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张辽眼中的担忧之色,萧啸笑道:“文远不必忧虑。所谓守城易,攻城难。只要我等诚心据守,便是董卓携百万大军前来,亦无济于事。”
似受萧啸自信所感染,张辽忧虑之色顿解。
萧啸又与众人商议诸般出征之事,方才返回自己营帐。进得营帐,却见董静正为己收拾行装。萧啸见此,心疼道:“这些杂事,让侍卫准备即可,你且休息吧。”
董静手中不停,道:“我就是你的‘侍卫’,这些事自当我来做。”原来董静依旧是扮演着萧啸“侍卫”角色。
萧啸笑道:“你知道我说的什么意思。”
董静却转言其他,道:“此次进军梁县,真不带阿铿前去么?”
萧啸又笑道:“这个阿铿,聪明了不少嘛。都知道使用‘夫人路线’了。”原来戚铿适才在大帐之中,见萧啸有意让其留守鲁阳,自然心有不甘,离了大帐,便来寻见董静,详详细细讲明萧啸所言,并央求董静帮自己说说好话,让萧啸改变主意。
其实董静一听戚铿所述,便知晓萧啸故意诓骗戚铿,是以心有定计,便对戚铿好言相劝,并言一定相助。戚铿这才欢欢喜喜的去办理军务正事去了。
董静听到萧啸口出“夫人路线”一词,俏脸微红,道:“没正经。”
萧啸听罢,嘿嘿一笑,道:“玉不琢不成器,这阿铿,空有武力没脑子,迟早要吃大亏。现时让他多吃瘪,以后少在战场上吃亏。”
董静道:“阿铿除了心直口快之外,大事还是拎得清的。”
萧啸道:“若是连大事都拎不清,那就真没救了。”说罢,又道:“别说他了。说说你吧。”
还未等萧啸开口,董静直接道:“我要去。”
听得董静直接来了这么一句,萧啸一时哑口无言,只得委屈道:“我可什么都没说呢。”
只听董静又补充了一句,道:“我不会留在鲁阳,我要随你去梁县。”
这一句,彻底把萧啸给堵住了。萧啸叹道:“此去梁县,必有恶战,我怕到时无暇照看与你。”
董静道:“静儿随四郎前来,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我已打定主意,如论如何,定要见上父亲一面,规劝他迷途知返。若是父亲执迷不悟,那静儿亦算尽了为人子女的孝道。至那之后,静儿便安心服侍四郎,不会再言其他。”
萧啸见董静语气坚定,眼神坚毅,伸手将董静揽入怀中,深深一吻,道:“四郎必助静儿达成所愿。”
董静被萧啸揽入怀中,又遭叩开唇齿,深深一吻,已是浑身发软,面色潮红,羞得闭眼相待。不过唇分齿离之后,萧啸却只是轻轻将其拥入怀中,再无任何动作,董静清醒过来,一时羞愧难当,对萧啸的爱意与敬意,更重了三分。
次日辰时,孙坚尽起本部三万兵马,萧啸率领本部义军一万五千,两路大军于鲁阳城北集结,祭天礼毕之后,浩浩荡荡,直北向梁县而去。
鲁阳距梁县,不过百里,行军不到两日,便至梁县。梁县县令听闻孙坚、萧啸率领数万大军而来,早就挂印逃遁而去。孙坚、萧啸不费吹灰之力,便如梁县县城,两路兵马入城,军纪严明,与民秋毫无犯,县城百姓方才稍定。孙坚、萧啸又亲率众将官在城中贴榜安民,巡城抚慰,城中人心渐稳。
梁县城低墙薄,孙坚、萧啸又征召城中百姓修筑城墙,构筑工事,以作长久之计。
入城第三日,萧啸正在北城指点军民加筑城墙之事,孙坚侍卫前来相请,说有要事相商,萧啸立时随之而往。
待入得县衙,孙坚及程普、黄盖、韩当、祖茂等将早已端坐在大厅之中。
见萧啸前来,孙坚立时起身相迎,道:“贤侄督造工事,辛苦矣。”
萧啸闻之,连连谦逊。
孙坚本是和颜悦色,却忽的沉声一叹,道:“贤侄,吾有一事相托,还请相助。”
萧啸心中一动,口中慨然应道:“孙伯父言重,啸力所能及之处,自当鼎力相助。”
孙坚道:“我孙坚果然没有看错人。不瞒贤侄,故豫州刺史在颍川阳翟患病而死,豫州之兵,尽在阳翟,如今孙某被后将军表奏为豫州刺史,正当接纳此军,以为讨董之力。吾思,梁县距阳翟,不过百里有半,何不纳豫州兵而用。是以,便生东去阳翟之念。不过,若是吾率军而走,梁县之中,只余贤侄一支兵马,恐难支柱。故而特请贤侄前来相商。”
萧啸道:“孙将军所见甚是。若是得豫州之兵相助,必然利于讨董大业,啸自当竭力相助,将军尽管前往豫州便可。至于梁县军务,若将军不虞于啸,啸愿一力承担。”
孙坚听罢,连声道好,又道:“若非信任贤侄,吾怎会有此言?”
萧啸亦道:“孙伯父开心见诚,小侄钦佩万分。”
孙坚道:“我此去阳翟,多则月余,少则半月,还望贤侄筑牢梁县,一力坚守,万勿轻动。待我自豫州归来,合兵共进,剿灭董贼,迎陛下东归洛阳。”说到此处,不禁豪气顿生,只觉胜利就在眼前。
萧啸亦道:“小侄预祝孙伯豫州之行,马上功成,在此梁县静候佳音。”
孙坚点头而应,不再多言,率领众将告辞出厅。不多时,孙坚尽率本部三万余兵马,往东径投颍川阳翟而去。
眼望东去阳翟的孙坚所部,跟随萧啸在城外为孙坚送行的张辽挥了挥漫天尘土,道:“先生真乃神机妙算也,辽深为叹服。”
陈宫笑道:“孙坚所行,皆有迹可循,据此推断,实不难矣。”说罢,转而看向萧啸,道:“宫所未料及的是,少帅未向孙坚请兵留城。”
张辽疑问道:“请兵留城?”
陈宫道:“昨夜接细作来报,董卓已遣李傕、徐荣为先锋,率军三万直奔鲁阳而来。而后胡轸、吕布、华雄为后军,率军八万,进军新城,以为久战之计。”
张辽听罢,顿时目瞪口呆。孙坚今日尽带大军而去,梁县只余萧家义军一万五千,而萧啸明知董卓已调遣十一万大军而来,却在孙坚想要率军离去梁县之时丝毫不提此事,更不请孙坚留军梁县。
张辽看着双眼远望烟尘、面色不悲不喜的萧啸,张辽不知该如何安防自己对此事的认知。
这——是胆识魄力,还是很傻很天真。
看着张辽眼中的担忧之色,萧啸笑道:“文远不必忧虑。所谓守城易,攻城难。只要我等诚心据守,便是董卓携百万大军前来,亦无济于事。”
似受萧啸自信所感染,张辽忧虑之色顿解。
萧啸又与众人商议诸般出征之事,方才返回自己营帐。进得营帐,却见董静正为己收拾行装。萧啸见此,心疼道:“这些杂事,让侍卫准备即可,你且休息吧。”
董静手中不停,道:“我就是你的‘侍卫’,这些事自当我来做。”原来董静依旧是扮演着萧啸“侍卫”角色。
萧啸笑道:“你知道我说的什么意思。”
董静却转言其他,道:“此次进军梁县,真不带阿铿前去么?”
萧啸又笑道:“这个阿铿,聪明了不少嘛。都知道使用‘夫人路线’了。”原来戚铿适才在大帐之中,见萧啸有意让其留守鲁阳,自然心有不甘,离了大帐,便来寻见董静,详详细细讲明萧啸所言,并央求董静帮自己说说好话,让萧啸改变主意。
其实董静一听戚铿所述,便知晓萧啸故意诓骗戚铿,是以心有定计,便对戚铿好言相劝,并言一定相助。戚铿这才欢欢喜喜的去办理军务正事去了。
董静听到萧啸口出“夫人路线”一词,俏脸微红,道:“没正经。”
萧啸听罢,嘿嘿一笑,道:“玉不琢不成器,这阿铿,空有武力没脑子,迟早要吃大亏。现时让他多吃瘪,以后少在战场上吃亏。”
董静道:“阿铿除了心直口快之外,大事还是拎得清的。”
萧啸道:“若是连大事都拎不清,那就真没救了。”说罢,又道:“别说他了。说说你吧。”
还未等萧啸开口,董静直接道:“我要去。”
听得董静直接来了这么一句,萧啸一时哑口无言,只得委屈道:“我可什么都没说呢。”
只听董静又补充了一句,道:“我不会留在鲁阳,我要随你去梁县。”
这一句,彻底把萧啸给堵住了。萧啸叹道:“此去梁县,必有恶战,我怕到时无暇照看与你。”
董静道:“静儿随四郎前来,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我已打定主意,如论如何,定要见上父亲一面,规劝他迷途知返。若是父亲执迷不悟,那静儿亦算尽了为人子女的孝道。至那之后,静儿便安心服侍四郎,不会再言其他。”
萧啸见董静语气坚定,眼神坚毅,伸手将董静揽入怀中,深深一吻,道:“四郎必助静儿达成所愿。”
董静被萧啸揽入怀中,又遭叩开唇齿,深深一吻,已是浑身发软,面色潮红,羞得闭眼相待。不过唇分齿离之后,萧啸却只是轻轻将其拥入怀中,再无任何动作,董静清醒过来,一时羞愧难当,对萧啸的爱意与敬意,更重了三分。
次日辰时,孙坚尽起本部三万兵马,萧啸率领本部义军一万五千,两路大军于鲁阳城北集结,祭天礼毕之后,浩浩荡荡,直北向梁县而去。
鲁阳距梁县,不过百里,行军不到两日,便至梁县。梁县县令听闻孙坚、萧啸率领数万大军而来,早就挂印逃遁而去。孙坚、萧啸不费吹灰之力,便如梁县县城,两路兵马入城,军纪严明,与民秋毫无犯,县城百姓方才稍定。孙坚、萧啸又亲率众将官在城中贴榜安民,巡城抚慰,城中人心渐稳。
梁县城低墙薄,孙坚、萧啸又征召城中百姓修筑城墙,构筑工事,以作长久之计。
入城第三日,萧啸正在北城指点军民加筑城墙之事,孙坚侍卫前来相请,说有要事相商,萧啸立时随之而往。
待入得县衙,孙坚及程普、黄盖、韩当、祖茂等将早已端坐在大厅之中。
见萧啸前来,孙坚立时起身相迎,道:“贤侄督造工事,辛苦矣。”
萧啸闻之,连连谦逊。
孙坚本是和颜悦色,却忽的沉声一叹,道:“贤侄,吾有一事相托,还请相助。”
萧啸心中一动,口中慨然应道:“孙伯父言重,啸力所能及之处,自当鼎力相助。”
孙坚道:“我孙坚果然没有看错人。不瞒贤侄,故豫州刺史在颍川阳翟患病而死,豫州之兵,尽在阳翟,如今孙某被后将军表奏为豫州刺史,正当接纳此军,以为讨董之力。吾思,梁县距阳翟,不过百里有半,何不纳豫州兵而用。是以,便生东去阳翟之念。不过,若是吾率军而走,梁县之中,只余贤侄一支兵马,恐难支柱。故而特请贤侄前来相商。”
萧啸道:“孙将军所见甚是。若是得豫州之兵相助,必然利于讨董大业,啸自当竭力相助,将军尽管前往豫州便可。至于梁县军务,若将军不虞于啸,啸愿一力承担。”
孙坚听罢,连声道好,又道:“若非信任贤侄,吾怎会有此言?”
萧啸亦道:“孙伯父开心见诚,小侄钦佩万分。”
孙坚道:“我此去阳翟,多则月余,少则半月,还望贤侄筑牢梁县,一力坚守,万勿轻动。待我自豫州归来,合兵共进,剿灭董贼,迎陛下东归洛阳。”说到此处,不禁豪气顿生,只觉胜利就在眼前。
萧啸亦道:“小侄预祝孙伯豫州之行,马上功成,在此梁县静候佳音。”
孙坚点头而应,不再多言,率领众将告辞出厅。不多时,孙坚尽率本部三万余兵马,往东径投颍川阳翟而去。
眼望东去阳翟的孙坚所部,跟随萧啸在城外为孙坚送行的张辽挥了挥漫天尘土,道:“先生真乃神机妙算也,辽深为叹服。”
陈宫笑道:“孙坚所行,皆有迹可循,据此推断,实不难矣。”说罢,转而看向萧啸,道:“宫所未料及的是,少帅未向孙坚请兵留城。”
张辽疑问道:“请兵留城?”
陈宫道:“昨夜接细作来报,董卓已遣李傕、徐荣为先锋,率军三万直奔鲁阳而来。而后胡轸、吕布、华雄为后军,率军八万,进军新城,以为久战之计。”
张辽听罢,顿时目瞪口呆。孙坚今日尽带大军而去,梁县只余萧家义军一万五千,而萧啸明知董卓已调遣十一万大军而来,却在孙坚想要率军离去梁县之时丝毫不提此事,更不请孙坚留军梁县。
张辽看着双眼远望烟尘、面色不悲不喜的萧啸,张辽不知该如何安防自己对此事的认知。
这——是胆识魄力,还是很傻很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