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里婳陪着太后听了三日的戏,说实话还真有些累了。
玩乐过后,该干正事了。刘庄来了信,东里婳一直惦记着的女医预备军,因为种种原因,比东里婳预料的还要迟上些时日,才能大致抵达裕京。东里婳的心一直是悬着的,因为这件事对她很重要,可她从未干过这样的事,全是摸着石头过河,并且她要以一己之力撑起此事,前途漫漫。
因此她召来何士明,何士明思虑了一月,最终还是答应成为老师。
东里婳与他道:“何太医,你既已答应教习女医,想来也做了功课了,今日本宫就当你的第一个学生,听一听你讲课,如何?”
何士明来时已听太监叫他准备了,因此并不意外,只是仍有些紧张,“娘娘,微臣从未教过学生,恐怕一时……”
东里婳善解人意道:“本宫知道,本宫就是想听听,你打算教学生学些什么?”
何士明道:“微臣以为,娘娘既是想培养女医服侍娘娘,补太医之不足,微臣便以为,着重为弟子教导妇人之疾。若是娘娘还愿用剖腹术,微臣也可教导,只是怕弟子们……”不敢学。
东里婳原是颇有兴致,听见何士明的话,却如同浇了一盆冷水。原来何士明是如此定位女医的么?果然是举步维艰。
她失望道:“何太医,本宫认为,你的想法小了些。”按照大白话来说,就是:骚年,你格局小了。“本宫是在陛下面前夸了海口的,并且陛下也说了,若是没有太医的能耐,女医是不能进宫的。若是你用这种半调子的教法,是达不到本宫与陛下的期许的。”
何士明错愕抬头,隔着屏风,朱红的身影若隐若现。
“本宫想请你教的,是你们太医全都要学的,阴阳五行,经络腧穴,还有中药针灸,都要教,那些古籍,譬如……”
皇后停了停,似在想书名,另一女子接过了话,“娘娘说的可是《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伤寒杂病论》此类?”
“对,正是。”这些才是中医的精华。
听着两个女子如数家珍,何士明瞠目结舌,这原来不是要补太医不足,而是要,要正经抢太医的饭碗啊!
此时听得皇后一声轻笑,“对了,忘了与何太医引见,方才说话的是颜府的小姐,颜如玉,她负责教你的徒弟们读书写字,颜小姐,这位便是太医何士明,往后你们就是同僚,要互相关照。”
“是。”颜如玉走了两步,隔着屏风与何士明行礼,“何太医安。”
何士明忙还礼,“颜小姐安。”颜如玉……这不是京中盛赞的才女么?
待颜如玉退回原处,在东里婳身侧站着,东里婳问她:“颜小姐,你认为教学生认字,是从三字经学起好,还是直接教她们认医书的常见字好?”
颜如玉恭敬答道:“民女认为,看书习字,触类旁通,如若从三字经百家姓学起,未免太慢了些,民女这些时日翻看了许多医药典籍,认为本草纲目颇适合当作认字范本,其中不仅认了字,也顺道认了药材。民女在家中试着教了两个从不识字的丫头,颇为见效。”
东里婳听了,满意地点头,“那就依你所言。”
何士明听着,额上有些虚汗。
这货比货得扔,同为先生,这颜小姐听上去就叫人满意多了。这岂不显得他在浑水摸鱼?
而说实在话,何士明虽然答应了,但心里还是有些踟躇。因此这回的觐见,也有些试探之意。不想皇后竟是如此想法。那她以后,莫不是不愿要男太医了?
何士明不由得问出了口,东里婳轻笑一声,“何太医,本宫以为,医者眼中无男女,同样以为,医者无男女。只要能治好病,不管是男大夫,或是女大夫,都是好大夫。除却一些女子难以启齿的疾病,大多数还是也能叫男大夫看的疾病,你有这样的担忧,莫不是怕你教出来的学生太好,叫你们太医院没饭吃了?”
何士明一想,暗骂自己犯糊涂了。
颜如玉此时道:“娘娘,民女有一事相求。”
“什么事?”
“民女想请何太医每日抽空,先教民女医术。”
“你也想学医?”
颜如玉道,“与其说是想学医,更不如说民女当个先行官。民女从未学医,自认天资尚可,何太医从未当过师傅,初教学生,许难免有不足之处,如若何太医先教了民女,其中若有问题,民女也可向太医提出,太医酌情更改,待正式教授,岂不就好了?”
这是要先上试验课,东里婳略一沉吟,觉得颜如玉颇懂她的心思,应当能推何士明一把。“本宫认为这个提议很不错,何太医以为如何?”
“颜小姐肯拨冗,替下官排忧解难,自是求之不得,只是颜小姐尚未出阁,下官怕瓜田李下,影响小姐清誉。”
颜如玉轻笑,“民女与何太医都是替皇后娘娘办事,谁敢多说一句?便是说了,民女也不怕。”
东里婳看向颜如玉,见她流露出的无畏洒脱之气,叫她越看越喜欢。
“既如此,那就辛苦二位,”东里婳道,“何太医,明日太医院就有本宫的旨,让你官复原位,并且为本宫的专属太医,往后本宫的平安脉,便都由你来请。”
何士明忙躬身,“是。”
“所谓隔行如隔山,于医术,本宫只略知皮毛,培养女医,重任还是在二位身上,还望二位倾囊相授,如遇什么难处,便来告知本宫。”东里婳拿出两块玉佩,给了一块给颜如玉,又让红岚去给了何士明一块。
二人一看,玉佩中刻着“东里”二字。
“本宫将未来的女医学馆,设在义善庄内,你们若有闲暇,可拿着玉佩去东里府说明来由,本宫的爹爹与弟弟,都可带你们过去。你们看需要添置什么,布置什么,亦或要加什么人员,只管与他们说,他们会帮你们的。”
东里婳陪着太后听了三日的戏,说实话还真有些累了。
玩乐过后,该干正事了。刘庄来了信,东里婳一直惦记着的女医预备军,因为种种原因,比东里婳预料的还要迟上些时日,才能大致抵达裕京。东里婳的心一直是悬着的,因为这件事对她很重要,可她从未干过这样的事,全是摸着石头过河,并且她要以一己之力撑起此事,前途漫漫。
因此她召来何士明,何士明思虑了一月,最终还是答应成为老师。
东里婳与他道:“何太医,你既已答应教习女医,想来也做了功课了,今日本宫就当你的第一个学生,听一听你讲课,如何?”
何士明来时已听太监叫他准备了,因此并不意外,只是仍有些紧张,“娘娘,微臣从未教过学生,恐怕一时……”
东里婳善解人意道:“本宫知道,本宫就是想听听,你打算教学生学些什么?”
何士明道:“微臣以为,娘娘既是想培养女医服侍娘娘,补太医之不足,微臣便以为,着重为弟子教导妇人之疾。若是娘娘还愿用剖腹术,微臣也可教导,只是怕弟子们……”不敢学。
东里婳原是颇有兴致,听见何士明的话,却如同浇了一盆冷水。原来何士明是如此定位女医的么?果然是举步维艰。
她失望道:“何太医,本宫认为,你的想法小了些。”按照大白话来说,就是:骚年,你格局小了。“本宫是在陛下面前夸了海口的,并且陛下也说了,若是没有太医的能耐,女医是不能进宫的。若是你用这种半调子的教法,是达不到本宫与陛下的期许的。”
何士明错愕抬头,隔着屏风,朱红的身影若隐若现。
“本宫想请你教的,是你们太医全都要学的,阴阳五行,经络腧穴,还有中药针灸,都要教,那些古籍,譬如……”
皇后停了停,似在想书名,另一女子接过了话,“娘娘说的可是《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伤寒杂病论》此类?”
“对,正是。”这些才是中医的精华。
听着两个女子如数家珍,何士明瞠目结舌,这原来不是要补太医不足,而是要,要正经抢太医的饭碗啊!
此时听得皇后一声轻笑,“对了,忘了与何太医引见,方才说话的是颜府的小姐,颜如玉,她负责教你的徒弟们读书写字,颜小姐,这位便是太医何士明,往后你们就是同僚,要互相关照。”
“是。”颜如玉走了两步,隔着屏风与何士明行礼,“何太医安。”
何士明忙还礼,“颜小姐安。”颜如玉……这不是京中盛赞的才女么?
待颜如玉退回原处,在东里婳身侧站着,东里婳问她:“颜小姐,你认为教学生认字,是从三字经学起好,还是直接教她们认医书的常见字好?”
颜如玉恭敬答道:“民女认为,看书习字,触类旁通,如若从三字经百家姓学起,未免太慢了些,民女这些时日翻看了许多医药典籍,认为本草纲目颇适合当作认字范本,其中不仅认了字,也顺道认了药材。民女在家中试着教了两个从不识字的丫头,颇为见效。”
东里婳听了,满意地点头,“那就依你所言。”
何士明听着,额上有些虚汗。
这货比货得扔,同为先生,这颜小姐听上去就叫人满意多了。这岂不显得他在浑水摸鱼?
而说实在话,何士明虽然答应了,但心里还是有些踟躇。因此这回的觐见,也有些试探之意。不想皇后竟是如此想法。那她以后,莫不是不愿要男太医了?
何士明不由得问出了口,东里婳轻笑一声,“何太医,本宫以为,医者眼中无男女,同样以为,医者无男女。只要能治好病,不管是男大夫,或是女大夫,都是好大夫。除却一些女子难以启齿的疾病,大多数还是也能叫男大夫看的疾病,你有这样的担忧,莫不是怕你教出来的学生太好,叫你们太医院没饭吃了?”
何士明一想,暗骂自己犯糊涂了。
颜如玉此时道:“娘娘,民女有一事相求。”
“什么事?”
“民女想请何太医每日抽空,先教民女医术。”
“你也想学医?”
颜如玉道,“与其说是想学医,更不如说民女当个先行官。民女从未学医,自认天资尚可,何太医从未当过师傅,初教学生,许难免有不足之处,如若何太医先教了民女,其中若有问题,民女也可向太医提出,太医酌情更改,待正式教授,岂不就好了?”
这是要先上试验课,东里婳略一沉吟,觉得颜如玉颇懂她的心思,应当能推何士明一把。“本宫认为这个提议很不错,何太医以为如何?”
“颜小姐肯拨冗,替下官排忧解难,自是求之不得,只是颜小姐尚未出阁,下官怕瓜田李下,影响小姐清誉。”
颜如玉轻笑,“民女与何太医都是替皇后娘娘办事,谁敢多说一句?便是说了,民女也不怕。”
东里婳看向颜如玉,见她流露出的无畏洒脱之气,叫她越看越喜欢。
“既如此,那就辛苦二位,”东里婳道,“何太医,明日太医院就有本宫的旨,让你官复原位,并且为本宫的专属太医,往后本宫的平安脉,便都由你来请。”
何士明忙躬身,“是。”
“所谓隔行如隔山,于医术,本宫只略知皮毛,培养女医,重任还是在二位身上,还望二位倾囊相授,如遇什么难处,便来告知本宫。”东里婳拿出两块玉佩,给了一块给颜如玉,又让红岚去给了何士明一块。
二人一看,玉佩中刻着“东里”二字。
“本宫将未来的女医学馆,设在义善庄内,你们若有闲暇,可拿着玉佩去东里府说明来由,本宫的爹爹与弟弟,都可带你们过去。你们看需要添置什么,布置什么,亦或要加什么人员,只管与他们说,他们会帮你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