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这两个国王,分别自报家门,做了自我介绍,泰米尔人国王名叫苏悉婆罗,僧伽罗人国王名叫摩尼提婆!
至此,不懂梵语的刘纬产生了一个大胆的猜测,这“提婆”和“婆罗”,在梵语中,应该是用来称呼尊者的代词,相当于陛下、殿下和阁下等,并不是人的姓名!
就比如此前被杀的那个摩揭陀国王扑底提婆,他的名字叫扑底,提婆则应该是殿下之意;弑君的将军旃婆罗,他的名字应该就是旃,婆罗是指阁下;
而眼前的这两位国王,则是一个名叫苏悉,另一个名叫摩尼,提婆和婆罗,也是因为他们是国王,成为了名字的后缀!不过,他们的习惯,倒是有些怪异,自我介绍的时候,还要称呼自己为殿下或者陛下吗?
其实,刘纬也知道,所谓的陛下、殿下、阁下等说法,都是汉语言文字中的概念,只是与外国语言的有些词汇意思相通,便被拿来翻译,可实际上,却差别巨大!
举个例子,就比如罗马帝国,他们的国家,并没有皇帝,只有“凯撒”!因为这个世代传承的君主之位,是由凯撒开创的,后世继承人便以凯撒自居,我们中国人在翻译的时候没有进行直译,而是根据这个君主之位,联系我们国家的实情,才翻译成了皇帝!
再比如,外语当中“king”这单词,我们都知道是国王的意思,可实际上呢,在古代欧洲,一个部落酋长,甚至一个家族的族长,都可以被称为“king”,顶多可以被翻译为首领或元首而已!
你一听国王这个词,是不是会觉得,就是西方君主的专属代称?大错特错!
国王,也是中国语言当中的词汇,诸如秦王、赵王、燕王、晋王等王爵,统称就是国王,却因为翻译的问题,被误以为是西方君主的专属名词,而我们的国王,为了加以区别,却被改称为了诸侯王!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上帝”一词,最早所指的,就是中国的玉皇大帝,现在却没有人称呼他为“上帝”了,一提上帝,人们想到的只有耶和华,也是翻译造成的误区!
还有就是,圣诞节!中国人并不普遍信仰基督教,那么对于中国人来说,“圣”字又是从何说起的?耶稣降生的日子,怎么能称为圣诞节呢?理应翻译为“耶诞节”才是!对中国人来说,孔子的生日,或许才应该是圣诞节吧!
以上种种,不胜枚举,在许多情况下,因为翻译的问题造成了许多误解和误区,甚至广为流传,最终约定俗成,以至于连我们自己的神明、国王和圣贤,都要让出自己的专属称谓,改称其他,简直是没地方说理了!
刘纬是个精于历史的发烧友,对此一直深恶痛绝!不过,眼前
不过,刘纬随即就想明白了!他所知道的历史,也就是泰米尔人和僧伽罗人长期战争的历史,有记载的是从公元5世纪到16世纪,至于公元3世纪时,却是一片空白!
大概是因为这个时代,泰米尔人和僧伽罗人还很落后,没有记载历史的能力,也没有国家概念,充其量只能算作部族,他们的头领,自然看着一点也不像个国王,只能算是酋长!
不过,身为一族首领的贵重身份,此二人怎么敢直接登上汉军的舰船呢?他们就不怕遭受什么意外?
这个问题,刘纬也想到了合理的答案!他们误以为汉军舰队是神明派来的天兵天将,刘纬则是神佛降世,在这种情况下,谁才最有资格上船,无限接近于神灵?肯定是酋长啊!他们哪敢派个身份低微的使者前来,糊弄神明?必定要亲自登船,虔诚膜拜于神佛的驾前!
呵呵!这可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正好,自己准备的酒宴还都热乎着呢,总算没浪费,那就赶紧招呼这两个酋长入席吧!
想到这里,刘纬命人把酒菜全都端了上来,并亲自与之对饮攀谈,热情而随和!
这两个酋长呢,却显得异常惶恐,不敢在神佛面前放肆,直到最后才小心翼翼地吃了点东西,喝了点酒,却惊讶发现,竟是如此珍馐美味,琼浆玉液!
汉地饮食,本来没什么特别的,十分平庸,却因为刘纬穿越带来的许多新鲜食物和烹饪方式,变得丰富多彩,那种高度烧酒,更是公元3世纪时,全世界范围内绝无仅有的美酒佳酿!
这些饮食,两位酋长见都没过,更别提吃喝了,以为是天上仙境才有,神佛专享之物,心中更加确信了刘纬是来自于天上的神灵,不由得唯唯诺诺,言听计从,不管刘纬说了什么,他们都全盘接受!
当然,苏悉和摩尼二人之所以能当酋长,绝不是等闲之辈,至少比一般俗人更通事理,他们听了刘纬的一番战略规划以后,也是发现其中的利益极大,若是真如神佛所言,自己的部族,将会赚到不少好处,没有理由拒绝啊!
刘纬眼见二人如此上道,也很高兴,与之共饮一杯酒后,又提出了一个想法,他打算在罗摩桥岛链中间,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炸开一个缺口,开拓航道,以保证运载货物的大型船只,能顺利通过保克海峡!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保克海峡虽然宽阔,却因为罗摩桥岛链一带的浅滩和暗礁阻隔,而无法通行吃水很深的大型船只,必须绕行斯里兰卡岛,增加了航程,若是能有个缺口,可以少走许多弯路!
然而,刘纬的这个提议,却令苏悉和摩尼二人大为吃惊,刘纬也看出来了,他们的脸上只写了三个字:不愿意!
https://www.vodtw.la/book/2782/如此真相,刘纬也感到异常惊讶,连忙仔细地上下打量一下面前的二人,并再度让翻译进行确认,得到的答案仍是一样的,他们就是泰米尔人和僧伽罗人的国王!
随后,这两个国王,分别自报家门,做了自我介绍,泰米尔人国王名叫苏悉婆罗,僧伽罗人国王名叫摩尼提婆!
至此,不懂梵语的刘纬产生了一个大胆的猜测,这“提婆”和“婆罗”,在梵语中,应该是用来称呼尊者的代词,相当于陛下、殿下和阁下等,并不是人的姓名!
就比如此前被杀的那个摩揭陀国王扑底提婆,他的名字叫扑底,提婆则应该是殿下之意;弑君的将军旃婆罗,他的名字应该就是旃,婆罗是指阁下;
而眼前的这两位国王,则是一个名叫苏悉,另一个名叫摩尼,提婆和婆罗,也是因为他们是国王,成为了名字的后缀!不过,他们的习惯,倒是有些怪异,自我介绍的时候,还要称呼自己为殿下或者陛下吗?
其实,刘纬也知道,所谓的陛下、殿下、阁下等说法,都是汉语言文字中的概念,只是与外国语言的有些词汇意思相通,便被拿来翻译,可实际上,却差别巨大!
举个例子,就比如罗马帝国,他们的国家,并没有皇帝,只有“凯撒”!因为这个世代传承的君主之位,是由凯撒开创的,后世继承人便以凯撒自居,我们中国人在翻译的时候没有进行直译,而是根据这个君主之位,联系我们国家的实情,才翻译成了皇帝!
再比如,外语当中“king”这单词,我们都知道是国王的意思,可实际上呢,在古代欧洲,一个部落酋长,甚至一个家族的族长,都可以被称为“king”,顶多可以被翻译为首领或元首而已!
你一听国王这个词,是不是会觉得,就是西方君主的专属代称?大错特错!
国王,也是中国语言当中的词汇,诸如秦王、赵王、燕王、晋王等王爵,统称就是国王,却因为翻译的问题,被误以为是西方君主的专属名词,而我们的国王,为了加以区别,却被改称为了诸侯王!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上帝”一词,最早所指的,就是中国的玉皇大帝,现在却没有人称呼他为“上帝”了,一提上帝,人们想到的只有耶和华,也是翻译造成的误区!
还有就是,圣诞节!中国人并不普遍信仰基督教,那么对于中国人来说,“圣”字又是从何说起的?耶稣降生的日子,怎么能称为圣诞节呢?理应翻译为“耶诞节”才是!对中国人来说,孔子的生日,或许才应该是圣诞节吧!
以上种种,不胜枚举,在许多情况下,因为翻译的问题造成了许多误解和误区,甚至广为流传,最终约定俗成,以至于连我们自己的神明、国王和圣贤,都要让出自己的专属称谓,改称其他,简直是没地方说理了!
刘纬是个精于历史的发烧友,对此一直深恶痛绝!不过,眼前
不过,刘纬随即就想明白了!他所知道的历史,也就是泰米尔人和僧伽罗人长期战争的历史,有记载的是从公元5世纪到16世纪,至于公元3世纪时,却是一片空白!
大概是因为这个时代,泰米尔人和僧伽罗人还很落后,没有记载历史的能力,也没有国家概念,充其量只能算作部族,他们的头领,自然看着一点也不像个国王,只能算是酋长!
不过,身为一族首领的贵重身份,此二人怎么敢直接登上汉军的舰船呢?他们就不怕遭受什么意外?
这个问题,刘纬也想到了合理的答案!他们误以为汉军舰队是神明派来的天兵天将,刘纬则是神佛降世,在这种情况下,谁才最有资格上船,无限接近于神灵?肯定是酋长啊!他们哪敢派个身份低微的使者前来,糊弄神明?必定要亲自登船,虔诚膜拜于神佛的驾前!
呵呵!这可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正好,自己准备的酒宴还都热乎着呢,总算没浪费,那就赶紧招呼这两个酋长入席吧!
想到这里,刘纬命人把酒菜全都端了上来,并亲自与之对饮攀谈,热情而随和!
这两个酋长呢,却显得异常惶恐,不敢在神佛面前放肆,直到最后才小心翼翼地吃了点东西,喝了点酒,却惊讶发现,竟是如此珍馐美味,琼浆玉液!
汉地饮食,本来没什么特别的,十分平庸,却因为刘纬穿越带来的许多新鲜食物和烹饪方式,变得丰富多彩,那种高度烧酒,更是公元3世纪时,全世界范围内绝无仅有的美酒佳酿!
这些饮食,两位酋长见都没过,更别提吃喝了,以为是天上仙境才有,神佛专享之物,心中更加确信了刘纬是来自于天上的神灵,不由得唯唯诺诺,言听计从,不管刘纬说了什么,他们都全盘接受!
当然,苏悉和摩尼二人之所以能当酋长,绝不是等闲之辈,至少比一般俗人更通事理,他们听了刘纬的一番战略规划以后,也是发现其中的利益极大,若是真如神佛所言,自己的部族,将会赚到不少好处,没有理由拒绝啊!
刘纬眼见二人如此上道,也很高兴,与之共饮一杯酒后,又提出了一个想法,他打算在罗摩桥岛链中间,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炸开一个缺口,开拓航道,以保证运载货物的大型船只,能顺利通过保克海峡!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保克海峡虽然宽阔,却因为罗摩桥岛链一带的浅滩和暗礁阻隔,而无法通行吃水很深的大型船只,必须绕行斯里兰卡岛,增加了航程,若是能有个缺口,可以少走许多弯路!
然而,刘纬的这个提议,却令苏悉和摩尼二人大为吃惊,刘纬也看出来了,他们的脸上只写了三个字:不愿意!
https://www.vodtw.la/book/2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