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进军梁县之议(1/2)
萧啸带着有些郁闷的心情,退出了与系统小蜜的交流。而营帐之中,不过只过了数息时间,众人亦未发现萧啸异常之处。
萧啸回过神来,只听孙坚正向留守在鲁阳的杨弘商讨进军梁县之计。杨弘本是袁术故意留在鲁阳监视孙坚、萧啸动向的明哨,加之袁术早就有命,令孙坚主持鲁阳一线防务,此时见孙坚要主动进驻梁县阻挡董卓,自然毫无反对之理,乐见其成。
见杨弘赞成自己率军进驻梁县,孙坚心头大喜。孙坚此时虽是鲁阳之中职务最高之人,不过终究是在袁术之下,对于袁术留守在鲁阳的特使杨弘,自然是礼待有加,不敢怠慢。
孙坚当即下令,明日一早,本部兵马便开拔进驻梁县,随后又向萧啸道:“少帅随之我同向进兵梁县,如何?”孙坚早知萧啸有出战之心,是以故意相问。
萧啸当即回道:“愿随将军讨贼。”
孙坚大喜,又道:“鲁阳乃是此次讨贼根本所在,便请杨大人坐镇鲁阳,静观吾等讨贼。另外,我再派三千兵马,协助杨大人驻守鲁阳。”
杨弘自然是不肯随孙坚、萧啸等人去前线的,见孙坚思虑颇为周到,让自己留守大本营鲁阳,远离战火,倒也觉得理所应当,便道:“后将军离城之前,曾有赠言:阻敌于境外,乃为根本,若敌势可趁,可适时进击,若敌势强盛,当坚守不受。孙将军、萧国相当谨记此言,切之切之。”
孙坚、萧啸听罢此言,不得不拱手而应,均道:遵从后将军之命。
杨弘见孙坚、萧啸应了袁术之命,又无其他要事,便离席而去,不再理会行军布阵之事。
见杨弘去得远了,韩当言道:“这杨弘,尾巴翘上天了。”
孙坚听罢,轻咳一声。韩当听罢,尴尬一笑,道:“主公,这里都是自己人。”
孙坚不理韩当,向萧啸道:“贤侄,吾在宛城新收两万余兵马,时日尚短,须得随军好生管束。此前曾言留待三千兵马驻守鲁阳,就令你部兵马,拨留在此,如何?”
萧啸道:“理当如此,愿从将军之命。”
孙坚赞道:“贤侄胸怀大势,不计小节,真乃天下少年英杰。可惜策儿不在此间,否则定令其拜汝为兄,便学得一二,亦是受用终生。”
萧啸谦虚道:“虎父无犬子,吾弟将来必定成就无限,若有幸会面,吾必定倾心相交。”轻飘飘的一句话,便将孙策的弟弟身份给叫瓷实了。
孙坚笑道:“好好好。待讨灭董贼,便唤策儿前来,拜汝为兄,随汝左右,听汝差遣,还望贤侄不吝所学。”
萧啸笑应道:“谨遵伯父之命。”
说罢,两人便商议次日进军梁县之事。不到片刻,二人议定孙坚尽起本部兵马,萧啸率兵马一万五千,约定次日辰时出发。待再商议完毕诸般旁枝末节,二人便各将官返回本寨,整点兵马去了。
待萧啸回营,部署军务之时,戚铿尤为兴奋。萧啸见状,道:“你兴奋个什么劲,我部还要留下三千兵马驻守鲁阳。我看你这劲头,干脆你留下来吧。”
戚铿听罢,一脸苦相,连声告饶,道:“公子,你可别逗我玩,我要跟你去梁县。”
萧啸冷声道:“谁逗你玩。鲁阳乃是我军大本营,留守鲁阳,乃是最重之责。若然鲁阳有失,梁县之军则孤悬于外,必然覆灭。”
戚铿听罢萧啸分析之言,虽知其理,却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110章 进军梁县之议(2/2)
脸不甘,颓然道:“真的要让我继续留守在此么?我可不想对着杨弘那张臭脸。公子,您再考虑考虑,我看大力、大勇便足可担任留守鲁阳之职。”
鲁阳北向洛阳,只有一条大路,且必经梁县,是以孙坚、萧啸才会选择在梁县驻军,因为梁县就等同于鲁阳向北进攻洛阳的桥头堡,只要梁县得保,北面的董卓军不可能越过梁县进攻鲁阳。除非从鲁阳东北方向的豫州派兵而来,不过有中路的酸枣联军屯驻威慑董卓,董卓军几无可能在豫州出现。
所以,派遣三千兵马驻守鲁阳,其实并无多大意义。对于孙坚的军令,萧啸不可能不给面子,是以立即应承下来。
至于适才萧啸所言让戚铿留守鲁阳,不过有心戏弄而已。至于留守鲁阳之人,萧啸早有定计。
此前大力、大勇、大信、大义四人协助戚铿统领、训练沿途所收新兵,已初有成效,不过对于戚铿所建议的让大力、大勇留守鲁阳,萧啸更属意让大信、大义两人负责驻守之职,只因大信、大义二人比之大力、大勇,更为机敏。
萧啸不理戚铿,故意道:“戚铿听令。命你带领大信、大义立时前往新兵营,划拨三千,以待留守鲁阳。另外五千新兵,收束行装,暂交大力、大勇统领,准备明日随军出征。”
戚铿虽有不甘,不过亦只得领命而去。
待戚铿去了,萧啸转而问向陈宫,道:“今日与孙将军议决联合进军梁县之举,先生以为如何?”其实适才在大营之中,陈宫、张辽俱在萧啸身侧,对商议进军之事一清二楚,只不过并未在当场言语而已。
听得萧啸相询,陈宫向萧啸拱手一礼,转而走道营帐正中的桌案之前,只见一副大型地图赫然在上,图中郡县边界、城池关隘、山川河貌等一应俱全,更难得是标注了各城池之间的路径与距离,颇为精准,让人一目了然。
只见陈宫手指梁县,而后移指在旁不过百余里豫州颍川郡阳翟城(今河南禹县附近),道:“少帅,请看此地。”
众人随陈宫所指之处,均大惑不解。张辽在侧,不禁奇道:“先生所指阳翟城,距梁县一百五里,且在豫州,远离洛阳,不知所指何意?”
陈宫笑而不答,眼望萧啸。
萧啸沉吟片刻,道:“先生是指,孙坚想去豫州,想要去接任豫州刺史之职?”
陈宫道:“若我所料不差,孙坚恐有此心。讨董联军会盟之时,豫州刺史孔伷携豫州之兵屯驻颍川郡阳翟城,而今孔伷在阳翟病故,先前所屯驻之军仍在,如今孙坚被袁术表奏为豫州刺史,前去接任豫州之地与兵马,壮大自身实力,理所应当。”说罢,又道:“孙坚当世英雄,必不甘久居于袁术之下。其前身兼长沙太守,但现今已无再回返长沙盘踞的可能,此时若不占据豫州要地,不久之后便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一生受制他人。”
张辽道:“孙坚为何不现时就从鲁阳出发,前去阳翟?”
陈宫道:“杨弘身在鲁阳,孙坚此时此地,自然不宜表露其意。而且梁县距离阳翟路途更近,待孙坚达到梁县,再行东去阳翟,谁人再可阻拦?”
萧啸叹道:“若我与孙坚易地而处,亦会如他一般,尽快占据豫州之地,吞并豫州兵马,壮大自身实力。”
张辽道:“若孙坚打算从梁县出兵阳翟,岂不是梁县之中,便只剩我军独抗董卓?”预想至此,不禁眼望萧啸、陈宫,询问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