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财运旺旺:团宠农家小娇娘 > 第355章 京都来信 (加更章)

第355章 京都来信 (加更章)

   第355章 京都来信 (加更章)(1/2)

苏外祖母冷笑一声,“还怕什么乡邻们笑话啊?乡邻们因为你老孙家的那个破规矩笑话的还少啊?”

“阿娘说的是。”孙四舅不高兴的吐槽,“我在外面都不止一次听到人家笑话我们家防媳妇女儿防贼似得,这是好话么?”

孙老头儿一噎。

也不知怎么,被老婆子这么闹了一场,心里突然有一丝丝后悔起来。

再看小儿子和三儿子一脸的厌烦,想想之前在老家时,三儿子和小儿子养香蕈就能偷懒就偷懒的样子……

其实家里人早就不满了啊。

就是儿子们也有不满的了,当时他怎么没想到呢?

一大把年纪,就连平时最听他话的老大都不站在他这边了啊。

这下就更委屈了,忍不住落泪道:“你们……你们真的忍心让我一个老头子一个回老家啊?”

说完,孙老头儿盯着孙大舅的脸,“老大,嗯?你说说,连你都不要老孙家的规矩了?”

孙大舅神情瑟瑟了一下,但看着他自己的两双儿女,就有了勇气一般。

“阿爹,要是以前我肯定听您的……可如今您看嘛,您得到了啥?

我也怕啊,我怕我老了和您今日一样,众叛亲离啊!”

孙老头儿差点吐出一口老血来。

他花了最多精力培养的老大,指望他以后接班的老大都这样说,他还能有什么指望呢?

孙家变天啦!

谁都不听他的啦!

孙外祖母看着老王八羔子那灰败的脸色只觉畅快的很。

哼!

你这老王八羔子也有今天!

晚上吃饭的时候,除了孙老头儿,还有一个依然矛盾的孙大舅,谁都是高高兴兴的。

第二日一大早,孙老头儿就拿着行李,雇了马车一个人灰心的踏上了回老家的路。

孙大舅想了想,还是和苏四婶说道:“青娘,我看阿爹也一大把年纪了。他一个人孤零零的回去,我怕他会出事啊!”

苏四婶还没说话呢,孙外祖母就冷嗤一声,“那好啊,老大你也带着你媳妇孩子回去继续给那老王八羔子当孝子贤孙去吧!”

“阿娘,我知道阿爹让您受了一辈子委屈,您往后都不用再伺候他了,我这个做儿子的也没话说!

只是我们到底是做子女的,担心阿爹也是应该的呀。”

孙大舅很委屈。

苏四婶便道:“大哥说的也是。那这样,大哥你就跟着阿爹回去一趟看看情况。现在去追还来得及。”

这下孙大舅就算愿意,孙大舅母都不愿意了。

经过昨日大家将话摊开了说完后,她是真觉得她那老公爹是该的。

谁让他之前不会做人呢!

就算是家里的规矩传男不传女,也不必闹的那样难看吧?

现在她越想越觉得之前过的那日子委屈!

现在可好了,能离开那个让人窒息的老家,来新的地方过日子,她可不想孩子爹又回去了。

“你要回去你自己个回去啊,我不跟你回去的。”苏大舅母道,“我宁愿跟孩子们吃糠咽菜,我也不想回去过那日日被人防贼一般的日子了。”

孙大舅无奈,“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咱们家那点手艺谁学会了就学会了吧。哪里还有什么防贼的日子呢?”

孙大舅母坚决不跟着苏大舅回去看情况。

孙大舅无法。

苏四婶也尊重孙大舅的意愿,他愿意回去照顾一下老父亲也好。

孙大舅一个人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355章 京都来信 (加更章)(2/2)

着行李追了去。

走之前还和苏四婶说,他去看看老父亲在老家一个人没问题的话,他就马上回省城来。

他可也着急自己单做呢。

苏四婶答应了。

孙大舅离开后,孙外祖母就对苏四婶和孙大舅母说道:

“你们爹到底在老大身上花费的心血最多,老大愿意回去照看他一下,也是应该的。这点你们两个谁也别吃心。”

苏四婶当然不吃心。

这回和她老父亲的较量,她赢的彻底。

她还替娘家侄女们争取到了自由学习的权利,她已经知足了。

看着那七八个求知若渴的娘家侄女们,她就高兴。

那都是她们上代人的希望啊。

就小七说的,一代一代人,只要慢慢努力,慢慢进步,总有一天,女子们能越活越自由,越活越恣意。

四叔四婶这边因为要安排娘家人做工,四叔提前买了三个大山林,在省城的养殖业也提前开始了。

四婶又买了两个大庄子,用来建造菌子大棚。

四婶的娘家人都安排好了。

四房在省城的事业正式走上了正轨。

三叔家呢,安排好了孩子们学习的事后,也正式发力了。

三叔买了几处占地极广的荒地开始建炒货作坊。

又是开过年来,出来找工做的人极多。

三叔是接受了秦三少的建议,去请专门给人找事做的牙侩帮找的瓦工和木工以及其他的散工。

三婶这边依然是开面馆。

三婶这回也是大手笔,一连在省城买下来四个大铺面。

打算开四家苏记面馆。

三婶早就不自己在面馆经营了,她现在当大师傅带徒弟呢。

在和月县她就带出了好几个徒弟,都是她娘家姨妹和娘家哥哥嫂子。

娘家小姨妹也是嫁在了和和月县交界的另外一个县城彭礼县,和月县的面馆就由小姨妹一家经营了。

苏三婶给小姨妹一家开工钱。

省城这边的面馆,苏三婶早就和娘家哥哥嫂嫂商量好了,等省城这边面馆装修好了,他们就拖家带口的过来。

苏三婶娘家人性格大都和苏三婶一般,苏三叔和苏三婶都很信任的。

五叔这边在省城郊外也买了几处荒地养殖鹌鹑。

鹌鹑和鹌鹑蛋如今越发行销了,鹌鹑和鹌鹑蛋的价格也水涨船高。

五叔和五婶去年一年光因养鹌鹑和卖鹌鹑蛋都赚了几万两银子。

五叔还在秦家的帮忙下租了省城附近的十几个小湖泊,用来养殖水产。

鱼虾都养,养螃蟹那是重中之重。

再就是大伯父家,大伯父在和月县的木匠铺子里打出来的家具都是供不应求。

因秦家去年在大伯父的木匠铺子里定了几套家具,还费劲巴拉拉到省城安装好,因此也在省城富贵人家火了。

大伯父也因此接了省城十几家的成套家具订单。

这回来省城,大伯父和大堂哥也是打算好了要大干一场的。

于是,大伯父在省城买了六个大铺子,三间一组连在一起,分成两家苏记木匠铺。

他和大堂哥一人经营一家。

接下来半个月时间内,苏家五房各家都走上了正轨了。

二月初二龙抬头,苏茵茵这日正在家里帮谢姐姐赶珠宝设计图呢,京城那边来信了。

信是以楚大夫人的名义送的,却是楚瑾年写来的。

(宝们,明天见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