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疯狂种田后,我靠空间被全朝团宠 > 第485 兴州知府,悔婚

第485 兴州知府,悔婚

   第485 兴州知府,悔婚(1/2)

“你去过兴州,这兴州知府的风评如何?”明珠问道。

“兴州知府出身世家,是元隆十六年的两榜进士,在翰林呆了三年便自请外放,在落云县做了两年知县,因为抗洪有功,又恰逢通判身故,被朝廷破例提拔为通判。

做了两年通判,知府便告老还乡,卸任前多次向朝廷力荐,周大人顺利接任知府之位。

如今,是他任知府的第五年,如无意外,很快便可调回京城。”

周知府当初自请外放,是不想在翰林熬资历,他更想在地方做出一番政绩,以便回京时更好进入六部。

他是两榜进士,又是从翰林出来,具备入阁的门槛,至于其他的,只能凭本事了。

“朝廷知道此事时,什么反应?”明珠更想知道这个。

“陛下最痛恨贪官,像宜林县令一流,不是全家斩首示众就是全家流放。

周县令向来风评不错,又做了不少政绩,此事对他来说,多少有些影响。

不过,周家朝中有人,如若今年和明年顺利的话,十有八九会进京。”

“怪不得他之前爱答不理的,高家出事后,他倒是变得好说话了。”明珠呵了一声。

不然,商路也不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开通,这其中,少不得周知府的配合。

“商路已显成效,相信过不了多久,便会热闹起来。”

目前,走商的大多是来津西收鸡蛋皮蛋、活猪活鸡的,还有一些药材商。

“乡君,兴州多石山,果蔬不丰,咱们的青菜到那边一定大卖。”

“离卖菜还远着呢。”明珠看着洪三,“最近衙里收了一批新人,农掌事没经验,还得辛苦洪三大人训练一二。”

说起正事,洪三很严肃,“不知乡君想要什么样的?

“镇衙的兵房虚设已久,先一起训练,过段时间在决定,是分到兵房还是分到兵营。”

明珠也不隐瞒,“本城主打算建一个可容纳三百余人的兵营。”

知府有权建两百人的兵营,明珠又是乡君又是城主,建三百人的兵营完全没问题。”

“此事不是一蹴而就,还是先解决当下问题吧。”

就着这个事情,两人又聊了其他的,许是正事说完了,大家的状态逐渐放松。

洪三离开没多久,路女官来了。

“乡君,清单已经重新拟好,数量也一一对过了。”

明珠接过清单,快速的阅览,准备收回的时候,突然发现异常,“牛十三头,马二十一匹,骡七头,驴两只。”

后面备注:待分配!

“宁镇长拟的那份呢,拿来!”

路女官连忙把原来的清单递过来,明珠接过之后,两者对比,发现一模一样。

但此前,宁镇长并有没说。

想了想,明珠道,“飞信与宁镇长确定,这些牛马是否是抄家得来的,还有数量。”

“是!”

路女官直接提笔写信,让疾风带去平宁镇,不到两刻钟,宁镇长回复,“抄家所得,数量无误。”

确定无误后,明珠吩咐道,“传李文书和孙掌事。”

李文书和孙掌事来的很快。



   第485 兴州知府,悔婚(2/2)



“城主!”

两人恭敬的行礼之后,安静的站着,等待吩咐。

“你们先看这个。”

明珠递出的清单被路女官转给李文书,孙掌事也凑看过去。

这一看,两人直接激动的瞪大了双眼,“城主,这些都是真的吗?”

孙掌事的呼吸都乱了。

他做了这么多年的户房掌事,最多管个一千多两,超过两千两的,那是从来没有。

可现在,他看到一万七千两白银,五千七百两黄金。

李文书也是激动坏了。

明珠将他们的反应看在眼里,“上面的银两皆是抄家所得,洪三大人已经拉回镇衙,孙掌事,你同路女官去清点。

清点完毕后,把银两分成两部分,一份充做镇衙经费,一份用于城中建设。

账目必须分开来做,津西的费用记入津西,羲和城的记入羲和城。”

“是!”

眼看就能保管那么多银子,孙掌事十分激动,见路女官走的慢,还一个劲的催着,十分的迫不及待。

李文书也想看那白花花金闪闪的银子是什么样的,不过他还能克制。

激动之余,主动说道,“有什么安排城主尽管开口,卑职不会嫌累的。”

“抄家所得,除了银两之外还有马匹牛骡,你迅速安排人去平宁把它们拉回津西,平宁没有万牲草,养这么多牛马不易。”

李文书这才看到清单末尾的标注,看到牛马的数量,他喜形于色,“太好了,这下镇衙再也不用担心公差时,无马匹可用 了。”

激动过后,李文书转身出去了。

明珠继续看公文。

傍晚时分,忙完的路女官神采奕奕,“乡君,孙掌事高兴疯了,清点银锭的时候,老亲着那些银锭,那画面太美,奴婢都不敢多看两眼。”

“银子是个好东西,谁不喜欢呢?”明珠放下笔,嘴角带笑,“本城主也喜欢那白花花的银子。”

“这天下,应该没有人不喜欢银子的吧?”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谁知道呢?”明珠起身,去了外面的人工湖,“有人爱财如命,有人视金钱为粪土,任何东西,有人喜欢就有人讨厌。”

“别人讨厌那是别人的事,反正奴婢不讨厌。”路女官笑着说道,“乡君在京中接触的世家小姐不多,您可能还不知道,她们一个个假清高的很,说谈钱便是俗呢!

有位翰林的闺女,被继母养歪了,说女子不该谈钱,否则便俗了,结果嫁人了才知柴米油盐贵,可为时已晚。”

明珠听了说道,“我以为京城的姑娘都很精明呢?”

“这也是看人,如若是世家女,哪个不清楚银子的重要性?只不过是在外面装清高而已,那些庶女,为了得到更多的嫁妆,不知耍了多少个心眼呢?”

提起嫁妆,明珠想起了周莹,“周大小姐婚期定在何时?”

“本是定在来年开春,但……”

“可是有什么变故?”

路女官斟酌道,“周生家悔婚了!”

悔婚?

这消息出乎明珠的意料,“周七爷不是冲动之人,定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