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大家这么想我!”明珠没有任何架子,“看来,我日后得常来才行。”
有人语气嗔怪道,“乡君每次都是去柿子山,明明我们双溪山比柿子山更近,害得我们以为乡君遗忘我们了呢。”
话里醋味十足。
“你们这么能干,怎么会忘记你们呢?”明珠笑道,“我这不是来了么?”
“乡君来时,是不是碰到几车猪仔了?”有妇人问道。
明珠点点头。
“宋老板下午过来收猪,庄上出栏了十八头,卖了六十多两呢。”有人高兴道。
明珠看着那女子,“开心吗?”
众人跟着女子一起说道,“开心。”
“还有更开心的,大家想要吗?”
“想!”
“那我就不卖关子了。”明珠干脆道,“最近大家也辛苦了,那八百五十的零头,大家分了吧。”
场面瞬间沸腾,大家高兴的拍手叫好。
“入冬了,大家买点香膏擦一擦,过两天,家里的青微草磨好了,在让人送两袋过来给你们,另外,过年的新衣料子,已经托人在府城看了,最晚应该月底送到。
下个月,大家也没那么忙了,可以赶至新衣。”
好消息一个接一个,几个姐妹高兴坏了,恨不得上前抱住明珠。
可是,明珠是东家,也是恩人,她们只能克制。
“乡君,遇到您,是我们这辈子最大的幸运。”
杜三娘说着,眼眶突然就湿了,眼泪不受控制的漱漱掉落。
“我们本是苦命人,因为您,才活成了人样。”
杜三娘跪了下来,“乡君,您的大恩,妾身唯有多种几亩田,多摘几筐荷叶来报答。”
“我们也是。”
身后的女子纷纷跪了下来,眼睛同样湿漉漉的。
“好好的,你们这是作甚?”明珠扶杜三娘起来,“当初之举,是我一时不忍,你们有今日,固然有我的原因,却也是你们努力的结果。
如若当初你们自怨自艾,对生活没有希望,觉得农活苦,干不动,便不会有今天的光景。”
明珠又去扶了后面的女子,“各位姐姐,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以前的事就当是历劫吧,你们现在已经重生了,一切往前看。”
“乡君说的是。”杜三娘抹了把眼泪,“往前看才能看到希望。”
“对,以后只会更好。”明珠看着她们,“你们要对自己有信心,以后,你们管的可不止这些田地山头呢,动不动就哭鼻子哪里行?”
“让乡君见笑了。”杜三娘等人不好意思的笑笑。
“我能理解。”明珠看着她,“女人的眼泪珍贵,下次别轻易哭。”
“妾身记下了。”
明珠离开双溪山的时候,天色已经擦黑。
“乡君,杜三娘她们估计也是高兴坏了,才这般伤怀的。”路女官叹道。
“她们之前的日子太苦,如今大丰收,沈家又是蒸蒸日上,免不了想到以前吃的苦,这也是人之常情,只希望她们早点释怀,努力生活。”
有些事,只能靠她们自己了。
“她们都是坚强之人,定会好好珍惜眼下的。”路女官倒茶道,“之前奴婢觉得,杜三娘比廖娘子要理智些,如今看来,倒是奴婢走眼了。”
“廖娘子有孩子,年岁也比杜三娘大些
明珠开口,“廖娘子做事比较干脆,杜三娘则顾虑太多,但杜三娘的细致廖娘子也没有。
人无完人,大家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作为东家,如何用人是我该考虑的,她们只需把事情做好即可。”
回到别院的时候,天色已经黑透。
简单的吃了晚饭,明珠便回房休息。
“小明珠,凝珠炼了三百颗,花丸两百颗,千金菇晒了两筐,灵米也制了一百颗,还有鲜花酿做了五坛,清露做了三坛。”
小空的声音突然响起,“这段时间,我可累可累了,我要申请休息几天。”
它虽是空间之灵,不是人,但也是会累的。
“还有灵米吗?”明珠问。
“还有一堆呢,我给你放到阁楼里去了。”小空躺在自己的小窝里,懒散的翻身,“十亩的量,应该够你们吃很久了,我就不继续种了。”
“好!”顿了顿,明珠又说道,“空间里扦插的银杏一共多少株?”
“具体多少没数,应该够栽的,就老宅、乡君府、学堂大门这处,五十株错错有余。”
“三米栽一株,学堂门前那条路,至少有一百米,两边都要种栽,六十株打底。”
明珠翘起一条腿,望着屋顶,“乡君府门前那条路,也要栽一排银杏,按三米一株的间隔算,至少需要七百株。”
府邸建在断桥那边,占地面积很大,周边也没有人家,出来的路是新开的,至少有一千米左右。
栽两排银杏,也算是区别与其他住宅了。
“老宅院中,学堂的休闲区,乡君府的内院,也需要栽一株两株,少少也要八百株。”
小空“……”
它怀疑小明珠是想累死它,但它没证据。
小空两腿一蹬,脑袋一歪,“本人已死,无事莫要烧香。”
明珠“……”
这是要罢工的节奏?
明珠想了想,最近安排小空的事情,好似挺多的,光是提炼凝珠,已是闲不下来。
加上摘荷叶,采莲瓣,制鲜花酿,酿清露。
嗯,事情挺多的。
以小空咸鱼的性格,做这么多已是极限。
这么想的时候,明珠进入空间。
果不其然,看到小空在自己的小窝里摆大烂。
好吧!
明珠看了小空一眼,什么都没说,转身去了阁楼第二层。
四季银杏旁边,扦插了不少银杏枝条,有的刚发芽,有的已经一米多高,也有的已经有十几年。
毕竟,外界一天,空间十天。
明珠粗略的数了一下,只有七十多株,加上深谷的,满打满打算也就一百株,距离八百株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
断桥那边,需要比较多,可以慢慢来,但学堂和老宅,必须安排上。
召出桃花木剑,明珠开始砍银杏枝条,扦插了一百零八节枝后,掐诀引灵湖水布一场灵雨。
接着,去摘千
第493章 往前看,太监伺候(2/2)
金菇,然后去药田挖了一颗千年人参。
忙完这些,离开空间。
此时,夜已经深了,整个别院静悄悄的,只有外面的灯盏发出朦胧的暖光。
明珠站在窗前,看着天边的冷月,召唤疾风。
疾风来的很快,还一副‘是不是又飞京城’的嫌弃表情。
明珠直接喂它两颗灵鱼凝珠,“这次东西有些重。”
成形的人参装在一个灰扑扑的荷包中。
疾风只觉得脖子一沉,低头一看,好大的一个。
“……”
这是想累死鹰的节奏吗?
不仅如此,脚上的竹筒也塞着信条。
疾风觉得自己太难了。
它张了张嘴,表示再吃一颗凝珠才有动力,明珠也不吝啬,又喂了它两颗。
疾风拍拍翅膀,飞了出去,抵达东宫的时候,恰逢黎明。
此时的东宫,已经亮着灯火。
花园中,宫女拿着器皿接花露;大殿内,宫人正在清理地板;厨房也在忙碌的准备早膳。
疾风站在屋顶看了一会儿,便转头往南荣修的寝宫而去。
远远的,它看到少年一身劲装在院中练剑,冰冷的长剑随着少年的动作,发出骇人的剑气。
直到天光微亮,少年才收起长剑,大步跨入寝宫。
“来人,备水!”
浴池里,龙头喷出水柱,池中雾气缭绕。
少年宽衣之时,疾风无声的飞入殿内,看到少年肌理分明的身材,忍不住‘咕噜’了一声。
南荣修解衣的动作一顿,猛的回头,目光凌厉的看向疾风。
一人一鹰眼神对撞。
疾风感受到压迫,‘咕噜’的叫了一声,飞到池边的矮桌上。
南荣修这才收敛气息,“来了怎么不吭声?”
疾风用翅膀指了指脖子。
“是什么?”
南荣修披上外衫,取下荷包,见是千年人参时,脸色微惊。
没想到,竟是千年人参!
他连忙取下信条。
“帮我卖了,所得银两分你一成!”
明珠缺银子?
南荣修俊眉微皱!
羲和城穷乡僻壤,衙里肯定没几两碎银,加之沈家宅子和学堂又要添置物件,种花养草,花销定是不少。
想到她那样小便要操心诸多事情,南荣修不免有些心疼。
“荣公公。”
荣公公站在幽帘外,“殿下有何吩咐?”
“羲和乡君府邸即将完工,府中还未有管事,你去内务府挑几个能干的太监,送去羲和城。”
顿了顿,又补充道,“再寻几名工匠送去,尤其是做首饰的,最少送两名过去。”
“工匠好办,只是这太监……”荣公公尾音拖的很长,弦外之音很明显。
南荣修语气微冷,“明珠是父皇亲封的一等乡君,推万牲草,献水车,发现青微草,为国库节省几百万两的开支,如此功臣,怎么就用不起太监了?”
“殿下,老奴不是这个意思。”荣管家语气惶恐,“羲和乡君乃异姓封爵,配太监还需
太监伺候的从来是皇室宗亲,伺候异姓的,从未有过。
荣公公不敢冒这个大不韪。
南荣修立即不悦,“那你为何不明说?讲一半留一半,是何居心?”
“殿下息怒,老奴并非对羲和乡君有成见,而是规矩如此啊!”荣管家跪了下来。
“孤说的话,便是规矩!”南荣修语气毫无温度,“去外面好好反省,何时想清楚了再进来伺候!”
“殿下……”
荣公公还想解释,却被南荣修打断,“退下!”
见南荣修恼了,荣公公只好去外面站着。
小桂子见荣公公站在冷风中瑟瑟发抖,连忙递杯热水过去。
“师傅,您这又是何苦呢,明知殿下对羲和乡君不一般,您提宫规作甚?”
小桂子抱怨道,“您去皇后那儿走一遭,皇后同意皆大欢喜,不同意也不是您的错,毕竟规矩如此。
您当着殿下的面提规矩,不就是跟他对着干么?”
“还用你说?”荣公公没好气的夺过杯子。
“那您还……”
“哎……”荣公公忧心的叹道,“殿下重诺,亦重情,羲和乡君当初为了救殿下,生生遭了天谴。
你都不知道,当时的羲和乡君,浑身没一处是好的,甚至连心脏都露了出来。
殿下看到后,接受不了这个事实,把自己关在屋里,不吃不喝了好几天。
后来听说,幽冥之花有起死回生之效,殿下抱着一丝希望去了东海,可东海巨浪滔天,怎么也无法渡海。
最后是陛下亲临东海,才把殿下带回,可不久之后,殿下却自动请缨去无双郡……”
林林种种,荣管家记得清清楚楚。
“这样的殿下不好么?”小桂子不解,“师傅为何叹气?”
“殿下是大庆唯一的皇子,将来是要继承皇位的,为君者,重情乃是大忌啊!”
“这……”小桂子抓了抓头,“高祖也重情啊!”
怎么到了殿下这里,师傅就一副天塌的样子呢?
要是他知道荣公公将明珠列入“红颜祸水”名单,肯定会无言以对。
南荣修匆忙洗澡,换上衣裳便去了中宫。
“母后!”
南荣修给谢皇后请安,“母后好些了么?”
“陆院判重新配了秋梨膏,吃了几天,感觉好多了。”谢皇后拢了拢身上的披风,见儿子穿的休闲,便道,“今日不用去御书房?”
“稍后再去。”南荣修看着谢皇后,“母后,明珠的乡君府邸即将完工,儿臣想从内务府挑几个能干的太监给她送去。
津西穷乡僻壤,很难寻到像样的人,她年岁又小,整天操心羲和城的事务,儿臣怕她日后长不高。
听下面的人说,津西招纳镇长和吏胥,往附近的城池贴通告,月余过去了,却无一人来应征。”
这么惨?
“羲和政务,母后不好过问。”谢皇后思索道,“津西荒僻,沈家又无底蕴,紧靠羲和一个人撑着,绝非易事。
如今你开口了,母后也不能坐视不理。”
谢皇后对施嬷嬷吩咐道,“你亲自去内务府挑几个人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