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说诗说句说前行(1/2)
“蜡烛,蚕虫,忙得哭!忙到吐丝!”
“说的是啥呀?”
“老师呀!”
“老师?——”
“你没听竹伢子念过啊?”
“没呀。”
“伢念过的古诗呀!”
到尚青竹快去乡中报到,许萍还在和尚守田嘀咕捐出的钱“你说你捐的二十元,能买到老师对两个女伢用心么?他们老师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的,还月月定期拿工资,比你过得清闲,稀罕你这点集资啊?再说了,村长交上去,哪个晓得是你尚守田集的?会专门用在你家伢身上咧?”
许萍的嘀咕将烦躁灌满了尚守田的耳朵,他竟用尚青竹念过的诗压了那么两句。
“春蚕……吐丝,蜡烛流泪……用命教伢子们咧!捐点钱帮着办学怎么了?!”
门外赶来看望尚青竹的李小燕,跨进尚家门的时候,被尚守田对这两句诗的理解逗乐了,开玩笑地建议“竹伢子他叔,既然你相信我们老师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如将来让竹伢子也当老师吧?”
李小燕不会想到,在几年后,当尚青竹带着无奈与青涩预备站上教师讲台的时候,她的心安慰中带着疼痛——她没有想到,尚青竹会以这样的方式走上教师讲台……若不是及时公布与落实那个文件,只怕她心爱的学生,会与教师这个岗位擦肩而过……
——
李小燕是受胡校长的托付,特意来看尚青竹的。
这一年的新学期,她将要第一次正式带乡小的六年级毕业班,这与她在村小里,混着四、五、六年级带毕业班是不一样的。
为了做好毕业班的教学安排,胡校长提前找他们毕业班的老师开会、订工作计划,还专门找了李小燕谈话。
胡校长相当肯定李小燕对教学工作的认真与投入,特别赞赏她对学生的关心与爱护,尤其是尚青竹,可以在失学两年、晚上小学的情况下,以良好的成绩考入了乡中。他鼓励李小燕在六年级里再接再厉,争取往县中、乡中送去更多的好伢子。
提到尚青竹,胡校长拿出他去县里买书的时候,特地给这个伢带的一本古诗集,还在封面上题了诗,叮嘱李小燕一定要和伢说清楚。
李小燕看着那两行题诗直笑,问胡校长,小学刚毕业的伢能懂吗?胡校长意味深长地看了看她,说伢现在小,可你让他多看看报纸、多看看新闻,多注意自己学校的变化,等长大了再回乡小来告诉他怎么想。
可到了尚家的李小燕,总感觉一下拿出那诗集不合适,还是先掏了包里带的手套和护膝。
“竹伢子,乡中的条件,比乡小好不了多少。虽然集资解决了食堂问题,可吃午饭要家里送米,还有带菜的,而且听说经费比较紧张,不到冬至不会烧煤球炉。乡中地势比较低,常年泛潮,有些教师和我们一起开会学习时,说得了老寒腿。我想着你还小,所以给你做了副护膝,另外买了新毛线学着给你和晓小一人织了一副可以露指头的新手套,方便你写字,来,试试看。”
“谢谢李老师……”坐在屋外石头上,尚青竹在李小燕暖暖的目光中接了护膝与手套,却不再像初入小学时那样雀跃。
他越来越多地听说李小燕家里的困难,不仅因为李小燕十几年民办教师没有转正,还因为她们夫妇两人上有老、下有小的负担。在李小燕同时牵着他和周晓小回村时,尚青竹不止一次看见,周晓小穿的旧衣旧裤子上打着补丁。周晓小被他背起,趴在他后背上时也告诉过他,自己的袜子破了洞洞,是妈妈晚上改好作业后补的。
他跳级后,李小燕不仅常来看他,给他带书籍和学习用品,而且还关心与他情况差不多的学生。上学期,她还把两个爹娘出去打工、家里缺少照顾的学生带到家里过夜,惹得晓小她爸爸吵了几场嘴。
吴向一直说李小燕偏心,这样想来,不算假。李小燕是偏心,可她偏心的是他们这些有困难的学生!
尚青竹心里酸涩,没有着急着试戴手套,反将书包中一个本子拿了出来,翻开,递到李小燕面前“李老师,这首诗是我写的……我想投给报刊,您看能行吗?”
“哟,你开始自己动笔写诗啦?”李小燕不由惊喜,接过本子,读着写在那上面的青色却滚烫的诗句,“你的手那样温暖,带我看到学校里四季的美丽,更牵着我冰冷的手走过冬的严寒,夏的酷热……”
尚青竹有些不好意思“老师,我第一次写,拿不准,感觉写得不好,您再指导指导我!”
李小燕眼中闪烁着欣喜,想起胡校长带的诗集,趁机拿了出来“你写得真不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29章 说诗说句说前行(2/2)
,老师支持你投稿!嗨,胡校长也买给你一本诗集咧。”
她从自己背包夹层里拿出诗集来,翻开扉页,显出胡校长的赠言“中学要求高,更要保持勤奋,努力前行。数理化要抓,语文特长也莫放。‘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些诗句你早就懂,老师今天给你写的是陆游的两句‘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嗯?”迷惑从尚青竹的眼里跑出,“这两句诗我从来没见过。”尚青竹接过书,看那几行有力的字体,不解。
“老师给你们讲过陆游的生平,他生在南宋,环境不好、志向难伸,他这两句话的原意是老来退居家乡还是读书不倦,想为黎民百姓做事情。胡校长建议你们细想想自己与陆游的不同,不要因为学校条件差一点就松懈自己,多看看报纸和电视新闻,了解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后的发展。经济新闻你们伢可能不懂,可你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环境越来越好,将来你们的机会也肯定越来越多!所以不但胡校长,老师都希望你们不光要活到老、学到老,而且读书不能光为给自家门楣添光彩、为了挣大钱,要想想自己读书长远做些什么,那股子上进的力气才不会散,才会努力前行!”
“……嗯!”尚青竹认真听李小燕讲,认真地点头。
虽然他内心并不能完全品味、理解小学校长与老师殷殷叮嘱的言语,因为这与尚守田夫妇对他读书的要求是很不一样的。他自己也没有想清楚,读好书长大要怎么为老百姓做贡献,但他确实觉得读书如果只为给祖宗烧高香、让家里有用不完的钱,那还不如像吴向他爸吴老板一样开个饭店,钱来得更快一些。
李小燕看着时间不早,只怕尚守田夫妇要为她多做饭加菜,收拾好背包就准备离开。转头看见屋内尚青竹睡的旧板床旁边摞起的旧书与笔记,她想起另一件事来,又嘱咐尚青竹“前一阵,吴向他爸来找我,想我单独帮吴向补课,在学校里多关照他。可你们伢都是一样的,吴向人聪明又要强,只要专心上课,少些滑头,比你也差不了。他就是浮躁,上语文课不愿多用心,笔记也做得马虎,更没耐心整理。你看,能不能把你六年级的课本和笔记转给他?因为你四年级以后的笔记,办公室老师都知道,是学生中做得很细致的,就算帮帮他,可好?”
“好!”
——
尚青竹没有机会去县里找吴向,一直等到要出发去乡中的前一晚,才候到回到邻村探望奶奶的吴向。
拿出他早准备好、认真捋平了皱角、贴了整齐封面的课本和笔记,他对吴向转达李小燕的意思,还细细说明自己做的笔记。
吴向看了两眼尚青竹捧来的书和本子,却是一门心思只顾吃许萍给他抓的新花生,对尚青竹翻着书页讲的内容,似听非听。
“向伢,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再回村里的时候来找我。”尚青竹感觉要告诉吴向的太多了,一时讲不完,只能舔一舔发干的嘴唇,“乡中离乡小不算太远,开学后,你来找乡中找我也可以。”
见吴向闷声没有接话,尚青竹只怕自己这么说是端了架子,又补一句“你明年也要考中学,要是没有时间,托人到乡中,让我回乡小也可以,我正好看看李老师他们。”
吴向动着腮帮子不停地嚼花生,挺了挺腰板“你就不怕我明年考得比你好?”
尚青竹微愣,很快笑起来“那好啊,我在乡中等着你!我们一起再比!”
吃饱了花生的吴向却不愿再接话,拿了课本和笔记就说要回奶奶家去。
尚青竹这才感觉儿时伙伴存心的疏远,有些不知所措,慌忙跟着许萍把桌上没吃完的花生抓起来,塞进吴向的口袋。
吴向捂着装了满兜的花生回到奶奶家,把尚青竹给的课本和笔记给他爹吴老板看。
吴老板很有些不高兴,认为李小燕这是不肯给他面子又寒碜他,却又不好在儿子面前排揎他班主任的不好,伸手抓了尚青竹写满字迹的课本和笔记翻了翻,撂在一边“让你和只比你高一个年级的毛头竹伢子学有什么意思?只要你小子想学习,老子还请不到好老师了?”
和表弟玩着玩具的吴向却瞥见扔开的笔记本上的几行字,心里不禁微微一动。
那几页估计是尚青竹用来专门整理古诗的。他知道尚青竹很喜欢古诗。那首《赠汪伦》后面记着的解释底下,有尚青竹用红笔写出的两行“我也有这样的好友,一年级,我带不了饭到学校的时候,吴向分给我的肉菜,也有这样的情义。”
吴向伸手,又拿回那旧课本与笔记“爸,我会跟着李老师他们认真学的,我还要和尚青竹在中学里比比高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