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奇了,国朝举办的常制会试,包括特召的恩科会试,都从没有过对外张布考卷的先例啊。”
“就是说啊,即便是朝中的官员,轻易也见不到这些考卷,此制是为预防舞弊之风,避免殿试出现问题,为何今岁的恩科会试却张布出来了?”
“我可是听说,张布今岁恩科会试考卷的提议,是王次辅上疏请奏的,据说礼部的不少官员,都反对这等事情,认为这是违背祖制之事。”
“这你还看不明白吗?无非是近期金陵的舆情愈发激烈,西厂逮捕那么多读书人,想用这种方式,来堵住悠悠之口……”
西直门的城楼处,聚集着大量的人,以至于负责城门守备的门将,不得不加派人手维系秩序。
原本就非常拥堵的西直门,此刻更是被围的水泄不通。
眼下不止是西直门这样,在金陵城的很多地方,都聚集着大量的人群,他们都想一睹恩科会试前100名的风采。
科举,作为鱼跃龙门、阶级跨越的唯一通道,在大魏享有崇高的位置,不是谁都能参加科举的。
恰恰是科举的唯一性和独特性,使得大魏治下的读书人群体,在通过层层的门槛比拼和选拔,享有着不同的待遇和特权。
童生、秀才、举人、贡士、进士,这些明确授予的功名,每向上晋升一层,就代表着不同的含金量!
“我的天啊,真是人山人海啊。”
李虎瞪大眼睛,看着西直门聚集的人潮,难掩震惊道“朝廷要张布恩科会试的文章,难道就不怕闹出新的风波吗?景兄啊,你也算是创造一个奇迹,能让内阁次辅上疏请奏,在朝臣反对之下,天子允准张布,这在我大魏还是从没有过的事情。”
“这与我何干?”
萧景云神情自若,撩了撩袍袖,“此前在金陵盛传的科场舞弊,被针对的并非只有萧景云一人,不少得中举人都牵扯其中,恰恰是这样,国朝才会出手整顿此事。”
“你快得了吧。”
李虎翻了个白眼,瞥了萧景云一眼,
这些天,我可是听到不少这些话题,要不要我复述给你听听啊?在金陵了解此事的,谁不知道萧景云的大名?”
“不必了。”
萧景云摆摆手打断道。
对于造谣这等事情,萧景云太清楚其中的内核,就他先前的特殊身份,再加上在苏州和金陵的经历,想要被别有用心之辈抓住矛盾点,这绝对是吸引人的舆情爆点。
卑微赘婿。
诗仙怪才。
仅仅是这两个极具反差的身份标签,就可以在金陵掀起不小的风波。
现在张布恩科会试前100名的文章,堂堂正正的选择公示出来,在萧景云看来就是国朝选择正向辟谣。
至于背后掺杂着何等目的,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我的天啊,这是萧景云做出的策论文章吗?论赋役制度的利弊,他如何能剖析的这般透彻啊。”
“是啊,这不太可能吧?萧景云一个卑微赘婿,能写出这等精彩绝伦的策论文章吗?”
“将田赋、丁税、各项杂税合为一条,甚至是赋役都能以折色银抵消,这在我大魏还是闻所未闻啊。”
“倘若这样的赋役制度,真的能在我大魏推行起来,必然会引起不小的轰动啊,这是实际的惠政啊!”
聚在西直门处的人群,不少人看到萧景云的策论文章,一个个面露震惊,难以置信的讨论起来。
先前不少人来到西直门,就是想要看看萧景云这个卑微赘婿,究竟能写出怎样的策论文章,可以得中恩科会试第一。
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https://www.vodtw.la/book/11143/ 第一百六十九章 必为状元(2)(2/2)
是看了以后,情况就不一样了。
“谬论,简直是荒谬至极!”
一位读书人此刻情绪激动,站在人群之中,指着那篇策论文章,“我大魏的赋役制度,乃是开国之初就定下的,他萧景云何德何能,敢这样僭越祖制,在这里妄自菲薄起来,倘若照他这样来说,那大魏还是大魏吗?
真是不知道,这样的策论文章,为何能得会试第一,这不是科场舞弊是什么?你们看陆风所做策论文章,以……”
“放你娘的屁!”
人群中一人情绪激动,扯着嗓子反驳道“一看你就是读书人,且考取的功名不低,不必缴纳繁重的田赋、丁税,甚至连赋役都不用被摊派。
你知道老子一睁开眼,就要干什么吗?
赚银子!
就像我这样的人,尽管生活在金陵,就算名下没有土地,可是该缴纳的田赋,那是一两都不能少。
我觉得人家萧景云写的策论文章就很少,将田赋、丁税、各项杂税、赋役等进行合编征收,可适当给予一些优惠,能省下不少银子,甚至还不必为赋役发愁,你知道这对于老子来说意味着什么吗?”
争吵出现了。
萧景云在今岁恩科会试上,提出的一条鞭法,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种新政的前驱。
只要这项前驱能够悉数落实,那就能为接下来的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等新政,夯筑极为牢靠的根基。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萧景云明白一点,任何时期下以土地为主的财政收入,都必须要化繁为简才行,给底层群体进行减负,约束特权群体,这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做到逐步的改善国朝境遇。
只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毕竟牵扯到的利益太多,牵扯到的群体太多,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甚至导致江山倾覆
“赋役制度乃是国朝的根本,倘若按照此等卑微赘婿所言,别的姑且不论,单单就说赋役吧,人人都以折色银抵消赋役,那今后国朝想修建水利、整饬驰道等惠民固本之策,又该如何落实下来?”
“一看你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知道服徭役,对于我等而言意味着什么吗?你去服过徭役吗?”
“此等空谈误国之言,老夫真是不知道,为何能被评为会试第一,这难道不是科场舞弊是什么?”
“放屁!要我看来啊,这就该被评为恩科会试第一,非但如此,接下来的恩科殿试,还要被册封为状元郎!”
“没错!赘婿怎么了?赘婿就不是人了?瞧瞧人家萧景云,能写出这等文章来,那就该被册封为状元郎!”
争吵开始了。
天下熙熙皆因利来。
天下攘攘皆因利往。
萧景云在看到眼前的一幕,双眼微眯起来,这等场面他还是第一次见,然而恰恰是这样,也让萧景云想到这次张布恩科会试的文章,背后究竟代表着什么含义。
正向辟谣是一部分。
放出新政是一部分。
此刻在萧景云的脑海里,浮现出魏帝赵元启、王太岳、大魏国师李梁他们的身影,只怕现在的大魏庙堂,不知掀起怎样的风波。
“我们走吧。”
萧景云收敛心神,看向跃跃欲试的李虎,“李兄,等眼前的风波过去,帮我搜集来其他张布的策论文章。”
“你不看了?”
李虎诧异道“这等盛况可是少找啊,不少人都在力挺你啊,这跟我刚才……”
“走吧。”
萧景云转过身,神情自若道“只怕这个时候,不止是西直门,在金陵城各处啊,都是这等场景,看来今天想出府散心的想法,算是落空了。”
https://www.vodtw.la/book/1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