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之所以无法通行吃水深的大型船只,是因为礁石密布,浅滩遍地,只要能炸开礁石,挖开浅滩,人工开拓一条可以通行的航道,保克海峡便可以走通!
对于古人来说,这可能是天方夜谭,可对拥有一些后世穿越技术的刘纬来说,却是小菜一碟!
当然了,这里说的是保证通行木制帆船的宽度与深度,不是现代的钢铁巨轮!起码在当下,乃至于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木制海船仍是航海的主力军,所以,这条航道用不着太宽,也不用太深,工程量可就小多了,用炸药直接炸就行!
然而,最大的障碍,不是出在技术上,而是泰米尔人和僧伽罗人不愿意刘纬这么干,即便他是神佛派来的使者,他们也是心不甘,情不愿,生怕因此而引来噩运!
问题是,即便心里很不情愿,苏悉和摩尼二人,也是敢怒而不敢言啊!他们在此之前不久,亲眼目睹了刘纬舰队炮轰荒岛的场面,被这神力所震撼,惊得目瞪口呆!他们也怕惹怒了面前的神佛使者,引来的可就不仅是噩运了,而是疾风骤雨般的打击!
刘纬善于察言观色,直接看出了二人的心思,却装作不明就里,开口询问,他们为什么迟迟没有定论!
翻译如实转述,苏悉和摩尼二人,又是互相对视了一眼,这两个仇敌,竟心有灵犀般地给出了同样的说法,那就是必须要回去与族人商议!
真是咄咄怪事,身为酋长,甚至可以称之是国王,却做不了主,要回去找族人商议?难道他们比刘纬创建的大汉王朝,更早实现了民主政治吗?当然不是!
泰米尔人和僧伽罗人,对于宗教如此狂热,他们的国家,势必为那种政教合一的政权体制,苏悉和摩尼二人虽然是酋长,却称不上领袖,他们部族里的精神领袖其实是神职人员,拥有极高的话语权!
现如今世界上最著名的政教合一国家,便是伊朗,他们也有总统,却存在感很低,掌握权力的,是他们的宗教及精神领袖,可谓一言九鼎!
信仰佛教的僧伽罗人,他们的神职领袖被称为法师,实际上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得道高僧;信奉婆罗门教的泰米尔人,则称神职领袖为先知,事实上就是印度非常著名的苦行僧!
得道高僧,自然不必多说,这个苦行僧是怎么回事呢?如果您经常留意关于印度阿三的新闻,应该知道,他们那里有一群人,或者宣称自己不吃饭不喝水,瘦得皮包骨;或者高举一条胳膊,一辈子都不放下,到后来完全僵直硬化!所谓苦行僧,就是指这些“自虐”的人!
当然了,别人的宗教信仰,我们不宜说三道四,可对刘纬来说,目前的局面,便稍
苏悉和摩尼二人,作为部族酋长,当然会对自己的商路规划十分感兴趣,因为这可以为他们的部族带来实打实的利益,作为国家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实际管理者和执行者,他们最为重视的,不也正是这个么!
但是,若让两位酋长回去,与部族里的神职领袖商议,请他们拿主意,结果可就未必如此乐观了!
这帮家伙的脑子里,只有神叨叨的所谓信仰,一个个都是唯心论的极端主义者,他们可不在乎什么部族的实际利益,只在乎自己的宗教权威是否稳固,更别说刘纬准备炸开罗摩桥的计划了,在他们这些神职人员看来,岂不是亵渎神明,犯上之举?
不行!不能让两人就这么回去,必须当场拍板!那些神职人员,精神领袖,虽然话语权很高,但国家大事,还得国王拍板,他们虽然可以影响国王的决定,却不能替他拿主意!
因此,苏悉和摩尼二人只要能当场与刘纬签订协议,把承诺落到纸头上,刘纬便能掌握主动权,这两个国王回去以后,就是受到神职人员的影响,想要反悔,也得考虑考虑,说话不算话的后果,而有所忌惮!
“哼!尔等以为,非之不可乎?”想到这里,刘纬收起了和蔼的面容,板起脸来,满面肃然,冷哼一声,给苏悉和摩尼二人施加了压力!
刘纬的意思是,这么好的事,如同天上掉馅饼一样,你们居然还在犹豫不决?把我惹急了,找别人替代了你们,也不是不可以,你们以为,这种好事,非你们莫属了吗?
刘纬这句话,还是很有分量的!泰米尔人也好,僧伽罗人也罢,并不是南亚次大陆上唯一的部族和国家,在德干高原东边,就有一个安达罗国,也是沿海国家,刘纬只是觉得这个中途补给站设置在斯里兰卡附近最为合适,却并不意味着非要在这里不可!
眼见煮熟的鸭子就要飞了,苏悉和摩尼二人如坐针毡!他们既对神佛的使者不高兴了,而感到惶恐,也因为即将失去唾手可得的巨大利益,而感到遗憾和不甘!
在一阵沉默之后,这两个人竟先后表示,愿意接受刘纬的安排,包括炸开罗摩桥的计划,并指天发誓,签下血书!
眼见苏悉和摩尼终于就范,刘纬的脸色稍稍缓和了一些,立即命人取来笔墨纸砚,写好条约细则,令其签字画押!眼见木已成舟,这两个酋长还能怎么办,也只能乖乖地按下了自己的掌印,若是按照国际公约,条约便生效了!
等等!什么国际公约?这时代哪有这种东西?确实没有!因而,当酒宴已毕,两位酋长告辞下船以后,刘纬目送他们远离的同时,便给陆逊下达了命令,让舰队全体警戒,他似乎已经料定,事情至此尚未结束,一定会出现某些变数!
有变数,刘纬也不怕,谁让他的腰杆硬呢!如果这两个国王敢说话不算话,立马就收拾他们!
https://www.vodtw.la/book/2782/其实,罗摩桥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邪乎,无非就是大陆板块漂移的过程中,斯里兰卡岛脱离了南亚次大陆,所形成的浅海之中,突兀出来的一串岛礁而已!
这里之所以无法通行吃水深的大型船只,是因为礁石密布,浅滩遍地,只要能炸开礁石,挖开浅滩,人工开拓一条可以通行的航道,保克海峡便可以走通!
对于古人来说,这可能是天方夜谭,可对拥有一些后世穿越技术的刘纬来说,却是小菜一碟!
当然了,这里说的是保证通行木制帆船的宽度与深度,不是现代的钢铁巨轮!起码在当下,乃至于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木制海船仍是航海的主力军,所以,这条航道用不着太宽,也不用太深,工程量可就小多了,用炸药直接炸就行!
然而,最大的障碍,不是出在技术上,而是泰米尔人和僧伽罗人不愿意刘纬这么干,即便他是神佛派来的使者,他们也是心不甘,情不愿,生怕因此而引来噩运!
问题是,即便心里很不情愿,苏悉和摩尼二人,也是敢怒而不敢言啊!他们在此之前不久,亲眼目睹了刘纬舰队炮轰荒岛的场面,被这神力所震撼,惊得目瞪口呆!他们也怕惹怒了面前的神佛使者,引来的可就不仅是噩运了,而是疾风骤雨般的打击!
刘纬善于察言观色,直接看出了二人的心思,却装作不明就里,开口询问,他们为什么迟迟没有定论!
翻译如实转述,苏悉和摩尼二人,又是互相对视了一眼,这两个仇敌,竟心有灵犀般地给出了同样的说法,那就是必须要回去与族人商议!
真是咄咄怪事,身为酋长,甚至可以称之是国王,却做不了主,要回去找族人商议?难道他们比刘纬创建的大汉王朝,更早实现了民主政治吗?当然不是!
泰米尔人和僧伽罗人,对于宗教如此狂热,他们的国家,势必为那种政教合一的政权体制,苏悉和摩尼二人虽然是酋长,却称不上领袖,他们部族里的精神领袖其实是神职人员,拥有极高的话语权!
现如今世界上最著名的政教合一国家,便是伊朗,他们也有总统,却存在感很低,掌握权力的,是他们的宗教及精神领袖,可谓一言九鼎!
信仰佛教的僧伽罗人,他们的神职领袖被称为法师,实际上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得道高僧;信奉婆罗门教的泰米尔人,则称神职领袖为先知,事实上就是印度非常著名的苦行僧!
得道高僧,自然不必多说,这个苦行僧是怎么回事呢?如果您经常留意关于印度阿三的新闻,应该知道,他们那里有一群人,或者宣称自己不吃饭不喝水,瘦得皮包骨;或者高举一条胳膊,一辈子都不放下,到后来完全僵直硬化!所谓苦行僧,就是指这些“自虐”的人!
当然了,别人的宗教信仰,我们不宜说三道四,可对刘纬来说,目前的局面,便稍
苏悉和摩尼二人,作为部族酋长,当然会对自己的商路规划十分感兴趣,因为这可以为他们的部族带来实打实的利益,作为国家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实际管理者和执行者,他们最为重视的,不也正是这个么!
但是,若让两位酋长回去,与部族里的神职领袖商议,请他们拿主意,结果可就未必如此乐观了!
这帮家伙的脑子里,只有神叨叨的所谓信仰,一个个都是唯心论的极端主义者,他们可不在乎什么部族的实际利益,只在乎自己的宗教权威是否稳固,更别说刘纬准备炸开罗摩桥的计划了,在他们这些神职人员看来,岂不是亵渎神明,犯上之举?
不行!不能让两人就这么回去,必须当场拍板!那些神职人员,精神领袖,虽然话语权很高,但国家大事,还得国王拍板,他们虽然可以影响国王的决定,却不能替他拿主意!
因此,苏悉和摩尼二人只要能当场与刘纬签订协议,把承诺落到纸头上,刘纬便能掌握主动权,这两个国王回去以后,就是受到神职人员的影响,想要反悔,也得考虑考虑,说话不算话的后果,而有所忌惮!
“哼!尔等以为,非之不可乎?”想到这里,刘纬收起了和蔼的面容,板起脸来,满面肃然,冷哼一声,给苏悉和摩尼二人施加了压力!
刘纬的意思是,这么好的事,如同天上掉馅饼一样,你们居然还在犹豫不决?把我惹急了,找别人替代了你们,也不是不可以,你们以为,这种好事,非你们莫属了吗?
刘纬这句话,还是很有分量的!泰米尔人也好,僧伽罗人也罢,并不是南亚次大陆上唯一的部族和国家,在德干高原东边,就有一个安达罗国,也是沿海国家,刘纬只是觉得这个中途补给站设置在斯里兰卡附近最为合适,却并不意味着非要在这里不可!
眼见煮熟的鸭子就要飞了,苏悉和摩尼二人如坐针毡!他们既对神佛的使者不高兴了,而感到惶恐,也因为即将失去唾手可得的巨大利益,而感到遗憾和不甘!
在一阵沉默之后,这两个人竟先后表示,愿意接受刘纬的安排,包括炸开罗摩桥的计划,并指天发誓,签下血书!
眼见苏悉和摩尼终于就范,刘纬的脸色稍稍缓和了一些,立即命人取来笔墨纸砚,写好条约细则,令其签字画押!眼见木已成舟,这两个酋长还能怎么办,也只能乖乖地按下了自己的掌印,若是按照国际公约,条约便生效了!
等等!什么国际公约?这时代哪有这种东西?确实没有!因而,当酒宴已毕,两位酋长告辞下船以后,刘纬目送他们远离的同时,便给陆逊下达了命令,让舰队全体警戒,他似乎已经料定,事情至此尚未结束,一定会出现某些变数!
有变数,刘纬也不怕,谁让他的腰杆硬呢!如果这两个国王敢说话不算话,立马就收拾他们!
https://www.vodtw.la/book/2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