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 第859章 变被动为主动

第859章 变被动为主动

   第859章 变被动为主动(1/2)

离开土木堡之后,朱至澍的行辕又快速前进了一段路,在鸡鸣驿中留宿了一晚;

第二天又再次启程,往此行很重要的一个节点——宣化府城赶去。

宣化镇历史悠久、地理位置极为关键,是大明最早的‘九边重镇’之一;

扼守着北京城通往蒙古草原的通道,是北京城西北方向的重要屏障。

虽然如今大明收复了河套、修筑了四城;

使得大明北境的战线,往北前推了上千里。

但宣化镇依然是极为重要的北境战线支撑点,和大同一样,是河套四城的大后方。

“陛下请看,这里就是宣化镇的中心、宣化府城了。”

“此前建奴伪英亲王阿济格,便是在此城中兵败绝望、自焚而死。”

“广义上的宣化镇,还包括东南方向、陛下来的怀来城;”

“北面的野狐沟要塞、张北城;”

“以及西面的怀安城等。”

“此前建奴的伪皇太后木布泰,便是在出野狐沟时被咱们给阵斩了。”

“借助燕山山脉的地势,宣化镇成为了阻挡北狄南下犯境的重要边塞;”

“千百年来,为拱卫中原王朝的长治久安,立下了汗马功劳。”

站在宣化镇高耸的城楼,李定国指南点北;

为难得来一次的朱至澍、介绍着宏伟壮观的宣化镇,以及在这里发生的那一件件值得铭记的事情。

“呵呵,原来木布泰和阿济格,都是折在了这里。”

“死得好!”|

“当真是块宝地啊。”

“正因为有此地,京师才得以安宁、内陆亿万百姓才得以安居乐业。”

“此地对中原王朝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辛苦宁宇了。”

朱至澍环顾着这属于自己的壮丽山河;

脑海中遥想着往昔此地发生的那些金戈铁马、连绵战火,英雄豪杰、历史轶事,深有感触的说道。

至于木布泰和阿济格,朱至澍除了臭骂一句外,没有再多说什么。

建奴,早已经不配是朱至澍眼中的目标了;

它们唯一的血脉,应该都要被总督东北事宜的王成仁给杀绝种了。

这种连对手都谈不上的人,还关注它做什么呢?

“咦?这队军士是何情况?”

“从北边返回;”

“这是刚从草原上征战回来吗?”

正感慨着的朱至澍,突然看到了远处弥漫而起、且快速向宣化城方向侵袭而来的一阵烟尘。

在那道烟尘的最前方,是高高飘扬、迎风招展的日月相抱、蓝底青天大明国旗;

以及稍微小一些的,在旗帜的下方多了道铁血红纹的大明陆军旗。

且在烟尘之中,还可以看到片片在太阳的照射下、反射着耀眼银光的大明骑兵胸甲。

这种种迹象都表明,这是一支彪悍的大明军队。

朱至澍便也被勾起了满腔的好奇心。

“陛下好眼力;”

“这些正是从前沿的野狐岭要塞换防回来的军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859章 变被动为主动(2/2)



“因为直面漠北的原因,所以宣化镇历来都是防御要地,常驻兵马以数万计。”

“但宣化镇的管辖区域,东西南北都各有百余里;”

“这几万人往这么大的一块区域上一铺,也就没多少人了,防线上也难免会有遗漏之处。”

“所以,臣以为御北御北、光是被动的防御是不行的;”

“咱们得变被动为主动。”

“主动出击漠北,将不断失血的一方变成蒙古人,使得蒙古人没有能力来钻咱们防线的空子!”

李定国铁拳向前重重一击,满是肃杀的说道。

“哦?”

“好个变被动为主动。”

“那宁宇你是如何做的呢,详细说来听听。”

李定国这番不同于常人的论调,让朱至澍分外觉得有意思;

忍不住刨根问底的问道。

“来人,取地图来。”

李定国没有马上为朱至澍讲解,而是让人展开了一张地图。

“陛下请看;”

“这里就是宣化府,这里是张北城、也就是野狐岭要塞;”

“这里是尚义城;”

“这里是集宁城(今乌兰察布地区)。”

“这三座城池,正好卡在燕山山脉和阴山山脉的中间,北狄进犯京师,基本上都是从这道大豁口进来的。”

右边是燕山、左边是阴山

“臣便以宣化为依托;”

“以张北、尚义、集宁三城为前沿支撑点,初步拉起了一张堵住北狄南侵的大网。”

“若是平常,这张谈不上紧密的大网,自然是挡不住北狄的。”

“尤其是在阴山山脉并不在中原王朝控制的情况下。”

“但如今阴山山脉已在我大明的掌控之下,此前的数次大战,蒙古人也是伤筋动骨、暂时无力南顾;”

“这张大网,却已经是勉强够用了。”

“在这张大网能够拱卫后方的情况下,臣便没有死坐枯守;”

“而是时不时的派将士们深入大漠,清剿蒙古人,不断的给蒙古人放血。”

“效果很好;”

“已经很久没有发现大队蒙古人南下的迹象了。”

“宣化镇和大同镇也由此安稳无虞,可以将更多的军队放在朔州、代州等地,以减轻后方供养前线的压力。”

就这手上的地图,李定国为朱至澍介绍着自己的变被动为主动方略。

有地图看着,朱至澍听起来就直观多了,很容易便理解了李定国的战略布置。

“嗯,原来是这样。”

“宁宇大才啊。”

“朕就说北境怎的如此安宁,一直未听说蒙古人犯边的军情,原来是宁宇防患于未然了;”

“而且这种方法,不需要在前线布置太多的兵马,的确大大减轻了后勤供养的压力。”

“这一点,兵部的王尚书,可是在朕的面前夸过宁宇你的。”

“辛苦宁宇了,你做的很好。”

看过地图之后,心中已经明了的朱至澍满意的点了点头,对李定国大加夸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