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小说网-okNovel.net

字:
关灯 护眼
ok小说网 > 末世黎明 > 正文 第154章 海外悬兵

正文 第154章 海外悬兵

   正文 第154章 海外悬兵(1/2)

散朝返匆匆返回尚书房的崇祯皇帝,正与英国公张维贤、成国公朱纯臣这两位国公推心置腹的谈笑呢。

“两位国公啊,朕这可是交于卿两人一副重担呢……。”崇祯语气深长的道。

崇祯和两位国公讲话可不会太过严肃,也就如乡下村里的乡亲那般唠家常似的口吻唠着嗑。

这两位国公在大明朝的地位可是非常崇高,他们对皇室也极为忠诚。这些大明的贵族早把自己宗族的利益和皇室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了。见皇上如此说,他俩也是笑呵呵的道“皇上何须如此说啊,这可是要折杀老臣了,皇上有什么尽管吩咐就是。”

看着张维贤,崇祯发起感慨道“张爱卿,前段时间,朕将这京营交于孙承宗之手进行整编,可并非是不信任卿吶,朕能继得大统,卿功不可没,朕记得呢!”

张维贤本来对皇上拿了自己的兵权还是有些想法的,今见皇帝提及也不似作伪,当下撵着手中那一串包浆上佳的佛珠,缓缓地道“哎呀,皇上,说句心里话啊,本来呢,刚开始老臣还真以为皇上是要撇弃老臣不用了呢,后听闻京营之变,方才知晓皇上此乃一片苦心吶。”

响鼓不用重锤敲,明白人不用把话说的太透,略略带过大家就会听得心中透亮。

崇祯见张维贤能如此明事理,也是对他刮目相看,这就是大明朝的贵族,眼界就是不一般的高!

“想来,两位爱卿也清楚当下帝国存在的一些弊政。咱关起门来说句不好听的话,就拿军队来说吧,有多少将领只会贪财,又有多少士卒临战惜命,这可已成常态啦!”崇祯长吁短叹的道。

张维贤常年掌控京营,就这些事儿他当然太清楚了,听闻,也是跟着皇上轻叹了一口长气。

“上官腐败深入骨髓、触目惊心呐,这叫其属下将士如何肯临战用命?这也是朕非要裁撤卫所,重建新军之目的所在!为防顽疾重现,朕希望两位爱卿尽心尽责履行职责,定要严肃法纪方可啊!”崇祯这是要提醒眼前这两位国公,自己要他两位来掌控这军政大法的真实用意,和赋予他们了多大的期望。

张维贤和朱纯臣两人一听,也是忙端着严肃回禀“恭请皇上放心,老臣定尽心竭力严肃法纪、严查地方。”

崇祯点了点头,又对朱纯臣道“朱爱卿,朕要汝执掌兵法处,就是要汝想用尽一切手段,杜绝军中这陈年弊端、严肃军纪为首要,严防那顽疾复发。有些地方驻军,特别是以前的卫所兵备等地,什么都可以靠钱买得到,那些只要花钱就可买功、买官之事,朕可是早有耳闻,只要给上官交钱,就可以去做自己的私事;给钱军功都可以买得到;更可气的是官职都可以买卖!什么“总兵”啊、“副将”啊、参将”、啊、“守备”啊,都可以标价,那些没真本事却会溜须拍马之人,只要舍得下血本,在军中混个一官半职的,并非难事!这,这还怎能唤起军卒阵前搏命的欲望!拼命搏功的还不如那些躲在阵后,却会花钱来的功大位高。所以,两位爱卿定要谨记,定选派合适人手奔各地行明察暗访之事!”

张维贤当下点头深表赞同,他当然知道了,别说别人了,一些事他自己也经手做过。

朱纯臣却是恨声道“这事实为可恨,此乃动我大明之根基!”

崇祯看着两位的表情,微微一笑,又道“还有一弊端,朝廷每每发给兵卒之军饷,各级军官都有雁过拔毛之恶习一,朝廷发给士兵的军饷,每级军官都要雁过拔毛“都司卫所官贪贿差放,有征办需索加倍、或包纳月钱、纵放买卖、或以供应上官为名,勒除月粮、或指差操刻减布花;二地方驻军长官们还想着法子向朝廷虚报士兵数,“吃空饷”、“吃人头费”,钱都进了将官们的腰包;”

听到这儿,张维贤摇了摇头深叹口气,道“皇上,这事太也难办,这些可都成了摆不到桌面上约定俗成的惯例啦,实非军队一家如此,就是给地方灾民赈济的粮饷也不得幸免,这可怎么改?怎么查办?。”

张维贤那意思是,大明帝国整个官僚体系都是如此作为了,这法不责众的事将从何查起?

崇祯心里跟明镜似的雪亮无比,听了张维贤的话他也是感到鸭梨山大,拍了拍额头吐了口浊气,道“爱卿所言之事,朕当然深知其间关窍所在,但总也不能放任自流、置之不理吧,朕倒觉得,也只有乱世重典杀鸡骇猴了,就要透过严苛的律法手段,达到惩戒枉法恶徒之效果,以来告诫各界割裂以往之恶迹,渐还世间一份清明吧。好在各地卫所亦然裁撤,那就先从新军开始严查、割除此惯例!嗯,就先从南、北大营、三大营开始吧,要做到边严查边大力宣扬专款专用之要义,要让天下臣民、各级军士都明白擅动专款法理不容!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道理要深入人心。朕在这里定个调子,两位国公尽管放开手脚凡有军饷、赈济下拨用度定要落到实处,各级交接数目定要相符不得短缺,首尾不符定要环环严行排查,无论何人胆敢贪墨定斩不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正文 第154章 海外悬兵(2/2)



张维贤、朱纯臣暗道如此行事,可不就是严刑、酷刑、重典嘛。

他们也感到崇祯身上散发出来的那股子果决气息,忙拱手道“恭请皇上宽心,老臣谨记就是。”

见两位国公表完态,崇祯又对王承恩道“大伴,朕的这些话,定要孙承宗老爱卿在各大报纸上大加宣扬,还是先给朕的那些大臣们吹吹风的好,要让他们心里有个数,这行重典之法,朕,并非说说而已!”

“下臣这就去安排。”王承恩道。

崇祯点了点头,又看着张、朱两位国公和蔼的说道“两位老国公也劳累大半天了,且回府歇息吧,至于相关人手的选派,两位自行甄选即可,只要你们看得上的,朕全准!呃,张爱卿,朕忽的想到一个人,倒想推荐与你,是刘鸿训,此人堪用可助你一臂之力,有此人的帮衬,定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朱爱卿,你那里朕也想推荐与你个助手,是薛国观,此人可助你尽快行严肃兵饷军纪之事!”

这两个人张、朱两位当然知道,听崇祯这话都大为满意、极为感动。有皇上的鼎力相助,他二人也是顿感压力大减,千恩万谢之一番之后,这方才起身缓缓退出尚书房打道回府。

送走张维贤、朱纯臣两位国公,崇祯的思绪就忽的一下子转到郑芝龙身上。

崇祯知道郑芝龙定然会接受诏安,这会中国人的心低里还是心向大明正统的,你再怎么叱咤风云,归根到底也总是希望能得到朝廷的认可给个功名呢。

“这会儿陕西重灾、闽南又遭大旱、浙江水灾,弄出了大批灾民,能否如原本历史上那般,要郑芝龙运载难民至台湾、南洋等地呢?问题是,决不能原本那般,难民运出去就不管了,以后反遭当地土著、红毛蛮夷的屠戮。难民外运可以,但必须得妥善的进行管理,郑氏的水军不可长此以往的依仗,得在台湾、南洋、马六甲等地组建自己的武装力量来护得百姓,还可依靠这些移民种地养活军队去实际占领、控制住这些土地。”想到这些,崇祯不由得心里一阵的躁动,右手握拳狠狠的击在自己的左手心里。

听到“啪”的一声,吓了王承恩一大跳,一众內侍也是吓得一哆嗦大气都不敢喘。

王承恩见是皇上双手相击不明所以,当下揪着心悄声问着“皇爷,何事?”

“啊,呵呵,这样……。”崇祯也不瞒着王承恩,当下就将自己的想法说与他听。

“好是好,可这军队可就悬于海外了,将如何掌控?”王承恩有些担忧,他可是一心为崇祯着想。

“无妨,郑芝龙白手起家的都不愿脱得天朝,更何况朕的军队呢。”嘴里虽这样说,崇祯还是有些信心不足,或许是来自上一世骨子里那种多疑的残留吧。

崇祯踱步来到尚书房门外,眯着眼抬头望了下天际,这会一抹彩云刚刚划过烈阳,大地顿亮。虽晃得有些眼花,但崇祯心里却是变得一阵的敞亮浩瀚海外朕不趁现在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之机占得先机,尽最大能力去占得几处要地,否则定叫将来遗恨终生呐!天大地大就看自己的心胸大不大了,瞻前顾后总成不得大事。

“大伴,借福建巡抚熊文灿给郑芝龙颁道圣旨,告诉郑芝龙,朕将实授他海防游击一职,授他“五虎游击将军”大印。朕给他的任务有二其一,要严令他暂不可离开台湾,坐镇福、台间海峡,驱赶海盗、倭寇以及荷兰人蛮夷海贼,并令其率军讨伐其他海盗力量,肃清大明海域。其二,承运送漳、泉、苏、杭、陕等地灾民多多渡至台湾、南洋等地去耕种田地,并要他暂护得百姓周全,待朕派去统兵大臣招募的军士可自保为止,期限一年,一年后,郑芝龙方可率军返回福建,替朕坐镇闽海。同时,朕还会派出政宣员进驻他郑芝龙那三万大军中去,只为大力宣扬忠君爱国、落叶归根(这个歹毒,就是要人家知道,人呢,早晚还得回大明老家的好!)之伦理。但定要郑氏明白,朕不会夺他兵权,也不参与他行兵之事。”

“皇爷,你怎知他有兵马三万?”王承恩大或不解。

崇祯一愣,不由得呵呵一笑掩饰过去“呃,呵呵,朕当然是得了密报啦……。”

“那,皇爷,政宣员派哪个去,练兵大臣又派哪个?”这个不比寻常,王承恩可不敢拿主意。

“嗯,政宣员人选吗,就要颜继祖(原工科给事中,裁撤言官后转去信王学府进修,政宣理论学的极为扎实,成绩斐然)去吧,此人理论扎实,做事果敢,会有成效的;练兵大臣吗?就毕自肃、何可纲两位爱卿吧。何可纲统兵有方(原先的历史上,此人备受袁崇焕推崇),就由他替朕掌这海外大军,朕准他可练兵五万,驻守台湾、南洋,朕也放心;这毕自肃就去掌管刑法、粮饷,此人刚正不阿,朕倒也放得下心来。大伴,事情不少啊,呵呵,你且辛苦下,现在就去宣颜继祖、何可纲和毕自肃他三人的新职务,这可和郑芝龙之事同等重要啊!”崇祯语重深长的对王承恩叮嘱着,这些人选可是没少让他费脑筋。