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里。
已经来了几位大臣。
是皇帝最为信任的几位。
大理寺卿林望甫,刑部尚书郭洪,还有另外几位御史大夫。
此时,几人也正商议着这件事情。
御史大夫先开口“皇上,这件事是大周太子命人传来的消息,就说明在咱们这是过了明路的,无论如何,咱们是得派人前去祝贺的。”
皇帝心中想好了,要让李元齐出京,此时听到御史这样说,连连点头
“爱卿所言不错。”
“当初曦和郡主出嫁,朕让齐王送假,便是想要让齐王代替朕参加大周太子的婚事。现在这婚事提前,弄错了大周太子的生辰八字,确实是朝廷的疏忽,无论是从赔礼道歉,表明诚意,还是在大魏朝廷表达对大周太子的善意,都该前往安城祝贺。”
郭洪开口了“皇上,只是这样一来,齐王会不会有危险?”
郭洪是标准的保皇派,自然是会为李元齐说话。
现在朝中只有李元齐一个成年皇子,在他看来,保证李元齐的安全最为重要。
皇帝摆摆手“如今大魏四海升平,能有什么危险?
“齐儿也长大了,也该出去历练历练,多经一些事,以后才能更好的打理朝政。”
底下的郭洪低下了头。
皇帝为了长生不老炼丹问药,已经许久不理朝政,哪里来的四海升平。
朝中都乌烟瘴气,更别说距离京城远的地方。
“皇上,微臣以为还是不妥。”
皇帝微微眯了眯眼,看向郭洪
“那爱卿说说,应当如何。”
郭洪想了想,开口道
“此番前去,不过是为了祝贺大周太子的婚事。
“喜队中已经有了礼部的官员,朝廷再派出一些身份高些的大臣或者侯爵,面上足够说的过去便可。
“若大周太子在意这些细节,等以后到了京城,皇上再给他补办一次就是,实在犯不着让齐王去安城,如此对大周朝廷没有任何好处。
“大周太子的事,无论如何总要解决,而齐王却是大魏的人。”
郭洪说了一大堆,只最后一句说到了点子上。
这一点也确实是皇帝一直在犹豫的点,若不是因为这一点,他早就下了决定。
皇帝往底下扫了一眼,看向林望甫
“林爱卿以为如何?”
林望甫上前一步,开口道
“回皇上的话,微臣以为,这件事的重点,在于大周太子能不能回来。”
郭洪听着这话,有点诧异,不明白林望甫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大周太子能不能回来?
他看向首位上若有所思的皇帝,原本想问出口的话,直接吞进了肚子里。
这话他不明白,皇帝却是一下就反应过来林望甫什么意思。
林望甫向来是比其他人敢说的,而且林望甫知道他要对付大周太子的计划,也知道他想要处理李元齐的心思。
这句话,看似什么都没说,但其实已经把什么都说了。
他担忧的,就是自己和李元齐的对线,给大周太子抓了空子。
但若是大周太子根本回不来,那他就可以一箭双雕把两个人都同时解决。
如果说郭洪的话是说到了问题的点子上,那么林望甫的话,就是说到了解决问题的点子上。
他看向通政司的大臣
“边境那边可有消息传来,大周太子去到安城,可是带了军队?”
通政司大人回答“没有,只带了一队迎亲队。”
皇帝面露喜色“倒是胆子大。”
说着他便让李公公把舆图送了上来。
在看到安城和西南预备营距离的时候,眼睛冒光。
当即让人把兵部尚书陶正霈招进了宫。
传令下去之后,便一直在琢磨,若西南预备营的人对大周太子出兵,大周太子,绝无生还的可能。
他若派人去,贺喜都是幌子,主要,是为了要大周太子的命。
很快,李元齐便进了宫。
在御书房门口,遇到了陶正霈,在看到陶正霈时,他已经明白了皇帝的打算。
陶正霈是兵部尚书,只有在要用兵的时候,皇帝才会让他入宫,而眼下要用的兵,只有一只西南预备役。
皇帝要对大周太子动手。
二人一同进了御书房,齐齐对皇帝行礼。
“儿臣见过父皇。”
“微臣参见皇上。”
“免礼。”
皇帝看了二人一眼,让郭洪把事情说了一遍。
李元齐早已经知道了,但这个时候也只能装作刚刚才听说,脸上露出诧异的神情。
“大周太子如此,究竟是想做什么,父皇,儿臣不认为大周太子对这门亲事有多看重,定然是别有所图。”
皇帝“依你的意思,你以为大周太子想要做什么?”
李元齐“父皇,儿臣以为,大周太子这是在向大魏朝廷挑衅。
“现在在安城大婚,不过是一个借口。
“从这些日子的种种来看,大周太子并非是蠢人,定然也想得到,自己到了安城意味着什么。
“若没有万全的把握,他绝对不会轻举妄动,儿臣以为,这是一个坑,怕就等着我们去跳。
“如果儿臣没有记错,西南预备营就在安城附近,大周太子不会不知道,但他还是去了,这西南预备役,儿臣以为怕是不能再信任。”
李元齐不愿意离开京城,自然就要把事情往严重里说。
最好是让皇帝以为,这一切就是大周太子设的局,他去了不仅送死,而且还会长大周太子的气焰。
他现在不让皇帝起杀心的唯一筹码,就是对比大周太子来说,他好歹跟皇帝站在同一个方向,同一个立场。
那么为了避免自己被派遣出去,他就需要最大限度的让皇帝忌惮大周太子,他生死事小,但若,对整个大魏造成影响,那就得不偿失。
在皇帝和大周太子之中,夹缝中生存,这是他的计划。
“荒唐,不可能。”
皇帝听完,大喝道。
说谁背叛都有可能,但西南预备营绝对不可能。
西南预备营,是他在府邸的时候,便一直跟着他的一只队伍。
就是这支队伍帮他入了宫,在后面他登上帝位之后,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https://www.vodtw.la/book/5808/ 第210章 大周太子的挑衅(2/2)
了一部分兵力,组成了西南预备营。
为的,就是这不时之需。
可以说,现在预备役无论是从装备还是忠心来说,都无可怀疑。
西南预备营不可信?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李元齐早料到了他这个想法,但是为了自己不出京,硬着头皮把这件事说得尽力可信。
“父皇,防人之心不可无。
“现在预备营那么多人,营长跟父皇那么多年,自然不会背叛父皇,但他底下的人呢,可就难说了。
“父皇,自古人心易变,还是不能掉以轻心。”
皇帝的面色很不好看“所以按照你这么说,朕就这么看着他离开边境,又从安城离开?”
“父皇,可以再等一等,成婚,总要圆房的,以后也总会回京城。”
李元齐意有所指,皇帝却紧皱眉头。
那么好的机会,他不想放弃。
他看向其他几位大臣
“你们各自都说说,可有什么看法?”
来的几人都不约而同的低下了头。
该说的都说完了,而且齐王就在,他们也不能当着齐王的面多话。
皇帝直接问林望甫
“林爱卿你来说。”
林望甫站了出来,开口道
“回皇上的话,微臣以为,齐王殿下说得对,不可轻举妄动,怕着了对方的道。
“但是,这件事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大周太子去了安城,而且没有带多少人,绝对是我们的机会。
“至于对方有没有挖坑?有没有准备?我们无从得知,一切都只是我们的猜测。”
“按照微臣的想法,微臣倾向于抓住机会。不过去安城这个人选,可以另外择之,未必一定要齐王去。”
李元齐抬头,向林望甫看过来。
听前面一段话,他对林望甫的怀疑直线上升。
很像在为大周太子说话,就为了怂恿皇帝把他送出去。
但是林望甫后面说的这句话,又让他看不懂了。
后面这一番话,林望甫说可以挑别人。那态度,就像只是一门心思为了皇帝,为了大魏考虑,没有别的想法。
李元齐深吸了一口气,抛开这些猜测。
现在想这些都没有多大的意义,重点是眼下的事情要解决。
从这番话中,他也可以听出来,皇帝前面和大臣们的商量,是想要把他送出去的。
他看了一眼皇帝,咬了咬牙皇帝真的是没有把他当儿子看待,一门心思的想要让他去送死。
父子情分处到这个份上,他敢肯定若没有大周太子,双方绝对你死我活,鱼死网破。
就在他琢磨着,要不要站出来说几句的时候,林望甫继续开口道
“若皇上相信微臣,微臣愿意去一趟安城。
“若大周太子没有准备,那微臣便带领周边城镇的官员,围安城,要了大周太子的命。
“但若大周太子有准备,想的就是请君入瓮,那么便由微臣身先士卒。”
皇帝向林望甫看过来,见林望甫一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模样,心中一阵感动。
林望甫这个人,他还是没有看错,忠心耿耿,一心为他。
他抬头看了看四周。
琢磨着这个提议倒也不错,总之于他是没有损失的。若胜了最好,若败了他再想办法就是。
林望甫绝对可以信任。
底下,李元齐听着,却皱起了眉。
虽然林望甫的表现,迄今为止没有太大的漏洞。
但他对林望甫的怀疑,却一刻也没有停止。
在从前发生的各种事件里,都有林望甫的参与。
说他跟事情无关,实在也很难说得过去。
林望甫……
李元齐脑中回想着林望甫的种种。
林家有妻有儿,有家人有宗室。
他是不相信林望甫会主动送死的,起码不应该在这种情况下主动送死。
他更不觉得林望甫会为了什么所谓的恩情,直接送上自己的命。要不然当初也不会那么快背叛李元晋……
当李元齐这样想的时候,脑中有什么东西清晰起来。
林望甫若和大周太子没关系,那最好。
但若是有,这个结果,他承受不了。
若林望甫就是大周太子的人,那么他这一去,皇帝一定会给他调动周边官员的权利,和调动西南预备营的权利。
若林望甫就是大周太子的人,那整个西南都将落入大周太子的手里。
这对于整个大魏朝廷来说,将是灭顶之灾。
到那时,他跟皇帝斗不斗,怎么斗,或者直接偃旗息鼓,都已经没有了任何的意义。
这个险,他不能冒。
西南预备营,和整个安城周围的势力,都必须在自己手中。
当想到这一点,李元齐心中做了决定。
事已至此,再跟皇帝斗什么,已经没必要。
他要的,是破釜沉舟,一劳永逸。
到这个时候,他才明白一个道理
他跟大周太子只有一个结局,那就是正面对上。
若最终结果就是如此,那么他现在和皇帝的对线,没有任何意义。
皇帝“也好,这件事,就交给林爱卿。”
林望甫“是,皇上,微臣领旨。”
“等等。”
李元齐站出来,对皇帝拱手
“父皇,请屏退左右,儿臣有话说。”
皇帝狐疑的看向他,看了好一会,才对着其他几人挥了挥手
“你们出去,在殿外等候。”
“是。”
众位官员齐齐应声,退了出去。
大殿里,只剩下皇帝和李元齐二人。
李元齐直接开口
“父皇,儿臣知道,父皇对儿臣有误解,但是儿臣想说,其他任何人都有可能背叛大魏,父皇和儿臣绝对不会。”
皇帝暼了他一眼,显然对他没有耐心
“别说这些了,你想说什么,就直接说吧。”
李元齐心中一凉,直接对着皇帝跪下
“求父皇给予帮助,这一次,儿臣定然消灭了大周太子。”
皇帝向他看过来,见他跪下,不由得直了直背
“哦,你有什么办法?”
李元齐“把西南预备役和安城周围的势力交给儿臣,儿臣,和大周太子不死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