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 第435章 见证了历史

第435章 见证了历史

   第435章 见证了历史(1/2)

因为西南战略欺骗做的到位,多尔衮第一时间并没有将山西放在首要的位置,所以第一支援军去的是河南。

等到做出了西南的主攻方向应该是河套、山西的判断后,再来调兵遣将却已经来不及了。

在西南明军的突击之下,这第一波的攻势,只能靠山西本地的守军顶住。

而清军在平阳盆地的常驻守军就只有三万多人。

这已经相当不少了,山西可有五大盆地呢,不可能每个盆地都放三万多、整个山西放十五六万人守着。

也就是平阳盆地紧挨着掌握在西南手中的陕西,人才会多些。

但三万多人平常是足够,这战事一起,就显得兵寡将少了。

先是歧白柏召集了一万多人、然后戴沉又带来了一万多人,这就凑了两万多人。

但河津、稷山县两仗,这两万多人就去了一半多,尤其是汉军,基本上损失殆尽。

汉军现在是打出经验来了。

西南明军打胜了后,对在中原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罪行的满人、蒙古人是全斩,但对汉人却是网开一面。

据说在西南做三年苦力便能获得平民的身份,能够分到田地、安安稳稳的过小日子。

这般好事汉军哪里拒绝的了?

在没有巨大利益的情况下,当真有几个平民百姓会喜欢冲锋打仗,做这种刀口舔血、朝不保夕的日子?

而除了上层的那些汉人,大部分还是平民百姓的汉人,有几个能享受到战争的红利?

所以战事顺利还好,迫于高压,汉军还能跟在满人、蒙古人的身后摇旗呐喊;

战事一不对,这些汉军便是投降最积极的人,都不用西南明军教,老老实实的便丢下武器跪在原地等西南明军战后收编。

这也是河津、稷山、新绛三县严格来说都是击溃、非全歼战,但清军汉军却几乎损失殆尽的原因。

他们也不想的,谁让投降西南能得到更多呢?

还有一万多人兵马,则是分散在平阳盆地的各个区域驻守,一时之间哪里来得及召集?

所以戴沉现在手里只有一万多人,这已经是短时间内,平阳盆地能够集中的、几乎所有的野战力量了。

但探子回报,对面的西南明军可是有五万人啊、而且光骑兵就有两万。

一比五,这还打个锤子?

戴沉只能将希望寄托于太原的援军了。

最好是北京来的援军,他们中的那支‘神机营’,可是和西南明军一样的火器部队,在戴沉看来,定能将西南明军打个落花流水,挽回大清的尊严。

“启禀将军:”

“太原的援军昨日已经过了洪洞县,估计这两天就能赶到平阳府了;”

“至于北京来的援军,前日的消息是到了平遥县,得越过太岳山才过的来,估计还要个几日才能到洪洞县;”

“而且这还只是先头骑兵,步兵这时候应该才刚过太原。”

“河南来的援军则暂未有新的消息,最新的消息还是在三日前,只说已经在翻越中条山了,不日即可到达运城;”

身边的幕僚急忙出声,回答了戴沉关于各路援军的问题。

“还到个屁!”

“如今整个平阳盆地南段,都已经在明狗手里了!”

“就算他们能翻过中条山又如何?运城现在还是我们的吗?他们拿的下来吗?”

“这一路援军,完了啊!”

“想办法给奉恩将军送信,让他们别翻什么中条山去运城了,直接去泽州吧。”

“平阳盆地南段已经事不可为了,估计明狗下一步的目标,无非就是太原盆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435章 见证了历史(2/2)

、潞安盆地,现在赶去泽州,还来得及收拢兵马、布置防线。”

“早日布置的话,说不定潞安能挡住明狗的兵锋。”

局势之恶劣,使得戴沉都直接爆粗口了。

但不错的军事素养,还是让他没有忘记自己身为一名将领的责任、没有丧失一名将领应有的判断力,分析出了自己的看法。

那便是西南明军的下一步攻击方向。

他可不认为西南明军会止步于平阳盆地。

对于一头尝到了血肉的美味的猛虎来讲,绝不可能满足于吃个七八分饱,只会想要更多。

“收拾一下,退往平阳府!”

整了下思绪后,在左右惊诧的神情中,戴沉说了自己的最新决定。

“将军,这......”

“将军,不可啊......”

“将军......”

左右大为不解,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呢,纷纷出声质疑。

“别废话了!”

“这么点人怎么可能守得住襄汾县?等到了平阳府,汇合了太原来的援军后再从长计议,和明狗决一死战!”

“不愿意跟本将一起走的,可以留在这里等明狗来了后直接投降。”

“只是明狗素来对我满人和蒙古人都是赶尽杀绝,怕是留下来就是等死了,你们自己拿主意!”

戴沉没有和这些人再多说,撂下两句狠话之后,直接便出了议事厅,自去收拢直属的兵马去了。

“妈的。”

“搞得好像谁不会跑一般?”

“等老子也退到平阳府,那战事自然就由太原的人说了算,到时候这丢了平阳府的责任,可就落不到老子头上了。”

“妈的,说起这事就想到歧白柏你这个祸星,真尼玛能跑,竟然直接跑去平阳府了,等老子到了平阳府再收拾你!”

一边走出议事厅,戴沉一边在心里恨恨的嘀咕着。

这放弃襄汾县,除了实在守不住之外,逃避责任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戴沉属实是已经看明白了,别说这襄汾县,平阳府八九不离十都守不住,这时候不明智的保存实力、减轻罪责,晚了就来不及了。

主将戴沉都决定要继续跑路,下面的人哪还有真留下来殉城的斗志?

很快,一队队大军便从襄汾县各处城门狼狈出城,争先恐后的北上、奔五十里外的平阳府去了。

在西南强盛的兵锋之下,继放弃了新绛县之后、清军再次放弃了襄汾县。

自西南明军渡河算起,短短半月余的时间,清军已经溃败了近五百里,让出了河津、稷山、新绛、襄汾五城!

这不只是清军和西南明军交战以来、甚至可能是大清自天命元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以来,败退最快的记录!

......

“努尔哈赤那狗贼若是泉下有知,怕是棺材板都要按不住了吧?哈哈哈.....”

收到前方探子传回来的、清军放弃襄汾县城北逃的情报后,杨展笑的嘴都要合不拢了,大牙花子咧着、腮帮子都笑疼了。

这可不只是收复了襄汾县这么简单。

这代表着:清军当真是已经被西南打出了心理阴影、当真是已经怕了西南;

这代表着:清军再也不是那支吹牛皮‘满清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无敌劲旅,在陕西已经被撕了条缝隙的不败金身,如今已经被彻底打破;

这代表着:西南明军已经足以正面强势击败清军,成为了这天下无可争议的最强军队!

杨展创造、见证了历史。

这意义,远比收复一座襄汾县要高十倍、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