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崖先生免礼!”
朱标当然听说过杨老头的名号,道:“听闻铁崖先生,性情耿直,不慕富贵,张士诚屡诏不至。今日,不知因为何事,来见本世子呢?”
“呃……是这样的。”杨维桢道:“世子提天兵,吊民伐罪,覆灭伪周,草民欢心鼓舞,却身无长物,无以为贺。如今,愿以一手《铜将军》,献与世子!”、
朱标微微一愣,道:“铜将军?你说的是……龙井炮?”
当时,吴军之中有一种小型火炮,其名龙井炮,又名铜将军。
杨维桢点头,道:“世子英明!伪周丞相张士诚,卖权弄国,终为铜将军所刺。小老儿以此事为题,做出乐府诗一首,以献世子!”
朱标道:“那本世子就洗耳恭听了。”
“咳……”
杨维桢轻咳一声,朗声道:“铜将军,无目视有准,无耳听有神。高纱红帽铁篙子,南来开府称藩臣……阿弟住国秉国钧,僣逼大兄称孤君……铜将军,天假手,疾雷一击粉碎千金身……斩妖蔓,拔祸根,烈火三日烧碧云……铁篙子,面缚西向为吴宾!”
这首《铜将军》杨维桢还真是下了不小的心思,体现了他极高的乐府诗造诣。
考虑到杨维桢的感情倾向,一直是大元朝廷而不是义军,那就更为难得了。
毫无疑问,这首《铜将军》一出,充分说明了东吴的不得人心,大大有利于朱标收拢吴中民心。
不过,话说回来,为什么呢?
杨铁崖为什么,上赶着写一首诗,讨好朱标呢?
啪!
啪!
啪!
朱标笑轻轻拍了三下手掌,笑吟吟道:“不愧是铁崖先生!你这首《铜将军》,文采斐然,酣畅淋漓,本世子佩服之至!”
“哪里,世子谬赞了。不是小老儿的文采多么好!而是张士信太过可恶,不知多少吴中之民必欲除之而后快。后来,天兵之铜将军发威,将张士信刺于苏州城楼,不知多少吴中之民欢欣鼓舞,小老儿也在其内。这才情从中发,写出了这首《铜将军》。”
如果是正常谈话,朱标肯定会说什么“杨老先生谦虚了”。但是,他觉得以杨老头的为人,今日来见自己,恐怕并非是写首诗拍拍自己的马屁那么简单。
所以,只是淡淡地点头,道:“原来如此。”
“呃……”
杨维桢见朱标不接他的话头,也只得生硬地转换,道:“前些日子,世子命人,将黄敬夫、蔡彦文、叶德新,这三人在菜市口斩首,苏州百姓真是拍手称快!其实,百姓们对张士信的愤恨,还在这三人之上。只是张士信已死,百姓们也就不和他计较了。”
朱标微微点头,还是敷衍道:“原来如此。”
杨维桢只得硬着头皮说下去,道:“呃……其实,还有一个人之恶,远在黄敬夫、蔡彦文、叶德新之上,不在那张士信之上。世子如果能将其正法,百姓们肯定会更加感念世子的仁德啊!”
“此人为谁?”
“就是潘元绍!”杨维桢道:“潘元绍仗着是张士诚的女婿,一直卖官鬻爵,和黄敬夫、蔡彦文、叶德新三人沆瀣一气,这也就罢了!最令人发止的是,其人贪婪残暴之极!他有一宠姬,名曰苏怜儿。某日,潘元绍乘罪杀之,盛金盘装美人之首,以招待宾客。潘元绍如此残忍,非人哉!非人哉!恐怕,只有将自己妃子杀了做成琵琶的北齐高洋相比啊!”
“嗯?那潘元绍,竟做出了如此禽兽之事?”朱标还真没听说过此事,目中杀机隐现。
“不止如此啊!”杨维桢道:“这潘元绍性好渔色,强抢了无数民女为美姬。待到平江城将破之时,不知是他怕这些女子告发,还是怕这些美人落入他人之手,竟强迫这些美人全部自尽!”
“他怎么敢?”
“他当然敢,毕竟那些女子,早就和他有了正式的名分。而且,他为了掩饰自己的恶行,还到处跟人说,那些女子是为了保全清白,自尽而死。如今,他正四处找人四处写文章,称赞这些女子的节烈呢!”
杨维桢这些话,当然是真的。
当初潘元绍不敢对苏惜儿动手,是因为苏惜儿不但不是他的妻妾,而且名气甚大。出了什么事儿,实在向朱标无法交代。
他自己那些妻妾呢?不管是怎么来的吧,早就和他有了正式的名分。在这个时代,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他的某种附属品,死了也应该不会有人追究。
不过,潘元绍当初杀苏怜儿之事,做得实在是太超越人类下限了。后来杀自己姬妾之事,就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吴中百姓谈起潘元绍来,无不咬牙切齿!
“节烈?”朱标冷哼一声,道:“如果这些自尽的女子,真是节烈之辈的话。那苟且偷生的潘元绍算什么?卑鄙无耻的懦夫吗?”
“世子的意思是……”
“事关这么多条人命,本世子不能听你杨维桢的一面之词。但是……”朱标深吸一口气,道:“如果,本世子查证为真的话,定会给你,给吴中百姓,一个交代!”
……
……
三日后,潘元绍被斩首于苏州菜市口。虽然他没有经受千刀万剐,但是,死后头颅没有被安葬,而是直接投入到了猪圈之中,算是为可怜的苏怜儿报了血海深仇。
好歹苏怜儿的头颅,以金盘盛载。
潘元绍的头颅,却只配与猪粪为伍!
……
……
苏州城,杨维桢别馆的清净小院中。
“昨夜金床喜,喜荐镁人体。今日金盘愁,愁荐美人头。明朝使君在何处,溷中人溺血骷髅。君不见东山宴上琵琶骨,夜夜鬼语啼箜篌。”
一曲清丽的乐府诗唱罢,苏惜儿缓缓将手中的琵琶放下。
她微微躬身,道:“敢问恩师,徒儿这首《金盘美人》,做的如何?”
“好啊,潘元绍授首,惜儿你也终于将这首诗补完了。此诗文采绝佳,当可流传千古!不过么……”
顿了顿,杨维桢眉毛一挑,道:“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咱们还是一切往前看!如今,令姊的大仇终于得报,惜儿,你以后又有何打算呢?”
“铁崖先生免礼!”
朱标当然听说过杨老头的名号,道:“听闻铁崖先生,性情耿直,不慕富贵,张士诚屡诏不至。今日,不知因为何事,来见本世子呢?”
“呃……是这样的。”杨维桢道:“世子提天兵,吊民伐罪,覆灭伪周,草民欢心鼓舞,却身无长物,无以为贺。如今,愿以一手《铜将军》,献与世子!”、
朱标微微一愣,道:“铜将军?你说的是……龙井炮?”
当时,吴军之中有一种小型火炮,其名龙井炮,又名铜将军。
杨维桢点头,道:“世子英明!伪周丞相张士诚,卖权弄国,终为铜将军所刺。小老儿以此事为题,做出乐府诗一首,以献世子!”
朱标道:“那本世子就洗耳恭听了。”
“咳……”
杨维桢轻咳一声,朗声道:“铜将军,无目视有准,无耳听有神。高纱红帽铁篙子,南来开府称藩臣……阿弟住国秉国钧,僣逼大兄称孤君……铜将军,天假手,疾雷一击粉碎千金身……斩妖蔓,拔祸根,烈火三日烧碧云……铁篙子,面缚西向为吴宾!”
这首《铜将军》杨维桢还真是下了不小的心思,体现了他极高的乐府诗造诣。
考虑到杨维桢的感情倾向,一直是大元朝廷而不是义军,那就更为难得了。
毫无疑问,这首《铜将军》一出,充分说明了东吴的不得人心,大大有利于朱标收拢吴中民心。
不过,话说回来,为什么呢?
杨铁崖为什么,上赶着写一首诗,讨好朱标呢?
啪!
啪!
啪!
朱标笑轻轻拍了三下手掌,笑吟吟道:“不愧是铁崖先生!你这首《铜将军》,文采斐然,酣畅淋漓,本世子佩服之至!”
“哪里,世子谬赞了。不是小老儿的文采多么好!而是张士信太过可恶,不知多少吴中之民必欲除之而后快。后来,天兵之铜将军发威,将张士信刺于苏州城楼,不知多少吴中之民欢欣鼓舞,小老儿也在其内。这才情从中发,写出了这首《铜将军》。”
如果是正常谈话,朱标肯定会说什么“杨老先生谦虚了”。但是,他觉得以杨老头的为人,今日来见自己,恐怕并非是写首诗拍拍自己的马屁那么简单。
所以,只是淡淡地点头,道:“原来如此。”
“呃……”
杨维桢见朱标不接他的话头,也只得生硬地转换,道:“前些日子,世子命人,将黄敬夫、蔡彦文、叶德新,这三人在菜市口斩首,苏州百姓真是拍手称快!其实,百姓们对张士信的愤恨,还在这三人之上。只是张士信已死,百姓们也就不和他计较了。”
朱标微微点头,还是敷衍道:“原来如此。”
杨维桢只得硬着头皮说下去,道:“呃……其实,还有一个人之恶,远在黄敬夫、蔡彦文、叶德新之上,不在那张士信之上。世子如果能将其正法,百姓们肯定会更加感念世子的仁德啊!”
“此人为谁?”
“就是潘元绍!”杨维桢道:“潘元绍仗着是张士诚的女婿,一直卖官鬻爵,和黄敬夫、蔡彦文、叶德新三人沆瀣一气,这也就罢了!最令人发止的是,其人贪婪残暴之极!他有一宠姬,名曰苏怜儿。某日,潘元绍乘罪杀之,盛金盘装美人之首,以招待宾客。潘元绍如此残忍,非人哉!非人哉!恐怕,只有将自己妃子杀了做成琵琶的北齐高洋相比啊!”
“嗯?那潘元绍,竟做出了如此禽兽之事?”朱标还真没听说过此事,目中杀机隐现。
“不止如此啊!”杨维桢道:“这潘元绍性好渔色,强抢了无数民女为美姬。待到平江城将破之时,不知是他怕这些女子告发,还是怕这些美人落入他人之手,竟强迫这些美人全部自尽!”
“他怎么敢?”
“他当然敢,毕竟那些女子,早就和他有了正式的名分。而且,他为了掩饰自己的恶行,还到处跟人说,那些女子是为了保全清白,自尽而死。如今,他正四处找人四处写文章,称赞这些女子的节烈呢!”
杨维桢这些话,当然是真的。
当初潘元绍不敢对苏惜儿动手,是因为苏惜儿不但不是他的妻妾,而且名气甚大。出了什么事儿,实在向朱标无法交代。
他自己那些妻妾呢?不管是怎么来的吧,早就和他有了正式的名分。在这个时代,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他的某种附属品,死了也应该不会有人追究。
不过,潘元绍当初杀苏怜儿之事,做得实在是太超越人类下限了。后来杀自己姬妾之事,就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吴中百姓谈起潘元绍来,无不咬牙切齿!
“节烈?”朱标冷哼一声,道:“如果这些自尽的女子,真是节烈之辈的话。那苟且偷生的潘元绍算什么?卑鄙无耻的懦夫吗?”
“世子的意思是……”
“事关这么多条人命,本世子不能听你杨维桢的一面之词。但是……”朱标深吸一口气,道:“如果,本世子查证为真的话,定会给你,给吴中百姓,一个交代!”
……
……
三日后,潘元绍被斩首于苏州菜市口。虽然他没有经受千刀万剐,但是,死后头颅没有被安葬,而是直接投入到了猪圈之中,算是为可怜的苏怜儿报了血海深仇。
好歹苏怜儿的头颅,以金盘盛载。
潘元绍的头颅,却只配与猪粪为伍!
……
……
苏州城,杨维桢别馆的清净小院中。
“昨夜金床喜,喜荐镁人体。今日金盘愁,愁荐美人头。明朝使君在何处,溷中人溺血骷髅。君不见东山宴上琵琶骨,夜夜鬼语啼箜篌。”
一曲清丽的乐府诗唱罢,苏惜儿缓缓将手中的琵琶放下。
她微微躬身,道:“敢问恩师,徒儿这首《金盘美人》,做的如何?”
“好啊,潘元绍授首,惜儿你也终于将这首诗补完了。此诗文采绝佳,当可流传千古!不过么……”
顿了顿,杨维桢眉毛一挑,道:“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咱们还是一切往前看!如今,令姊的大仇终于得报,惜儿,你以后又有何打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