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僚“王爷,皇上也差不多要醒了,若是皇上醒来,怕是不会放过齐王府,咱们还是要早做准备,做好最坏的打算。”
“是啊王爷,皇上让王爷去送嫁,就是想要除掉王爷,有了这一次的刺杀事件,再被有心人挑唆,皇上对王爷,怕是更不喜。”
说到这个,李元齐面色凝重。
这确实是个问题。
现在,事情他已经做了,皇帝不能死,就也只能硬着头皮找借口了。
“父皇现在是惊弓之鸟,就按我们原先计划好的,说这是大周太子的手笔。
“他杀父皇,若成功了,直接打入京城,若没有成功,可以推到本王身上,让我们心生隔阂,正好给他可乘之机。
“虽然本王说的,他未必会信,但是事情到了这一步,大周太子还在,他怎么也得掂量几分。”
幕僚“王爷说得是,皇上容易怀疑王爷,也容易怀疑其他人。”
李元齐“嗯。
“还有,朝中有许多大周太子的人,正好我们可以趁此机会抓出来一些。
“大周太子的人,说不好此时也等着父皇醒来,然后怂恿我们内斗,好给他制造机会。
“这么久了,我们虽然知道大周太子在朝中有人,但是一直不知道这些人究竟是谁。
“让宫中的人警惕着些,等父皇醒了,看谁挑拨离间,那谁十有八九就是大周太子的人。
“重点关注林望甫,其他的人也要看着,一句话都不能放过。
“眼下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他们应该也按耐不住了,这个时候,谁能稳住,谁的赢面就更大。”
幕僚们听着这话,纷纷称是。
众人又商量了一会儿。
正讨论着,外头侍卫急匆匆的来报
“启禀王爷,宫中来了消息,皇上醒了。”
听到来报,李元麒心头一凛,赶忙从椅子上站起来。
“父皇醒了。”
幕僚“王爷可是现在入宫?”
李元齐正准备踏出去的步子又收了回来。
摇了摇头“不。”
“先等着,等父皇差人来,才入宫。”
众人瞬间反应过来李元齐的意思。
皇帝现在身边换了人,他一醒他就去,少不得宫中又要查探一番。
他们好不容易安排了人,虽然在外头,但是也不想被查出来。
“现在御书房都有谁在?”
侍卫回答“内阁大臣,大理寺卿林望甫,刑部尚书,京兆尹,还有几位御史大人,这会儿都在。
“王爷放心,皇上身边的侍卫虽都换了,但这些大臣有几位我们的人,无论宫中发生什么,我们都会知道。”
李元齐嗯,注意看着大周太子的人,藏了那么久,也是时候浮出水面了。”
“是。”
宫中。
御书房。
两刻钟前,皇帝醒了。
大臣们当即叫来了太医,一通检查。
喂了药,又让御书房送了吃食,皇帝终于缓过了劲来。
这会,大臣们都在外殿候着,皇帝一听说自己昏迷了六日,想到昏迷前被刺杀的事,怒不可遏。
“砰砰砰……”内殿传来茶杯落在地上破碎的声音。
外头候着的大臣,一个个都心惊肉跳的模样。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敢说话。
终于,里头的声音停止了。
“微臣参见皇上,皇上万安。”
底下大臣们跪了一地。
“起来吧。”
“是,谢皇上。”
大臣们都起来,分开两侧。
林望甫悄悄打量了一眼皇帝,面色有些憔悴,但是精神还行。
有大臣出来说奉承话“皇上身体安康,是大魏之福。”
“是是,这几日朝臣们都担忧着皇上,如今皇上醒了,实在太好了。”
皇帝听着头疼,抬手制止,把御林军叫了过来。
让御林军把那一日的事情完完整整的都说了一遍。
皇帝想到那一日发生的事情,整个人火冒三丈。
好好的,他在御书房看个歌姬唱歌跳舞,居然出现了这种事。
实在可恨。
林望甫抬头看了一眼,心中了然连宫中都不安全,皇帝能高兴才怪。
皇帝又问了几句细节,除了歌姬,还有当时提议他去御花园的内侍。
吩咐要把每一个牵扯的人都找出来,不仅如此,还有这些人的家人,诛九族鞭尸。
皇帝又气又慌,这是要杀鸡儆猴了。
皇权受到挑衅,这是绝对不允许的事。
这是底线,谁踩谁死。
御林军回答“皇上,那歌姬当日就死了,这几日大理寺和京兆尹一起,都查过了,歌姬和内侍都是孤儿,没有家人……”
“继续查,有瓜葛的通通抓起来,杀无赦……咳咳……。”
皇帝大喝一声,整个人因为激动又咳起来
一旁的李公公连忙上前顺气
“皇上,皇上现在刚刚好,可千万珍惜着自己的身子。”
皇帝冷哼,他心知肚明这件事是谁做的。
“齐王呢?”
他刚刚一醒来就问了这个问题,这会就是要看会有谁出来说,会说什么。
有御史台的大臣出来“回皇上的话,齐王正在查这件事的幕后黑手。可要传召?”
皇上看向他“哦,没去送嫁?”
大臣“回皇上的话,那一日,齐王正准备出城,就收到了宫中出现刺客的消息,皇上昏迷不醒,朝中人心惶惶,众位大臣请求齐王留下……”
皇帝不想听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直接打断
“送嫁队到哪里了?让齐王跟上。”
李元齐心里那点小九九他还能不知道。
倒是好样的,为了留下来,刺杀下毒,呵呵,他还有什么不敢做?
若是现在没有了大周太子,怕是那匕首上的毒就成了见血封喉的剧毒吧。
这样危险的人,他如何还会放心让他留在自己身边。
听着这话,大家都沉默了。
谁也不敢出来说话,当了这个出头鸟。
皇帝扫了一眼底下“林爱卿以为如何?”
林望甫是他的人,现在他要把李元齐调走,朝堂上要有支持的人,后面的事情才好安排。
若不然,朝堂上免不了一番争论,他和大臣们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到底有失体面,有人替他出头,他稳坐高台做决定就是。
皇帝发话,大家的目光都向林望甫看过来。
林望甫出来,上前一步,拱手行礼
“皇上,微臣以为,这个时候让齐王跟上送嫁队,不妥。”
“此时,送嫁队已经离开,这个时候齐王再去,难保有人在暗处生什么幺蛾子,到时候伤害皇上的安危。”
林望甫说着,看了皇帝一眼。
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皇帝一下反应过来,这是林望甫提醒他这一回只是刺杀下毒,若还有下一回,齐王再不想去,还不知道会出什么事。
想到这里,皇帝心中气愤
“这么说,朕是没办法了,对吧?”
皇帝一句话,说得模棱两可。
心中却是越想越觉得憋屈,想到李元齐,甚至咬牙切齿。
林望甫又开口道
“皇上,一定要稍安勿躁,此时我们最大的敌人另有其人,齐王虽说私自留下来,做得不对,但在这一点来说,齐王跟皇上是同一立场的。”
众人听着这话,都暗道林望甫的大胆。
虽然这话里没有说明,但是谁都知道,这个“另有其人”,说的就是大周太子。
对于大周太子,朝堂大臣是知道皇帝的想法的,但是明面上却没人这么说。
毕竟双方还没有撕破脸皮。
另外几个齐王的人,听着这话,都面露疑惑。
他们收到的消息,是要看紧林望甫,看他这个时候会不会挑拨离间,但是现在,林望甫不仅没有挑拨离间,而且还帮着齐王说话。
虽然理由和他们要说的不同,但是半点都看不出对大周太子的好处。
众人心中纷纷猜测,之前对林望甫的怀疑,是不是不对。
林望甫看皇帝气愤,不说话,继续说道
“皇上,微臣以为,齐王的事可以先放一放,退一步说,齐王也只是担忧皇上的安危,眼下,大周太子成婚,更重要。”
后面这句话,林望甫说得意有所指。
说的是成婚,但是大家都能听出来,说的就是大周太子。
林望甫说完,低下了头。
这个时候,李元齐能出京城自然好,但是很快就会有更好的时机,这个时候他就没必要出来挑拨离间惹人怀疑了。
这几日他看出来了,有许多大臣有意无意的在他面前来打探。
太子妃离开的时候,特地嘱咐过李元齐疑心重,若发现不对,一定小心为上,不可暴露自己。
现在他为李元齐说话,还能挣一些好感。
等明日安城成婚的消息一来,李元齐是走也得走,不走也得走。
到那时再来推波助澜,便如何都怀疑不到他身上来了。
林望甫话落,随即便有几个大臣出来附和
“是啊,皇上,此时不宜意气用事,还是得先顾全大局。
“攘外必先安内啊皇上……”
皇帝看向底下几人,心中有数了。
这些都是李元齐的人。
呵,都是老臣,什么时候给李元齐策反的,他都不知道。
皇帝眉头紧皱,往林望甫看了一眼,林望甫微微点了点头。
他吐出一口浊气,想着把这件事放一放。
“大周太子那边,可有消息传来。”
问到这话,鸿胪寺的大臣出来回答
“回皇上的话,这大周太子似乎对太子妃很是看重。
“来了信,说这是先皇定下的婚事,他自然要遵守先帝的遗愿。
“特地感谢了皇上。
“信上说了,会亲自前往相迎,已经从北境出来往外头迎了。”
“哦。”皇帝面露疑惑,不知道大周太子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他可不觉得,这位大周太子会对这门亲事有多上心,说这些话不过是要场面上过得去。
又或者,是有别的目的。不过是要如此说出来,掩人耳目而已。
无论如何,这件事必须警惕。
“传齐王入宫。”
这次刺杀,御林军把相关的人都抓了出来,李元齐一定也有很大的损失。
既然现在不能让他离开,那就得敲打一二。
这个儿子,现在已经越来越无法无天了。
“是。”李公公应声,出了内殿,让人去齐王府传旨意。
内殿里,皇帝又和几位大臣商量了一会儿。
主要是看刚刚发言的几位大臣是何想法。
他们是李元齐的人,他想要以此来推断李元齐的下一步动作。
期间,他往林望甫看了好几眼。
林望甫会意,问了不少问题。
皇帝看林望甫又满意了几分,能想他所想,忧他所忧,是个好臣子。
只是那几个大臣很是警惕,对于林望甫的问话,都说一半留一半。
说了半天,都是些场面话,没有多少有用的消息。
这个结果,让皇帝对李元齐的忌惮又重了一些。
李元齐在他的眼皮子底下结党营私,这些大臣在他面前都有所保留。
若不是眼下情况不允许,他绝对要把这几个胳膊肘往外拐的大臣都砍了。
皇帝面色很不好,底下,林望甫十分耐心的继续问,以探讨商量的幌子来套话,虽然套不出什么,但是这番态度,却让皇帝看着十分心安。
没多久,外头李公公便来禀报
“皇上,齐王殿下来了。”
皇帝顿时收敛了神色,眼中闪着算计的光。
在他眼里,李元齐现在就跟仇人无异。
若不是眼下还有个大周太子,他绝对不会这般容易放过他。
如此想着,皇帝坐直了身体,
“宣。”
外头,李元齐进了内殿。
一进来,看着一屋子的大臣,垂下了眼眸。
恭恭敬敬的在皇帝跟前跪下,磕头行了大礼
“儿臣参见父皇,祝父皇身体康健,儿臣来迟,还请父皇恕罪,看父皇大好了,儿臣心中高兴。”
李元齐说着,声音带着些激动的哽咽。
皇帝信不信不重要,重要的的流程要这么走,态度要摆出来。
皇帝自然不信,听着这话,嗤之以鼻的瞥了他一眼。
这份嫌弃,大家都低着头,没人看到。
皇帝看向林望甫,林望甫也低着头,他想到林望甫刚刚说的话,忍住情绪
“起来吧。”
李元齐“是,多谢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