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大明之海上崛起 > 第462章 曙光

第462章 曙光

   第462章 曙光(1/2)

崇祯三年六月,赵家又闻喜事,秋月,容贞接连产子,一儿一女。

赵氏添新丁,广鹿岛阖城庆贺。

可惜亲爹尚在定襄,不得亲至,只赵杨氏坐镇,大骂不负责的狗儿。

几个小娘着实不易,赵明生不在媳妇身边也就罢了,还一点都不老实,又纳了几房蒙古女人,且还都是寡妇,这就将赵杨氏气的暴跳如雷。

赵家好歹是四海第一家族,可门风着实让人臊得慌,这都弄的什么乌七八糟的婆娘?

让老娘的一张脸何处安放?让家里的几个儿媳作何想法?

就只能厚脸皮前来安抚,免得儿媳产后抑郁。

可赵大少也是有苦难言,分身乏术。

定襄六郡乃四战之地,东部为后金,西部为准格尔诸部,南部为大明,北部为喀尔喀诸部落,完全是一块飞地。

四海之所以能够功成,赵大少也是托前世的福气,晓得这位蒙古大汗是个奇葩,将蒙古诸部折腾的四分五裂,不得人心。

林丹汗表面上看控弦十几万,实则外强中干,啥也不是!

这是钻了空子的!

地盘是占下了,但如何经营下去却是令赵大少挠头。

此地物产有限,尤其是食物,偏偏贫地出刁民,民风彪悍,完全不能同南洋的土著同日而语。

游牧同农耕在漠南一线斗了数千年都没有尿到一个壶里,又岂是赵大少能轻易解决的?

娶几个婆娘只不过能暂时压制反抗势力,稍安其心。如何能长久下去,甚至渐渐融合?这对四海来说是一个长期课题!

彼此顾忌,彼此试探,文化上的抗拒,经济上的依赖,政治上的倾轧,一团乱麻都不足以描述其复杂。

努力月余,赵大少仍旧不能撼动牧奴制分毫。

所谓牧奴制,实际上同罗刹国的农奴制一般无二,只不过一个是耕地,一个是牧羊罢了。

牧民依托封建领主而活,封建主依托牧奴维持军事力量,保持自立。所谓的汗帐很难对自己的领地施行细致而有效的管辖。

相比于华夏大一统制度,蒙古诸部之关系更类似于日本的分封制。

看似散乱,实则难治。

这里的底层百姓是没办法独立生活的,艰难的环境,游牧的风险,决定大漠的生存方式必须是群居。

分产到户成为奢望,这些苦哈哈便不能为四海所用。

赵大少打量一圈,还是要依靠蒙古勋贵来统治这片大地,起码暂时只能这般。

施政不利,明生意识到短时间内对蒙策略难有成效,果断转移重点,专心经营城池,安置大明流民。

掺沙子和稀泥,倚靠城池构建四海统治,构建商业通路,商品流通起来,当这些牧民有了安定的生活,不再四处流浪时,这地界才算是真正的稳了!

月余下来,安置流民近三万,募兵五千,分驻定襄,福化两城,编练整饬。

如此,定襄军总算是有了一丝丝模样。

当然距离真正成军,形成作战能力还不知要多久,都是陕北的逃人,普通的农户出身,你不能指望彼辈像牧民一般,上马便能提刀作战。

没办法,生产方式不同,这就决定了农业社会的军事成本要高过游牧数倍。

好在四海以火器部队为主,这无疑大大降低了对士兵身体素质的要求,不然更加艰难。

六月底,燕山众、吕梁众、太行众退走。

赵大少令彼等各归各家,深深埋入乱世群山之中,以待时机。

牛二宝屯兵神木,窃长城一段为己有,重新修筑城池,并以神木为出发地,派出暗探深入陕北各地,以定襄王之名招募流民。

这厮甚至将主意打到小股义军,吃不饱饭的边军头上,而且收获颇丰。

邓暄屯兵东胜,一面监督筑城,一面编练新军。

孔有德屯兵云中,一为营建云中城,二为开矿炼铁,三为迁移沙尔沁城之民。

那沙尔沁城本是不得已为之,四面为群山所环抱,进出不便利,作为军事堡垒尚可,养民就困难。而云中近河多水,沃野居多,正适合开垦良田。

至于开矿更是四海的重中之重!

云中是后世的哪里?就在包头近佐,煤矿铁矿众多。

邓暄在敕勒川经营数年,早已在彼处摸到了数处矿脉。如今便要大举开矿,冶铁炼钢,使云中成为定襄的军工中心。

武器装备不但要自给,从长远来看,甚至能对瀚海,以至于关内大战进行支持!

刘兴祚屯兵五原,一为营建五原城,二为居中做主,分配茂明安部领地。

茂明安部十二台吉同四海早有协议,率兵归附四海,但需分得一片膏腴之地,肥美的牧场。

这五原一地便是安置彼等的所在。

五原分耕区与牧区,耕区约战三分之一,安置明民,牧区约战三分之二,安置茂明安十二部。

设一城十八镇,六镇安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462章 曙光(2/2)

明民,十二镇分与各部台吉。

每镇设墩堡一座,也可称之为镇城,驻有定襄王下辖民政官若干。一则为收税,核查部落是否弄虚作假。二则为营商,方便牧民采买生活用品。三则为学堂,鼓励蒙古子弟入学就读。

老祖宗秦始皇留下大一统的不二法门,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赵大少再加上一个利益捆绑。

茂明安部也许是吃够了北部风沙的苦头,对四海的安排极为配合,起码比那几个婆娘的部众要听话许多,对自家所得牧场都极为满意,上表好一顿吹捧赵大少。

真心假意无所谓,总之十几个戳鸟切切实实拿到了好处,这就是抱强者大腿的好处!

这就让赵大少看到了蒙汉融合的一丝曙光。

投桃报李,明生以四海官制敕封十二部台吉名誉职衔,更赏赐十二人各自一块老大的牧场,加起来足有半个五原郡之大。

不过这牧场有点远,在傲洲……

去不去由你等自己决定,去多少人由你等自理,总之本大少很豪气。

本以为几个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兴趣缺缺,没想到十二台吉还当真了,亲自跑来定襄城,拉住明生问东问西。

有多远?

如何去?

其地风貌如何?

经营牧场有何章程?

明生就笑的合不拢嘴,合该这茂明安部发财,做了蒙古诸部第一个吃螃蟹之人。

铺开地图,口吐莲花详细介绍傲洲一地,也不需诓骗诸人,那傲洲确实适合放牧,堪称是牧人的天堂。

最后建议各部派亲信之人,最好是自家的后代前去经营,反正尔等的子嗣众多,正愁家产不好分配呢,本大少帮你们。

“王上,傲洲当真有如此肥美的牧场?”

车根台吉看着地图云里雾里,这地图他仔细核对过,起码漠南漠北地形确实为真,就从没见过如此精确的地图。

但若说只凭赵大少一张嘴,便相信四海在万里之外有这么一块地盘,却是满腹的狐疑。

“骗你作甚!”

赵大少将牛赑吹上天,“我四海之地又何止傲洲,算来,我四海地盘约略有两个大明大小,只是傲洲适合放牧罢了。

尔等这般猜疑也没甚的意思,何不各派遣妥帖之人去往查看?

若本王所言为真,你等再行派人前去接收牧场也不迟,只一点,往来需两年时间,你等且有的等。”

“两年?”

车根咧嘴,“这个即便给了我等……可实际的好处也到不得手中啊。

俺是个直性子,就问王上,您这是怕我等不忠,欲行分化之策么?”

“分化个甚!”

赵大少把眼一瞪,“去不去是尔等的自由,又没有强迫尔等!

你自己看看大漠南北是何种景象,草场一年少过一年,风沙一年大过一年,为了几处牧马地,每年有多少人枉死?

再者,尔等子嗣一堆,哪家没有争夺继承权的狗屁倒灶之事,舍出去一二子嗣,去海外看看某所言是否为真很难么?

不客气的说,傲洲的牧场比这里丰腴百倍,去了的便晓得那边的妙处。

本王今日说一句大话,尔等蒙古勋贵终有一日会抢着去傲洲开牧场……

不过彼时么,怕是再没有白送的道理,而是要用真金白银来买!”

世上当真有如此的美事?

十几人嘀嘀咕咕。

车根又问,“若我等族民去往傲洲,除放牧之外,其他生活物资怎么办?也如定襄这般制度么?”

“尔等到底有没有看本王发的文书?”

赵大少看着这群棒槌颇感头疼,“我四海在傲洲有城池若干,有民多达十万,各种行当皆有,不虞物资匮乏,公平买卖即可。

至于牧场,傲洲制度为一家一户所有,所产肉食、奶酪、皮毛都是抢手的货物,何愁钱财?

赐给尔等的牧场虽大,但亦要遵循此种制度,本王劝尔等莫要全给了某一子嗣,莫说没那么多人手打理,而是怕尔等将来要后悔!”

“也就是说去了便是四海之民?”

“不然怎的,你还想在傲洲自立?”

赵大少冷冷一笑,“去了便是汉蒙一体,混居安置,待遇等同,一体纳税。

条件便是这么一个条件,尔等要去便去,不去亦可,休要再寻本王聒噪。”

其实十几人早就四处打探过,所问者皆是四海的老人,所言同赵大少略同,这便再做不得假。

车根一咬牙,舍出二子并数十户部族去万里之外接收牧场,也不用派什么人去查看,一个来回两年谁受得了。

去了先行探探虚实,若是当真如此,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必须分出几个支脉去讨生活。

其他台吉莫不如此打算!

这就很不错,赵大少很满意。

四海的贼船有一个好处,上来便没人愿意下去。

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