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重生后我把皇子们卷哭了 > 第287章 举荐吕安

第287章 举荐吕安

   第287章 举荐吕安(1/2)

瀛姝已经辅助着神元殿君先提交了答案。

现在的宫女,多选于贫民人家,入宫之后,多为各管生死、祸福自顾,爷娘心存愧怍,也只能无奈听从命运,他们所得的仅只是些微薄的补恤,而减免的赋役,也无法赈救贫苦的际遇,到底还是只能舍弃那一文不值的良籍,为佃客部曲,甚至奴婢丁仆,小选入宫的“良家子”并不能带给他们任何期望,哪怕是以良家子入伍的儿郎,战死了,也就是战死了。

良籍不如仆籍,仆籍虽劳苦,但至少不会再承担赋役,不再承担因欠交赋税会遭受牢狱之灾的风险,而且若为仆役,家中的儿郎不会被征召入伍,女儿虽为仆婢,但至少还能时常见面。

良家,大不如济朝时那般优裕了。

因此要让广大的百姓群体明白良家的优裕,小选改令可谓一个契机。

首先,小选不由州县官员征选,宫里有这么多的内臣和女官,可由陛下指派负责征选。 🅼.🅅𝕆🅳𝕋𝓦.🄻🄰

其次,若独生之女被违规强征,入宫后可依检举令上告,这就能够避免受到委派的内臣、女官枉法徇私。

再次,凡家中有入选宫女者,免除十年征兵,也就是说有女儿入宫的人家,女儿的兄弟皆可免从兵役。

另外,宫女有薪禄,若想交薪禄于家人,先由官衙代付,内廷主办此事的内臣、女官以三年为期,核实官衙已将薪禄确实代发给宫女之家,再上报皇后,由皇后督办批款补充官衙的垫款,官衙若有瞒贪,以侵吞的赃财为基准,罚十倍,由一府长官承担罚金。

宫女的十万钱补恤,年满二十五求赦时直接发放予宫女,由其自由支配这笔财帛。

宫中除察举司外,另设抚恤司,抚恤司负责安置现已错过婚龄,但仍愿求赦的宫人归去原籍,这些宫人可居于寺庙,受到优抚,同时朝廷也会给予接受这些宫人的寺庙以优待,并让这些寺庙承担更多的“优抚”职责,那就是将抚恤司驿传于现役宫女家人的书信,交由其家人,并代为释读,还可代笔,将家人的书信再经驿传转于宫中抚恤司,所有宫人每季可传一封书信。

这看似仅仅只对宫女的优容,其实也是为皇帝开辟了另一条了解民间疾苦、地方治政的新途迳,使得世族出身的官员,治政一地的阀官无法垄断言路,这样的制度落地实施后,也必然会使家中有女入宫的门户在当地获得一定的民望,逐渐地,民众不再以小选令为强政,也不会认为家中的女儿入宫当宫女是件祸事。

最关键的是这样的政令避开了六部、九卿,没有必要拿到朝堂之上去讨论,能够顺利落地实施。

对于皇室而言,小宫女十岁入宫受训,至二十五岁放赦,予十万钱,做为宫中服役满十五年的额外酬劳,这笔钱其实不多,更何况其实根本没有那么多宫女愿意归家,都情愿官配给兵士,这样一来,十万钱不仅是对宫女的酬达,也包括了对兵士的酬达。

司空通对这样的改制方式十分满意。

“等年后,就要放赦一批宫女,必然会发小选令,帝休以为谁先担当首任小选使合适?”司空通问瀛姝。

首任小选使是相当重要的,这关系到小选新令是否能够得到民众的信任和认可。

“吕内臣或许可用。”瀛姝荐了一人。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


   第287章 举荐吕安(2/2)

知道,若想彻改命运,势必要争取贴身侍奉君帝,而其实一般情况下,皇帝的近侍都是宦官,并不是宫女。

绝大多数皇帝都是长于宫廷,幼年时未通情事,将宫女们看作奴婢,却将小寺人当成了玩伴,小寺人因为侍奉皇子读书,自己也能识字,真要是聪慧的,也能学进些经史要义,在见识上当然胜过宫女,跟皇子更有“共同话题”。

因此其实宫廷里,慢说宫女,便是连长宠不衰的后妃恐怕都是少数,反而是宦官,因为一直侍奉皇帝的起居,一旦得宠,倒不少都能“长宠不衰”。

而吕安是什么样的宦官呢? 𝕄.🆅𝙤🄳🅃𝙬.𝕃𝔸

他曾经是太子司空北辰的近侍,可以说已经有了“飞黄腾达”的基础,后来虽然没有继续留在紫微府,调任到了内廷,这是按部就班的升职,不代表已为司空北辰疏远,反而很可能是司空北辰有意的安排。

前生,司空北辰登基后,吕安便升任中常侍,为“内臣之首”,只不过后来莫名其妙也被调离,去了瑶华宫,侍奉因为触怒司空北辰,被迁至瑶华宫的贺朝夕贺夫人起居。

又当司空北辰决意亲征时,再度将吕安调回建康宫,后司空北辰病重,活得好端端的裴瑜突然死于意外——跟丹媖一样,居然也是为恶匪所杀!瀛姝疑心裴瑜是被灭口,她那时已经查到被裴瑜悄悄收藏在外的鲛珠身上,可司空北辰回宫后,裴瑜遇害,鲛珠不见踪影,从那时开始,瀛姝开始怀疑长乐的死因,且怀疑司空北辰就是始作俑者。

在此之前,因她的逼问,南次迫不得已终于承认了司空北辰对他的迫害。

瀛姝要查实真相,自然而然要从司空北辰的心腹打开缺口,吕安在她的威胁利诱下,出卖了司空北辰,不过吕安只交代了司空北辰笼络裴瑜答应和离一事,称不知长乐是否真为裴瑜所害,就更说不清是否为司空北辰指使裴瑜杀女了,为了保命,吕安告诉瀛姝司空北辰留下遗诏——帝崩,太子璇继位,皇后王氏殉葬。

其实瀛姝对吕安当然不能称为信任,她知道吕安还掌握着司空北辰不少机密,且毕竟吕安作为司空北辰的心腹,后来又当刘氏发难时,也力证刘氏手中的遗诏为伪造,如果瀛姝过河拆桥,对自己也极其不利,她深思熟虑后,决定继续利用吕安,不过她限制了中常侍的权限,她不是皇帝,跟宦官没有“共同话题”,她的心里话,会选择跟白媖等等宫女倾诉。

吕安当时,竟也不求“飞黄腾达”,自请再度调往瑶华宫,那时候连贺朝夕都已被瀛姝接返,继续住在含光殿,瑶华宫里已再无任何“上殿”。

为了打消吕安的提防心,以便查清更多被隐瞒的真相,瀛姝答应了吕安的请求。

瑶华宫,似乎和吕安真有某种不解之缘,瀛姝难以判断是否早在建兴十二年时,吕安和瑶华宫的“缘分”就已经建立,她只能肯定吕安此时请调瑶华宫是出自司空北辰的授意,但她却不想让吕安长久的在远离风波的瑶华宫里“寂寞”着。

首任小选使虽然重要,不过吕安是被瀛姝认可的能人,事实上当她心疑司空北辰之前,为了整肃内廷风纪,跟当时的中常侍吕安有过短暂的“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