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小爷诗才独占八斗(1/2)
随着最后一句事念完,皇帐中顿时陷入了一片死寂当中。
众文官们一个个面色僵硬,实在是萧子澄这首诗,画面感太过于强烈。
他们仿佛隐约间看到,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
号角声响彻长空,边塞将士的鲜血,在寒夜中凝成了紫色。
为了报答君王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景平皇帝闭上眼睛,细细品味,只觉回味无穷。
萧子澄微笑着看向王侍郎,“在下所做之诗,比之阁下高作如何?”
王侍郎脸色发青,虽然心中万分不服,但他十分清楚,萧子澄刚才所作之诗,不论是立意还是表达的感情,都是他难以企及的。
“萧爵爷所作之诗确乃绝妙,可流言在前,除非爵爷能够再作一首于此诗不相上下之作,否则老夫不服!!”
眼见诗词难以和萧子澄匹敌,王侍郎极尽诡辩之才,愣是反咬一口。
“王匹夫!你别欺人太甚!!你都承认萧贤侄做的好,如此妙句有岂是随口便来的?”
赵国公李景隆不干了,他一个思虑不周,将萧子澄推到风口浪尖之上。
面对群起而攻之的文官,他虽然有心帮忙,但逞口舌之利,并非他所擅长。
眼下萧子澄天成佳作,将那群文官压的难以翻身,总算是得过难关,他又岂能坐视王侍郎搞事?
“陛下,您可要做主啊!!!”
景平皇帝还没开口,杨易行却是冷笑一声
“国公大人稍霁,据在下所知,京中有关山城子窃诗的流言由来已久。
京都中人对于此事的看法,也不一而同。今日陛下当面,又正值冬狩盛典,岂不就是山城子自证清白的大好时机?
老夫相信,只要山城子再作出一首佳作,从今往后京中再也不会有人诬陷山城子窃诗了。”
“杨大人说的对,若萧爵爷能再作佳句,京中谁敢再胡言乱语,在下绝不轻饶!”
“就是,除非萧爵爷再作一首!”
众文官纷纷附和。
朱瑱原本放下的心,再度悬了起来。
景平皇帝摆了摆手,看向萧子澄
“刚才那首诗,真是你作的?”
“算是有感而发吧,家父时常和臣讲述战场之残酷,臣当时年少,只觉不胜其烦。
家父还说,萧家能有今天,全都是承蒙圣恩,就算哪一日他马革裹尸,也定不负陛下。”
景平皇帝听完,不由看向虽仍旧雄壮,却隐现老态的萧方智,心中无比感慨。
看看,这才是朕的忠臣良将!!
难怪萧子澄这个小猢狲,能够写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诗来。
这便是上行下效,萧家不枉费朕的一片心意啊。
萧方智低着头,强行按捺心中激动。
长脸啊!!这臭小子真给萧家长脸啊!!
瞧景平皇帝的反应,萧家只要不作死,好日子定是在后头了!
帐内众人不由朝萧方智投去嫉妒的目光,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有萧子澄这么一番话,萧家今后怕是要更得重用了。
景平皇帝此时越看萧子澄越发满意,笑着说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九十二章 小爷诗才独占八斗(2/2)
不过张卿所说也不无道理,京都中关于你的流言蜚语,今日也当画上句号。
你便再赋诗一首,若所作之诗不输方才,朕今后便替你撑腰!”
景平皇帝这一番话,顿时激起千层浪,朝臣们皆是不由看向自家儿女,皆是有些唏嘘。
他们心中可是清楚的很,景平皇帝这撑腰二字有多重的分量。
“你若作不出来,可难逃欺君之罪!”杨易行冷声道。
“我看杨大人实在是上年纪了,没听说过大周才气一石,我萧子澄独占八斗么?
作诗那不是张口就来么?”
萧子澄笑了笑,“杨大人、还有你这个王八蛋邓建,都听好了!”
邓建脸都绿了,当着这么多京中名流的面,被萧子澄骂作王八蛋,这不是抓着邓家的脸抽么
“萧子澄,你莫要欺人太甚!!”
“得了吧,把你那臭嘴闭上,别打扰我作诗!”
萧子澄十分嫌弃的瞥了他一眼,邓建气的脸色涨红,差点没昏过去。
他不由看向远处的三皇子,心中怒火翻腾。
萧子澄,你别得意的太久,等三皇子觉得你无用了,老子定要将你碎尸万段!!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
萧子澄声情并茂的又赋诗一首,随即转过头看向王侍郎
“王侍郎,这下你还有什么话说么?”
不光是王侍郎,就连杨易行的眼神也变了
“这这怎么可能!?”
他们能够爬到今天这个位置,自然都是饱读诗书的大才,可即便如此他们还是被震住了。
景平皇帝深吸一口气,“好诗!真乃妙极!此诗定能便传天下!!”
萧方智也震惊了,虽然之前江缘书院学究登门之时,也曾夸奖儿子颇有诗才。
但那终究是听他人转述,远没有今日亲眼所见来的震撼。
就算他肚中墨水不多,但瞧那些文官又羡又恨的样子,他便知道,儿子刚才所作两首诗,定然都是极好的。
三皇子朱雍对萧子澄越发好奇,更加笃定了心中想法。
李景隆哈哈大笑起来
“杨大人,你觉得萧贤侄所作之诗如何呀?”
杨易行虽面色如常,但心中早已七上八下,尴尬的要命。
若早知萧子澄有如此诗才,他是万万不会出声帮腔的。
“妙极!”
杨易行硬着头皮说道。
“哈哈哈,陛下,连杨大人都亲口肯定了,想必这场比试乃是我们赢了!”
李景隆高兴的不行,这么长时间了,终于稳稳胜了文官一筹。
文官们一个个脸色铁青,只能愤愤的看着李景隆嘚瑟。
谁让他们做不出萧子澄那等高度的诗来呢?
景平皇帝眼含笑容,“这一次,是萧子澄赢了。”
金口一开,就算文臣心中颇有不忿,却也只能将心中烦闷按捺下来。
反观武将这边,一个个精神抖擞,跟打了胜仗一般高兴。
朱瑱也觉得具有荣焉,偷偷给萧子澄竖了一个大拇指。
本以为此事就这么结束了,谁成想景平皇帝还有惊喜等着萧子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