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5章 应对黄台吉(1/2)
对于郑芝龙诏安这件事,崇祯倒还真没怎么放在心上,毕竟原本的历史上此人也是热衷于诏安的,郑芝龙就想以回归大明为根本目,顺带依仗自己连大明海军都不是自己对手的浑厚实力作为筹码,坐地起价博得朝廷“恩赐”一份满意的官位。
自己该给的都给他了,就看他以后如何“报效”朝廷啦,崇祯这样想着。
“大伴,一定要暗地里告诫熊巡抚一番,郑芝龙那边招安的事还是要稳当着来,不要显得朝廷太急切,但也要把朝廷的诚意表露出来,就让熊巡抚自己把握着来吧,还要告诉郑芝龙,他们的战船朝廷一艘也不会要,还归他郑芝龙自家统领,但是饷银朝廷也是不会下拨给他,这个定要熊巡抚知会给郑芝龙!若是他还想要饷银的话,那战船怎么说?官职给他了,后路也给他留了,这就是朝廷最大的诚意,下一步朕就得要看看他郑芝龙如何向朝廷表忠诚了。”崇祯远望的眸子显得异常的深邃。
“是,下臣随后就差人把皇上的意思传给熊巡抚。哦,皇上,兵部部堂大人孙承宗孙大人递进来张条子,他想询问一下台湾等海外军队如何设置?孙承宗大人正在宫外侯旨呢。”王承恩压低声音说着,孙承宗的事他可不敢耽搁。
“哦,快请先生进宫叙话,朕刚好有事吩咐他呢。”听到孙承宗的到来,崇祯抖了抖精神,忙让王承恩前去请孙承宗进宫来见。
“老臣,拜见皇上。”孙承宗一进尚书房就恭恭敬敬的冲崇祯躬身施了一礼。
崇祯慌忙起身抬手搀扶这位帝国的栋梁“先生,朕给你说过多少次了,你我无须多礼得嘛。”
孙承宗虽说深得皇上的宠信,亲掌三大营位高权重,又身为帝师身份显赫,但他从未怙恩恃宠、高人一等的架势,对任何人都是一副恭谦有加,那种处事神闲气定、深谋远虑的作风也确实深得一众朝臣的爱戴和尊崇,包括崇祯亦是如此,就连魏忠贤也有发自内心的怯他三分。魏忠贤在把持朝政的这几年里,能让他心底生出怯意得还真是不多,除了张皇后、张维贤,再一个就是孙承宗了。
“老臣多谢皇上的信赖,但这礼数却是万万不可废得。”孙承宗接受了皇上的搀扶,缓缓地坐到了椅子上,方才道。
崇祯无奈的摇头苦笑了下,抬眼先是扫了一下书案上那张条子,才转头看向孙承宗“先生,朕是想,先借助郑芝龙那庞大的船队,来运送获灾地区的青壮百姓远赴台湾等地,进行有组织的地开垦粮田,田产做好登记归个人所有,不得买卖、不得侵占,五年内,田赋只交一成与台湾巡抚衙门用以养军。当然,这台湾巡抚衙门自是刚增设的,至于军队嘛,朕的意思是,就在迁去的这些百姓中间甄选,没有军饷,军粮自是百姓上交的粮食供给。要让百姓和甄选出来的士兵们都明白,军队就是为了保护他们自己开垦出来的田产而组建的,保护的就是他们自己的利益。五年后,待他们在台湾、南洋等地站稳了脚跟,军队彻底在田地里脱离出来后,才会有军饷。”
“哦,皇上的意思,老臣明白了。如此倒是减轻了朝廷不少负担,并且,这些军队在短期内也会为保卫自家的土地而战得,士气应该不差,就看训练得不得法了。”孙承宗凝眉思索了一会方道。
“呵呵,一步一步来吧,这谁也没经试过。倒是南直隶等地闹得抗税这事不好办呢,这些时日,朕的头都快被这些杂七杂八的事情给弄得快炸了。”崇祯在孙承宗面前也不作伪,右手撑着脑袋揉起了眉头。
孙承宗心底里也是暗叹一声皇帝是好皇帝,可这老天怎么好似有意与他作对呢?
“皇上,万事都是急不来的,还是龙体要紧呢,皇上可身系大明之安危啊。”孙承宗这是发自内心的关切。
“呵呵,先生,朕还年轻,无妨的。唉,朕倒是把先生给拖累的不轻呐。”崇祯轻笑了下,叹口气道。
“哎~,皇上这是哪里的话,老臣能为皇上、为大明的国事分忧可是深感荣幸,但愿天佑我大明能尽快复得国泰民安,以解圣上之忧。”孙承宗听到皇上歉意的话,忙开口安慰着。
“也是只有但愿如此了。嗯,先生,朕这儿得了辽东传来的快报,说黄台吉那边可能又想生事。不过,话又说回来了,黄台吉这个人还到有些能耐,朕恨不能亲往与之交手一番来的痛快!”崇祯有些向往那热血疆场了。
孙承宗听到崇祯这话,不禁吓了一跳“诶…,这…,皇上,你可千万不要有这想法,若如此朝野还不炸了锅!万事有老臣去映衬着就是了。”
见一直老成持重的孙承宗都显出紧张之色,崇祯也知道自己这个“御驾亲征”的想法也仅仅是个想法了“咳咳,这,先生,朕也只是说说而已,非要什么亲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正文 第155章 应对黄台吉(2/2)
见听了自己的话孙承宗面色缓和了不少,崇祯又道“只是这个黄台吉确是个隐患,又极难将此獠除掉,唉!难呐。月前,黄台吉在毛文龙手上吃了个大亏,依着他的性子想来定会寻机报复的。现在黄台吉又在厉兵秣马积极备战,朕估计,他的目标会不会就是东江镇毛文龙?不知先生有何良策应对?”
“大伴,摆来沙盘。”崇祯吩咐吴承恩摆沙盘,他要和孙承宗商讨如何应对黄台吉。
不一会,沙盘摆好,辽东势力图就跃然于沙盘上。
崇祯和孙承宗一前一后的来到沙盘前,崇祯指着已经集结了十数万大军的后金酋城,道“黄台吉在此集结了十数万大军,号称三十万,已经备战近一个月了。前段,他在林丹汗那边得了不少好处,马匹、奴隶数以万计,还有日前朝鲜遣送给他几万青壮,可以说黄台吉的实力一下子暴增了好几成啊!”
“可恨的朝鲜王,无能的林丹汗!”孙承宗攥了一下拳头狠狠地道。
“呵呵,也就是毛大帅给了他黄台吉当头一棒。要不朕怎么会以为黄台吉此次的目标就是他呢。”崇祯拿着细长的白蜡杆在东江镇周边画了个圈。
看着崇祯画出的那个圈,孙承宗有种荒诞的想法这是皇上给黄台吉限制的战场范围?
摇了摇头,将这些荒诞的想法驱除掉,孙承宗仔细的在后金周边看了看,又锁眉想了一会,才缓缓开口“老臣也觉得似皇上说得这般,后金虽四面环敌,但其东征西讨却未遇强敌,林丹汗被他打的丧了胆,还有不少蒙古部落归附了他;朝鲜也被他打的依附了去;还在蒙古那边草原有个曹文诏应了林丹汗的急,辽东这边稳固防守做的还不错,只是没想到毛文龙却给了黄台吉一个大大的教训,大快人心呢。但是,接下来毛文龙要承接黄台吉的暴怒了。”
“职惟知尽忠报国,绝不肯偷身自免!这句话可就是毛大帅亲口说的,黄台吉的暴怒估计咱们的毛大帅可以能承接的下来,朕信得过他!”崇祯想起去年毛文龙大战黄台吉的情景。
“皇上是想起去年毛大帅血战黄台吉的场景了吧。”孙承宗听到崇祯吟出这句诗词也有所感。
崇祯感慨万千“是啊,当时毛大帅可是亲冒矢石,身中数箭,犹死战不退,在他的的激励下,东江镇健儿个个奋勇、人人争先,与后金军舍身搏斗,拼死搏杀,染尽三千里江山呢。朕,还听闻,有个红夷传教士叫& 卫匡国的就向欧巴克们介绍了此次战役之惨烈呢,说什么此次战役之激烈为中国所未曾见,抗拒& 鞑靼人最有力的要数英勇盖世的大将毛文龙。你看,咱们的毛大帅都英明远播了嘛,呵呵。”
“那,皇上,黄台吉若再次攻我东江,我将如何?”孙承宗问道。
崇祯看了孙承宗好一会,忽的哈哈大笑起来“哈哈哈,你啊,朕可是想听听先生可解呢,你倒是向朕寻起法子来了。也好,朕就先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押了口茶润了润嗓子,崇祯开口出了自己酝酿已久的战略布局。
召人平摊开大明疆域图,崇祯手持白蜡杆指挥棒先指了指陕西方向,道“现基于陕西民乱难平、南疆改土归流不可半途而废、南直隶商税暴乱也须用兵、闽海跨海移民等诸多事务综合来看,指望朝廷派兵增援东江的可能微乎其微;再看蒙古草原,虽有曹文诏,但他毕竟势单力薄,有他的存在可起到制衡林丹汗的作用,但要他越过那些依然投靠后金的草原各部,出兵后金的可能性更是没有;再看辽东各城,现在他们做到能稳固防守,护得一方百姓平安就已经是费力了,若非要抽调他们在平原上和后金铁骑硬磕,万一弄得损兵折将,到时就连守城都做不到,那可就得不偿失了,所以,现阶段辽东兵决计不可以大规模的和后金发生大规模的野战,这点毋庸置疑!那剩下的,朕以为,也只有先生新建造的那几十艘舟舰可以前去增援毛大帅了。”
看着皇上手中的白蜡杆指来指去说的一番话,孙承宗都感到亚历山大啊大明这是怎么了,怎么感觉乱象丛生呢!
“好吧,那就依着皇上的安排,那战舰什么时候前去支援?”孙承宗想知道皇上的真实用意。
“嗯,这样,朕就先将眼下朝廷的实际困难说与毛文龙知,先让他充分做好独自对抗黄台吉的准备,而后再将先生派出新式战舰增援他的事也一道说明。至于,战舰前去的时机把握和如何应对后金的来犯,就有劳先生去和毛文龙来相商吧,毕竟战场上战机的把握上,朕比不得二位啊,呵呵。”崇祯说的无比诚恳。
孙承宗听得也是很感动这皇上做事就是有上位者的气度。
“老臣明白了,臣回去立马就和毛文龙联系,相商与后金作战的相关事宜。”孙承宗恭恭敬敬的向崇祯施礼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