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禁军都护府衙门,位于皇城的西南角。
由于其守卫皇城的特殊职责,所以在都护府衙门的大门前,立着一根高过五十多米的立柱。
立柱的顶端,是一只用白玉雕刻而成的螭吻。
螭吻的两颗眼球,其实是两颗热感摄像头。
只要皇城之中任何一处出现高温,螭吻立柱,便会立刻响起警报。
不仅如此,在入夜之后,热感摄像头的灵敏度还会被调高。
发现有任何温度高于三十五度的生命体出现在皇城所有建筑的屋顶,立柱同样会向值守禁军夫长发出警报。
皇城禁军都护府,最高官职为指挥使,拥有调动三万禁军的权利。
在指挥使下,便是总校,负责禁军的训练和日常工作的管理。
再其下,便是四个尉长。
皇城禁军一共三万两千人,按照上下左右,分为了四大队。
上队一万六千人,主要负责镇守新都的四个大门,没有圣人谕令加上指挥使的调兵符,是不能随便进入皇城的。
下队八千人,主要负责皇城四个大门的镇守工作。
左队四千人,主要负责皇城外区,包括紫宸殿,以及朝廷各部的守卫工作。
右队四千人,则主要负责皇城内区,也就是圣人居住区的守卫工作。
按照朝廷的规制,四大队的工作区域有着明显的划分,人员也不能够随意流通。
比如镇守皇城外区的禁军右队,即便和内区只隔着一道高墙,也不能随便进入内区。
如若擅自进入,可以谋反论处。
同理,四大队的尉长,也必须由四个人分别担任。
官阶五品。
然而,自从先帝去世,东方太师把持朝政开始。
这项规定,便被东方家族有意的“废弃”了。
现在的司长天,便是禁军左右两队的尉长。
若不是总校南宫禾的极力阻止,三月之前,禁军都指挥使司云,本是要把负责镇守皇城四大们的下队八千人,也一并交给自己的儿子管辖的。
如果真是这般的话,那整个皇城的安全,都将被司云一家,以及他背后的东方峰控制。
季宋南宫家族,在太祖太宗时期,其势力并不比现在东方家族小。
南宫禾的高祖,南宫问,乃是太宗麾下的一员大将,深的太祖皇帝的信任。
而南宫禾的曾祖,南宫沧,跟随太宗统一中原之后,甚至被封了一个庆阳侯的爵位。
只是,在南宫禾的祖父开始,南宫家族便之间衰落下去。
南宫禾的祖父,南宫瓯,虽然继承了庆阳侯的爵位,不过个人能力比起高祖太祖差上太多。
所以一辈子,也只是碌碌无为。
要不是季昕的父亲念及南宫家族作为当年的开国功臣,可能连他祖父的爵位都要被收回了。
而南宫禾的父亲,南宫逊,因为卷入了当年那场轰动整个季宋的“峰山制器案”。
盛怒之下的英宗,不仅仅收回了南宫逊的官职和爵位,还打算将南宫世家“灭三族”。
幸而岳珑极力阻拦,才保下了当时只有三岁不到的南宫禾。
而后,岳珑还委托了宫外的一名友人,将南宫禾抚养长大。
什么都没有的南宫禾,完全是靠的自己一步步的努力,才达到了现在这三万皇城禁军总校的位置。
甚至,整个季宋朝堂的官员们,知道他是当年权势独震一方的南宫世家的遗子的,都很少。
虽然自己的一个家族,都被英宗赐死。
但是南宫禾却对英宗以及季昕并没有什么恨意。
因为当他长大之后,了解了一些“峰山制器案”的原由,他发现自己的父亲,可说是死有余辜。
而且,当年若不是岳珑保下他,作为南宫逊的独子,他也不可能活到现在。
南宫禾对于岳珑,是有感激之心的。
因此,他对现在苦苦支撑着季宋山和稳固的苏泽和阎千山,也是相当敬佩。
虽然他和苏泽与阎千山的联系并不多,甚至都没说过几句话。
但是他们两个青年的所作所为,南宫禾听来,觉得当年要是父亲有苏阎二人的魄力,南宫家族也不会只剩下他一根独苗了。
可是,南宫禾只不过是禁军总校。
虽然拥有着一个从四品的官职,手上却没有一点实权。
按照朝廷规定,三万皇城禁军,他连一个都指挥不动。
即便那三万禁军,几乎都是他一手训练出来的!
南宫禾站在禁军都护府衙门的大堂上,低头看着脚下的青石板,心中满是无奈。
现在的他很想抬头去看一下坐在指挥使座上的司长天,到底醉成了什么样。
可是,看清楚了又能如何呢?
他可能向司云报告,你儿子在职时喝的酩酊大醉,他根本就没有管理左右两队禁军的能力?
可能吗?
现在的司云,可是东方峰身边的红人。
“司尉长,我的文书,你看过了吗?”
虽然在编制上,南宫禾要比司长天这个尉长高上半级。
但是,现实是他不得不以询问的口气,对司长天说道:“马上又到了禁军招新的日子,户部的拨款也已经到了,是不是应该开始全国张榜了?以前这个时候,初选都已经结束了。”
“今年……不招新了。”
一个含糊的声音,从南宫禾的正前方传来:“禁军三十五岁卸甲的规矩,我觉得……该改改了!我前几日也和父亲说过此事,他绝对也有道理,从今往后,每两年招新一次的禁军,改为每五年……一次。”
“可是……”听得司长天的话,南宫禾眉头紧锁:“每五年一次?禁军预备人员,需要训练三年才能安置到四大队去,今年上半年,已经有两千人卸甲离军,再不招新……这空缺,补不上啊!”
“哎呀。”司长天拖着长声,道:“补不上就补不上嘛!现在这年景,皇城养着三万两千的禁军有什么用?还有啊……关于削减禁军月俸的奏折,也已经批下来了。原本每人每月三千元的俸禄,确定改为一千四。”
“一千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