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好事一件接一件(1/2)
苏三叔家的铺子和自家的铺子只隔了两间铺子,也算是在隔壁了。
铺子的钥匙是在苏三婶的手上,苏三婶递给苏三叔的时候,苏三叔拒绝了。
笑的满脸喜意的对苏三婶挤了挤眼,“孩子她娘,从今往后这铺子就是你的啦,理应你来开门呐!”
苏三婶和苏茵茵还有苏阿爹被这话逗笑了。
苏三婶也有脸红,拿着钥匙开门,也抖索了半天,才将铺子的大门打开了。
前面的铺面比苏茵茵家的铺子小了一些,大门打开后,也是很明亮的。
巧的是这铺子之前是个布庄。
原主人兄弟一个开成衣铺子,一个开布庄,也是很有头脑了。
顾客也可以互相介绍啊。
而苏三叔家的后院也很大,且后院搭建的算是仓库了,搭建的还是很用心的。
也有两间能住人的小屋子,真是不错!
苏三婶由衷的觉得,这铺子真是买的太值了!
要是没听家里人的劝买下这宅子,日后不定怎么后悔呢!
“三叔三婶,你们打算什么时候让面馆开张?”苏茵茵仰头,看向了眉宇之间都是满意和激动的三叔夫妻。
苏三婶就看向了苏三叔。
苏三叔想了想,“铺子要先打扫修整一下吧,还要做一些桌椅。也要隔出一段做后厨……”
苏阿爹就打断道:“这些都很快,家里人手多,打扫修整这些不过一日的功夫。
大哥和丁哥儿也在家里,再加上你和老四四人,桌椅什么的很快就能做好了。”
反而是灶房,盘灶时间要久一些,灶盘好了后,最少得空三日风干。
于是苏三婶的面馆暂定正月初十开张。
正好上回老阴阳先生也指点了许多,正月初十和正月十六都是开业的好日子。
因为大宁朝的人对正月十五元宵节还是很重视的,十五这日县里肯定游人如织。
抢在十五前开业,正好也能接一波十五的游客。
自家铺子就在三婶铺子隔壁,苏茵茵早就决定了也做吃食生意。
不过么,先得帮三婶的生意撑起来,自家倒是往后延一下没关系。
毕竟苏记食肆那边后面肯定越来越忙了,人手都不够了。
等北大街的铺子开业后,还得去雇佣人过来做工呢。
苏三婶的铺子这边在紧锣密鼓的准备,苏家庄那边,苏三叔的炒货作坊也在抓紧完工。
正月初九日,苏三叔的炒货作坊就先一步建好了。
接下来就是招工开始做炒货了。
苏三叔这几日忙着苏三婶的铺子,炒货做的少了,都被云来酒楼催过两回。
炒货作坊既然做好了,苏三婶就不要苏三叔去县里铺子里帮忙了,让他先顾着自己的事情。
但此刻最忙最烦恼的就是苏村正了,他头都要秃了。
自从苏三叔请了村里一些老妇人在老宅做了几日工后,村里的老妇也好,年轻妇人也好,还有十几岁的小姑娘们也好,都想去苏三叔的炒货铺子里做工。
苏村正去哪里都能被人围住,因为苏三叔说挑做工的人都由村正来。
于是大姑娘小媳妇老太婆都想找村正做主,和苏三叔签订用工契约,长久的在苏三叔的炒货作坊做工。
这几日出门都被女人们围住了,苏村正的媳妇也不乐意了,苏村正每日回家里,都被他媳妇儿掐。
那老腰都被掐肿了一圈了……
唉,这痛苦又甜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158章 好事一件接一件(2/2)
的折磨啊。
苏村正觉得,这还是村里的作坊不够啊!
要是自家村里多几个作坊就好了!
苏村正就将主意又打到了苏四婶和苏五叔,甚至是月月的头上。
因为苏四婶要建种菌子的作坊啊!
苏老五已经养殖起斗鹌鹑了啊!
苏老二家的大闺女更了不得,她一个小姑娘家家的竟然建起了蔬菜作坊!
其实是菌子大棚和蔬菜大棚啦。
苏村正一心想着村里多几个作坊,都说是作坊……
简直是魔怔了。
他现在时不时的就往苏家老宅跑,磨破嘴皮就是想要苏家人多雇佣村里的人做工。
苏茵茵看着苏村正的一心为村民找工作的壮举,都感动了。
苏村正这也是一心在搞扶贫工作啊!
老苏家的人也都被感动了。
正好到了春上,温度越来越高了,驯养的鹌鹑也越来越有活力,下的蛋都多了起来。
苏五叔便请了两个老大爷来帮忙打理养鹌鹑。
比如要给鹌鹑笼子做好清洁,要及时喂食和喂水。
苏四婶那边暂时倒需要人帮忙,不过她已经将灰平菇的菌子培育出来了。
等菌子大棚建好后,将菌种再移植到菌子大棚里,不出一个月就能种出大规模的灰平菇了。
月月在老宅后院的蔬菜大棚暂时也不需要人来帮忙。
她和然然两个人就够用了。
不过后期要扩大种植规模,肯定需要更多的人手的。
苏村正知道日后月月的大棚和苏四婶的大棚都需要人手帮忙,也就放心了。
而苏家主的男人们和女人们呢,如今一个个的斗志昂扬的,整个精神面貌都不一样了。
尤其是女人们,她们不但能养禽畜卖给老苏家,还能在老苏家的各作坊里做工挣钱!
这在以前,可是想都没法想的。
根本没有那个概念……
这其中呢,还有一个好消息,月月和然然种的小青菜随着温度的上升,已经长了四五片青嫩的叶子了。
其实是可以揪出来吃了。
要是炒菜的话,当然不划算,可是做汤的话,或者放一小把去面条里点缀一下,还是可以的。
于是,初十日苏三婶的面馆开业,月月送了三婶一大筐子嫩青菜。
苏三婶坚持不白要,按照60文钱一斤的价格给月月算钱了。
这一筐子有五斤多,就算了五斤,
月月凭着自己的勤劳和钻研的精神,拿到了第一桶金。
虽只有300文钱,可往后会越来越多的。
而且,她卖给三婶的嫩青菜可是亲人间的友情价啊。
要是卖给云来酒楼这样的大酒楼,就算卖一两银子一斤也不过分。
物以稀为贵!
何况冬季能吃到晚春才能吃到的小青菜,那些富人岂能受得了这个诱惑?
既然是富人,当然是不差钱的。
月月的嫩青菜卖给云来酒楼一两银子一斤,云来酒楼做好了就能卖上几两银子一斤。
卖的比肉贵那是必定的。
最近好消息一个接一个,最高兴的莫过于是苏老太太了。
于是,到了苏三婶面馆开业的这一日,苏老太太,苏大伯娘和苏四婶都一起去了。
(谢谢宝们给小烟点的波波奶茶哈!今天还给宝们再加更一章,还是在下午的时间点,爱你们!冬日的奶茶很温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