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逆不道?”
刘季不以为意地耸了耸肩,道“糜元帅说的真有意思,本王说的这些都是顺应天道的理论,又怎么会在一位明君的眼中看起来有大逆不道之嫌呢?”
随即,他目光不禁在这位大梁的全国兵马大元帅身上逡巡数下,道“该不会是糜元帅你没有接触过什么明君,所以都觉得这天下的君王都是像贵国那位君王一般,决不允许贵国的任何人有与他不一样的言论自由吧?”
“但是!”
刘季的声音忽地提高了好几个分贝,道“我们都是活生生的人,并非是贵国那位皇帝所统御的奴隶,你们可以为你们的那位国君出谋划策,并且将一颗真心都交付在保护大梁百姓的幸福安康之上,然而你们却没有义务拥护贵国那位君王的所有言论。”
顿了一下,就见刘季的目光一一在这些兖州文武官员们的身上扫过,道“你们都有自己的思想,你们内心也都有自己的一个评判标准,至于自家的君王所说的话究竟值不值得去遵循,相信你们都有一个判断。”
“所以!”
他目光顿时一沉,道“为何要让贵国那位君王的思想奴役你们自己的判断呢?”
闻言,这州牧府内的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家一时都没有开口说话。
沉默了足足好一会儿。 𝙢.🆅🅾𝓓🅃𝙬.🅻𝓐
蓦地,就见位于糜刚下面首位的阎良,深深叹了口气,道“并肩王,你所说的这些,我们大家都懂,而且事实的确与你所形容的那般,我们大梁国君的性格……唉,此事一言难尽。”
“可……”
他说到这里,忽地沉吟了片刻,才道“可毕竟这位国君乃是我们大梁最高的统治者,我们身为大梁的臣子,若要违抗自家君王的命令,即便明知自己的所作所为是符合公道的,然而一旦传将出去,恐怕名声也不是太好听的吧?”
其实阎良之所以这么说,乃是将在场的这些兖州文武百官们心中的顾虑给问了出来,并且希望刘季能够替他们解颐。
因为只有这样,后面等他当真宣布改旗易帜,让兖州脱离大梁的统治,转而投靠到大周的管辖,才不会让这些人有太多的顾虑。
而刘季正是了解到了这一点,于是朝这位兖州的州牧暗暗点了点头,随即淡淡开口道“既然明知是公道,那么事后又怎么会留下什么难听的名声呢?”
接着,他两眼微微眯起,一脸正色道“其实本王想要表达的一点是,无论是你们大梁的百姓,亦或者是我们大周的百姓,他们并非如大家所想象般的那么好愚弄。他们也有自己的智慧,他们也清楚这世间的公道。”
“换言之!”
刘季一本正经道“谁是真心对待他们,而谁又是故意想要糊弄他们,他们心里可谓是一清二楚。所以只要你们行的乃是为他们讨回公道之举,自然也会得到百姓们的公道对待!最终非但不会留下难听的名声,反而还会在青史留下正值的名声。”
听完刘季的话,在场的这些兖州的文武官员们,不少人眼中似乎都隐隐变得安心了许多。
见状,刘季顿时便意识到了一点。
那就是,其实在此之前,
既然如此,刘季索性再向他们灌注了一剂猛药,道“故而,在本王看来,一国之主,不应当单纯地只看重血统,那样一旦国君昏庸无道,那么受苦受难的无疑便是下面的底层百姓。所以,为了百姓安居乐业,过上幸福的生活,必须要保证国君的贤明!”
说到这,他忽地将目光移向主位上的糜刚身上,道“糜元帅,不知你有没有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叫做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
“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
糜刚喃喃念了一句,随即瞳孔骤然一亮,像是对刘季的这般言辞得到了什么启发。
随即,就见他目光直直地望着对面的刘季,道“所以并肩王的意思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乃是平民百姓,而非是那高高在上的君王?”
“宾果!”
刘季打了个响指,道“这正是本王想要表达的重点。同时,本王还要再送你糜元帅一句话。”
顿了一下,才听他续道“便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糜刚跟着念道。
下一刻,蓦见他浑身一震,整个人仿佛陡然间得到升华一般,目光直直地望着对面的刘季,道“并肩王的这番话,让在下受益良多。在下受教了!”
说着,他忽地起身,将目光转到阎良的身上,道“兖州的去留,从此本帅再不会过多干预。不过阎州牧,本帅想要提醒你的一句是,倘若你当真决定那么做了,那么从今往后,你们与本帅便就是敌人了。对待敌人,本帅从来不会手软。”
言罢,便见这位大梁的全国兵马大元帅忽地深深吸了一口长气,接着,迈动步伐,毅然决然地朝着州牧府的大门迈步而去。
事实上,糜刚的这个举动可谓是明智之举。
只因刚刚他分明发现,就在刘季说完“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两句令他也感觉振聋发聩的至理名言后,这些兖州的文武官员们看向刘季的眼神,明显带着一丝崇拜的韵味。
也就是从那时起,他才意识到,自己继续待在兖州,恐怕也左右不了这些人的决定了。
尤其是这些兖州文武官员们的家眷老小都在兖州,他们想要做出任何决定,其实都不需要有太大的顾忌。
恐怕他们所唯一担心的一点便是,一旦自己做出了这个脱离大梁统治的决定,下一刻,大梁必然会派兵来攻打他们,届时,他们反而不得不与自己的同胞们进行对战……
这种事情,想想都不会让人感觉到舒服的。
可是。
正如刘季所说的那般,君王无道,群起而攻之。
让
第255章 风云突变(2/2)
一位无道昏君高高在上成为统治者,任由他残害大梁的子民,又岂能是他们这些兖州父母官们所愿意见到的事情?
反就反了吧!
至少,这样一来,没准还能在大周的庇护下,他们兖州可以确保不失。
如此,他们兖州的百姓就能够继续过上幸福安康的日子了。
糜刚走后,整个兖州的州牧府内,一时出现了片刻的宁静。
片刻之后,阎良忽地长身而起,缓缓迈步来到刘季的近前,旋即,让他深深鞠了一躬,道“并肩王,卑职阎良,从此愿意受王爷以及贵国皇帝陛下的驱使!”
有这位兖州的州牧带头,在场的这些兖州大小官员们,有一个算一个,纷纷学阎良一般,向刘季表示臣服之意。 🄼.🆅𝙤𝙙𝙩𝙒.𝙡𝘼
此举,便无疑等于是整个兖州改旗易帜,决定向大周效忠了。
“诸位快快请起,既然你们做出了这个决定,那么日后大家便都是同僚了!”
刘季朝众人做了个虚托的手势,道“既然都是同僚,那么我们大周便没有这么繁杂的规矩,大家随意一些即可。”
而后,他话锋一转道“同时,本王向大家做出一个承诺,如今你们决定效命于我大周,那么兖州的安危从此便与我大周绑系在了一起。今后,云州、代州和兖州三州达成一条统一的战线,让我们共同实现最终统治整个大梁乃至整个天下的宏伟目标!”
“并肩王威武!”
不知是场中谁突然高声喊了一句。
接着,整个州牧府内便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并肩王威武”的声音。
一时,整个兖州州牧府仿佛被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
顿了一下,刘季才挥手示意众人停下来,道“稍后本王会安排我大周的冠军侯慕容将军,前来与阎州牧你达成改旗易帜的具体事项,细节方面,阎州牧你与慕容将军细谈即可!”
“行,那卑职就静候慕容将军的到来!”
阎良恭恭敬敬地朝刘季施了一个标准的大周军礼道。
刘季回了他一礼,以示尊重。
而就在刘季和诸位兖州的文武官员们,在商讨让兖州改旗易帜投靠大周的事宜之时,远在东魏与南燕交接处的逐鹿,正在进行着一场空前规模的大战。
大战双方,一是柳诗诗所领导的大周军;而另一方,乃是被南燕国君燕东来派来偷袭东魏大周驻军的南燕军。
这是一场追逐战。
因为南燕军的偷袭被柳诗诗提前洞悉,所以起初的那场遭遇战,遭到了柳诗诗麾下的那架红衣大炮和燧发枪连番攻击,被打的溃不成军。
等他们好不容易逃回到了南燕的边境,才勉强在南燕北线一代南燕驻军的支援下,稳住了阵脚。
饶是如此,他们依然还是被柳诗诗所率领的那支大周军队压着打,不得不边往南燕腹地逃窜,边对大周的军队进行着反抗。
尽管如此,即便有南燕北线驻军
好在这个时候,那位之前一直带领残部在东魏境内逃窜的中山王魏子旭,开始在东魏境内作妖,试图撤柳诗诗的大周军后腿,才勉强让那支南燕军缓了一口气。
对此,柳诗诗不得不分出一部分兵力,来应付魏子旭。
不过多说不说,那魏子旭之前因为熟悉东魏的地形,所以一直率领麾下的将士在东魏境内与周军打游击,这次主动出击援救南燕军,尚且还是第一次。
想必对方是觉得只要救援了南燕的这支军队,那么届时他们或许有一丝联手南燕军两面夹击大周军队的机会。
而后,或许他们还能趁机收复被大周所攻陷的东魏国土。
只可惜地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哪怕只是柳诗诗所派出的那小部分应付魏子旭的兵力,却也不是这位东魏的中山王所能抵挡的。
在这支周军的巧妙运作下,竟成功地将魏子旭一众给围困在了一个小镇之内。
接着,便是一顿火力倾泻。
足足过了半个时辰,他们总算结束战斗,成功歼灭了这支东魏残兵,并生擒了魏子旭。
当魏子旭被大周军队成功生擒的消息,传到南燕国君燕东来的耳中时,这位南燕的国君脸色瞬间变得十分精彩。
片刻之后,才见他深深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看来,联合东魏那个中山王重创东魏的大周驻军这一计划,算是彻底泡汤了……”
“唉!”
燕东来忍不住重重一叹道“莫非当真是上天也要襄助他大周,让他们成为我们周边各国都不敢去惹的一方霸主吗?”
假如是刘季听到这位南燕国君的话语,没准会对他呵呵一笑,然后一本正经道,成为一方霸主?燕东来,你未免想的也太过于天真了吧?我们大周真正的目标乃是一统天下!
事实上,当燕东来接到稍后一名传令兵递来的消息后,立马便坐不住了。
因为对方传来的消息是,就在一个时辰之前,大周和南楚联军,忽然在江州的东南方向集结,然后开始大举向他们的西南防线进发。
山雨欲来风满楼,此时此刻,燕东来是深深感受到了这么一句至理名言!
与此同时。
在西秦与大梁的交汇地界,一支约莫三万人的西秦军,在西秦那位仅剩的帝国双壁之一蒙田的的率领下,换成了便装,潜入到了大梁境内。
随即,他们第一时间联系上了大梁西南边境的守军,然后禀明西秦国君赢渠的援军计划。
这位大梁守军立马狂喜,然后赶紧将这个消息上报给梁不凡。
梁不凡听后自然也是大喜过望,当即大笔一挥,同意了蒙田提出的更换军装混入大梁军队的提议。
至此,这支三万人的西秦军,便更换上了大梁的军装,拿上大梁的武器,假扮成梁军,准备对代州的大周守军发起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