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三国之经天纬地 > 第41章:明确方向

第41章:明确方向

民主制度,顾名思义,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国家大事由老百姓说得算!

然而,百姓的人数实在太多啦,总不能你一句我一句,七嘴八舌吵个不停吧?于是便诞生了民主集中制度,其表现形式就是选举代表制!

从此以后,人民当家作主的表现形式,就成了选举理想中的代言人参与国家大事,你的政治举措和言论,符合我的期待,我就投票给你,如果不符合我的期待,下一次选举,我就不选你,就这么简单!

丁谧提出的“诸王共和执政”理念,一看就知道,不是民主政治的表现形式,只不过是由过去仅仅一个人乾纲独断的局面,变成了几个人说的算!

相比之下,刘纬所推行的政治制度可就不一样了,即便现在还处于摸索阶段,并不是纯粹的民主制度,也是个良好的开端,朝着积极正确的方向在发展!

当然了,刘纬是个穿越者,了解历史的发展方向和未来人类社会进步的走向,纯属开了挂,非丁谧可比!但是,拥有丁谧这种复古思想的又何止他一个人呢?诸葛亮所追求的虚君实相制度,不也是一种复古的体现吗! m.v✳✼✹✷o✫dtw.la

先秦时期和西汉早年,政治格局大体上就是虚君实相,说白了,君主不管具体事务,宰相替他治理国家,有点类似君主立宪,却区别巨大!丞相的任命,若非民选,而是出身于贵族阶层,结果还是封建地主阶级掌控着国家大权,谈何人民当家作主?

丁谧这个构想,问题则更加严重,所谓共和执政,掌握国家权力的人都是司马氏族王爷,由贵族垄断国家大权,依旧是士族地主阶级主宰天下,几乎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晋国的没落与衰亡!

那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倒他未必如同刘纬那般激进超前,还有别的解决的办法!

一来,削弱或取消士族地主阶级特权,让庶族地主有更多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当中的机会;二来,废除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推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给普通人跨越阶层的机会,轮流坐庄,免得总是那几个世家大族掌握国家命脉!

如此一来,人才就有了出头的机会,有更多人可以为江山社稷贡献自己的力量和聪明才智,输入更多新鲜血液,整个国家就从一潭死水变得充满活力,晋国的面貌必会焕然一新,国力也会日渐强盛!

但是,这样的改革,却不是丁谧这种理想主义者能轻易实现的,他一无权势,二无背景,想要实现胸中大志,还得无奈依靠这些王爷们,争取想办法让他们掌握了国家大权以后,再慢慢来!

这就好像戊戌变法,康有为和梁启超等维新党人,所追求的目标就是立宪制,却不能急于求成,因为他们毫无推行变法的权力和能力,只能依靠光绪皇帝支持,又怎能急于废了皇帝的权力呢?

既然丁谧此人,是个如此有理想,有思路的人才,为何不把自己的良好建议提供给司马懿?皇帝直接推行变革,岂 不是更容易?干嘛要走这样的弯路?

丁谧也不想啊,关键是司马懿也不鸟他呀!在司马懿看来,丁谧此人就是个座论空谈之辈,压根看不上他,人微言轻,丁谧也只能另辟蹊径!

况且,司马懿本来就是士族地主阶级的代言人,让他推行这样的改革,恐怕难比登天,就算有机会,也听不进去丁谧的建言!

正好,几个司马氏王爷造了反,而且,正陷入不知该何去何从的困境,丁谧也是偷偷来到房门外听了半天,发现了机会,这才向王爷们道明了自己的建议,长远规划,他没说,却给诸王指点迷津,打开了另外一扇大门!

这个姓丁的,说的对啊!凭什么晋国只是司马懿一家人说的算?我们也是司马一族之人,同为太祖高皇帝司马防的子孙,怎么就不能取而代之?正所谓,天下之大,有德者居之!

诸王共和执政的提议,也很好,值得一试!为什么呢?因为凡是一个人说得算的天下,他要是肆意妄为,没人能制约得了他,无形中就会伤及到自己的利益!

人性是贪婪的,没当皇帝以前,可能人模狗样,谦谦君子,当了皇帝以后,就全成他家的了!

我们这一次为什么造反,不就是司马懿侵害了大家的利益吗?换个人当皇帝,也未必能保证我们的既得利益,唯有凡事商量着来,大家共同统治这个国家,每个人的利益,才能够得到保障!

如此做法,还有另外一个好处,那就是这一次自己头上造反的帽子,可以不用戴了!

历史的经验教训,早已证明,无论任何人,把皇帝推翻了,取而代之,都难免留下乱臣贼子的骂名,遗臭万年,但是现在,我们大家没人当皇帝,而是共和执政,是否会如历史上的周召二公一样,流芳百世,名垂青史?

如此一来,自己的利益也保住了,美名也留下了,岂不妙哉?真是一箭双雕的好主意啊!

几个司马氏王爷,甚至包括脾气直率,脑袋缺根弦的司马晃都想通了这一切,不由对丁谧佩服得五体投地,心里也更加敞亮,随后他们商议一番,便按照丁谧的建议,率领五路大军由平原出发,一路西进,直奔邺都!

请不要误会,这里所说的平原,不是地理学上的专有名词,而是指青州平原郡!这里,距离邺都并不遥远,说朝发夕至,可能太夸张了,却也没有几天的路程,就能赶到!

五路诸侯大军在平原会师,又浩浩荡荡地直奔邺都而去,那么大的动静,消息迅速传开,伏夫人和司马伷、司马望、司马馗等人闻知此讯,立马坐不住了,连忙调兵遣将,加强城防,如临大敌!

躲藏在汉国情报站里的司马懿和司马昭,也听到了消息,可是这父子二人,却是眉头紧皱,忧心忡忡!

他们敏锐地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五路诸侯大军,没有打出任何旗号,居然没人知道他们兵临邺都,究竟意欲何为!


民主制度,顾名思义,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国家大事由老百姓说得算!

然而,百姓的人数实在太多啦,总不能你一句我一句,七嘴八舌吵个不停吧?于是便诞生了民主集中制度,其表现形式就是选举代表制!

从此以后,人民当家作主的表现形式,就成了选举理想中的代言人参与国家大事,你的政治举措和言论,符合我的期待,我就投票给你,如果不符合我的期待,下一次选举,我就不选你,就这么简单!

丁谧提出的“诸王共和执政”理念,一看就知道,不是民主政治的表现形式,只不过是由过去仅仅一个人乾纲独断的局面,变成了几个人说的算!

相比之下,刘纬所推行的政治制度可就不一样了,即便现在还处于摸索阶段,并不是纯粹的民主制度,也是个良好的开端,朝着积极正确的方向在发展!

当然了,刘纬是个穿越者,了解历史的发展方向和未来人类社会进步的走向,纯属开了挂,非丁谧可比!但是,拥有丁谧这种复古思想的又何止他一个人呢?诸葛亮所追求的虚君实相制度,不也是一种复古的体现吗!

先秦时期和西汉早年,政治格局大体上就是虚君实相,说白了,君主不管具体事务,宰相替他治理国家,有点类似君主立宪,却区别巨大!丞相的任命,若非民选,而是出身于贵族阶层,结果还是封建地主阶级掌控着国家大权,谈何人民当家作主? m.v✮o✵❋d✭tw.l✳a

丁谧这个构想,问题则更加严重,所谓共和执政,掌握国家权力的人都是司马氏族王爷,由贵族垄断国家大权,依旧是士族地主阶级主宰天下,几乎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晋国的没落与衰亡!

那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倒他未必如同刘纬那般激进超前,还有别的解决的办法!

一来,削弱或取消士族地主阶级特权,让庶族地主有更多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当中的机会;二来,废除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推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给普通人跨越阶层的机会,轮流坐庄,免得总是那几个世家大族掌握国家命脉!

如此一来,人才就有了出头的机会,有更多人可以为江山社稷贡献自己的力量和聪明才智,输入更多新鲜血液,整个国家就从一潭死水变得充满活力,晋国的面貌必会焕然一新,国力也会日渐强盛!

但是,这样的改革,却不是丁谧这种理想主义者能轻易实现的,他一无权势,二无背景,想要实现胸中大志,还得无奈依靠这些王爷们,争取想办法让他们掌握了国家大权以后,再慢慢来!

这就好像戊戌变法,康有为和梁启超等维新党人,所追求的目标就是立宪制,却不能急于求成,因为他们毫无推行变法的权力和能力,只能依靠光绪皇帝支持,又怎能急于废了皇帝的权力呢?

既然丁谧此人,是个如此有理想,有思路的人才,为何不把自己的良好建议提供给司马懿?皇帝直接推行变革,岂 不是更容易?干嘛要走这样的弯路?

丁谧也不想啊,关键是司马懿也不鸟他呀!在司马懿看来,丁谧此人就是个座论空谈之辈,压根看不上他,人微言轻,丁谧也只能另辟蹊径!

况且,司马懿本来就是士族地主阶级的代言人,让他推行这样的改革,恐怕难比登天,就算有机会,也听不进去丁谧的建言!

正好,几个司马氏王爷造了反,而且,正陷入不知该何去何从的困境,丁谧也是偷偷来到房门外听了半天,发现了机会,这才向王爷们道明了自己的建议,长远规划,他没说,却给诸王指点迷津,打开了另外一扇大门!

这个姓丁的,说的对啊!凭什么晋国只是司马懿一家人说的算?我们也是司马一族之人,同为太祖高皇帝司马防的子孙,怎么就不能取而代之?正所谓,天下之大,有德者居之!

诸王共和执政的提议,也很好,值得一试!为什么呢?因为凡是一个人说得算的天下,他要是肆意妄为,没人能制约得了他,无形中就会伤及到自己的利益!

人性是贪婪的,没当皇帝以前,可能人模狗样,谦谦君子,当了皇帝以后,就全成他家的了!

我们这一次为什么造反,不就是司马懿侵害了大家的利益吗?换个人当皇帝,也未必能保证我们的既得利益,唯有凡事商量着来,大家共同统治这个国家,每个人的利益,才能够得到保障!

如此做法,还有另外一个好处,那就是这一次自己头上造反的帽子,可以不用戴了!

历史的经验教训,早已证明,无论任何人,把皇帝推翻了,取而代之,都难免留下乱臣贼子的骂名,遗臭万年,但是现在,我们大家没人当皇帝,而是共和执政,是否会如历史上的周召二公一样,流芳百世,名垂青史?

如此一来,自己的利益也保住了,美名也留下了,岂不妙哉?真是一箭双雕的好主意啊!

几个司马氏王爷,甚至包括脾气直率,脑袋缺根弦的司马晃都想通了这一切,不由对丁谧佩服得五体投地,心里也更加敞亮,随后他们商议一番,便按照丁谧的建议,率领五路大军由平原出发,一路西进,直奔邺都!

请不要误会,这里所说的平原,不是地理学上的专有名词,而是指青州平原郡!这里,距离邺都并不遥远,说朝发夕至,可能太夸张了,却也没有几天的路程,就能赶到!

五路诸侯大军在平原会师,又浩浩荡荡地直奔邺都而去,那么大的动静,消息迅速传开,伏夫人和司马伷、司马望、司马馗等人闻知此讯,立马坐不住了,连忙调兵遣将,加强城防,如临大敌!

躲藏在汉国情报站里的司马懿和司马昭,也听到了消息,可是这父子二人,却是眉头紧皱,忧心忡忡!

他们敏锐地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五路诸侯大军,没有打出任何旗号,居然没人知道他们兵临邺都,究竟意欲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