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 第858章 祭祀土木堡

第858章 祭祀土木堡

   第858章 祭祀土木堡(1/2)

“臣李定国,拜见陛下!”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定国单膝跪地、对朱至澍大礼参见。

因为许久未见朱至澍,所以李定国这次特意行跪拜大礼;

又因为甲胄在身,所以只能行单膝跪礼。

“平身!”

“宁宇,你黑了、瘦了;”

“看来这北境的风霜,的确是不好熬啊......”

“辛苦宁宇了!”

朱至澍走下龙辇,亲手扶起了这位名副其实、又对汉人忠心耿耿的大明战神。

从历史上回看:

这李定国或许不一定就是那么的忠心于朱家王朝;

不然他也不会跟着张献忠反叛。

但他一定是忠于汉人的;

不然他就不会在大明仅剩下南隅一地、是个人都知道复国无望之后;

还忠心耿耿的护卫着永历皇帝、为汉人拼搏着,直至重病而死了。

而对于朱至澍来说,李定国是不是对大明矢志不渝不重要;

只要他对汉人矢志不渝就可以了。

现在的大明,可不就是代表着汉人吗?

只要大明王朝不为虐、不失德,不像之前那般烂到根子上;

那他李定国就会全心全意的效忠自己;

自己就可以对他完全的放心。

“陛下言重了。”

“为陛下分忧、为大明守边、护我汉人安居乐业,乃是臣万死不辞的责任;”

“亦是臣乐意为之的宏愿。”

“臣之所为,乃是人生畅快事,何谈辛苦?”

在朱至澍的搀扶下,李定国站立起身,挺直腰杆、语气真挚的对朱至澍说道。

“哈哈哈,好好好!”

“宁宇果然没让朕失望。”

“走,陪朕一起去土木堡,祭奠我大明五十万将士的忠骨英灵。”

李定国一番真挚的回答,让朱至澍十分的满意;

越看这名已经三十三岁的将帅越是喜欢。

朱至澍依稀记得,自己收服这名骁将的时候,他不过才二十三岁而已。

那时候的他是那么的年轻俊秀;

初见他时,光洁的下巴上连胡须都没有几根。

哪像现在;

步入中年的李定国和自己一样,已经在下巴处蓄起了半寸左右长短的短须。

这修剪得体的短须、加之这刚毅俊朗的面庞;

衬托的一身战甲的李定国更加的威武不凡、一身浩然正气昂扬。

为了能和李定国亲近些,朱至澍也弃车骑马;

一君一臣各骑一匹宝马,在一众亲卫的护卫下,向着土木堡的方向快速前行。

不多时,便来到了土木堡。

何为堡?

小于城寨的防御设施;

往往作为城寨的前出防御点。

所以大名鼎鼎的土木堡,其实并不大。

再加上或许是因为兵败的耻辱,土木堡毁于战火之后便没有得到大规模的重建;

以至于现在展现在朱至澍面前的土木堡,只剩下几堵高不过丈许、长不过二三十米的土墙。

不说这就是土木堡,朱至澍还以为是哪家地主的粮仓呢。

而且这土木堡周围,的确和史书记载的那样:

孤悬塞外、一马平川,无遮无挡、无险可守。

乃是一处绝地!

朱至澍实在是想不通,当年王振怎么就能劝服朱祁镇在这里停下南退的脚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858章 祭祀土木堡(2/2)



二十里外、起码有十几米高的城墙的怀来城不香吗?

又不是紧急到来不及去到怀来城。

史书上的记载,明明是先在此处留驻,之后才被瓦剌人追上围困的。

或许这就是天意?

上天安排大明国运的转折点要在这里;

才搞来了朱祁镇、王振、郭敬这几个猪头般的卧龙凤雏,一起坑害大明?

除此之外,朱至澍想不到别的缘由了。

朱祁镇五十万人亲征;

打不打得赢暂且不说,但无论如何也不该是五十万人全军覆没的结局啊。

但偏偏就落到了那最不可能的境地。

只能说朱祁镇是刀子拉屁股——让朱至澍开了眼了。

王振死不足惜、朱祁镇被俘虏被侮辱也不足惜;

只可惜大明此后就江河日下的国运、以及围绕着这个土堡,埋葬的那几十万忠骨、游荡着的几十万英灵了。

因为朱至澍要祭奠土木堡;

所以早在朱至澍到达之前,礼部的人便先赶到此处布置了。

如今围绕着土木堡的遗骸;

供桌、魂幡、香烛、供品等等祭祀用品,早就已经准备齐整。

而皇帝祭奠英灵,肯定不是像普通人家一样点三炷香、磕几个头那般简单,自有一套繁杂隆重、肃穆威仪的流程。

“大明天统皇帝祭奠土木堡英灵......”

整场祭奠仪式,从礼部的主持礼官高声唱报开始......

布幡招展、礼器悠扬;

山呼海啸、举止如一。

在礼部官员的指挥下;

随行朱至澍的一万多人、李定国带来的千余人、加上赶来的周边县乡的官员差役等等;

共计两万余人,参与了这次祭奠仪式。

自土木堡之变后,此处再也没能见过这等浩大的场面。

“上敬战死的英灵;”

祭奠仪式末尾,朱至澍取过一杯烈酒。

冲着万里无云、一片晴朗的天空高呼一句后,将杯中的烈酒倒在了残破的土墙根下。

旁人皆跪倒叩首。

“下敬涂炭的生民;”

又是一杯酒倒在了墙根下。

旁人也再次跪倒叩首。

“中间的敬,现在还在为大明、为汉人的福祉而不懈奋斗的每一位。”

最后一杯酒。

也是最后一次跪倒叩首。

而在这每一次的起身、每一次的跪拜中;

这些英烈为国捐躯的忠勇和壮烈;

朱祁镇、王振之流的昏聩和无能;

脚下这片山河、身后亿万汉人,这份责任之厚重;

不断的深入在场的每一位的心中。

而这,也正是朱至澍举行这场祭奠仪式的目的之所在!

“在此处修一座道观、置一班道人,专职祭祀战死的英烈们。”

“规模大一些,别单门独户的搞那么小家子气。”

“道观内要有英烈们的坟冢、纪念的碑刻、此战的过程等;”

“还要有王振、郭敬之流的跪像、及卑劣一生的石刻,以为万世唾弃。”

“尽快办好。”

祭奠仪式完成,朱至澍离开土木堡时,回身对跟在身后的王和交代道。

不论是出于祭祀英烈、还是出于爱国教育、又或者是出于警示后人的需要;

这座道观都必须要建。

虽然为此少不得要大兴土木、耗费不少,但还是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