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道躺在大床上,一柄青铜仙剑静静漂浮在空中。
黑莓打了个哈欠,懒洋洋道:
“大人,我感觉到了很多强者的气息。”
“要不从妖魔之林喊人过来,直接平了沧州?”
李长道笑道:
“你个子不大,口气却不小啊。”
“麒麟老祖都来了,妖魔之林有谁敢动?”
“那本就是一群欺善怕恶的家伙聚集之地。”
麒麟老祖,当年与开国大帝共同征战,乃是被大周认可的神明。
或者说,是经受过帝王封正,得以享受大周香火的正神。
论及实力,只怕一般神明都不会是麒麟老祖的对手。
黑莓若有所思道:
“听说那麒麟踏血云,是小麒麟出面弄出的。”
“要不我绑架了小麒麟,逼迫麒麟老祖就范?”
李长道揉了揉黑莓的脑瓜,对这小家伙的脑回路有些无语。
儒道分裂,乃是大势所趋。
想要暂缓这个过程,就必须放出信号,
表现身为儒道圣地的浩气阁,依旧强盛,可以与帝王争锋。
只有这样,才能让天下儒道心思不乱。
绑架小麒麟,只会让宣明帝找到新的理由,对浩气阁动刀而已。
“我现在最担忧的,其实是另一件事。”
李长道淡淡道。
“分裂儒道,乃是宣明帝的意思。”
“若是真有大灾降临,这岂不会损失大周的力量?”
“还是说,让大周力量受损,就是宣明帝的本意呢……”
黑莓听到这个猜测,虽然听不太懂,但还是大感震撼。
一旁的青铜仙剑发出“簌簌”的声音,似乎也在赞同李长道的猜测。
“所以说……素皇必须存在。”
“大周不能成为一言堂!”
正当这时,公孙正破门而入,嘻嘻笑道:
“大祭酒,你懂得,我得贴身记录。”
黑莓朝着公孙正翻了个白眼,窜到了李长道身上。
“今天,出门逛逛吧。”
李长道起身,懒散道。
公孙正摇摇头道:
“大祭酒,外面现在没什么好逛的了。”
“所有商户大门紧闭,除了沧州卫兵外,玉王府还调用了皇族亲兵赤龙军,镇守每一处街道。”
“现在,这沧州城连只苍蝇都飞不出去。”
“那些商户哪里还有心思做生意。”
李长道诧异道:
“港口也封了?”
大丰港可谓是大周的经济脉络,一旦封禁,只会引起其他地方州府怨声载道。
公孙正回道:
“那倒没有,港口的重要性,就连肃亲王也不敢擅动。”
“但还是驻扎了不少赤龙军,避免生出乱象。”
“据说,五色巾的头领,对于肃亲王的举动很是不满。”
五色巾的名号,李长道也曾听闻过,
所谓五色巾,便是头扎赤色、黑色、白色、蓝色、黄色的脚夫组织。
他们同出一源,以五色划分堂口,占据港口脚力营生,也是沧州一大势力。
别小看这些脚夫,事实上,这些脚夫大多都精通武道,负责搬运重物。
据说,当年五色巾的开创者,
暴怒之下施展大神通,将港口所有航船统统抬起,送回了内陆。
就此之后,五色巾一战成名,无人敢于挑战他们在航运上的权威。
“呵呵,船运商会的人呢?”
李长道颇感兴趣问道。
公孙正笑道:
“船运商会,本也是半个官商身份,岂敢反对?”
“但是,商会不少内部人员,也对肃亲王的举动颇有微词。”
“戒严之下,恐怕沧州人人都心有不满。”
李长道点点头道:
“既然这样,我们便不出去了,等待拍卖会吧。”
这回,轮到公孙正惊讶了,他诧问道:
“大祭酒不去与孙副使汇合?”
李长道笑了笑,懒洋洋道:
“白鹿书院分裂,如此重大的事情,他都未曾与我商议。”
“如今整个浩气阁都运作了起来,我这个大祭酒却是最后一个知晓的。”
“去了估计也被人嫌弃。”
随后,两人待在房间中,李长道捧着书卷苦读。
一旁的公孙正则不知在写些什么。
“大祭酒,公孙史官。”
白清浅走了进来,面色已经恢复常态。
虽说成为李长道的护卫,不是自己的本意。
但,至少跟着李长道,还能接受青铜仙剑的栽培。
李长道随意点了点头,一旁的青铜仙剑飞出,落入白清浅手中。
一人一剑,就此离开客栈。
“大人,你就如此放心白清浅?”
公孙正不可思议。
“那可是第十境的传说强者,所锻造的佩剑啊!”
李长道将书卷放下,温和笑道:
“青铜仙剑有灵,它渴望剑道独霸,认可白清浅的剑魄资质,也很正常。”
“它若是真易主白清浅,我也不会阻止。”
公孙正点点头,放下手中笔墨,面色突然严肃起来,问道:
“大祭酒,我史官归根究底也是儒道一员。”
“早在临行前,青笔大人就提点过我,一旦遇到情况,我史官可以配合。”
“肃亲王戒严之事,可大可小,只看我们如何措辞。”
“若是大祭酒有需要,我定然遵从!”
李长道揭起书案上的白纸,上面赫然记载着肃亲王戒严封城的举止。
春秋笔法之下,将肃亲王此举塑造得蛮不讲理,百姓哀嚎。
李长道看完后,将白纸放回,思索一番后,开口:
“史官的力量,便来自于无人敢动。”
“无人敢动的前提,是史官往往公正记录。”
“肃亲王这个举动固然蛮横,但也并非完全不讲道理。”
“这一次地皮拍卖,绝对会引起轩然大波,不知有多少强者被吸引而来。”
“戒严,也是理所应当之事。”
公孙正还想开口,却被李长道摆手制止。
叹了口气后,公孙正无奈道:
“史官无权,这是我们最大的掣肘。”
“若是我们帮忙,最多也只能如此了。”
突然。
李长道露出神秘莫测的笑容,说道:
“公孙,你这可就小看你们史官了。”
“贬低肃亲王,只会让你们史官遭到朝中攻讦。”
“但是,夸赞我浩气阁,却属于忠实记录啊。”
公孙正恍然大悟,赶忙赶回自己房间,正摊开白纸,
怀中的那块铜镜突然有了异动。
镜中,三绺长须的男人面容哀愁,说道:
“公孙,这一次,我们只能违背初衷,攻击一番肃亲王了。”
“儒道要是失势,我们史官也绝对好不了。”
“日后记载,只怕还要看帝王心意了。”
公孙正面容恭敬道:
“青笔大人,此言差矣!”
“贬低肃亲王,只会让我们遭到攻讦。”
“但是,夸赞浩气阁,却是忠实记录历史。”
“这一次浩气阁遭逢大乱,有分裂之忧,是时候让世人记住浩气阁的贡献了!”
铜镜中,那三绺胡须的男子面容一变,喜道:
“妙极、妙极!”
“公孙,你有大才!”
公孙正羞涩一笑,
心中暗道:
“多谢大祭酒,我估计能升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