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 第342章 支援宁夏镇

第342章 支援宁夏镇

   第342章 支援宁夏镇(1/2)

临近中午的时候,李定国也将帅帐移到了已经完全处于西南明军掌控之下的榆林城。

“传令:”

“按照第三号预案开始执行:”

“第一军团第一师第一旅开始建设盐湾镇常备军寨;”

“第一军团第一师第二旅放弃占据的支撑点,即刻启程前往吴堡县,驻防此地;”

“第一军团第一师第三旅放弃占据的支撑点,即刻启程前往佳县,驻防此地;”

“米脂县加快进度输送军械物资、以及工匠医护人员等后勤人员至榆林城;”

“未在列的军队,开始准备回返绥德卫,参谋部抓紧制定出详细的退兵方略。”

到达榆林城后,李定国的的帅帐中,一道道命令被快速的传递到各处。

而在这之前,已经有一队信使启程、将会星夜兼程的赶往延安府,为殿下带去榆林镇已经被攻克的捷报;

同时,也有信使前往米脂县,催促更多的军械和物资北上。

按照部署,榆林镇——这个大名最早的九边之一的重镇,将会是接下来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西南集团北方的最重要据点之一。

不但承接着抵御来自蒙古、山西北部的清军的压力的重担;换言之,也承担着威压蒙古、山西北部的重任。

所以榆林镇要大加建设。

而且不只是榆林镇。

届时将会形成榆林镇、佳县、吴堡县、米脂县、绥德卫,这样一个五个县联防、近似于平行四边形的防御、进攻地带,作为西南集团最北端的堡垒和前进基地。

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好在最难的战事已经打完了,建设也就不显得有那么难了。

而且建设不需要多达七八万的军队挤在前线,除了按照计划要留驻的军队外,李定国已经准备让近一半的军队返回绥德卫、甚至是直接返回延安。

从延安到榆林城这上千里的路程,物资的转运太难了,后勤总督刘之温白发都多了几根,好不同意才维持住两个方向战事的后勤供应。

眼下战事已经大体结束了,自然要减轻后方的转运压力,将不是必须的军队撤回后方休整,也让这些将士能够和家人团圆过个好年。

而榆林城也在稳定之后,开始了战后的恢复。

虽然榆林城是座重要的边关军镇,但还是有不少百姓居住的,而且还多为汉人。

战事一起,过的最苦的也就是这些百姓,在清军的屠刀和压迫下苟延残喘。

打仗时没办法顾及,现在战后了,自然要改善下榆林城中的百姓的生活。

所以,在军官的带领下,被俘虏的汉军开始收拾、整理挨了炮火的榆林城,还帮城中的百姓们修缮房屋,准备过冬的煤炭;

西南明军则是从军需中挤出了一部分口粮,接济城中的百姓,还让军中的医护人员在城中摆设流动医疗站,为城中的百姓诊治。

一切都比较匆忙,毕竟李定国也没想到,能这么顺利的就拿下榆林镇。

炸城墙的隧道都才挖到三分之一么。

估计连清军自己都没想到,自己留下来的断后的汉军,竟然还没等镶黄旗留在雪地上的足迹没掩埋呢,一万多人便麻溜的降了西南明军。

好在西南明军效率高,一切都比较顺利的推进着。

在李定国的治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342章 支援宁夏镇(2/2)

下、在西南明军和汉军的携手努力下,榆林城很快就恢复了秩序,还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大约五天后,在延安府坐镇的朱至澍,收到了李定国遣使送来的捷报!

“好!”

“李定国果然不负众望,先拿下了一城,这下这个新年,能过的有滋有味了,哈哈哈......”

朱至澍拿着快马加鞭送来的捷报,喜悦之意溢于言表。

“这也是殿下知人善用的功劳,臣为殿下贺。”

刘之温起身,对着朱至澍拱手拜道。

“为殿下贺。”

厅中的所有官员,皆跟在刘之温的身后,表达了对朱至澍的祝福。

“哈哈哈哈,也仰仗各位大臣们这两个多月来的辛劳,没有你们,这场仗的也没这么顺利。”

“来人,将此捷报快马传回成都,吩咐岳沐辰好好的在帝明日报上宣传一番,给西南的这个新年,加点喜气。”11111111111

“顺便也打压下清军的嚣张气焰!”

“对了,也往宁夏镇的秦督帅发一份去,好让他心中有底,不用担心榆林镇方向的战事。”

“等等,再附上本王的亲笔信吧。”

朱至澍想了想,开始埋首在案桌上书写了起来。

虽然朱至澍的本意只是想让秦翼明知道榆林镇战事已经胜利,让他能没有后顾之忧、全力打好宁夏镇的战事。

但万一秦翼明以为自己是用这种方式表达对宁夏镇战事进度的不满,以至于迫于压力之下行差踏错就完了,这可不是朱至澍想要的结果。

所以他觉得自己还要书写一封亲笔信过去。

内容也很简单,就是用大白话告诉、安抚秦翼明,让他不要着急、稳扎稳打;

现在榆林镇那边战事大体结束,延安这边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宁夏镇方向,不用担心后勤不稳、军需补给跟不上。

对于宁夏站进度落后于榆林镇,朱至澍也是能够理解的。

榆林镇虽然离延安府也是千里之遥,但却是汉人、大明、陕北的传统势力范围,是熟地;

而且地形多为高山深壑,对清军的骑兵限制很大,有利于步兵为主的西南明军发挥优势。

而宁夏镇则不然。

出了前进基地定边县,则是接近三百里、人烟稀少、地形平坦、近似于荒漠的地形,其实是有利于清军骑兵的发挥的。

要不是这块也不是清军的传统势力范围、双方都算是客场作战,而且清军还没来得及在宁夏镇布设重兵,其实这时候打宁夏镇还是很冒险的。

遥想四百多年前,西夏政权就是靠着宁夏镇,都和弱宋对峙了近两百年呢。

所以对于秦翼明这一路的战事进度不如榆林镇,朱至澍是可以理解的。

“另外,让李定国选一万精良的骑兵出来,派往宁夏镇协助秦帅作战、归属于秦帅麾下。”

想了想后,朱至澍又下了一个命令。

榆林镇战事已了,后面就是建设和防御的事情了,抽个一万骑兵支援秦翼明,想来还是做得到的。

李定国那一路,一开始可是有近三万骑兵的呢。

也就是整个西南的骑兵都分给秦翼明、李定国去了,实在凑不出一支能上阵、成规模的骑兵了,不然朱至澍,是早就想往宁夏镇再派点骑兵助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