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乡试,发下来的考纸和草纸,都是有定数的,考试结束,不管是考纸,亦或是草纸,都必须悉数收回。
所以写错了,写多了,纸张不够用。
那就不好意思了。
您就这么着吧。
天王老子来了,也就这样。
因此能够从县试开始,一步步通过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在科举中金榜题名者,那无不是心性坚韧。
心理素质差的人,早就在设立的一道道门槛刷下来了。
日出。
日落。
在贡院科场上的萧景云,忍受着愈发难闻的气味,努力集中精神,吃不好,睡不好,强撑着完成了乡试初场。
“闪开!”
在萧景云交卷离场之际,数十众兵丁抬着木板,就从一些号舍跑出,上面抬着十数众奄奄一息的考生。
有老。
有少。
甚至萧景云还发现几个人,已经没有了生机,这一看,就是在过去三日间,染上了风寒和痢疾,没有能撑下去。
唉。
这就是科举啊。
萧景云心里轻叹一声,拖着疲惫的身躯,拎着竹篮,缓步朝贡院正门走去,同行的不少学子,一个个都病恹恹的。
参加科举,不仅是智力的比拼,更是对体力的比拼。
没有一个好身体,是很难支撑下来的。
“官人,您这是怎么了,呜呜……”
“祖父,您别吓孙儿啊!!”
“兄长,您怎么就这样走了啊。”
走出贡院正门的那一刻,就听到一些哭嚎声,萧景云抬着手,遮挡刺眼的阳光,整个人却放松下来。
新鲜的空气,让萧景云心情好了不少。
“贡院重地,禁止喧哗!”
“赶紧抬走他们!”
“再敢喧哗,全都抓起来!”
在一些兵丁的呵斥声下,萧景云举步维艰,艰难的挤开人群,朝贡院的外围走去。
“姑爷!!!”
熟悉的声音响起,让萧景云循声望去。
“您没事吧姑爷。”
婵儿情绪激动,快步朝萧景云跑来,“您
“没事。”
萧景云强露笑容,摆手道“不说了,先回解元楼,我要沐浴更衣。”
“好。”
婵儿一边应道,正要上前搀扶之际,铁军和李虎就已经走来,伸手搀着萧景云,就朝马车走去。
乡试的三场考试,就像是一道道难关,对于参加乡试的学子而言,就算不死,也要掉层皮。
吃的是冷饭,喝的是冷水,居住环境恶劣,睡眠环境极差,就算是铁打的人,那也受不了啊。
从贡院回到解元楼,萧景云的精神好一些。
“姑爷,您喝点盐糖水吧。”婵儿捧着茶盏,递到萧景云面前,“这是按照您的吩咐做的。”
“嗯。”
萧景云接过茶盏,小口的喝了起来,一杯,两杯,这些盐糖水喝到肚子里,萧景云才算好了一些。
“盐糖水的方子,你给院正了吧?”
撂下手里的茶盏,萧景云看向婵儿询问道。
“给了。”
婵儿点头道。
“那就好。”萧景云疲惫的站起身,“我先去泡个澡,把吃的给我准备好,接下来就别打扰我了。”
“好。”
婵儿忙点头应道。
乡试初考,只是一个开始。
接下来还有两场。
萧景云还算好的,身边有人帮着他解决问题,无需考虑其他的,可对一些出身不好,家境贫寒者,却只能自己硬撑着。
想恢复体力,自己解决。
想泡热水澡,自己解决。
想准备下场,自己解决。
舒舒服服的泡个热水澡,刮掉胡茬,穿好干爽的衣服,萧景云觉得精力恢复不少。
“喝盐糖水,都别急。”
“恢复些体力,就去泡个澡。”
“谁要是不舒服,就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https://www.vodtw.la/book/11143/ 第一百零四章 再战(2)(2/2)
出来。”
出来的萧景云,听到皇甫都他们的声音。
此时麒麟书院的学子们,也都回到解元楼,一个个像极了逃荒的。
解元楼的掌柜和伙计们,都变得异常忙碌。
“萧景云,感觉怎么样?”
忙碌的皇甫都,见萧景云出来,面露关切道“初场的考试还算顺利吧?”
“感觉不错。”
萧景云微微一笑道。
“那就好。”
皇甫都点头道“既如此,那你就抓紧时间休息,对了,你说的方子很好,麒麟书院的学子……”
“没其他事情,学生就先告退了。”
萧景云保持笑意道“那个方子,不必说是学生给的。”
看着萧景云离去的背影,皇甫都神情有些复杂。
对于萧景云而言,之所以出手帮麒麟书院的学子,纯粹是随便做做罢了,就算他们能恢复过来,单凭本事,萧景云也浑然不惧。
科举是要和自己做对手,也要和其他人做对手。
萧景云愿意和强者竞争!
回到自己的房间,吃着婵儿精心准备的食物,不过盏茶的功夫,萧景云就放下碗筷,和衣躺在床上。
明日就要进场,参加恩科乡试第二场。
萧景云必须抓紧时间,让自己恢复过来,否则接下来的二场、三场,想要坚持下来考个好成绩,是不现实的事情。
一夜无言。
卯时前后,睡眼朦胧的萧景云,从解元楼出发,与麒麟书院的学子们,一起赶赴贡院排队进场。
熟悉的环境。
熟悉的流程。
经历过初场的考试,参加恩科乡试的学子,都能强烈感受到时间的紧迫,这种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让一些学子倍感煎熬。
太难了。
真的是太难了。
就算是再强的人,经历这种紧张氛围,都会出现强烈的心理波动。
这就是不安稳因素。
经历严苛的盘查流程,萧景云来
倚靠在砖墙上的萧景云,这一刻,想起了《西游记》中,唐三藏的取经之路,这与他经历的科考,是何其的相似。
同样是过关斩将。
同样是经历磨难。
同样是面对困境。
唯有一关一关的闯下去,方能取得真经。
在这种思虑下,恩科乡试第二场,如期而至。
在等待发考题时,萧景云发现负责监视的兵丁,神情也是很疲惫。
乡试,受到磨难的不止是考生,包括负责乡试的各级官员,负责巡查的兵丁等等,那也都是一场磨难,毕竟谁都不想乡试出现问题。
这个时候在大魏的其他地方,所设贡院之处,也有着一批批的学子,在经历着他们人生中的重要时刻。
大魏治下的诸路学子,都想在这届恩科乡试中举,竞争那极少的名额,这样才能参加明年的恩科会试。
想到这里的萧景云,内心充满了斗志。
他真的很想看看。
在大魏其他地方的学子,通过恩科乡试者,究竟是怎样强悍的存在,这种与强者竞争的感受,让萧景云精神高度集中。
看题。
研墨。
审题。
思索。
相较于乡试初场的多题型,这二场就相对容易些,起码考题少了些,试以五经一道,并试诏、判、表一道。
通俗些说,这就是后世公务员考的申论。
要懂得官文格式。
毕竟你真的入选做官,总不能以白话文的形式,去向自己的上司,或者皇帝,去呈递相应的奏疏吧?
体统何在?
规矩何在?
礼仪何在?
熟悉了考题之后,萧景云并没有急着去写,依旧是提笔在草纸上列提纲,毕竟难度是降低了一些,可却也不能疏忽大意。
现在的萧景云,精神高度集中,就所设考题进行精简,心里一边思量,一边书写,时间就这般流逝……
https://www.vodtw.la/book/1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