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飘扬的大明国旗(1/2)
“咻!”
正当祖大寿和孔有德两人为见到局势稳定、大功将成而稍有放松之际,只听一道利箭破空之声乍起!
“啊!”
利箭不知从何处射来、裹挟着惊鸿之气,快到两人都来不及做出应对!
只听见一声痛呼,孔有德已经迎面中箭、栽倒在地!
祖大寿循声看去;
只见一身戎装、英武非常的多尔衮,被一群大内侍卫簇拥着立在远处;
浑身怒意仿佛肉眼可见,手中那张强弓的弓弦,犹在微微颤动......
“多尔衮!”
祖大寿颤抖着、从牙缝中挤出这几字。
这情不自禁的颤抖,不知道是再一次对阵多尔衮的激动所致、还是对多尔衮的恐惧所致......
“祖大寿!”
“我日你姥姥!”
纷杂喧嚣的战场上,多尔衮隔着双方数百正在对垒的将士、遥遥的怒视着祖大寿,一双眸子阴冷的、仿佛是来自深渊的鬼瞳。
他恨啊!
虽然他们是汉人投降而来,但明明大清已经给了他们极致的尊荣!
洪承畴官至大清太子太保、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兼管都察院左都御史事、授秘书院大学士,入内院佐理军务;
是满清中,首位近似于宰相的汉人!
范文程虽说自己不待见他、但却也未对他下过死手,而且皇太极在位时更是对他极为倚重、许多制度都是出自于他之手!
孔有德更是由一介落魄降人得封王爵!大明可有封王的说法?
祖家也是人人显赫、尊荣远甚在明朝之时!
大清已经如此对他们了,他们却在这关键时刻,仍然选择了背弃大清!
多尔衮恨啊!
即使是知道洪承畴、范文程已经死于乱兵之中,且孔有德已经被自己一箭射死,但其心中的怨恨、仍然未消分毫!
多尔衮很清楚:
既然选择了要背弃大清,那以这四人的谋略和手段,就绝不可能只是带着这数百护卫来夺承天门,这和送死有什么区别?
他们必然还有后手!
而这个后手是什么也不难猜测;
必然是这时候正在对北京城发起猛攻的西南明军了。
说不定这个时候,西南明军都已经正在赶来承天门的路上了呢!
他们这是要里应外合,一举拿下皇城啊!
恨啊!!!
“都给我上,一定要拿下承天门!”
“祖大寿,本王必诛你等人十族!”
恨极的多尔衮一边对皇宫禁卫下达着命令、一边再一次张弓搭箭,瞄准了远处的祖大寿。
“咻!”
又是一道利箭破空之声响起。
但早已经发现了多尔衮的祖大寿,又岂会傻乎乎的站着让多尔衮射?一闪身便躲在了一名重甲家丁的身后。
“叮!”
多尔衮射出的利箭,在三层厚甲面前无功而返、徒劳的弹落在地。
“预备!”
“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692章 飘扬的大明国旗(2/2)
这时候,黑压压的箭雨落下。
闻讯赶来的皇宫禁卫越来越多,装备也不再是单刀长枪等近战兵器,开始出现了不少的弓箭,被军官指挥着开始对祖大寿的人进行远程打击。
大量弓箭的出现,祖大寿的家丁伤亡顿时加快;
三层重甲可以严密的护住躯干,但四肢和五官却难免会出现纰漏。
没多久的时间,原本多达三五百人的精锐家丁便只剩下了一百多人还站着,勉强还维持着的横队,都快要护不住承天门了!
这让多尔衮重拾守住皇城的希望、心中生起欣喜的同时,却让祖大寿焦躁不安、忧心忡忡。
“怎么还没到?”
“莫非西南也背弃了我们?”
“不对不对,背弃我们对他们来讲没什么好处。”
“莫非是哪里出了问题?应该是了.......”
“还要多久才到啊!再不来,就真的要守不住了!”
看着这些跟随祖家多年,有不少甚至就是祖家一手抚养长大的精锐家丁殒命当场,祖大寿心疼的心在滴血。
除此之外,如今的局势,也让祖大寿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他和洪承畴等四人,已经把一切都赌进去了;
若是这最后的一次豪赌还失败了,那他就真的要死不瞑目了!
“砰!”
“砰!砰!砰!”
“来了!”
就在奉天门前还在顽强抵抗的家丁仅剩下五十余人、连七十多岁的祖大寿自己都亲自操刀上阵的时候,身后终于传来了密集的火枪射击的声音!
这乍起的密集火枪声,让祖大寿知道,西南明军终于赶到了!
这时候还能有如此密集的火枪射击声,只能是西南明军!
果不其然!
祖大寿一回头,一名手持长槊、锦衣亮甲、良驹神俊、英武无双的骁将便映入其眼帘。
而在这名骁将的身后,那杆日月相抱、蓝底青天的大明国旗更是占满了祖大寿的双瞳;
连那片西南独有的雪亮板甲的锋芒,都被这杆光耀夺目的大明国旗所压制!
“终于来了......”
看到那名西南骁将及身后的铁骑如风如火一般的冲进城门洞,亲自上阵砍杀了两名禁卫、早已经累的脱力的祖大寿终于支持不住,靠着墙边瘫软了下来。
对于已经七十一岁高龄的他来说,和精悍的皇宫禁卫厮杀、还斩杀了两人,是份了不得的战绩,却也着实让他不堪重负。
但虽然他人瘫软了,眼睛却还是一如此前的圆睁;
他看着那名名叫沐天波的西南骁将长槊翻飞、将一名名皇宫禁卫挑飞在马前;
他看着那一骑骑虎狼一般的西南明军骑兵一往无前、将一名名皇宫禁卫踏于马蹄之下;
他看着那杆日月相抱、蓝底青天的大明国旗在西南将士的簇拥下插上了承天门城头,迎风招展、猎猎生风!
大明在此前并没有国旗一说,对外一直用的都是代表天子的龙旗;
祖大寿听说,这国旗,还是那蜀王亲自定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