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 第622章 第一次面见福王

第622章 第一次面见福王

   第622章 第一次面见福王(1/2)

“如何?殿下后面有说什么吗?”

回去的路上,郑芝豹着急忙慌的问着郑森。

后半段他是一个字都没听到,对于蜀王殿下对郑家的态度也就无从得知了,可不就急得火急火燎的么。

情急之下,他都忘记自己此前训诫郑森的话了,也急的等不及回到驿馆中再问了。

“应该没什么事情了。”

“之后我也提了道歉的事情,但殿下根本不接话,只说过去了过去了,还安抚我们别多想、一切照旧。”

“还送了我们一车瓜呢,等我们回到驿馆,估计差不多也就要送到了。”

“对了,还送了几名女子……”

郑森脸色轻松的说道,甚至双目中还带着丝激动。

“啊?女子?”

郑芝豹大惊。

“满清那些命妇?”

“嗯……”

郑森肯定的点了点头,眼中有光……

郑家的事情有了个大致的眉目,应天府这边的进展,相对来说却要慢一些了。

毕竟郑家只是一个家族,抛开海上的势力不谈,在陆地上往大了说,也就是福建的土皇帝而已。

但应天府可是尚且坐拥广东、江西、福建、浙江、南直隶五个布政使司,以及河南和山东一部的庞大势力,牵扯要多得多,进展慢些也正常。

“墨大人,这边请。”

一身便装、打扮的仿若一个寻常富贵老太爷的王庆在前边引路,领着同样一身便装的墨亦诗,在小院中穿行着。

小院精致玲珑,乃是典型的江南别院。

掇山、叠石、理水、奇花珍木、楼阁亭台等等,多种不同的事物错落有致、相互应和,在小小的院落中营造出咫尺山林、方方胜境的瑰丽景致;

同时,还蕴涵着儒、释、道等不同教派的哲学思想,以及山水、诗画等高雅艺术。

尽显这个时代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

“不好意思啊墨大人。”

“宫中人多口杂,只能委屈墨大人在此处和陛下…和陛下先行会面了,还请墨大人多多体谅。”

一边走着,王庆一边侧过身子、歉意的和墨亦诗解释道。

从王庆的话中可以知晓,二人来此处的目的,竟然是会见朱由崧!

能被王卿称之为陛下的,只有朱由崧了。

只是王庆这时候心中也是很是纠结的,不知道该不该继续称呼朱由崧为‘陛下’,毕竟西南派来商议禅让的特使,可就在自己眼前呢。

“欸,王大人客气了。”

“形式如此,本官自是知晓的,本官还得多谢王大人这些天来的大力协助呢,等此间事了,定要和王大人好好的喝上几杯。”

跟在王庆身侧的墨亦诗笑了笑,对于王庆说的委屈不以为然,还熟络的拉拢着两人的关系。

这王庆现在虽然是应天府的臣子,但一旦朱由崧禅让退位、殿下即位,那这王庆也必然会得到重用。

这一是因为王庆乃是朱由崧的心腹,殿下一贯喜欢千金市马骨,对主动来降的人都尽量宽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622章 第一次面见福王(2/2)



当然,满人和罪大恶极之人除外。

二是因为这王庆可是和殿下有旧交的,此前多次出使西南,殿下很看好他。

就连这次墨亦诗接触朱由崧,都是从王庆这里打开的缺口。

不然应天府皇城墙高兵多的,哪有那么容易就接触到朱由崧?

所以,对于这种日后在朝堂中必然有一位置、前途无量的人,龙隐卫出生的墨亦诗,自然知道要好好的结交。

这可都是未来的人脉啊。

“墨大人客气了,等有机会、老夫亲自做东,请墨大人也尝一尝咱们江淮的风味。”

“到了,墨大人,请。”

说话间,两人已经穿过了小院的重重美景,来到了一座掩映于簇簇翠竹中的别致楼阁前。

楼阁前,十数名扶刀执剑的精悍护卫敏锐的警戒着四周,在看到王庆后却没有任何表示,彷佛空洞的夜色中不存在这个人一般。

但跟在王庆身后的墨亦诗,享受的就是不一样的待遇了。

一道道或是狐疑、或是警惕的目光在墨亦诗身上来回扫过,彷佛在看一具靶子一般。

也就是墨亦诗也是见过大场面的人,连蜀王殿下戒备森严的书房都进去过,不然换成一般人,这时候冷汗都要被吓出来了。

对着守在门口的太监点了点头后,王庆带着神色如常的墨亦诗径直走进了楼中,随后便在二楼的一间净室内,见到了今天的正角儿——大明第十七任皇帝、弘光皇帝朱由崧。

也是托朱至澍的洪福,朱由崧才能在这个位置上一坐就是七年,不然早在弘光元年的上半年(1645年5月23日),他就该被清军俘虏、翌年被处死了。

七年的皇帝,虽然手上实权一直被三大支柱限制着,但清福却是享尽了的。

皇帝越贪图安逸,下面的臣子才越有操作的空间嘛。

所以,今年四十三岁的朱由崧,和他的父亲朱常洵以及其它许多明朝王爷一样,养的是身宽体胖、满脸福态。

只是这种福态下,透露着浓浓的虚弱之感。

自成祖之后,明朝藩王的大多被当作猪养、禁止他们参与政事;

这杜绝了其它藩王和成祖一般篡位谋逆、保证中枢的安稳的同时,也让藩王们一个个的全都丢失了先祖尚武敢战的能力,真就成了一头头被圈养的猪了;

消耗大量国家财富的同时,与国事却无半分益处。

所以说,凡是都有多面性,就看决策者如何抉择了。

就好比墨亦诗首次面见朱由崧,也面临着许多抉择,其中首当其冲的一点,就是该如何称呼朱由崧呢?

殿下?还是陛下?

墨亦诗没有在这点上纠集很久。

“臣墨亦诗,拜见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墨亦诗对朱由崧叩拜道。

还是叫殿下吧。

在墨亦诗的心中,有资格被称为陛下的,只有那远在千里之外的蜀王殿下。

他也无比的期待,等下一次见到蜀王殿下的时候,真就可以三跪九叩、口呼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