尝试尝试。

夜里的乌云终于被吹散,月亮漏出头来,浮漾着温润的光……

翌日,一大早,顾青东便拿着夫郎已经做好的三四十副画报到了朱家书肆,也不多说,先给了那印刷匠王大春看,看完后惊喜连连,也是连连传阅周围人看。

说起来,这浔县的人也是都识字的,且这些年靠绸缎、漕运发达了不少,周围村子里的人也都认识到了识字的重要性,家家户户也都有会念字的人。

不过这读书念字也不过是为了在县里找个活计干,大部分人都是继续考学无望。

村里的村学倒也便宜,一年准备些束脩便能读上一年,家里景气些的户,还会多给教书先生多塞些铜钱,请求多多关照一些。不过,大部分人都是至多读完村学便停下了,想要继续读下去,那天赋、努力、铜钱缺一不可,没有多少人能承受的了。

大家传阅完顾青东夫郎的画报,也皆是赞叹不已,随机顾青东径直说道,“这画报是我家夫郎所做,为了家里小儿读书所画,各位看看,如果咱要是也印发出来,几天出一版,是否会有人愿意买上几张回家呢?”

“我看这不错,可行。”

“是啊是啊,要是有了这个,我也愿意在家多带孩子一段,毕竟这城里的童蒙馆的价钱不比村里,进去所学也不过是天天照本宣科,我看隔壁邻居家那小子读回来,字是认全了,道理是一点也不懂啊!”

“你家这夫郎属实是有才。”

“好,既然诸位也觉得可行,我便去和叔父说一下,带着去跟掌柜的商量一番。”顾青东朗然应道。

刚刚踏出堂屋门槛,便看着那姗姗来迟的朱麻子提溜着家里的小雀儿来了,斜睬了一眼,“这不认真做工,又出去干啥?本来生意就不好,还天天想着出去。”

朱麻子也知道现下的光景,就算在后堂也无事可做,找不自在罢了。

顾青东也不搭理,抬步便往前堂走去,跟叔父搭了几句话,便去找了那朱掌柜的。

“掌柜的,青东想了一个活子,说不定能盘活铺子。”顾宏朗和顾青东侯在掌柜的身边说道。

朱掌柜抬眼看了看眼前这青年,跟第一次见他的样子不一样,那时候只是站在叔父后面畏畏缩缩,现在确是另一番光景,昂首站立,只是站在那,便有一股生机逼人。

“你倒是说来听听罢了。”虽然朱掌柜的已然认命,但是听听眼前人的建议又何妨?

“掌柜的,这是我家夫郎自家画的给小儿读书所用的,依我的想法,是想把他拓印出来,一张一张的卖,上面再添些每日的新鲜事,这样,每日说不好,也能有些进项。”

“你这夫郎画技倒是不错!”朱掌柜拿着那描好的一幅幅画报端详了起来。

“青东夫郎画的这纸张大小,一张完整的麻纸差不多能裁个二十张,再加上拓印的费用,仅仅是成本便是两文铜钱,如果再要如你夫郎这边画上画,还有专门聘画工画画,那成本一份至少是三文铜钱,定价四文钱以上便有的赚。”顾宏朗在旁边补充道。

朱掌柜倒是看着报纸一时有了想法,“只怕教这个写字倒是不足,不如再添点其他的东西,把这个纸扩充起来,一张麻纸裁个二十张左右,左边主要教些小孩子读书写字的事情,右边还可以再上面编排些民间故事,这样倒是也有趣。”

顾青东自是点头应道,“也是正有此意,寻思着可以找点说书先生写点民间故事,这样也大人小人都有的看。”

“我手头还有些没有印发的小故事,倒是适合这种,不如就直接用了吧,之前收的时候,也答应找机会刊印了,这不正是巧了。再说,现下去找茶馆说书先生也是一笔费用。”朱掌柜的手里倒是还有些书稿,想着反正最近生意也不好,倒也没印刷出来,如今倒是派出了用场。

要说这朱掌柜的也是个人才,博览群书——只不过这书不是圣贤书,而是些不入流的二三流话本而已——倒是练了一笔好眼力,只看一章,便能知作者笔力,这些年也算是识了不少明珠,不过没多少人认可这些话本,认为难登大雅之堂罢了,写话本的人也多用笔名代替,怕暴露真名被人嘲笑。

“不过手头的这话本集子也有限,反正也要印刷,最后留一个小版块写个征集志怪故事的告示吧,这样以后也便有源源不断的故事来看了。”

朱掌柜的还是计谋长远一些,这报还没刊发呢,便已经想到以后了。也正是这多想了一出,反而也帮助朱家书肆多了一些看客。

“既然要做这报,就做的最好,我看你夫郎这简单的几笔倒是把这人物都画的活灵活现的了,我跟这条巷上的画廊打声招呼,最开始的这几版也别刻雕版了,来不及,便去找小画师给画吧。”

“只不过既然要卖这纸,总得起个名字,这样也好打出名头。”顾青东提议到。

“倒是有理,你有什么想法吗?”看着眼前胸有成竹、眼中有光的青东,朱掌柜的直接问道。

“回掌柜的,这官府有邸报,专门传递谕旨、奏议,咱这个不如就叫黎报吧,黎,众也,正好应了这报的缘起,也就是给黎民百姓看的。”

“好好好!黎明即起,洒扫庭除。黎也是个好字,说不定能给这朱家书肆带来一番新景象!”朱掌柜看着眼前的青年,沧桑的眼里透出笑意,总归店里有个盼头。

“我看就青东你来负责后面的事吧,我这一把骨头了,也懒得动了,还是年轻人有想法有干劲,现下这个月的生意是更差了,本来还想着能苟延残喘,账单却越来越差,要是干不成,我也不折腾了,就把这个店卖了,回老家安享晚年了!宏朗,你去把庆成那小子喊来,我来嘱托他两句。”

朱掌柜的也是人精,之前也只是不爱搭理便是了,其实后堂里发生了啥他是一门清,如今提点一下朱庆成,也不过是因为觉得这个法子,或许能挽救一下书肆。

“好,我和青东一起过去,也顺便安排指点一下那边的工匠。”

书肆后堂。

“我看青东这小子的这书能成,就算不成,到时候我也让出钱让他夫郎帮忙画一份,之后带回家去便去教我家小子便成了。”

“是呀是呀,寻常的识字书都是一行行的字,看着眼睛都累,难怪我孩子读不下去,我这看着也是一个头两个大,这样也有趣。”

看到青东远远回来,一群人围了上去。

“怎么样、怎么样?”急性子的王大春说道,也难为他天天做的是活字印刷的活,这活最需要耐心了。

“自然是成了,不过掌柜的说先印个一百份试试看,不然印多了卖不出去,便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了。”

“好,有活干就有奔头,青东兄弟,还是你有主意。”说着大家便都七嘴八舌的提起了建议。

这第一版尤为重要,怎么安排也得费一番心思,索性大家也都闲了下来,一遍又一遍改,一遍又一遍添,既然起了黎报这个名字,就要做到尽量考虑到大多数浔县百姓的需求。

“我想起来,我家堂叔正好在那回春堂那边做大夫,这些天来得了风痹症,腿脚膝盖酸痛的人也不少,基本上也都是县里做些搬运活的苦役脚夫,他那边之前倒是跟我说过有些方子自己可以在家敷着,有些寻常的草药家里也都备着,不如留一点小空教一下,我回去也跟我堂叔请教一下,明天便让他写个寻常人家常备的方子在家自己养护也行。”个子略矮,有一脸络腮胡的吴明说道。

“我最爱玩那猜谜游戏,不如放几个猜谜,涂个乐呵。”

……

大家集思广益,时间也匆匆流逝,这黎报从最初的左边教识字的画报,右边讲杂谈一改再改,等到最后一版,早已经基本上看不出原来的影子了……

翌日晚,青东终于拿着最终版本的画好的黎报去找了掌柜的。掌柜的看了最终的版本也是一惊,已经比他想的做的要多的多了。

还是那薄薄的一张纸,确是承载了不少内容。

左边正上方是两个大字——黎报,黎报下方倒是有一行小字,点明了刊印时间,接着下方是一个大方框,里面写着那顾夫郎那做的识字图画。仅仅占了这报纸左边不到小一半的地方。

接着往下左侧是一则养生栏,写着些梅雨天如何居家养护骨头的法子,还标识了方子来源——回香堂的吴大夫。右侧是些笑话和猜字谜游戏,倒是怪精巧的。

右边确实简约,也是当时朱掌柜的精挑细选的一个鬼怪故事,这一个故事倒是占了整个篇幅。故事结束后接着一行蝇头小字:如有自编传奇、话本可投至朱家书肆,如经选用,免费刊登。

朱掌柜的看完也是惊奇连连,原来这一张薄薄的纸上也可以安排如此多的内容,“好!好!好!就是这价格如何定合适,寻常一本书倒是贵,五六十文一本,这仅仅一页的话,倒是也不好拿捏,你喊宏朗过来,我再和他商量商量吧!”

“好,掌柜的你们先商量,我们就先就着这版,这就开工了!”

书肆后堂,如火如荼,挑字的挑字、排字的排字,好不热闹!

远处,晚霞枕着夕阳的余光,一片澄红。近处,工匠们热火朝天,一片希望。

作者有话要说:

德显十二年,黎报早已成为江南区域百姓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应江南区域百姓要求,黎报八卦板块负责人底下的一得力小记者真得鹿着手准备采访顾青东、顾白纭夫夫,主要探讨夫夫相处之道、孩子养育之道等。

向来八卦、没啥逻辑头脑的真得鹿兴致冲冲列了一百一十个问题,倒是五花八门,这里抓一个那里挑一个。

定在顾府采访,没啥见识的真得鹿一进府,嘴巴就没合上,亦步亦趋跟着前面的管家,走了小半个时辰才到了定好的沧云亭。

正是初秋,芙蓉花开,残蝉噪晚。

夫夫俩倒是早在那坐着等好啦,一人铺着长桌抬笔作画,一人翻着厚厚的规章文书。

看到真得鹿来了,把手里的事情停下,都迎出亭来,吩咐着身边的小厮换了壶新茶……

分页内容获取失败,退出转/码阅读.

分页内容获取失败,退出转/码阅读.

分页内容获取失败,退出转/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