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子人,在小八仙桌上开始吃午饭,北方和南方不大一样,北方是年夜饭比较隆重,南方好多地方是中午饭隆重。
李惠军把茅台拿出来,即便是杨秀兰和二婶,都满上了一杯。
“下午没什么事情了,都喝点。”,李茂山发话了,“老大,家堂上满上点,让老祖宗也尝尝茅台。”
等李惠军倒完了酒,李茂山说道:“过了年,又都长了一岁,老二和李翠也要快考高中了,我还是那句话,能上高中,坚决不上中专,你俩明年要争气,你大哥带了个好头,你们也不能掉链子。”
李茂山说完,大家一起喝了一杯。
李惠峰非常想和大人一样喝点酒,但他老娘一瞪眼,他只能乖乖的喝茶,连个饮料都没有。
“明年暑假,我把李翠李红弄到燕京,找几个老师好好给他们补补课,她俩这学习成绩够愁人的。”
一听能去燕京,李翠和李红立刻手舞足蹈起来。
如果李惠军单说李红,杨秀兰肯定不同意,在她看来,女孩子能识字就行,上那么多学干什么?但有李翠在,她不好多说话。
“老大,你真的在燕京买了房子?你茂前大爷说的时候,我还不信呢。”
“真的,比咱家要大一倍,也没花多少钱,几千块钱。”
杨秀兰的眼光已经随着家里的钱多起来,而变得高不可攀,他们家的分红在村里是前几把交椅,人口多,分的自然多,再加上两口子卖肴肉,一个月也有两三百块钱的收入。
“那还行,老大,要是将来老二也去燕京上大学,给老二也买一套,你们兄弟俩争取都留在首都。”,杨秀兰想想俩儿子在首都就激动。
“行,不管老二考到哪里,我都给他弄套房子,您放心吧。”
一家人关起门来,吃吃喝喝的速度非常快,因为正餐在晚上,所以中午每个人喝了一茶碗就结束了。
李茂山两兄弟就坐在大八仙桌旁边拉呱,等香烧完了就点上一根。
杨秀兰和二婶领着几个小的去了小广场玩,李惠军回了房间睡觉,大过年的,大部分人家都会请家堂,不方便去别人家,虽然都姓李,但出了五服,供奉的祖宗不一样,去了人家家里就要磕头,不管是主家还是客人,都不好意思。
等李惠军再起来的时候,年夜饭已经端上了桌子,一般年夜饭从五点钟就开始,谁家吃的早,说明谁家勤快。
中午的还没消化完,晚上的又开始了。
杨秀兰和二婶在包饺子,两种馅,一种是鲅鱼的,一种是白菜豆腐的。
“哎,没有韭菜,鲅鱼饺子就差点事。”,李惠军看了看饺子馅说。
“明年冬天弄点塑料膜,在门前种上一茬子韭菜,过年也能有个绿色的菜。”
“镇上不是有卖韭菜的吗?”
“拉倒吧,一斤韭菜比肉还贵,谁家舍得吃?开春后吃个够,非得花这冤枉钱干什么。”
这时候的大棚菜还是新鲜货,没几家吃得起,80年的时候,寿光第一茬大棚菜上市,一斤黄瓜十块钱。
李茂儒拿着一把麦秆进屋子,用麻绳扎了起来。
消失好多年的传统习俗照庭,在八十年代的时候还非常流行。
吃完年夜饭,天才黑起来,李翠和李红已经急不可耐的出门了,把麦秆和鞭炮放到大门口,等着李惠军出来主持照庭和放鞭炮的工作。
照庭就不用李茂山这个家主亲自主持了,李惠军就能完成。
“惠军,从南边点草把子,咱家的地换到南边了。”,杨秀兰打开房门喊了一句。
村里有一种说法,草把子倒的方向,意味着明年哪个方向的收成好。
当然,草把子要向哪个方向倒,是可以操作的,只要提前点燃哪个方向的麦秆就是。
等草把子燃烧完,李翠用竹竿撑着鞭炮放起来,放完了鞭炮,把草把子烧剩下的灰在自家大门前围一圈。
李惠军又带着弟弟妹妹去李茂儒家里操作了一遍。
李惠军还没进家门,李惠国已经在家门口等着了,“惠军,去打牌,去李茂尔家,他家没请家堂。”
李惠军正好手痒痒,到了李茂尔家,结果李茂尔一家子还没吃完饭呢。
“来,你俩小子过来,陪我喝一杯。”,李茂尔的父亲李海亭说。
“爹,我们玩会牌,赶紧结束吧。”
李海亭一听要打牌,那必须积极啊,一口喝干了茶碗里的酒,让媳妇和闺女赶紧收拾桌子。
李海亭还有一个大哥,家堂是在他大哥家请的,但这兄弟俩的关系比较淡,所以年夜饭还是各吃各的,当然,如果还有老人在,就是关系再淡,也得陪着老人吃年夜饭。
一会的功夫,李海亭家里来了好几个人。
李茂尔一屁股坐到凳子上准备摸牌。
李海亭瞪了李茂尔一眼,“怎么?还想跟老子打对头?”
李茂尔讪讪的准备换个位子,结果他刚站起来,立刻有人坐下了,然后,其他人不让位子,让李茂尔很受伤。
李茂尔的辈分不小,可年龄太小,李惠军和李惠国的辈分小,年龄也小,打了没几把,就被赶下了桌子。
“走,去惠方家打麻将,他家上坟,没请家堂。”
等几个人去了李惠方家,结果李惠军的二叔李茂儒,李茂前,李茂灿和李海利在李惠方家喝酒,也是没谁了,大过年的,自己家喝完了,还要在别人家继续喝。
这就是当时农村生活的现状,辛苦了一年了,年底下,大家转悠着玩玩,碰到酒场就来几杯,聊聊天,家长里短的说一会话。
李茂儒把钥匙扔给李惠军,“去我家玩吧。”
李茂尔只能带着麻将去了李茂儒家,结果,李茂儒家有一堆妇女在嗑瓜子聊天,李茂儒是全村最大的干部,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大家都过来拉拉呱,加深一下感情。
两家子人,在小八仙桌上开始吃午饭,北方和南方不大一样,北方是年夜饭比较隆重,南方好多地方是中午饭隆重。
李惠军把茅台拿出来,即便是杨秀兰和二婶,都满上了一杯。
“下午没什么事情了,都喝点。”,李茂山发话了,“老大,家堂上满上点,让老祖宗也尝尝茅台。”
等李惠军倒完了酒,李茂山说道:“过了年,又都长了一岁,老二和李翠也要快考高中了,我还是那句话,能上高中,坚决不上中专,你俩明年要争气,你大哥带了个好头,你们也不能掉链子。”
李茂山说完,大家一起喝了一杯。
李惠峰非常想和大人一样喝点酒,但他老娘一瞪眼,他只能乖乖的喝茶,连个饮料都没有。
“明年暑假,我把李翠李红弄到燕京,找几个老师好好给他们补补课,她俩这学习成绩够愁人的。”
一听能去燕京,李翠和李红立刻手舞足蹈起来。
如果李惠军单说李红,杨秀兰肯定不同意,在她看来,女孩子能识字就行,上那么多学干什么?但有李翠在,她不好多说话。
“老大,你真的在燕京买了房子?你茂前大爷说的时候,我还不信呢。”
“真的,比咱家要大一倍,也没花多少钱,几千块钱。”
杨秀兰的眼光已经随着家里的钱多起来,而变得高不可攀,他们家的分红在村里是前几把交椅,人口多,分的自然多,再加上两口子卖肴肉,一个月也有两三百块钱的收入。
“那还行,老大,要是将来老二也去燕京上大学,给老二也买一套,你们兄弟俩争取都留在首都。”,杨秀兰想想俩儿子在首都就激动。
“行,不管老二考到哪里,我都给他弄套房子,您放心吧。”
一家人关起门来,吃吃喝喝的速度非常快,因为正餐在晚上,所以中午每个人喝了一茶碗就结束了。
李茂山两兄弟就坐在大八仙桌旁边拉呱,等香烧完了就点上一根。
杨秀兰和二婶领着几个小的去了小广场玩,李惠军回了房间睡觉,大过年的,大部分人家都会请家堂,不方便去别人家,虽然都姓李,但出了五服,供奉的祖宗不一样,去了人家家里就要磕头,不管是主家还是客人,都不好意思。
等李惠军再起来的时候,年夜饭已经端上了桌子,一般年夜饭从五点钟就开始,谁家吃的早,说明谁家勤快。
中午的还没消化完,晚上的又开始了。
杨秀兰和二婶在包饺子,两种馅,一种是鲅鱼的,一种是白菜豆腐的。
“哎,没有韭菜,鲅鱼饺子就差点事。”,李惠军看了看饺子馅说。
“明年冬天弄点塑料膜,在门前种上一茬子韭菜,过年也能有个绿色的菜。”
“镇上不是有卖韭菜的吗?”
“拉倒吧,一斤韭菜比肉还贵,谁家舍得吃?开春后吃个够,非得花这冤枉钱干什么。”
这时候的大棚菜还是新鲜货,没几家吃得起,80年的时候,寿光第一茬大棚菜上市,一斤黄瓜十块钱。
李茂儒拿着一把麦秆进屋子,用麻绳扎了起来。
消失好多年的传统习俗照庭,在八十年代的时候还非常流行。
吃完年夜饭,天才黑起来,李翠和李红已经急不可耐的出门了,把麦秆和鞭炮放到大门口,等着李惠军出来主持照庭和放鞭炮的工作。
照庭就不用李茂山这个家主亲自主持了,李惠军就能完成。
“惠军,从南边点草把子,咱家的地换到南边了。”,杨秀兰打开房门喊了一句。
村里有一种说法,草把子倒的方向,意味着明年哪个方向的收成好。
当然,草把子要向哪个方向倒,是可以操作的,只要提前点燃哪个方向的麦秆就是。
等草把子燃烧完,李翠用竹竿撑着鞭炮放起来,放完了鞭炮,把草把子烧剩下的灰在自家大门前围一圈。
李惠军又带着弟弟妹妹去李茂儒家里操作了一遍。
李惠军还没进家门,李惠国已经在家门口等着了,“惠军,去打牌,去李茂尔家,他家没请家堂。”
李惠军正好手痒痒,到了李茂尔家,结果李茂尔一家子还没吃完饭呢。
“来,你俩小子过来,陪我喝一杯。”,李茂尔的父亲李海亭说。
“爹,我们玩会牌,赶紧结束吧。”
李海亭一听要打牌,那必须积极啊,一口喝干了茶碗里的酒,让媳妇和闺女赶紧收拾桌子。
李海亭还有一个大哥,家堂是在他大哥家请的,但这兄弟俩的关系比较淡,所以年夜饭还是各吃各的,当然,如果还有老人在,就是关系再淡,也得陪着老人吃年夜饭。
一会的功夫,李海亭家里来了好几个人。
李茂尔一屁股坐到凳子上准备摸牌。
李海亭瞪了李茂尔一眼,“怎么?还想跟老子打对头?”
李茂尔讪讪的准备换个位子,结果他刚站起来,立刻有人坐下了,然后,其他人不让位子,让李茂尔很受伤。
李茂尔的辈分不小,可年龄太小,李惠军和李惠国的辈分小,年龄也小,打了没几把,就被赶下了桌子。
“走,去惠方家打麻将,他家上坟,没请家堂。”
等几个人去了李惠方家,结果李惠军的二叔李茂儒,李茂前,李茂灿和李海利在李惠方家喝酒,也是没谁了,大过年的,自己家喝完了,还要在别人家继续喝。
这就是当时农村生活的现状,辛苦了一年了,年底下,大家转悠着玩玩,碰到酒场就来几杯,聊聊天,家长里短的说一会话。
李茂儒把钥匙扔给李惠军,“去我家玩吧。”
李茂尔只能带着麻将去了李茂儒家,结果,李茂儒家有一堆妇女在嗑瓜子聊天,李茂儒是全村最大的干部,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大家都过来拉拉呱,加深一下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