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识人识意识志向(1/2)
“辛苦一上午,这会,应聘的人总算少了些,抓紧时间吃午饭,下午估计还得忙。”
“朱副校长去领盒饭了,我想再看看这份简历。”
“有初定意向的人员了?很优秀?”
“不是……他的应聘条件不算很出色,虽然语文教育硕士毕业,综合成绩排名第一,可有几个问题户籍不在东海;不是应届生,年龄偏大;中师毕业后,专、本科学历是自考的;有过的八年教学经验,在相对偏僻的内地县乡,算不上资深教师;普通话还带明显的口音,生活环境比较局限,适应现代教学体系估计反而要花更多的工夫!”
“那你想给他招考机会吗?”
“朱副校长的意见是不要,他偏向两个本市户口、本硕都是全日制的应届生,可我有一些犹豫……这个人身上有相当可贵的东西,比如说对当老师的定位相当清晰,就是要做一位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特长、建立终身发展力的好老师!而且在他的简历描述中可以看得出来,他的确在不断地学习与实践,敢承担、敢作为,有股子就像他名字一样的气质……”
“哟,能让我们殷晓彤师姐如此评价的人,可不多,让我看看他的简历。”
“简历我还要琢磨呢,奚远你倒是可以帮我看看人。那不,还在对过摊位前争取机会呢!”
这一天的四省一市联合师资招聘会已过半。伴随午餐时间的到来,一早进场的应聘者大半陆陆续续离场。曾拥挤到接踵摩肩、只能缓缓挪步的会展中心里人行渐稀,可以看到通道对过的摊位。
奚远顺着殷晓彤的指向看过去。一个衣装朴素而整洁、身量不高、显得精瘦的男青年正诚恳地俯腰,向一所学校招聘摊位的负责人递上简历,认真聆听对方的询问。见自己的简历被接过,随意放下,有人给负责人递来盒饭,他弯腰轻躹了半躬,默默地转向一边,拿出笔,在自己手中的笔记本上记录了什么。接着,这位青年又从包里拿出另一份装订好的简历,认真地向下一个摊位走去。
“素质看上去不错。”奚远说出了第一印象。
殷晓丹的目光跟随着那人,低声讲述“我之前接到他简历,略谈时,发现他不急不躁,能相当客观又坦然地表明自己优缺点。我刚刚和你说的几个问题,他自己也知道,毫不避讳,很真诚地表达如果可以给他机会,他会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按学校的教学要求、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弥补自己的短板!”
“呵,这态度,我也欣赏!不过,不一定每家学校都认可!”奚远忍不住还是拿过了简历,姓名一栏内“尚青竹”三个字首先跃入眼帘。
“看见没?他很有韧性!”殷晓彤示意奚远继续观察尚青竹。
两人发现那年轻人连续被几家学校婉拒简历,稍显出一份落寞,却很快调整情绪,稳住脚步继续前往另一家,不由微笑。
作为各自学校的校长,他们连年参加师资招聘活动,形形色色的应聘者,见了许多。
东海对人才的引吸力一年比一年强,教师应聘者中比尚青竹优秀的大有人在。
有的人,未出高校就已被学校抢定,偏还想到人才市场上来试试锋芒;有的人,自小在东海这个国际都市长大,先天的条件让他们熟悉现代教育体系,思想独立而具有创新意识;有的人,具有海外名校的留学经历,可以自如流利地开展中英文双语教学;有的在高校学习成绩出色,在正规学校实习过程中得到好评与认可,拿着学校负责人给予高度评价的推荐信,站在摊位前就能对教育教学工作侃侃而谈……他们的优势,比依靠自考学历进入全日制研究生学习的尚青竹,明显!
可不知为什么,殷晓丹和奚远就是感觉尚青竹身上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第131章 识人识意识志向(2/2)
一种潜藏的力量!
这个年轻人的言谈、气质中透露出的不屈不挠如青竹的韧性,经历与表述中展示出的不断克服环境困难,孜孜求学与实践的刻苦心,是一位优秀教师成长过程中所必需的。
“我想,要不给他一个机会,参加招考,试试看?”殷晓丹见朱副校领来盒饭,建议着。
“行,我赞成您的意见,让他和我挑出的几个学生同场竞争一下!”朱副校长同意,“能不能过关,看他们自己的表现与实力。”
殷晓彤笑着点头,开始大口扒拉盒饭。
吃了两口,却看着奚远问道“之前在咱们学校干得好好的,还提了教科研主任。谁知道,你却辞职去当民办职业中学的负责人!感觉怎么样?要是不适应,我也给你一次机会,把你再招回来!”
“呵呵,师姐,你当时放我走,就让我多飞飞吧!”奚远摸了摸头发,回应,“我是很想到更宽的教育领域里多闯闯!你也知道,教育部2006年就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其中明确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有更高需求。在发展公办中等职业教育的同时,也要大力发展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对于更新教育观念,深化学校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的多样化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知道——”殷晓丹无奈,“你是从那时候,就兴了念头,要转投民办职业学校教育,是不是?”
“呵呵,没错!”奚远不否认,自己从此生了志向,“然后,我就在联合师资招聘会上,被学校投资方聘用了!”
那一年,民办前舰职业中等技术学校刚刚开始建校,他站在地处城郊的一片空地上,看着满是沙砾的地面,不是没有后悔过、不安过。可是,这几年的努力,这所学校像快速生长的孩子,在新能源汽修、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等专业技术教育上渐筑强项。他感觉自己的选择,是无悔且有价值的!
“那今天,你们学校招聘情况怎么样?”殷晓丹问着。
奚远轻揉了一下鼻子“肯定比不上您这里!正常的心理,想投身教育行业的应聘者,对民办职业学校的选择,还是相当有些消极与保守。不过,好消息是,情况越来越好,特别是年轻人,对于投身职业教育也有了想法与意向。”
“你得保证他们能干得长,愿意在职校扎根发展,干两年就跳槽,只把你们职校做个跳板,就没意思了!”朱副校长提醒。
“嗯!”奚远点头,“所以,我挑选合适的人才,不比你们轻松,可能,还要用更多的心思!从相对有限的有意向者中挑出最合适的。”
“有锁定的吗?”殷晓彤再问。
“还没,也要看面试、笔试与详细面谈的情况。”奚远摇头,目光却是亮了亮,“不过,有一个应聘者,和你在意的这位尚青竹情况有点相近!”
“嗯?也是自考学历、参加过社会工作的?”殷晓彤好奇。
“对,叫荣立涵,是个女孩子!”奚远对她的印象很深,“她知道自己自考本科的学历,可能没有进入公办校园的机会,所以认认真真在民办学校一家一家争取与尝试。”
“自考的?”朱副校长皱眉,“在你们学校能担任什么教师?”
“我准备再面试一次,看她是否能担任人事岗位。”奚远微笑,“她可以为了进入教育行业,从一家民办小学的卫生清扫工做到后勤人员,再做到档案管理,又兼学人力资源管理,帮那所民办小学上了年纪的人事主任办理日常劳动用工等事务。这份耐力与用心,不比那尚青竹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