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朝的韩佑,引来了几乎所有人的关注。
不少臣子们面色复杂。
时间会证明一切,随着时间的流逝,对错变的无关紧要,起因变的毫无意义。
曾几何时,就太乾殿外站着的这些百官们,不知多少人多少次满面嘲笑着说道,韩佑早晚要完蛋,早晚的事。
曾几何时,不知多少人多少次嘲笑北门御庸、陈玉安这些人,跟着韩佑这家伙混,将来他死的时候,你们也好不了。
再看现在,那些被他们所嘲笑的人,甚至变成了不少人必须敬畏的存在!
韩佑没有倒下,没有完蛋,名声已经很差,官职也没有上升一品半级,可这家伙已经成了朝堂,成了京中,成了大周朝谁也不敢轻易得罪的人,包括三省大佬,包括任何一个世家。
每每想起当初,想起如今,这些人总是无法理解,韩佑,怎么就能混成了今天这个地步?
当他们去深想这件事时,又突然意识到了一件事,一件让他们无奈并且极度无语的事实。 𝙈.🅅𝓞𝙙𝙩🅆.𝙇🅰
韩佑如今的身份,已经不是靠宫中罩着了。
三省大佬,一把手钱寂,说韩佑是他的忘年交,知己。
二把手赵泰,那他娘的完全是自甘堕落了,说韩佑的护院是他的女婿,要是韩佑是他女婿也就算了,结果还是人家韩佑的跟班,丢人不丢人?
当然,这群人嘴上是这么说,其实羡慕死了,因为都传开了,王海和韩佑和亲兄弟似的,如果弄韩佑了,韩佑未必会弄死你,如果弄王海了,韩佑得和你拼命,这件事在山庄中无人不知。
最后是三把手周正怀,那更不用说了,这老家伙逢人便说韩佑管他叫“世伯”,而且还是出道之后第一个“世伯”,亲世伯。
大家死活想不通,世伯这玩意,还分先来后到吗?
是的,对周正怀来说,分,必须分,要分的清清楚楚,什么这个大佬那个尚书,都靠边站,他才是韩佑第一个世伯。
然后是尚书,有实权的户部尚书孙守廷,平常倒是不说和韩佑关系好,问题是朝堂上一谈国库,一谈税银,一谈没钱的时,孙守廷就开始不要脸了,梗着脖子叫唤,将韩佑调到户部待一段时间,到时候国库肯定有钱,国库没钱不怪本怪,怪你们不让韩佑来户部指导指导。
现在韩佑这俩字都成为户部“推责”的官方指定话术了,一问就没钱,为啥没钱,韩佑不来。
如果只是户部尚书这么说也就罢了,左侍郎司徒羽也这个熊样。
实际上司徒羽比孙守廷更夸张,这小子在私下里还给司徒羽算了笔账。
国库的钱,要用在边军上。
韩佑去了南边关,南边关竟然不问拖欠饷银的事了,这么一算,是不是等同于也给户部赚钱了?
更别说关外拉回来那么多矿石,金银财宝乱七八糟的,虽说进了内库,咱可以管老八要啊,韩佑是貔貅,老八可没那么不要脸。
还有工律的事,百姓有钱了,户部一样获利,司徒羽心里和明镜似的,韩佑即便不在户部,也给户部减少了很多很多压力。
除了户部,刑部也不咋地,一有啥事就说要仪刀卫协助,甚至说有了功劳给仪刀卫,背黑锅可以他们刑部来的“宣言”,这不是纯纯的脑子有病是什么!
兵部还不如刑部呢,这缺钱了,那拖欠了,张口就是让韩佑过去,完了大家还说不出来什么,毕竟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
第896章 赔了闺女又给钱(2/2)
,这就是如今韩佑的“地位”,和太多太多势力牵扯过深,和太多太多的利益捆绑到了一切,最让臣子和世家无语的是,这些所有的利益,最终都指向了宫中,受益最大的,是人家周恪周老八!
而真正让人忌惮的是一个谁都无法否定的事实,那就是韩佑的“威名”,已经和仪刀卫没什么关系了,和宫中没什么关系了。
以前,谁要动韩佑,宫中会出面保韩佑。
现在,可以这么说,哪怕是宫中要动韩佑,朝堂上的大佬、赵家、南军、南地世家等各方势力,他们会跳出来保韩佑,即便会和宫中,会和天子对着干。
天子生气了,无非就是扒掉几个官袍,世家在官场上子弟多的是,可韩佑只有一个。
如果韩佑完蛋了,死再多子弟也无法保障自家的利益。
韩佑也通过事实来证明,他也好,宫中也罢,不是要废了所有世家,而是要废了所有不听话的世家,就好比赵家,只要是不拿架子不摆谱,一心一意忠于朝廷,不踩底线,不祸害百姓和军伍,那么仪刀卫和宫中非但不会除掉他们,反而还会明里暗里的支持。
以前,谁要搞韩佑,会想着宫中会不会保他。
现在,大家想的是另外一件事,如果老八哪里不对,群臣出来指责一番,韩佑会不会保“天子”。
就说之前老八提前散朝,和宫中传出不批复奏折的事,好多言官都寻思要不要出来铁骨铮铮一次,后来一想还是算了,去他娘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老八弄是只弄一个,韩佑这狗日的习惯性抓人全家,到时候出头了,自己就算博得了个名声,有啥用啊,韩佑再给自己断了后。 𝙢.𝙑𝙤𝓓𝙩𝕎.𝙇🅰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时间短,只是经验尚不足,这就是今时今日的韩佑,如同吃了十斤西地那…总之,在朝堂上,他是不上朝的第四位大佬,民间,他是宫中的代言人,军中,他是韩百韧之子,南关之子,世家阶层,他是达摩克利斯之剑,士林阶层,他是最大的臭流氓,合法的臭流氓。
太乾殿的太监终于走了出来,扬鞭,声响,百官入朝。
韩佑打着哈欠,带着身后一群小弟自顾自的往前走。
走了一半,韩佑愣住了,接着则是满面尴尬,带着小弟们往后退。
朝着四面八方拱了拱手,韩佑满面羞红“本将…不是,本官第一次带着一群人上朝,不好意思哈。”
一群文臣们既好气又好笑,按道理,三省先入,然后是六部。
结果韩佑第一个带人走上台阶的,问题是吧,没有人觉得哪里不对,好像韩佑干出这种事并不是挑衅或是示威故意坏规矩,而是这家伙…根本就不在乎,大家都习惯了。
接下来的压力,则是给到赵泰了!
大家不在乎韩佑的“不在乎”,可先入殿的三省大佬们按理来说会觉得丢人。
三省大佬之一,钱寂,看那他熊样就知道,还搁那乐呢,他就喜欢韩佑不守规矩的样子,这小子要是守规矩,也没那么多百姓之子读书。
钱寂没当回事,侍中赵泰总得当回事吧,毕竟都知道阿泰是最要面子的。
果不其然,等钱寂带人进去后,赵泰来到了韩佑身边,侧目,冷哼一声。
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想要知道赵泰会不会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