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主力盯上了几个村镇,刚要攻打,派出的巡逻小队带着忽必来见铁木真。忽必来狼狈不堪,浑身污泥,不仔细看根本认不出是谁。铁木真大感意外,惊问:“你是怎么了?”忽必来跪在地上。“我碰见了宋朝骑兵。没等反应过来就没了,都没了。”铁木真问:“什么没了?你的蒙古猛士没了?”忽必来说不出话,点点头。不禁悲从中来,放声大哭。忽必来是猛将,什么时候这般痛哭过?他的话不可能是假话。一万蒙古骑兵,没等反应过来就全军覆没。到底发生了什么?铁木真的皇家营帐里无人说话,每个人都感觉到不大妙。铁木真安抚忽必来几句,忽必烈稍稍冷静些。铁木真问他:“到底怎么回事?你仔细说。”忽必来这才沙哑的将遭遇从头到尾讲述了。营帐中更加安静,呼吸可闻,人人面色发白。半晌,铁木真问:“你说宋朝骑兵装备了火器,每个人都装备了?”忽必来道:“来不及看仔细,听声音,就算没有全部装备,很多士兵都装备了。”铁木真道:“宋朝十万骑兵,能装备这么多火器。我见过被火器杀死的士兵,比弓弩厉害得多。震天响声,咱们的战马受了惊吓,不成阵型。怎么能赢?”
铁木真略微顿顿。问:“曲出、阔阔出、别勒古台你见过吗?”忽必来道:“宋军骑兵攻打我时,我见了曲出的马鬃旗。阔阔出和别勒古台没见过。”铁木真木然不语。马鬃旗是蒙古将领的精神旗帜。马鬃旗被敌人夺取,或者如忽必来逃亡,或者被俘,或者是阵亡了。现在看,能单骑逃亡反是最好的结果。有部落首领问:“曲出的一万人也没了?”忽必来道:“不知道。要是没有消息,恐怕是没了。宋军的火器威力大,我们抵挡不住。”另外一位部落首领略微颤抖的道:“这么说,阔阔出和别勒古台都凶多吉少了。”铁木真颓然道:“四万蒙古猛士,说没了就没了。算上伤亡的三万人,我们损失一半人马。蒙古将士十五万,十三万跟随我进入宋境。在没取得任何战果的情况下,伤亡七万人。”他的眼神扫过跟随而来的部落首领,那些首领都急忙躲开他的眼神,深深低头。铁木真道:“我们没有与宋军的交战经验,不了解宋军的战力和战法。金军何等强大,在宋军面前,转眼间灰飞烟灭。我一直反对这场战争,你们逼着我打。宋朝不追究乌兰察布一事,你们就认为宋军不堪一击,这叫不堪一击吗?蒙古猛士在宋军面前才叫不堪一击。你们还说,宋朝皇帝软弱胆小,不敢与蒙古决战。”他指着隆州方向。“宋朝皇帝敢坐镇隆州,亲临战线。他不习武艺,可胆量与武艺有什么关系?这世上有几个人比宋朝皇帝胆子大?我们惹了不该惹的人,惹了不该惹的国家。今后蒙古该怎么办?”
沉寂了会儿,有部落首领道:“忽必来的万人队被击败,其他三人没联系上,死活不知。说不定...”铁木真道:“要是他们有能力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
第324章 蒙军惨败(2/2)
数虽少,都一往无前。不要命的人最可怕,宋军没法忽略这些死士。四万人减慢速度,最外围的宋军举枪射击。枪声四起,两千薛怯军转眼坠马一千六百多人。其余薛怯军很快也变成了尸体。者勒蔑受伤被俘,捆在马上。薛怯军的阻拦略微延缓了宋军追击的脚步,几乎没有效果,铁木真依然没能完全脱离险境。
东北路与大草原不同,并不适合骑兵大规模长途奔袭。铁木真为了逃命,再次化整为零。八千人分出八个千人队,千人队分成百人队,继续散开撤退。八十个骑兵小队,铁木真可能在其中任何一个百人队当中。铁木真在赌,赌宋军不能在八十支小队中寻到他。辛弃疾没办法,宋军失去了与蒙军决战的机会。他下令宋军骑兵也分兵追击。万人行军的痕迹和百人行军痕迹很不同,太容易追丢了。宋军追了一天一夜,清剿了二十七个百人队,偏偏没找到铁木真。其他几支蒙古万人队也采取这样的战术,宋军难以准确追赶,只能碰运气。双方都在赌运气。速不台赌输了,被追一整夜。他脾气不好,气的够呛,索性不跑了。男子汉大丈夫,战死沙场,死得其所,怎能像个娘们一样四处逃命?他带领百人队与宋军决一死战。面对火器,结局注定。蒙古百人队伤亡惨重,根本没有还手之力。速不台战斗中被火枪射瞎了一只眼睛,又被手榴弹炸断了双腿。幸好蒙古士兵勇猛,也幸好宋军人数不多,速不台被手下拼命救了出去。宋军见六七个伤兵逃走,其中一个被炸的血肉模糊,重伤濒死,就没当回事,不再追他了。否则速不台必定会遭到生擒。这支宋军骑兵没见马鬃旗,也不认得速不台,与大功劳失之交臂,实在可惜了。
哲别和合撒儿顺利逃回蒙古。军队都打散了,能逃回来多少全看命。辛弃疾不甘心,率军在边境来回巡查,与追击部队前后阻截,又射杀俘虏了些蒙古士兵。蒙古士兵闻风丧胆,毫无战意,多有不战而降。很多蒙古士兵害怕被围,不敢从边境直接逃走,绕了很远的路,找到机会,胆战心惊的回到蒙古。还有些蒙古士兵慌不择路,辨不清东南西北,在东北路乱窜。骑马目标大,就丢弃战马,藏在玉米地中惶惶度日。好在玉米将近成熟,也饿不死他们。还有些逃进了深山老林不出来。蒙古骑兵打不过逃走的能耐的确不小,非常熟练。在追击的过程中,宋军的战果并不大。辛弃疾没能捉住铁木真,心情烦闷。要是赵盏问起,不知怎么与赵盏解释。
赵盏到东北路坐镇,是为了提振士气,让军民知道大宋皇帝与他们站在一起。自赵盏主政开始,朝廷就撤销了文官带兵的传统,取消了君王画阵图指导将领用兵的方式。当然,赵盏也不会画什
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请正常浏览,重新载入或刷新当前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