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北辰也是这么认为,因此他相信了白川君的判断。
心月狐的母族吴郡简氏,连其大宗长也即简嫔之父也不过中正四品,授八品官位,实在不算朝堂之上的重要人物,族中子弟但凡在行状上有失缺失,中正评级极有可能落于五品之下,那就根本没有入仕的资格了,总而言之,吴郡简氏虽然也算世族,且还是江东的本籍世族,然而心月狐跟司空北辰差别不大,都具没有母族为靠的“先天不足”。
像简、乔这样的中品门第,其实单凭他们,不可能影响皇权大统,跟司空皇族共治天下,这些门第只能依附权阀才有望使势力、家品得以提升,具备干预政事的能量,吴郡简依附的家族正是江东顾,可这样的依附关系,自然不可能有多牢固,远远达不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紧密性。
而君父对心月狐的心重,也必须基于一个前提,那就是心月狐绝对不能有夺位的野心。 𝕄.𝙫𝙊𝘿🅃𝙬.🅻𝙖
因此,心月狐才不能加入夺储的战局,他的野心,只能通过力佐司空北辰登位之后,恃机实现。
相比起前生,心月狐现在已经失去了上蔡梁这支臂膀,那就更没有夺储的实力了。
“他想娶瀛姝为心宿妃,依然还是出于自保为目的。”司空北辰觉得思路终于清晰了“甚至于他而言,上蔡梁远远不如临沂王氏更加得力。”
“淑妃的确更胜梁氏女,而且临沂公佐助于殿下,哪怕殿下对心宿君存防备之心,但要实现君权大统的宏图,离不开临沂公一系的鼎力相助,且殿下也不忍让淑妃陷于悲惨之境,不是么?”白川君半耷着眼睑。
“君卿就莫调侃我了,我知道我是为儿女私情所误,做下了不少糊涂事。”
“却也不是太糊涂,至少眼光还是不差的,淑妃并不是红颜祸水,也的确具备母仪天下的才德。可是殿下现在打算如何呢?心宿君可不是裴瑜,日后殿下莫不是还想逼得心宿君和离?就算心宿君愿意和离,纳弟妇为嫔妃,这确确实实不合人伦了。”
“难道白川君以为,父皇真会允册瀛姝为心宿妃?”
“不为心宿妃,亦为鬼宿妃,总之不能是东宫良娣。”白川君道“殿下若不放下对王五娘的执念,甚至会触及陛下的心病,陛下最顾忌的就是皇子间手足相残,太子若为将来之主,已经有了卢、梁二族姻亲,贪恋王五娘,纯粹便是因为儿女私情,那么日后,必存宠妾灭妻之患,甚至陛下会疑心,因为王五娘之故,殿下与四、五两个殿下间已经生隙,手足不能同心,还如何能使皇权得以巩固?
更不要说随着时局的改变,恐怕就连二、三两个皇子,也会视王五娘为‘奇货’,就连我现在都有些后悔了,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该多事。”
“君卿哪怕不插手,其实也改变不了最终的后果了,因为裴王氏是重生人,她必不会入宫,跟裴瑜之间的丑事照样会张扬得人尽皆知。”司空北辰正色道“君卿放心,我不会再犯糊涂了,其实我心中也明白,世上已有太多重生人,瀛姝……她既然入宫,恐怕很多事都不是我再能强求了。”
“那么殿下现为皇后求情一事,倒是可行的。”白川君终于也才言归正传“北汉的时势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
第286章 南人北人间(2/2)
长安,忘不了千百年的基业,神州那片广袤的土地才是他们魂牵梦萦的寄望,但大多数南人却不是这样想的。
东吴皇室衰灭之后,政治中心便在洛阳,江南虽富庶,却被讥为南蛮之地,因此南人又如何接受攻复神州之后,再次被皇族被北人所弃,永远成为北人眼中一无是处的‘貉奴’?所以我才说如果陛下立志北伐,朝堂上又将再起争乱,在这样的局势下,殿下可万万不能再以儿女私情为重了。”
北伐……北伐!!!
如果真的能攻复神州,必将奠定皇权大统的新格局,如果他司空北辰是成就这一宏业的君帝,何惧再受世家大族的牵制?
“攻复神州驱逐狄夷是唯一能使国祚真正得以久续的条件,不过要完成这样的大事,极其艰难不易。”白川君倒也没有浇冷水,又道“还得说汉王这回遣使来朝一事,既是前来修好,也不知会否涉及和亲,总之都到了时机上请免除显阳殿的禁闭了,不过殿下得劝劝皇后,万不可在解禁之后就和昭阳殿再起争端,关于内廷的事务,还是得由谢夫人代管,皇后需真有知错而悔改的姿态,切莫再被利用,成为捕蝉的螳螂。”
司空北辰打算让皇后脱困,根本不是为了对付谢夫人,一来是想试探君父现在固储的意念究竟有无动摇,另则还有别的打算——他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坐视瀛姝“另嫁”他人的,可很多话他确实不应说,很多事他也确实不应做了,好在还有皇后能够利用。如果君父只是一时之气,现在就会答应他的请愿,那就说明君父对发妻仍然没有彻底厌恶,皇后便大有可为。
—— 🄼.𝙑𝙤𝓓𝓣🅆.𝓛𝘼
对于三皇子而言,这段时间简直“有如神助”,三餐并作了一餐,有时候都不觉饥饿,节省了不少粮食,他实在是吃饱了挫折。
三皇子其实真的不笨。
前番他的策谏虽然没被采纳,但在被二皇子冷嘲热讽的情境下,居然还能得到君父的认可,他立时感知到“争宠”的正确途迳,又因好胜心的作祟,于是立志要在小选改制这桩事务上头力压神元殿君和瀛姝这两个小女子,结果又提了几回策谏,依然没有被采纳。
这天他实在有些不服气了。
“儿臣已经细读过了济选令,济选宫人,以良家子为身份限制,济人多从之,并以女儿入选为荣,因此儿臣才提议小选应摒弃贫贱门第,而应从下品寒门选评,这也符合济制,还能避免贫寒百姓对朝廷心生怨言,父皇仍觉这是纸上谈兵,儿臣不解,儿臣到底是哪里考虑不周?”
皇帝陛下忙得很,只让瀛姝回应三皇子的质问。
瀛姝只好详加解释“大济朝时的良家子,指的可不是寒门女儿,但凡不在‘七科谪’以内从军之家,又非巫、医、商贾、百工之子女,皆为良家子。”
“这我知道,可现在的贫贱百姓,多不符合良家子的规限,而小选令正是针对这些人户征选,因此才会造成吏员贪贿,使得百姓多有怨言么?!”
“那殿下可知济朝的良家子入侍宫廷,其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