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因为阁老们都在忙,最近内阁很安静,听不见撸袖子吵架的声音。
沈鲤默默放下文书,恭敬地准备退下。
高首辅还记不记得徐华亭?应该是忘不了。
以前沈鲤不明白,皇帝为什么对大臣政见不和、内斗坐视不理。
渐渐的他想通,对皇帝的来说,只要臣子有用的时候能派上用场,平日站什么立场都不重要。
甚至斗一斗更有活力。
就像东宫,晏珣不在,他们几个人立场全都不一样,还不是得各司其职?再时不时互怼一下~~
内斗,也是工作的一部分。 🄼.𝕍🅾𝓓🅃𝕎.𝙡𝓐
……
如果说京城里谁最关心水西土司的动乱,除了知道事情轻重的朝廷高官,就是做着锦衣卫总旗的播州土司之子杨应龙。
相对土司而言,朝廷的兵力具有压倒性,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是西南的情况,不是光兵强马壮就行,你得进得去山里、理得清各族之间千头万绪的关系。
就算一时改土归流,后续的管理呢?
假如朝廷必须源源不断地往这些地方输送资源才能长治久安,倒不如交给土司自治。
他想来想去,不知不觉走到隆福寺。
猴子杨小福在这里暂时出家做和尚。
俗话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杨应龙认为,杨小福一定在倭国犯下滔天罪孽,才要到大明京城出家。
至于说“暂时”,杨应龙不相信杨小福真的会皈依佛门。
这是一种来自同姓……哦,同类的直觉。
杨小福曾说,他还叫“日吉”的时候,到一个光明寺做小和尚。
那里的和尚很照顾他,还教他习字读书。
“可是十一岁的秋天,我就觉得这个小庙太狭小,放不下我的灵魂。”
后来……发生了什么?反正他被光明寺赶了出来。
他那无处安放的灵魂,直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
第475章 来自海外的橡木(2/2)
叛乱,朝廷只要派出大军,随时可以让他们覆灭。我希望他们打起来,又不希望他们打。”
“关你什么事?你想叛逆吗?”杨小福一针见血地问。
打起来啊!
你们打得越热闹越好。
大明内部打得热闹,倭国才有机会嘛!
杨应龙跳起来反驳:“我当你是同姓之人,来找你说话,你不要诽谤我啊!”
杨小福懒得搭理杨应龙……谁跟你同姓?
“杨小福”是安世大人赐的名字,他怀疑这是安大人的本来姓氏。
但虚虚实实,他也不敢肯定。
…… 𝙢.𝙫𝙊🄳𝕋𝙒.𝕃🅰
阁老们处理朝廷大事时,晏珣和龙江宝船厂的监管大太监冯保一起接收第一批来自虾夷岛的橡木。
“虾夷岛的橡木质地好不易变形,只要处理好水分,就是极好的造巨舰材料。这些橡木,就是上天为大明远航西洋、美洲准备的!”
“上天降下橡木的同时,还配备了顶级的伐木工——虾夷人,他们一代代与森林为伴,最擅长伐木。”
晏珣深情地看着巨型橡木堆,被上天的慷慨感动得热泪盈眶。
冯保目瞪口呆,好一会儿才说:“那么,石见银矿也是上天为大明准备的?”
“必须的!区区蛮夷岛国,拥有那么多金矿银矿,如同小儿抱金走于闹市,取祸之道。我们帮他们分担金银,是为他们好啊!”
橡木和白银都运来了,佐渡岛的金矿还要稍后。
但眼前的一切,足以震撼知情人一百年。
浙江沿海各水师卫所奉命接应船队,以最高军事戒备护卫倭国到宁波的航线。
凡是有来历不明的船只靠近,一律摇旗警告之后放炮。
江南各大家族听到消息,也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